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操

梅花操

發布時間: 2021-01-04 09:47:47

A. 南音的藝術特色

《中國音樂詞典》載「南音」條目有以下四方面的內容:①周代的南方音樂,簡稱「南」。②先秦已視作古樂的「南音」。③即「福建南曲」。④曲藝的一種,用廣州方言演唱。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有一百多年歷史,以清唱為主。由此可見,南音、南曲之名古已有之,專指特定年代、特定地域的音樂;而「南音」又在一百多年前已為廣東的地方民間音樂所名。
王驥德《曲律》中論及:「入元而益漫衍其制,櫛調比聲,北曲遂擅盛一代;顧未免滯於弦索,且多染胡語,其聲近嘵以殺,南人不習也。迨季世入我明,又變而為南曲,婉麗嫵媚,一唱三嘆,於是美善兼至,極聲調之致。」又曰「《孺子》、《接輿》、《越人》、《紫玉》、吳歈、楚艷,以及今之戲文,皆南音也。」這里所提到的「南音」、「南曲」是指今之「崑曲」,以及江、浙、贛一帶的海鹽腔、餘姚腔、青陽腔、弋陽腔等。所以「南音」、「南曲」古代、現代,以及地域不同,所指也不同。
泉州南音由「大譜」、「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稱「指」、「譜」、「曲」)構成完整的音樂體系。「指」,即「指套」,亦稱「套曲」,是一種有詞、有譜、有指法(即琵琶彈奏指法)、比較完整的套曲。每套套曲由兩首至七首散曲組成,以音樂的「管門」和「滾門」歸類編成套,共50大套,主要有《自來》、《一紙相思》、《趁賞花燈》、《心肝撥碎》、《為君出》5套。「譜」是有標題的器樂套曲,附有琵琶彈法,是有標題的器樂套曲,沒有曲詞,以琵琶、洞簫及二弦、三弦為主奏樂器。每套包括三支至十多支曲牌,共16大套。內容多為描述四季景色、花鳥昆蟲或駿馬賓士等情景,其中著名的有「四」(《四時景》)、「梅」(《梅花操》)、「走」(《八駿馬》)、「歸」《百鳥歸巢》)4套。「曲」即散曲,又稱草曲,只唱不說。有譜、有詞,一般由琵琶、洞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樂器伴奏。 據學者研究考證,從南音的曲牌名稱、格調韻味和所用樂器的製造特點、演奏姿勢等方面看,都足以說明南音與唐宋大麴、法曲、宋詞、元散曲有著密切關系,「是一部立體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它保留著唐宋古典曲牌,有濃厚的中原古樂遺風,間或融入某種異域情調。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為右琵琶、三弦,左洞簫、二弦,執拍板者居中而歌,這與漢代「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相和歌表現形式一脈相承。其工尺譜記法自成體系,是古代音樂記寫形制之遺存。橫抱演奏的曲頸琵琶、十目九節的洞簫、二弦、三弦擊拍板等,也都因襲古樂器遺制。南音曲目有器樂曲和聲樂曲兩千餘首,蘊含了晉清商樂、唐大麴、法曲、燕樂和佛教音樂及宋元明以來的詞曲音樂、戲曲音樂等內容。南音以標准泉州方言古語演唱,讀音保留了中原古漢語音韻。演唱時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南曲曲調優美,節奏徐緩,古樸幽雅,委婉深情。
它匯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後來又吸取了元曲、戈陽腔的特長,並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會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尤其長於抒發鄉人思親、遊子懷鄉的真摯情懷,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如痴如醉的心田。由於南音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曲調優美、易學易唱的特點,因而在閩南和海外擁有眾多的知音。
南音至今保留著「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演唱形式。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盛行,南音也隨著華僑華人的足跡流傳到東南亞,遠達歐美。

B. 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是什麼意思

您好:

絲:弦樂器
竹:管樂器
意思為沒有各種世俗的音樂來擾亂自己的視聽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擊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C. 民樂是干什麼的

