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梅花柱
❶ 框架柱歪了怎麼辦
柱是框架結構中最主要的承重構件,大多為偏心受壓構件,其截面變形能力遠不如以彎曲作用為主的梁。因而要保證柱足夠的承載力和必要的延性,具有足夠的抗剪能力,在彎曲破壞之前不發生剪切破壞。
一、 柱主筋偏位產生原因
柱軸線放線不準確;柱模板搭設支撐不牢;柱鋼筋骨架綁扎不牢,在節點處樑柱鋼筋交叉,梁鋼筋就位時把柱鋼筋擠歪了;澆注砼時振動不當,把縱筋骨架振松;人為踩踏、來回泵管的拖拉等。
二、 柱主筋偏位的安全隱患
柱主筋偏位在工程中常會遇到並容易被忽視,認為柱主筋移位對建築物本身沒有多大影響。我們可從兩方面來講它的隱患。
一從施工角度考慮,會影響柱子定位和柱模板支設;影響局部柱主筋保護層厚度,鋼筋易被銹蝕,粘結錨固不夠,鋼筋不能充分受力。
二從設計要求上講,當樑柱節點柱縱筋順直,柱筋能正常工作。當鋼筋折曲時會使柱端受力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框架結構受力狀況不符合設計設想,節點上端處柱彎矩值會增大,柱承載能力要求會提高,從而難以保證結構安全度,留下隱患。
三、柱主筋偏位的預防
1、嚴格按鋼筋綁扎工藝標准進行施工,鋼筋應綁扎牢固。柱箍筋下料製作的控制,製作柱箍筋時,一定要保證箍筋里皮尺寸。搭接部位綁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墊塊採用梅花點式分布。
2、柱插筋插入基礎底板要大於40d,鋼筋骨架應符合設計的骨架形狀和尺寸,並用箍筋與柱子主筋在錨固入構件上表面焊接固定,該處標高上500 mm處綁扎固定,底部與底板鋼筋焊接,以固定柱子插筋,防止澆築混凝土時,鋼筋發生位置偏移。
3、在樓面模板上畫上柱截面邊框尺寸線,柱主筋用兩個箍筋分別在樓面標高處和樓面上500 mm處固定,根據已放好的柱截面邊框線,在緊靠柱主筋骨架四邊用木板條牢固地固定住。
4、澆築混凝土前,詳細檢查柱筋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固定措施是否牢固可靠。
5、澆築混凝土時防止振動不當,把縱筋骨架振松,防止來回泵管的拖拉。並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整鋼筋的位置,防止柱筋、牆筋偏位。
四、柱主筋偏位的處理方案分析
一、人工調整復位
方法一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規定柱鋼筋保護層厚度按不同環境類型分為20 mm~50 mm。如果沒有偏出保護層,把鋼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彎,再按1:6的斜度調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徑鋼筋搭接。
方法二
因《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規定牆、柱、梁軸線位置允許偏差為8mm,如果偏位超出保護層不大於8mm,可以將該柱軸線向偏位側偏移8mm彈線,然後再按1:6的斜度調整到位。
二、加大截面
方法三
當偏位量過大時,若加大柱截面尺寸不影響空間布置,則加大柱截面尺寸,在上一層柱根處調直回原位。
注意:要安裝新增鋼筋,並與原鋼筋、箍筋連接。
三、加固補強
方法四
當偏位過大時,而梁的截面高度不高時,可將柱根部處頂板混凝土向下剔除部分,找到開始彎曲的位置,按1:6的斜度調整到位,然後採用埋弧電渣壓力焊或乙炔氣壓焊連接。
方法五
將板面混凝土鑿除成凹窟,以方便在柱筋急劇轉折處採用電弧焊加焊鋼板,鋼板厚度應大於8㎜,焊縫長度不少於鋼筋直徑的5d,焊縫寬度不得小於鋼筋直徑0.6d,焊縫厚度不得小於鋼筋直徑0.35。焊縫的質量要符合《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規定。
注意:1、鑿除混凝土,用高一標號混凝土澆築回;
2、鑿完混凝土後應對鋼筋表面進行處理;
3、因框架節點在地震中的破壞形式主要為核芯區剪切破壞和鋼筋錨固破壞,而地震發生時,施工縫處多產生水平錯動,所以方法四、五不適用於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