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色茶花
Ⅰ 蔡氏的信息
襄:興化仙游(今屬福建省)人,北宋時傑出書法家,工書善畫,其楷、行、草書皆具特色,為「宋四家」之一。著有《茶錄》、《荔枝譜》等。
蔡 鍔:湖南省邵陽人,自幼聰明好學,立志獻身我國民族事業,早年積極參加民主革命運動,反對封建專制,為我國的共和事業奉獻了終生。
蔡 暢:湖南省雙豐人,我國著名的女革命家、中共黨員,早年積極參加民主救國運動,歷任全國婦聯主席、中央政府委員、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陳留圉人,蔡邕之女,東漢時著名女詩人,她天生麗質,博學有才辨,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稱。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戶曉,作品《胡茄十八拍》尤為著名。
蔡元定:福建省建陽人,南宋著名理學家,自幼學習孔孟和「二程」理學,博學而聰悟,在理學、易學與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著有《大衍詳說》、《皇極經世》、《八圖陣》傳世。
蔡元培:浙江省紹興人,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積極倡導科教育人,實行先進辦學方針,提倡民主、科學,曾先後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司法部長等職。
蔡和森:湖南省雙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早年積極倡導並參加革命運動,歷任我黨重要職務,後因被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
蔡廷鍇:廣東省羅定縣龍岩鄉人,著名的愛國將領,早年從軍,積極投入革命斗爭事業,曾在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中奮勇抗擊日軍進攻,給予其沉重打擊,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寫下光輝篇章。
蔡錫勇:清末洋務派。他受張之洞之命,創辦湖北炮廠,織布局 ,馬鞍山煤礦局等。並精通速記術,將速記應用於翻譯,是中國速記的創始人。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郡置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濟陽。約相當今河南省蘭考東境、山東省東明南境。晉室南渡後廢。
汝南郡:治所相當於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北。
丹陽郡:治今江蘇省鎮江市。
高平郡:治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
南陽郡:治今河南省南陽市。
朔方郡:治今陝西省靖邊。
2、堂號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時跟朱熹學習。才30歲就放棄科舉,專攻理學。隱居在九峰,人們稱他「九峰先生」。
龍亭堂:東漢蔡倫,發明造紙,對文化事業的發展,立了極大的功,封「龍亭侯」。
此外,蔡姓的主要堂還有:「濟陽堂」、「福謙堂」、「九賢堂」、「惟寅堂」、「承啟堂」、「親賢堂」、「賀歲堂」、「克慎堂」等。
============================================================
【蔡姓宗祠通用對聯】
〖蔡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孝隆東閣;
經重石渠。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安城人蔡順,少年時喪父,對母親極孝。一次,他出外打柴,突然有客人來,母親等不著他,便咬一下手指,他馬上心頭一顫,趕緊回了家。母親去世後還未安葬時,鄰里失火,將要燒到他家時,他伏在棺上大哭,火果然繞過他家。母親平時怕雷聲,此後每次遇到雷震,他都繞著母親的墳哭著說:「順兒在這里!」後來舉孝廉,他因守護母親墳墓而不去做官。下聯說西漢沛縣人蔡千秋,字少君,曾跟從魯人榮廣學習《轂梁春秋》。宣帝時為郎,在石渠閣與《公羊春秋》學者同時講學,升任諫議大夫、給事中,至郎中戶將。為使他的學說不致斷絕,宣帝還選派了十名郎跟他學習。
橋留松蔭;
紙造桂陽。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北宋大臣、書法家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天聖年間進士,歷官知諫院、知制誥、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福州知州、泉州知州、杭州知府,官至端明殿學士。在泉州任上時,主持建洛陽橋,長三百六十丈,以利通航,又在橋頭種松樹七百棵,當時人刻碑來紀念他。工書法,學唐代虞世南、顏真卿,並取法晉人,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為「宋四家」之一。下聯說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字敬仲,桂陽人,曾宮中常侍、尚方令等職,元初年間封龍亭侯。發明了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造紙的方法,元興初年奏報朝廷後在民間推廣,所造的紙人稱「蔡侯氏」。
芳池月映;
故宅風存。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耒陽市蔡侯(倫)祠聯。蔡倫(?-121),東漢宦官,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他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創造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造紙之法。時稱「蔡侯紙」。蔡侯祠在耒陽城南蔡子池畔。