民樂就是指民族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指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間傳統音樂。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民族器樂有各種樂器的獨奏、各種不同樂器組合的重奏與合奏。不同樂器的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風格,形成多種多樣的器樂樂種。各種樂器的獨奏樂是民族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琴曲《廣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箏曲《漁舟唱晚》、《寒鴉戲水》;嗩吶曲《百鳥朝鳳》、《小開門》;笛曲《五梆子》、《鷓鴣飛》;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優秀的獨奏曲目。
純粹用鑼鼓等打擊樂器合奏的清鑼鼓樂,音色豐富,節奏性強,擅長表現熱烈紅火、活潑輕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東鑼鼓)、《十八六四二》(蘇南吹打)、《鷂子翻身》(陝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種弦樂器合奏的弦索樂,以優美、抒情、質朴、文雅見長,適宜於室內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頭曲)等。
用吹管樂器與弦樂器合奏的絲竹樂,演奏風格細致,多表現輕快活潑的情緒,如《三六》、《行街》(江南絲竹),《雨打芭蕉》、《走馬》(廣東音樂),《八駿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的吹打樂,演奏風格粗獷,適宜於室外演奏,擅長表現熱烈歡快的情緒。如《將軍令》(蘇南吹打)、《大轅門》(浙東鑼鼓)、《普天樂》(山東鼓吹)、《雙咬鵝》(潮州鑼鼓)。有不少吹打樂種,在樂隊中兼用弦樂器,因而音樂兼具絲竹樂的特點,如《滿庭芳》(蘇南吹打)、《五鳳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說來,北方流行的吹打樂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樂重「打」,鑼鼓在吹打樂中起重要作用。
傳統民族器樂演奏多與民間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等風俗生活,以及宮廷典禮、宗教儀式等結合在一起,較少採取純器樂表演的形式。民族器樂的實用性使不少器樂曲牌因用於不同場合而產生變化。
傳統民族器樂曲都有標題,分標名和標意兩類。標名性標題只給樂曲取名以示甲與乙之區別,它和音樂內容無直接聯系,如《工尺上》、《四段錦》、《九連環》、《十景鑼鼓》等。標意性標題以曲名、分段標目和解題等提示樂曲的內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賽龍奪錦》等。
民族器樂曲按傳統習慣分為「單曲」與「套曲」兩類。單曲多為單一獨立的曲牌。套曲由多個曲牌或獨立的段落聯綴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麴,晉北的八大套等。如按樂曲的曲式結構類型分,主要有變奏體、循環體、聯綴體、綜合體等,其中以變奏體、聯綴體最為多見。
創作中各種變奏技法被廣泛運用。民間藝人在一首曲牌反復演奏時,善於用各種演奏技巧對旋律作加花裝飾而形成變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禮曲》(嗩吶曲)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種常用的變奏手法,它將「母曲」的結構成倍擴充,同時作加花裝飾。如《歡樂歌》(江南絲竹)、《南綉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州弦詩)等樂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種變奏手法是採取變化主題的結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題在其後的五次變奏時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擴充和緊縮。而琵琶曲《陽春白雪》中之《鐵策板聲》則採取結構次序的倒裝。這種結構次序的變更在鑼鼓段中更為常見。
20世紀20年代以來,劉天華、聶耳等對民族器樂的繼承和發展做過一些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工作者繼續對各種優良傳統曲目進行整理、加工、改編,使樂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現,同時還涌現出大量的新作品。樂器改革方面,在統一音律、改良音質、擴大音量、方便轉調、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進展,並產生了大型民族管弦樂隊合奏等新品種,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D. 請問,在哪能下載南音(泉州),如梅花操等,除了百度搜索到的

網路的你已經知道了,我說了也是白說。要不你可以去google網上看看,那裡有,你可以去下載回。答(www.google.com)
要不你還可以到泉州網的閩南文化去看一看,那裡有很多南音歌曲。(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5-12/01/content_1888641.htm)

E. 絲竹樂的介紹

「絲」與「竹」是周朝的八音樂器分類法中的兩個種類。絲指的是彈弦樂器,竹回則指的是竹製吹奏答樂器。絲竹樂指的是用竹製吹管樂器與弦樂器合奏,演奏風格細致、多表現優美抒情、輕快活潑的情趣。如二人台牌子曲樂隊中主要樂器為笛、四胡,江南絲竹樂隊中主要樂器為笛、二胡,廣東音樂樂隊中主要樂器為粵胡等。著名樂曲如江南絲竹的《三六》《行街》;福建南曲的《八駿馬》《梅花操》;二人台牌子曲《南綉荷包》《推碌碡》等。

F. 古文中「絲」是指什麼樂器

絲指弦樂器,如琴、箏等以絲為弦。竹指吹奏的管樂器,如簫、笛等,竹管所內制。

「絲」與「竹」是周容代的「八音」樂器分類法中的兩個種類。絲指的是彈弦樂器,竹則指的是竹製吹奏樂器。絲竹樂指的是用竹製吹奏樂器與弦樂器合奏,演奏風格細致、多表現優美抒情、輕快活潑的情趣。如二人台牌子曲樂隊中主要樂器為笛、四胡,江南絲竹樂隊中主要樂器為笛、二胡,廣東音樂樂隊中主要樂器為粵胡等。

