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形象
① 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
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花木蘭為例:
木蘭這個形象,在中國歷史文獻中曾經出現過許多次。從南北朝開始,「木蘭」這個名字就曾經出現在許多部中國的古籍之中。而在《新、舊唐書》里,也都可能找到一些關於女中豪傑領兵作戰,並立下卓越戰功的類似記載。在唐朝時,詩人韋元甫所寫的《木蘭歌》也被收錄在了《全唐詩》里,在其中木蘭故事的大致輪廓,比如替父從軍,男扮女裝,戰友十年不知女兒身等要素都已經具備了。
不過在北宋文人郭茂倩所編纂的《樂府詩集》里,卻收錄了一首《木蘭詩》,其中講的也是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而且明顯比《木蘭歌》顯得更為古樸。而郭茂倩在編纂《樂府詩集》時,說這首《木蘭詩》是引自南陳朝的古詩集《古今樂錄》,並暗示這是一首北朝的民歌。所以木蘭的文學形象很可能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1)茶花女形象擴展閱讀
隋唐時代的關於「木蘭」的記載也大多語焉不詳,很難確定當時具體是什麼人在和什麼敵人作戰。不過在當時,有一個人相對比較確定的經歷倒是也可以被視為花木蘭這個文學形象的原型之一,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平陽昭公主。史書上沒有記載這個平陽昭公主的名字,在李淵起事反隋時,她和自己的夫君住在仍被隋朝控制的長安。
她知道自己父親起事之後,先讓自己的夫君柴紹孤身出逃,自己也離開長安,散盡家財之後廣招各路豪傑,響應父親起事。史書記載後來平陽昭公主的軍隊曾一度發展到7萬多人,最後與李世民攻擊長安的軍隊會師,為唐朝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唐朝建立僅僅4年之後,平陽昭公主就不幸離世。而從她的傳奇經歷里,其實是可以看到一點花
② 《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性格分析
她像最高貴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別人有多麼貪婪,她就有多麼無私。」這個小仲馬回筆下的瑪格麗特。
她美麗答、聰慧而又善良,雖被迫淪落紅塵,但也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他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去追求真正的愛情,而當這種希望破滅時,又甘願自我犧牲成全他人。
瑪格麗特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可以說她既嘗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盡了人間的奢華逸樂,但她卻始終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她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瑪格麗特是一位天資出眾、聰穎過人的姑娘,她不僅具有艷麗的姿容和輕盈的體態,而且風度雍容大方,談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觸過的人,都驚奇地發現她在社交場合里始終表現得儀態莊重,對應機敏,從未流露出絲毫的庸俗和浮誇。
這一切都是為人們所不齒的這位煙花女子的形象一直閃爍著聖潔的光輝。以至於在她逝去後一提起「瑪格麗特這幾個字時,首先想到的不是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值得同情的少女
③ 茶花女人物特點
<<茶花女>>人物分析
主要人物表
瑪格麗特 小說的主人公,阿而芒的戀人,美麗純潔,善良無私,文雅端莊.她雖落風塵,但仍然保持一顆純潔的心靈和獨立的人格,嚮往真正的生活和愛情.
阿爾芒 小說的男主人公,瑪格麗特最忠誠最心愛的情人,對瑪格麗特忠貞不二,但愛沖動嫉妒心強.由於不明真相,他對離開了他的瑪格麗特百般挖苦,嘲諷使瑪格麗特身心遭到沉重的打擊.
杜瓦爾 阿爾芒的父親,自私偽善,滿腹偏見.他用謊言強迫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使瑪格麗特的生活理想徹底破滅,是瑪格麗特悲劇的直接製造者.
普呂當絲 瑪格麗特的朋友,自私貪財虛情假意.她為瑪格麗特每做一件事都要收到酬金,而當瑪格麗特奄奄一息的時候,她變毫不留情的離開了瑪格麗特.
納妮娜 瑪格麗特的女僕,善良朴實.她為瑪格麗特應酬客人,料理家務對瑪格麗特極為忠誠.