三世劬學;
六歲知音。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嘗登西山絕頂忍飢讀書,學者稱「西山先生」。其父子俱以勤學聞世。下聯典指東漢·蔡邕,歷遷中郎將,其女文姬,六歲知音律。
紙造桂陽;
橋留松蔭。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蔡倫,桂陽人,首創造紙。下聯典指宋·蔡襄,知泉州時,建洛陽橋,植松七百里,閩人勒碑頌其德。
孝隆東閣;
經重石渠。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蔡順,性孝有德行,能化盜賊,後為東閣祭酒。下聯典指西漢蔡千秋,為學甚篤,嘗在石渠閣講經。
澹泊明南;
夙夜在公。
——蔡鍔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近代軍事家蔡鍔自題聯。
鐵血救國;
耕讀傳家。
——蕭子升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蕭子升贈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蔡和森(1895-1931)聯。
-----------------------------------------------------------------
〖蔡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理學傳程朱;
著述授穀梁。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幼承庭訓,長從朱熹游,熹叩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遂於對榻講論經義,常至夜分。下聯典指漢蔡千秋,受《穀梁春秋》於魯廣榮,宣帝以千秋為郎中戶將,選郎十人從其受學。
-----------------------------------------------------------------
〖蔡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理學傳程朱之脈;
著述授穀梁之書。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理學家蔡元定(1135-1198),幼承庭訓,長從朱熹游,常與對榻講論經義,每至夜分。四方求學者,必俾先從定元質正。有《律呂新書》、《大衍詳說》等。下聯典指漢代學者蔡千秋,字少君,沛人。受穀梁春秋於魯榮廣,為學最篤。宣帝時為郎,召見與公羊家並說,帝善穀梁說,擢為諫大夫給事中,後左遷,復求能為穀梁者,皆莫及千秋。帝鑒其學且絕,乃擢為郎中戶將選十人從受學。
平生慷慨班都護;
萬里間關馬伏波。
——孫中山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蔡鍔祠(孫中山挽蔡鍔)聯。蔡鍔(1882-1916),近代軍事家,字松坡。湖南邵陽人。
琴聲字體中郎業;
荔譜茶箋學士風。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132-192),字伯喈,陳留圉人。初因上書而獲罪流放,董卓時,官至左中郎將。通經名、音律,天文,善散文辭賦。又工隸書,創「飛白」書,也善畫。下聯典指北宋書法家蔡襄(1012-1067),字群謨,興化仙遊人。官至端門殿學士。其楷、行、草書,皆獨具特色,為「宋四家」之一。有《茶錄》、《荔枝譜》等。
耒將蘭氣沖皇澤;
去引星文捧碧空。
——唐·蔡希周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蔡希周《奉和扈從溫泉宮承恩剛浴》詩句聯。蔡希周,曲阿人,官監察御史。
惜竹不除當路筍;
伐薪教護帶巢枝。
——蔡元培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贈友聯。蔡元培,字鶴卿,號孓民,浙江紹興人。著作編有《蔡元培選集》。
-----------------------------------------------------------------
〖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西山先生,三世劬學;
中郎愛女,六歲知音。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事典。下聯典指東漢·蔡琰,字文姬事典。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清·蔡之定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詩人、書法家蔡之定撰書聯。蔡之定,字麟昭,號生甫,乾隆進士,官侍講學士。歸田後,自號積谷山人,有《古今體詩》等。
賓客填門,倒履迎王粲;
士卒分賜,布衣乏私財。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蔡邕的事典。下聯典指漢代將領蔡遵的事典。
自九峰別派龍峰,衍百代弘揚祖德;
由仙里卜居犀里,至三世以嗣鄉賢。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莆田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蔡氏宗祠「建陽堂」聯。
相寶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