(6)梅花操擴展閱讀

古代樂器

一、拉弦樂

板胡、二胡、高胡、低胡、歌胡、京胡、雷琴等

二、彈撥樂

琵琶、月琴、大阮、中阮、小阮、秦琴、柳琴、箏、瑟、古琴等

三、打擊樂

木琴、揚琴、各種鼓、鈸、大鑼、小鑼、鑔、木魚、雲鑼、沙錘、銅鈴、缶等

四、吹奏樂

笛子、蕭、嗩吶、塤、海笛、喇叭等

G. 泉州南音有什麼名曲啊

《山險峻》、《出漢關》、《共君斷約》、《因送哥嫂》、《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等。

1、《荊釵記》講述了南宋時期溫州士子王十朋,家貧卻才華橫溢,與錢玉蓮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玉蓮拒絕豪富孫汝權求婚,以木頭荊釵為聘,和十朋結為夫婦,並立誓永不相負。未久,十朋考中狀元,拒絕萬俟丞相招贅。萬俟授意孫汝權纂改十朋家書為休書,玉蓮接信後含冤投入甌江自盡。

十朋得知妻亡,痛不欲生,立誓終生不再娶。玉蓮被福州安撫錢載和救起,收為義女,喜聞萬俟逼婚真相,卻又復得十朋病死的誤傳,也立誓終生不再嫁。5年後,萬俟遭貶,十朋擢升吉安太守,繞道路過溫州,至江心寺追薦亡妻,恰逢玉蓮也來寺拈香悼夫,兩人驚疑如夢。在退隱的鄧尚書熱心撮合下,當元霄千盞紅燈映亮甌江時,夫妻以荊釵為憑,重新團聚。

2、《殺狗記》描寫富豪子弟孫華與市井無賴柳龍卿、鬍子傳交往,把同胞兄弟孫榮趕出家門。孫華的妻子楊月貞屢勸不聽,便殺了一條狗,偽裝成死屍放置門外。孫華深夜歸來,大驚,急忙去找柳龍卿、鬍子傳,柳、胡推脫不管。孫榮卻不記前恨,幫他把「屍首」埋掉,使孫華深受感動,於是兄弟重新和好。

(7)梅花操擴展閱讀:

南音的歷史淵源:

1、唐宋

一般認為南曲起源於唐,形成於宋:

(1)據文獻記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他們帶去了唐代「大麴」傳播於民間。大麴與當地民間音樂的相互影響和吸收,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樂器琵琶的演奏姿勢是斜抱著彈奏。所用筒簫嚴格規定為一尺八寸。這兩件樂器的演奏姿勢與形制與唐舊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稱有不少與唐代大麴、法曲的曲牌名稱相同。如《摩訶兜勒》《子夜歌》、《清平樂》、《梁州曲》、《婆羅門》等。

(4)宋代「南戲」五大名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南曲也演唱這些劇目。

2、元朝

元朝時,文人加入戲曲創作,南音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內容,一方面模仿其風格從事創作。及至五大傳奇《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及《殺狗記》產生後,更豐富南音曲文;此外各地聲腔亦為南音所吸收、融合。至明代中葉以後,流行於江浙一帶崑山腔、弋陽腔傳入閩南,亦為南音所吸收,而創作亦日漸增多,迄清代,南音已相當成熟。

H. 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十面埋伏下面哪首民族,器樂曲是描繪古戰場的情景的

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十面埋伏這三首民族,器樂曲是描繪古戰場的情景的是十面埋伏。專
《十面埋屬伏》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I. 古代中國十大淫樂器具是什麼東西