奧蘭普 巴黎妓女,阿爾芒的又一個情婦,多次當面侮辱了瑪格麗特.
朱麗 瑪格麗特的好朋友,心地善良.瑪格麗特臨終前,她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
人物分析
《茶花女》為我們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為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藝術形象,而。
④ 茶花女人物分析
這個是本好書,很感人。
首先,我想說一下,這個是根據現實創作的,而男主人公阿爾芒實際上就是作者小仲馬,雖然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原型阿爾豐西娜與瑪格麗特有些出入,但男主人公卻變化不大。
樓上正解,男主人公是個十分痴情的男人,同時也十分善良。家庭條件可是說是不錯,但是卻與瑪格麗特所處的地位與環境相去甚遠,瑪格麗特所接觸的人都是伯爵之流,花天酒地,一擲千金。他們的虛榮心使得瑪格麗特備受寵愛,因為有她在,他們就有面子。瑪格麗特看穿了這一點,於是毫不在乎自己的身體,甚至糟蹋自己的身體,這是她的身體狀況一再惡化。阿爾芒愛瑪格麗特的理由很簡單,可能起初就是他的美貌,但是其中還有另外一點,那就是他對瑪格麗特的病情的關心與同情(附加一句,小仲馬對阿爾豐西娜的愛情是起源於阿爾豐西娜的病的同情),這足以顯示他的善良。他的善良還體現在一點,就是瑪格麗特死後他的執著,人已去矣,愛情猶在,這份對愛的執著現在到底有多少人還緊緊得握著,但阿爾芒就是其中之一,此書很多地方感動了我,此處便是其一。
另外,他還特別的……用什麼詞好呢,他特別渴望一種純真的愛情,這種純真並不在於瑪格麗特本身是什麼,而在於他和瑪格麗特的愛情是否摻雜著一些雜志,他只想讓瑪格麗特屬於自己,呆在兩個人的世界裡不被他人打擾,他疼愛著瑪格麗特,甚至不願讓她為了自己而委屈了自己,甚至,為了去鄉下,瑪格麗特又與男爵呆在一起的時候,他便很難受。另外呢,他也不希望這愛情裡面摻雜著一點點銅臭味。此足以反應出他的純潔(這詞總感覺太……哎,不說了)。
但是,樓上所說僱用他人來氣瑪格麗特,實際上並不體現他的佔有欲,因為,愛情的特點就是排他性,是不允許其他人介入的。他的這一舉措恰恰反映出他愛瑪格麗特有多深,他無法自拔,瑪格麗特賜予他了純真的愛情,也同時賜予他了無數個失眠的夜晚。
是誰在她孤自一人的時候給了她一份愛情,是誰在她生病的時候給她以溫暖,是誰在與她相識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給了她刻骨銘心的記憶。沒錯,就是阿爾芒。
分析完了,但是我認為瑪格麗特的形象更加偉大,這才是本書的精華所在,為了對方敢於犧牲自己,默默去忍受痛苦的精神,猶如《畫皮》的王夫人般,偉大至極
⑤ 《茶花女》中的人物特點
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是一個性格鮮明、思想明朗、感情純真而又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一個姑娘。雖然命運和生活把她推進了另一種境界,成為風塵女子。但是,她純真的本質沒有改變。為了高貴的愛情,她寧可失掉一切,寧可受盡屈辱和誤會。最後,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慘結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對被侮辱、被殘害者的冷酷無情,批判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觀念。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千二凈。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
《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
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名妓瑪麗·杜普萊西嚮往上流社會生活,和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同時反映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⑥ 歌劇《茶花女》《圖蘭朵》中塑造了怎樣的女性形象
這兩部歌劇中塑造了的女性形象都是因生活所迫導致的,走上了一條不喜歡的路,最終迷途知返。
⑦ 分析茶花女的音樂形象是什麼