敷功帝關為卿、為伯、為臬、為憲,孫謀百世長光。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台灣省金門島雙乳山下青山坪瓊林村蔡氏家廟聯。明熹宗天啟年間,因瓊林村進士蔡獻臣學問純正,皇帝御賜里名瓊林,沿用至今。此聯最能道盡瓊林村的官宦門第。瓊林村的聚落景觀,以保有眾多的古厝宗祠著名,傳統民宅流露濃郁的文人氣息。宅第式樣從最小格局的一落二舉到佔地廣大的雙落雙護龍、六路大厝都處處可見,而且瓊林村民宅頗重細部雕琢,精細優美,表現了財富,也表現了品位。
============================================================
附錄一:【濟陽堂蔡氏宗祠】
福建省建陽市麻沙鎮是建陽蔡氏梓里,蔡氏九儒發祥之地,也是蔡氏精英薈萃之地。唐乾寧四年入閩始祖,風翔節度使,建陽縣長官蔡爐公,率領中原五十三姓入閩,天復二年,擇居麻沙開基以來,已有1100餘年,子孫繁衍四十餘代,遍布海內外。
唐天佑年二年,二世祖建陽縣尉,中議大夫,少保蔡鑾公,在麻沙買地興建蔡氏家祠,塑爐公像以崇杞。八世代有令德,至宋九傳牧堂公起,四世出九大賢,道宗孔孟,學衍周程,注經衛道,功在聖門,百年之內先後建有西山公讀書這所麻沙「顯慶堂」,牧堂公著書之所武夷二曲的「永歸堂」,九峰公著書之所,廬峰山下的「大明堂」。保佑三年理宋皇帝敕建的「西山精舍」和「廬峰書院」。都是建陽蔡氏九儒著書立說崇杞孔聖的蔡氏文化勝地。慶元二年,十一世孫節齋公將蔡氏家祠重修一新,並立祠堂議約。
元朝大元年十四孫,觀文殿大學士光祿大夫蔡希清,追念祖德,將家祠擴大規模,前堂為講道堂,中堂祀九峰公,配格、模、杭、權,後堂為崇儒長官祠,改名為「梓里書院」。
清康熙四十五年,聖祖仁皇帝崇儒重道,御書頒賜宋儒蔡沉「學闡圖疇」金匾,懸掛麻沙「梓里書院」。欽命福建學政沈涵,以沉公號定書院名,將梓里書院改為「九峰書院」,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六代,始而家祠,繼而「梓里書院」又繼「九峰書院」,1000餘年積厚流光,地方官員多次捐銀修茸,贈匾立聯,當時建陽蔡氏文化名揚中外。民國之後,蔡氏各地學堂、書院失管傾敗。直到20世紀五十年代,祭田、祖祠歸公,建陽裔孫無力重建,半年世紀來,多次政治運動,祖墳荒廢,祖祠滅跡,族譜遺失,建陽裔孫象無窩之鳥,族人相見如路人。
20世紀90年代,建陽裔孫蔡古初、蔡建海等懷著念祖德,弘揚蔡氏文化的熱心,自籌資金發起並經建陽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建陽蔡氏九儒學術研究會」和「建陽市蔡氏宗親聯誼會」。利用會刊,向海內外蔡氏宗親廣泛宣傳,溝通感情,建立宗誼,增強了蔡氏族人的凝聚力。
世紀之交,建陽蔡氏宗親聯誼會先後多次發起重修古代名人祖先的陵墓和興建蔡氏宗祠的倡議,深獲海內外蔡氏宗親的贊同和資助。重修入閩始祖爐公墓,興建了--蔡元定墓-西山陵園。
為集古代建陽蔡氏文化勝跡,興建一座綜合性的濟陽堂蔡氏宗祠。建陽蔡氏宗親聯誼會,歷經兩年時間的籌備工作,終於在2003年元月在麻沙水南路8號購買古代劉、蔡兩家的舊祠遺址。建海、有旺、蔡明、林順等人,精心設計,籌劃精品,指導施工,翻修裝飾一新,既有古香古色又體現當代文化展覽的新貌。保留數百年茶花樹和雕石人,坐西北朝東南,開以兩堂、兩廊、兩廳、翼以六個廂房。
2003年2月19日動工,入門兩側新建兩廊,廊內石刻九儒簡跡,宗祠沿革和捐資芳名。前堂正堂為九賢堂,雕塑九儒神像,懸掛皇帝賜匾和名臣立聯;兩邊各設「報德廳」,內置捐資建祠的榮譽會長和永遠榮譽會長的玉照和簡跡;後堂為濟陽堂,正中塑始祖爐公神像,歷代祖宗靈牌,兩側懸掛石代名人業跡;兩翼六個廂房用以藏書、辦公、會客;前後兩個天井有百年茶花樹和花池。海內外各地如有要求入祠祖先靈牌,均放置在後堂,正座傍座神位。
============================================================
附錄二:【蔡氏商業用典對聯】
薛家新制巧;
蔡氏舊名高。
——佚名撰文具紙張店聯
上聯典指中唐女詩人薛濤事典。據《方輿勝覽》記載:中唐時期,「元和初,蜀妓薛濤洪度以紙業,制十色小箋,名薛濤箋,亦名蜀箋。」《薛濤小傳》雲:「濤,僑止百花潭,躬撰深紅小箋,裁箋供吟,應酬賢傑,時謂之薛濤箋。」1000多年前的薛濤不但會做詩,還擅長書法,平時與文人騷客過從甚密,按今天的話來說其人文化素質甚高。她生活中每天要和紙墨打交道,對紙質的要求自然也十分明確,不但要求紙質細膩、融墨如意,還要在視覺上有色彩、有花紋。而當時四川的紙張大都比較粗糙且色澤單調,遠遠不能滿足文人們的要求,薛濤就考慮自己製造優良的紙種。手工造紙工藝相當復雜,既要有好的造紙原料,又要有好水。好在成都地區盛產竹、麻、木芙蓉等原料,又有水質極好的浣花溪,該溪水含鐵量低懸浮物少,硬度不高,抄造出的紙張潔白光滑,「凡紙張所取之色皆不變而益光艷。」薛濤先是在浣花溪百花潭畔買了房子,和著名詩人杜少陵等作了鄰居。然後雇了工匠辦起了造紙作坊。她設計的產品是一種便於寫詩、長寬度適宜的箋紙,以十張為一榻,使用十分方便。薛濤根據前人用黃薜葉染紙的原理,以芙蓉為原料,煮爛後加入芙蓉花末法,製造彩色箋紙。薛濤箋有十種顏色:深紅、粉紅、杏紅、明黃、鵝黃、深青、淺青、深綠、銅綠和淺雲等十色。薛濤還用途刷加工方法製作色紙。她在紅花中取染料,再加入膠料配製成塗料塗在紙上。這種塗刷加工與傳統的浸漬染色方法相比,節約了染料,降低了成本。所以,薛濤也被認為是塗布加工紙的創始人。薛濤發明的薛濤箋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下聯典指東漢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事典。蔡倫,字敬仲。桂陽(今湖南省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入宮為宦。東漢章和元年(87年),任尚方令。元興元年(105年)發明造紙術。他總結前人經驗,始有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造紙,稱蔡侯紙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貢獻,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造紙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樹皮。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葉,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故用於紡織應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構皮(即楮皮),對枸皮紙曾有「楮先生」之稱。早在1800多年前,造紙術的發明家蔡倫即使用樹膚(即樹皮)、麻頭(麻屑)、敞布(破布)、破魚網等為原料製成「蔡侯紙」,於公元105年獻給東漢和帝,受到高度贊揚。造紙術的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中國人民解放軍蔡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蔡順禮中將