(一)先秦時期的器樂根據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先秦時期的樂器已有鼓、鞀、鼛、賁鼓、應、田、縣鼓、鍾、鏞、南、鉦、磬、缶、編磐、鈴、陶鈴、雅、祝、敔、和、鸞、簧、哨(陶制、骨制等)、塤、籥、龢鼇、言、蕭、管、篪、笙、琴、瑟、築等多種。在原始社會里樂器的出現多與神話傳說、求神祭祀、民間舞蹈、勞動生活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樂器除用於宗教、禮儀等場合外,主要是供統治者娛樂享受。在樂器製作上精美豪華,規模越來越大,如《呂氏春秋·侈樂》中所載:「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鍾、磬、管、蕭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務以相過,不思度量。」(二)秦漢至魏晉時期的器樂當時出現的樂器主要有箏、琵琶(有秦漢子和阮咸兩種不同的形制)、笛、方響、箜篌瑟(即卧箜篌)。箏、琵琶、笛均為《相和歌》的伴奏樂器。這一歷史時期,吸收外來樂器數量不少,如隨著鼓吹樂的引入,還使用了笳、角、中鳴、長鳴、羌笛等吹管樂器。由於與西域文化的交往,傳人的樂器主要有豎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項琵琶)、蓽篥等。豎箜篌亦為波斯樂器,魏晉之際傳人我國。曲項琵琶約在公元350年前後通過印度和新疆,傳人甘肅一帶,據《梁書·簡文帝本紀》所載,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朗)已傳人南方。(三)隋唐時期的器樂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樂器數量驟增。特別是鼓類樂器,這可能是由於歌舞音樂的發展所致。打擊樂器有銅鈸、拍板、節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齊鼓、擔鼓、羯鼓、都曇鼓、毛員鼓、答臘鼓、雞婁鼓等三十多種;弦樂器有獨弦琴、三弦、匏琴、軋箏、風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種;吹管樂器有幢簫、義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蓽篥等二十多種。這一時期在樂器上的重要變化是出現了拉弦樂器軋箏和奚琴,開辟了樂器演奏的一個新的領域。(四)宋、元、明、清的器樂這一時期弦樂器有突出的變化和發展,繼奚琴之後,宋代已出現了馬尾胡琴。見於記載的還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蘆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丹布拉、基他爾、喇巴卜、提琴、哈爾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種(實際上存在於民間的弦樂器其類別還遠不止於此)。吹管樂器金、元時期從北方傳入嗩吶(又稱金口角、蘇爾奈、嗩c1),按鼓吹樂的演奏組合形式又一次產生重大的變革,從音色、音量和風格上進一步豐富了鼓吹樂的演奏。嗩吶最初用於軍樂。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樓先生樂府》中之散曲《朝天子·詠喇叭》:「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您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裡去辦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據王圻所著《三才圖會》的記載,明代嗩吶已應用於民間。『民間器樂曲地方風格的幾個重要組成因素』器樂作品地方風格特點的構成,從技術方面講,它涉及到音樂的整個基本表現手段(曲調的音高關系、調式、調性、節奏、節拍、速度、音區、力度、音色、演奏法、織體等)和整體性的表現手段,它們是組成—首器樂作品風格特點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根據我國傳統民間器樂曲表現的特點來看,一般地來講,地方風格的重要的組成因素為演奏技巧、民間傳統慣用的旋律展開手法、樂隊組合幾個方面。 [編輯本段]獨奏音樂『笛、笙音樂』●笛的形制笛,以竹製管身,管身上開有吹孔、膜孔、兩個(或四個)出氣孔以及六個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蘆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橫吹。●北方梆笛音樂梆笛有馮子存演奏的《五梆子》 《喜相逢》《放風箏》《掛紅燈》 《黃鶯亮翅》;劉管樂演奏的《賣菜》 《蔭中鳥》《冀南小開門》《和平鴿》《頂嘴》。●南方曲笛音樂曲笛代表曲有:陸春齡演奏的《小放牛》《鷓鴣飛》《歡樂歌》《中花六板》;趙松庭演奏的《三五七》《早晨》以及江先謂演奏的《姑蘇行》。●笙音樂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早在殷代(公元前1401年——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就有和(即小笙)的名稱。古代《尚書·益稷》中已提到了「笙鏞以間」,《詩經·小雅·鹿鳴》中也記載有「吹笙鼓簧」。