歌劇《茶花女》是威爾第創作成熟期的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偉大作品,同時也是迴音樂史上最受答歡迎的歌劇之一。在塑造薇奧列塔的悲劇形象上,威爾第著眼於旋律的創造。他塑造的旋律形象既繼承了義大利的傳統,又有著個性化的旋律特點。薇奧列塔的音樂形象塑造主要表現在薇奧列塔悲劇形象概述、薇奧列塔愛情主題的音樂形象在悲劇命運中的發展兩方面。序曲由兩個主題構成,兩個主題都是來表現薇奧列塔的。第一個主題以極輕的力度如泣如訴地奏出。第一主題以半音下行,構成哭泣性音調,表現了悲劇形象,代表了薇奧列塔悲劇性命運結局的音樂形象。第二主題是薇奧列塔熱情舒展而渴望的愛情主題。
⑧ 跪求《茶花女》的讀書心得,人物形象,章節概括,急啊
形象概括(下面有詳解的馬格麗特):
阿爾芒----年輕、熱情、活潑,瑪格麗特竭力使他成為她在表面熱鬧實際孤寂的生活中的召喚的人。
馬格麗特----痴情、善良、高尚
另:個人建議你去查一下這個(發網址總被網路吞),應該對你的心得有幫助:小仲馬《茶花女》女性形象及悲劇成因分析
你可以直接去參考資料的網址看,我在下面粘貼了一部分,希望幫到你:)下面是我粘貼的部分:
1\ 讀書心得
讀過《茶花女》的人,大都同情馬格麗特,而對那個男主角即使算不上討厭也絕不喜歡。法國人有浪漫的傳統,他們的小說,特別是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在描寫愛情時是那麼的天真、純朴,甚至有些單調了,很少關注到愛情受到的別的方面的影響。一個民族的精神是很受遺傳的影響的,他們容忍它,重視它,因此一個父親才會對他的兒子說「每一個男人都是需要情婦的」,雖然他正在因孩子在敗壞家名而對其進行教育。滿頁看到主人公在專一他們的話題時我覺得很奇怪,他們不怕那個極為狹小的空間哪天被打破嗎?或許他們只要將思維略轉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剛才是多麼讓人不放心;或許只要他們把話說得略為具體一點就會發現他們所佔的人群的份額實在是太小。甚至小說家本身也讓人擔心:竟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去搞這種東西的創作。十九世紀的法國浪漫主義者們喜歡的就是寫傳記色彩的文章;也由此可知,他們是樂於展示的,他們敢於固執的、叛逆的說:我的生命就是獻給愛情的!小說家們取得了成功,他們不僅贏得了自己的信心,也贏得了讀者的興趣。一面是沉重的闡述心靈,一面是輕松的體驗味道,在這個不光是浪漫主義者所鍾情的主題上。他們的情節很直白,幾乎是所想即所寫,很少有因為顧忌的保留。他們注重的事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即自我心靈的描繪,而不是講故事的手法與技巧。這就象是他們喜歡感覺不喜歡推理一樣。中國的愛情小說可不是這樣。 人們首先要學會生活,要先有個基礎,而且始終會想到社會、家庭、責任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中國人的愛情觀是富含他們一貫的哲學化的生活思維的,這樣的愛情觀不是浪漫主義。 國人說的是有得必有失,然而在做事情時先看到這必將使某某東西失掉了,事情本身又不一定能得到什麼,於是有了放棄, 末了悲嘆的時候總是引那哲學。一部小說里,頭是對社會環境的描繪,尾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只有中間講一些個別人物的故事,那故事飽含風雨且平淡無奇。當然傳統是不受自己支配的,自己只能無條件的接受, 就算是在批判它的時候也是深受它的影響的。有時執拗不過了,作者就加點「色情」描寫,結果是得了禁書的封號(我所談的作者仍是科學意義上的,當然不算沒思想的那一類)。這時真替他們悲憤。小說是來源於生活的,小說中浸透的情節想必是凝了生活經驗的精華了。兩性關系怎麼樣,社會關系就怎麼樣;而社會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會造就什麼樣的兩性關系。《茶花女》中的男主角,先是極度的去追求愛情,然後殫精竭慮的去呵護他,丟了之後便要發瘋似的去尋找、去報復。這算是大男子主義;可法國沒有大男子主義,只有浪漫主義。因此說,法國在部分上,它的浪漫主義是由強權主義轉變成的、喬裝成的,這真讓人有些失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那種佔有心理是隨工業化的進步而發展的,而浪漫主義是幾乎靜止不動的人本的一個核心。