蔡順禮(1913-——),江西省吉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1師3團青年幹事,2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第12團總支部書記,中央保衛營政治委員,紅一軍團騎兵連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騎兵營、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科科長,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黨校組教科科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除奸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9旅、7旅政治委員,第8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19兵團65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武裝保衛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政治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蔡永少將
蔡永(1919-2001),江西省泰和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第2師4團戰士、宣傳員、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第2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三、四、五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幹事、營政治教導員,蘇魯豫支隊魯南獨立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4師10旅28團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淮海軍分區特務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支隊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段村、襄安、錢上集及蘇魯豫、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多次反掃盪、反蠶食戰斗,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取得?
Ⅱ 多色茶花一定是嫁接嗎
這不是嫁接,這是忽悠。。是人工PS的圖。。這圖上有些花不是茶花。。
我看到了花毛茛的花,還有月季的花
Ⅲ 赤丹茶花怎麼養 幾個種植
赤丹茶花的養殖方法
1、溫度:茶花宜放置於溫暖濕潤、通風透光的地方。春季要光照充足,夏季宜注意遮蔭,避開陽光直射與西曬,若放置陽台上,往往一不小心,就被曬死。
2、澆水:茶花盆景的培養要保持土壤濕潤狀態,但不宜過濕,防止時干時濕。一般在春季可適當多澆,以利發芽抽梢;夏季堅持早、晚澆水,最好噴葉面水,使葉片濕透,不要用急水直澆、滿灌,不宜澆熱水,避開中午前後高溫時澆水。
3、施肥:茶花喜肥,在上盆時就要注意在盆土中放基肥,以磷鉀肥為主,施用肥料包括腐熟後的骨粉、頭發、雞毛、礱糠灰、禽糞以及過磷酸鈣等物質。不能過施肥過量,不能施濃肥,這是山茶花的不喜歡濃肥的特性,否則會損害根系,減少花朵的數量,山茶花的基肥最好是用有機肥,如經過發酵的雞鴨糞和動物臟器以及豆餅、魚骨粉等。這些有機肥中氮、磷、鉀等成分俱備,比較全面,而且肥效很長。施用時,可以將其曬干,碾碎成粉末,先和5-6倍的干土混合起來,然後在翻盆裝盆土時撤在離植株根部2-3厘米處。
4、修剪:茶花的生長較緩慢,不宜過度修剪,一般將影響樹形的徒長枝以及病蟲枝、弱枝剪去即可。若每枝條上的花蕾過多,可疏花僅留1~2個,並保持一定距離,其餘及早摘去,以免消耗養分。此外,還要及時摘去接近凋謝的花朵,也可減少養分消耗,以利植株健壯生長,形成新的花芽。
5、病蟲害防治:茶花的病害主要有黑霉病、炭疽病等,可噴灑0.5度波爾多液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茶梢蛾,防治方法可剪除蟲梢,一般在4~6月進行為宜。
6、放置場所:茶花宜放置於溫暖濕潤、通風透光的地方。春季要光照充足,夏季烈日不宜生長最好放置在陰涼處,避開陽光直射,如果放置在陽台上,那效果比較好,也便於觀賞,但是要注意樓下的安全。
7、翻盆:茶花在盆栽1年之後建議翻盆換土一次,這樣便於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新盆應該大於舊盆,以利根系的舒展發育。翻盆時間宜在春季4月份或者秋季。過程中盡量去掉一些老根,換上肥沃疏鬆的新土,並結合放置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