以後,《儀禮》《周禮》《禮記》等歷史文獻中,都多處記載了笙這件樂器。最早的實物,見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樂器,距今已有二干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一般把二十二簧、二十三簧、二十六簧型制的樂器叫竽;把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型制的樂器叫笙。笙的形制:笙主要由笙簧、笙笛、笙斗三部分組成。笙簧古代用竹製,後改用響銅;笙笛為長短不一的竹管(多以紫竹製作),於近上端處開有長形音窗(即出音孔),近下端處開有圓形音孔,下端嵌接木質笙腳以裝簧片,並插入笙斗內;笙斗用匏、木或銅製成,圓形平頂,頂上開有插苗孔,笙斗旁連有吹口。笙獨奏藝術的發展:笙獨奏藝術的發展主要在北方。『二胡、板胡音樂』●二胡概述二胡、京胡、京二胡、軟弓京胡、根卡、粵胡、四胡、墜琴、中胡、大胡等;板面類的如板胡、椰胡、二弦。●板胡音樂板胡在民間有多種名稱,如:秦胡、胡呼、梆子胡、瓢、大弦。『箏音樂』歷史沿革:箏是以音響效果命名的樂器,各地區的傳統箏曲全國有代表性的箏曲主要分布於河南、山東、江浙、閩南廣東梅縣與潮汕等地。『琵琶音樂』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樂器。「琵」和「琶」原是古代彈撥樂器兩種演奏手法的名稱,秦漢至唐代這一時期,琵琶二字成為多種彈撥樂器的混稱。唐代以後,琵琶才作為一件獨立樂器的專用名詞而沿用到今天。 [編輯本段]合奏音樂『絲竹樂』「絲」、「竹」二字名稱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屬八音,系指樂器的類別。漢代,已有絲、竹為聲樂作伴奏的歷史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絲竹除用於伴奏聲樂外,還常用於歌唱前的單獨演奏,這種演奏形式在不少的歌舞音樂、說唱音樂中一直保留到現在。隋、唐時期的「清調」、「法曲」亦屬我國古代絲竹樂的合奏形式。「清調」所用樂器有笙、笛、箎、節、琴、瑟、箏、琵琶八種。「法曲」所用樂器有琵琶、箜篌、五弦琴、箏、笙、觱篥、方響、拍板。宋代的細樂,絲竹音樂得到高度發展。元代的器樂合奏如大麴、小曲、回回曲等,所用樂器系「箏、秦琵琶、胡琴、渾不似」等,亦屬於絲竹樂的形式。到了明清,隨著戲曲音樂的發展,絲竹樂隊除廣泛用於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歌舞音樂的伴奏外,獨立的絲竹樂合奏形式在全國各地得到了普遍的流傳和發展。●江南絲竹流行地域以上海為中心,包括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一帶,建國後,為區別於其它地區的絲竹樂而稱其為江南絲竹。江南絲竹樂隊編制最少二人(二胡、笛子);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弦樂器:二胡、小三弦、琵琶、揚琴;管樂器:笛、簫、笙;打擊樂器:鼓、板、木魚、鈴等。江南絲竹音樂風格輕巧、明朗、歡快、活潑,樂曲概括地表現了江南人民朴實健朗的性格,體現出山清水秀的江南風貌。●廣東音樂流行地域以廣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為中心,湛江地區和廣西白話地區也很盛行,以後又逐漸流傳到上海及北方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廣東音樂形成於清末民初,因當時多演奏戲曲中的小曲、曲牌及過場音樂,如粵劇中表現結婚拜堂時所奏的《一錠金》、洞房花燭時所奏的《柳青娘》、祭奠燃點香燭時所奏的《哭皇天》等,所以,當地人稱其為「譜子」「小曲」「過場譜」。廣東音樂的樂隊編制早期與戲曲音樂所用樂器相同,為二弦、提琴(與板胡形制同,但較大)、三弦、月琴、橫簫五件,號稱「五架頭」,亦稱「硬弓組合」。●潮州弦詩潮州弦詩俗稱弦詩樂,主要流行於廣東省潮、汕地區,閩南一帶亦較流行,後隨華僑又傳至東南亞諸國。●福建南曲南曲又稱「南音」、「南樂」、「南管」或「管弦」,主要流傳於閩南的泉州市、晉江地區,廈門、龍溪和台灣等地亦很流行。隨著華僑的遷移,在琉球以及南洋群島等地亦多演奏(唱),並被當地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親切地稱呼為「鄉音」。南曲分「指」、「譜」、「曲」三大類。指:民間藝人稱為「指譜」「指套」,它是一種有詞、有譜、有指法(琵琶演奏指法)的完整大型套曲(即散曲聯綴),傳統有三十六大套,後增至為四十八大套,每套均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如《白兔記》《劉智遠》《胭脂記》《巫山十二峰》《十八學土》《趁賞花燈》等。曲目主要有《自來》《一紙》《趁堂》《心肝》《為君》五大套。譜:亦稱「大譜」,即器樂套曲。有琵琶指法,傳統有十二大套,後增至十六大套。著名的套曲有《四時景》《梅花操》《走馬》《百鳥歸巢》四套,簡稱「四、梅、走、歸」。其它套曲有《三不和》《四不應》《陽關三疊》《三面金錢經》《五操金錢經》《八面金錢經》《起手板》等。曲:即散曲,又叫草曲,均有詞演唱,其數量不下千首,流行地域很廣。曲分長滾、中滾、短滾、序滾、大倍、中倍、小倍等多個「滾門」。各「滾門」均有特定的節拍、調和旋律;「滾門」下有若干牌名,各牌名下又包括許多小曲。南曲曲譜(器樂部分),主要有三個版本。