前面說過可能大部分的讀者都是不喜歡男主角的,我想有兩個較為具體的原因:一是小說畢竟要講究誇張,它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重於生活。所以有些人在社會上不可恨,一進入小說便討人厭了。二是它引起了讀者的自我保護。人們在遇到自己同樣有的缺點或不足時往往喜歡攻擊它,攻擊的越徹底,心理上就越能獲得平衡。當然前提是旁觀者不知道他有這種缺點。男性在工業文明發展中功勛卓著,因此佔有和支配已成為他們的傳統,已揮之不去了。他們習慣於展示,在自然面前展示,在愛情面前展示。像花兒下面常帶著刺一樣,他們熱情的笑容下常含著企圖,至少是可渴望在心理上的滿足,好為下次的展示做好准備。他們喜歡干任何事情都有所保留,因此幾十被揭穿幾十徹底失敗總能找到條迴路。他們容易侵犯人們樸素的道德標准。看清這個問題後,我不僅要為女性擔心了,她們能從哪兒找到值得花費愛情的男人呢?其嘴臉原本醜陋,其內心原本骯臟,其行為原本卑劣,還有什麼留戀的?大家其實不都像那樣,不都否認文明的進步,不都認為生活需要那麼深刻的思考。女人的優點在於他們的感性太強了,這樣看似平樸直白,實則是無法超越的深沉。
我想,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在一定的時候總是對浪漫主義抱有幾分贊許的態度的,就因為他們的生命所偶爾透露的一股生機。瑪格麗特早早就死去了,這倒是她永保了靈魂對於浪漫的純潔。她是死於疾病的;但小說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在那個社會中她必然是要死去的。那不是一個浪漫的時代嗎,怎麼會不容一個浪漫的人呢?時代的浪漫是由從屬者的興趣決定的,就像決定奴隸社會的不是奴隸一樣,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為自己的事業奮斗一輩子的人是值得尊敬的。然而若生命太長,年長的自己對年輕的自己將有什麼樣的態度呢?我們談從前談歷程是為了悼念記憶還是贊美現在?破落到極致的人是不會去回憶的;而大凡搞回憶的總是對目前感到有些許的愜意的。若某一段時光對一個人極為寶貴,而這又是遠過這段時光後的想法,那麼這樣的時光為何會衰敗呢,總不能說美好的東西都是短暫的吧?瑪格麗特若活到八十歲,當她在捧起昔日無限溫柔憐愛的畫片時必將老淚縱橫了,她為美好而犧牲的,竟是大部分的人生時間。幸好沒有這樣,她早早的死了,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完整的人格印象。後來人心中的憧憬還沒有被打碎,這樣我們才有了承前啟後的故事。瑪格麗特所奉獻的決不是他年輕性感的肉體,她的深深的焦慮和鮮明的對比讓人感到寄載靈魂的軀體是那樣的脆弱,那樣脆弱的軀體卻負荷那樣強勁的靈魂。她學會了舍棄卻不懂得追求;她犧牲了自己的慾望,用張揚的美撕破了掙扎在他周圍的粗俗之網。男人們從她身體上取走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的偉大,還會越覺得她的可憐。任何一個追求浪漫的人在得到愛情時總會感到無比的充實滿足,他把愛情看作自我價值實現的標志,以享受愛情來暗示他已領悟人生。看現在有那麼多的人去炫耀他們有多少情人有怎樣曲折的愛情故事!最寶貴的東西是不能充當裝飾品的,愛情自然也是這樣,所以表面上的多情種子恰是享受不到真正的愛情的魅力的。它是一個生命而不是生命下屬的一項活動。我平日最恨將女人作為談資的人:面前一套背後一套,在男人圈裡時刻不忘讓大家意識到自己對女人的隨意,而在女人面前又擺出面對生命全部的樣子,讓你覺得每一面都是真的;而每一面又都受另一面的影響,你不知道他是面對你還是面對女人,又讓你覺得他是變色龍,是自欺欺人。瑪格麗特是有她的社會原型的,而那個原型與小仲馬的關系就像是瑪格麗特與小說的男主人公間的關系一樣。這樣小說便有了自傳的味道,那可是愛情小說最常用的模式。小仲馬寫《茶花女》並沒有在結構上下多少功夫,他好像是在純粹的講故事,並且除了情節需要,少有較大的虛構。他幾乎是在照搬經驗,講他的經歷,增加的部分又像是他在心裡裝著的一直沒吐露的要求,現在是借小說的人物力求實現這些要求。這樣看來小說成了他的舞台了,他在這個舞台上單戀。他的回憶他的寫小說說明了他不想成為小說男主角那樣的人,但很不幸他已經成為主角了,而且即便他是用懺悔的心寫下這部小說的,那也只是在加深他的這一形象。他希望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故事,希望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寫了這部小說,就像大多數人喜歡被認定是浪漫的一樣。作者們的這一風格也是小說之不等同於生活的重要原因。
一本書,無限哀怨、無限恍惚,聚焦了種種矛盾,引發了腔腔熱情股股遐思,很切合人的胃口,一本好書。
2\ 人物形象: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戈蒂耶,這個痴情的、可憐的姑娘神聖而高尚地死了。
花三天時間——准確地說不過十來個小時,我抽出一切可以壓縮的時間看到了這幕人間悲劇。甚至維特的死也沒有引起我如此深沉的震動。輕易不掉眼淚的我搶在上帝之前流下了誠摯的淚。縱使明白這不過是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可在作者筆下,這個人可憐的瑪格麗特,她已獲得了靈魂與肉體,正如我們歷史中記載到的曾生存過的人一樣,我們也確信她無疑在十九世紀的巴黎活生生地生活過,轟轟烈烈、凄凄慘慘地愛過。然而,確確實實,我到今天才知她死去,並帶著如此絕望的痛楚。彌留之際,她留下了厚厚一沓信,信的內容使「我」——一個記述故事的陌生人都說「我的朋友,如果我讀過的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我就明白您為什麼這么痛苦了。」
瑪格麗特是無助的,更是善良的,「聽到這段開場白,我渾身直打哆嗦。」可見,她明白了他情人的父親的——這一個「身材高大,神態莊重,待人和氣的」「人們所能夠遇見的最正直的人」所要講的是什麼了,軟硬兼施的他像是一個專制的君王,披著仁主的衣冠,來捧打鴛鴦了。為了成全他「年輕美麗,純潔得像一個天使」的女兒走入「一個體面的家庭」,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有想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而莊重、正直、堂而皇之地說,「小姐,你愛阿爾芒,請用你能用的惟一方式向他表明你對他的愛,為他的前途犧牲你的愛情。」什麼方式不能用呢?什麼又是惟一的方式呢?不言而喻,那就是:小姐,請你走開吧,一個妓女的到來只會玷污我們家族高貴的姓氏。
因為善良,註定了瑪格麗特的悲劇性結局。她說,「我既然不能活得比別人長久,那麼就要讓自己活得更快活些。」可惜,上帝連這個願望也因也的善良而懲罰了她。阿爾芒呢?愛得愈深,傷得愈深,恨得也越切,在他所摯愛的人垂危之前,還不明真相地投放足以使她致命的如毒葯般的諷刺與污辱。連瑪格麗特帶著重病「面色蒼白,淚水漣漣」最後一次與他見面,為了不使他們父子反目或感情受到一絲傷害,又不得不緘默其口,一夜溫存,他竟然「甚至在(我)做愛的亢奮中,還問自己是否馬上把她殺死,以便她永遠不能再屬於別人」。過後,還「拿出一張五百法郎的鈔票並寫了下面這些話,派人一起送給她:今天早上您急匆匆地走了,我忘了付錢給您。這是付給您一夜的價錢。」這與他初會瑪格麗特時的關懷與好心,真的有天壤之別:瑪格麗特笑得太厲害吐血時,普律當斯等人都認為習以為常,「她就會回來的,讓她單獨待會兒,她喜歡這樣。」可阿爾芒不顧眾人驚訝的目光,跟著跑了去,勸說她不要摧殘自己,「您剛才的情況使我痛苦極了」「如果您願意的話,我會像一個兄弟那樣照料您。」
從輝煌的開始到暗晦的結束,倒寧願從未有過什麼輝煌,這晦暗也就習以為常,不足為怪了。可是偏偏,在瑪格麗特已熟悉了四輪馬車、開司米披肩、鑽石、狂歡、暴飲時,阿爾芒用愛情這根繩索救起了她,同樣,又在她舍棄了馬車、披肩、鑽石、狂歡、暴飲之後又拿潰決的理智和失控的感情將她打入了巴黎的夜空。這樣,更使得瑪格麗特在富麗堂皇的貧窮中受著精神與身體雙重的折磨而死去的死更揪動人心。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瑪格麗特。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劇情梗概是因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原是一名商店職員,淪落為娼妓後,雖然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但精神與肉體上卻蒙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愛了她4年。見面後,瑪格麗特正巧發病,其他人對此漠不關心,而阿芒卻真誠地照護她、體貼她。瑪格麗特深受感動,接受了阿芒的愛情。