《文煥堂初刻指譜》《泉南指譜重編》《南音指譜》。『鼓吹樂』宋朝以前宮廷中鼓吹樂所使用的樂器,管樂多是角、笳、排簫、笛、篳篥、中鳴、長鳴;打擊樂器主要有錞於、鉦、鐃、鐸、鼓、節鼓、大鼓等。鼓吹樂中瑣吶類樂器的引入,約在金、元時期,當時用於軍樂,儀仗。明朝以在內地人民中廣泛流傳。鼓吹樂的演奏形式有三種,分別以嗩吶、管子、笛三種類型樂器主奏。●冀中管樂該樂種有擅長吹秦民歌、小調和群眾歌曲的傳統,因此,俗稱「吹歌」。主要流行於河北省中部定縣、徐水、安平、安國、博野等地區,尤以定縣子位村吹歌會和徐水縣遷民庄吹歌會的演奏最為著名。●山西八大套山西「八大套」,主要流行於山西省五台、定襄兩縣,忻縣、原平、崞縣次之。●魯西南鼓吹樂山東各地的鼓吹樂,按流行地域和演奏特點,可分為三個部分。流傳於煙台、萊陽地區的鼓吹樂,演奏形式多以管子主奏;流傳於昌濰、章丘地區的鼓吹樂,演奏形式多以笛子主奏,流傳於菏澤、濟寧、聊城地區的鼓吹樂,演奏形式多以瑣吶、錫笛主奏。流行於山東西南部菏澤、濟寧地區的鼓吹樂,是山東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我國享有「嗩吶之鄉」的盛譽。●遼南鼓吹遼南鼓吹曲目不少來源於元、明以來南北曲牌子,並吸收了流行於當地的民歌和器樂曲牌而組成。(一)漢吹用於喪事,以坐棚形式演奏,常演奏的曲目有《大罵玉郎》《小罵玉郎》《大歐天歌》《小歐天歌》《大朝陽》《小朝陽》《黃鶯》《蘭鶯》《月兒高》《金字經》《南正宮》等。(二)大牌子曲用於婚、喪事,以坐棚形式演奏。常演奏的曲目有《四來》《雁兒落》 [編輯本段]體鳴樂器(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銅鼓,等等。(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編輯本段]膜鳴樂器(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編輯本段]氣鳴樂器(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橫笛、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等等。(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笙、蘆笙、排笙、木葉,等等。(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編輯本段]弦鳴樂器(1)打擊弦鳴樂器:竹筒琴、竹琴、鏘,等等。(2)彈撥弦鳴樂器: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3)弓拉弦鳴樂器: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一、體鳴樂器(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等。(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二、膜鳴樂器(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三、氣鳴樂器(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塤,等等。(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絲、蘆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木葉,等等。(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四、弦鳴樂器(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等。(2)彈撥弦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箏、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3)弓拉弦鳴樂器:二胡、曲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馬頭琴、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J. 梅花操的介紹

梅花操,屬於泉州南音「四」(四時景)、「梅」(梅花操)、「走」(八駿馬)、「歸」(百鳥歸巢)四套最為著名樂譜之一。

熱點內容
油茶花吃法 發布:2024-11-18 17:19:18 瀏覽:677
百合飯包圖片 發布:2024-11-18 16:56:16 瀏覽:928
線描茶花 發布:2024-11-18 16:47:05 瀏覽:215
康乃馨莖桿裂開 發布:2024-11-18 16:33:38 瀏覽:17
盆栽洋牡丹的養殖方法 發布:2024-11-18 16:22:50 瀏覽:71
盆栽樹營養 發布:2024-11-18 16:20:59 瀏覽:738
荷花粗製煙 發布:2024-11-18 16:16:44 瀏覽:116
櫻花語視頻 發布:2024-11-18 16:16:39 瀏覽:547
玫瑰語周記 發布:2024-11-18 16:15:55 瀏覽:754
陽光玫瑰畝產多少斤 發布:2024-11-18 16:07:29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