為了擺脫那種奢華但又令人窒息的環境,她傾全部積蓄,與阿芒到鄉間居住,平靜的生活中兩情繾綣,十分恩愛。不料阿芒的父親聞訊後大怒,趕來鄉間興師問罪,當他得知瑪格麗特對自己兒子確是一片真心後,有所觸動,但仍堅決要求她與兒子斷絕關系。瑪格麗特考慮到阿芒將來的幸福,忍痛答應阿芒父親的要求,給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稱自己已做了別人的情婦,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內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瑪格麗特遭此打擊,頓時暈倒,病情加劇,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親才將真情告訴兒子,阿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
3\ 《茶花女》內容簡介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多鍾,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勃呂當司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芒·杜瓦,他風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呂當司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芒離開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芒的父親杜瓦先生寫的,他想騙阿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是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讓。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面對阿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把瑪格麗特推倒,把一疊鈔票扔在她身上,轉身離去。瑪格麗特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男爵與阿芒決斗受了傷,阿芒出國了。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⑨ 茶花女的形象在生活中如果有原型,與小仲馬有沒有關系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在他的小說《茶花女》中創造的一個角色,因為這位女性特別愛帶著白色的茶花,所以把她叫作茶花女。實際上,在小說《茶花女》中,茶花女的名字叫作瑪格麗特。毋庸置疑,茶花女形象的創造是作者小仲馬創造出來的,那麼,茶花女的形象如果在生活中有原型,與小仲馬有沒有關系呢?
所以說,茶花女的形象在生活中當然有原型,而且與小仲馬有關系。小仲馬的父親由於貪戀女演員,所以小仲馬以此為基準寫了《茶花女》。
⑩ 茶花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茶花女
①小仲馬小說《茶花女》
劇情介紹: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多鍾,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勃呂當司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芒·杜瓦,他風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呂當司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芒離開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芒的父親杜瓦先生寫的,他想騙阿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是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讓。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面對阿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把瑪格麗特推倒,把一疊鈔票扔在她身上,轉身離去。瑪格麗特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男爵與阿芒決斗受了傷,阿芒出國了。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