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的作用價值

梅花的作用價值

發布時間: 2021-01-16 09:19:52

A. 梅花有哪些葯用價值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葯。《神農本草經》版首先指出梅的葯權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里,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葯方面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B. 梅花的主要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描寫梅花的詩句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白梅》 2.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梅》 3.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 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 5.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早梅》 6.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 7.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耐客愁何?《江梅》 8.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雜詠》 9.微雪初消半月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畫梅》 10.萬樹寒天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早梅》 11.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題畫梅》 12.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雨中元墓》 13.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雲。《落梅》 14.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訪妙玉乞》 15.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紅。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詠紅梅花》 16.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心,酸心無恨亦成灰。《詠紅梅花》 17.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詠紅梅花》 18.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贈范曄》 19.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早梅》 20.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 21.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墨梅》 22.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應詔賦得除夜》 23.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早梅》 24.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邁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臨江仙》 25.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 26.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虞美人》 27.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嶺梅》 2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踏莎行》 29.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賀新郎》 30.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卜運算元·詠梅》 31.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 32.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 33.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 34.天迥雲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古戍》

C. 梅花樹得特點和價值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其中有一首古詩是這么寫的: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 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梅花高風亮節。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

D. 山梅花的主要價值

根皮:用於挫傷,腰脅痛,胃痛,頭痛。
附方
【名稱】山梅花
【別名】內毛葉木通容
【來源】植物毛葉山梅花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以莖、葉入葯。夏秋採集,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用於膀胱炎,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10~15克。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其花芳香、美麗、多朵聚焦,花期較久,為優良的觀賞花木。宜栽植於庭園、風景區。亦可作切花材料。宜叢植、片植於草坪、山坡、林緣地帶,若與建築、山石等配植效果也合適。

E. 梅花有哪些葯用價值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葯。《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里,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葯方面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而在近代醫學界,也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F. 梅花有哪些價值作用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葯。《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里,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葯方面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而在近代醫學界,也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G. 梅花有哪些食用價值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其中有一首古詩是這么寫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她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也是著名的觀賞樹種。在落葉古果樹中,梅樹發芽最早,而且是先開花後長葉。花為單生或兩朵齊放,大多為白色或淡紅色,也有紅色。花有清香。核果球形,俗稱梅子,味酸。梅子可制蜜餞和果醬;未成熟的梅子加工成」烏梅「可供葯用或飲料用。現代葯理分析,臘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臘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郁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臘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梅花喜歡陽光溫暖、氣候濕潤、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它對土地的要求不嚴格,屬於比較耐薄,耐寒的植物。但梅花怕積水,只適合在土表松軟、土地肥沃、排水性好的地方生長。梅花對溫度的也是非常敏感的,開花的溫度一般要求是-5-7。如果氣溫較低,花期就會延後。梅花的品種按照大分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果梅,一種是花梅。果梅是以采其果實食用為目的,這種果梅的果實品種一般有青梅、白梅、花梅、烏梅。

這些果實都被製成各類梅子暢銷到全國的各個地方。另外一種花梅就是以觀賞梅花為目的,這種花類的品種也分為很多,例如直腳梅類、杏梅類、照水梅類、龍游梅類等等。品種繁多,各有各的特點。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花型美麗,冰肌玉骨。一直倍受人們的喜愛。梅花也是一種品位高尚的花卉,它的五片花瓣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其含義就是: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太平。不管從梅花的內在氣質還是外在氣質,都體現出一種濃濃的高雅的氣質。梅花的花語是:「凌霜斗雪,迎春開放,風骨俊傲,不趨榮利」。

梅花果為核果,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腌制後曬干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梅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

1975年,我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賞花的同時還可品嘗到極具特色的系列梅花美食,如梅花飲料、梅花酒、梅花糊、梅花糕點、梅花元宵等。梅果素有「綠色食品」之稱,又可加工成各式乾果。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除此以外,梅花還具有疏肝解郁、開胃生津的功能。

H. 梅花有什麼用

有象徵意義、觀賞價值、葯用價值、食用價值等等。

象徵意義: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其中有一首古詩是這么寫的: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梅花高風亮節。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

食用價值:
梅花果為核果,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腌制後曬干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梅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我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觀賞價值:
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而在梅子一邊灑上紅暈。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雲:"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到了南北朝(公元420一589年),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梅於是時始以花聞天下"(南宋楊萬里《和梅詩序》)。《金陵志》載:宋武帝(即劉裕,公元420一422年在位)女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此時文人詠梅、寫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鮑照有《梅花落》詩,梁代的蕭綱(簡文帝)有《梅花賦》,何遜有《揚州法曹梅花盛開》等詩,陰鏗有《詠雪裡梅》等詩,陳代的蘇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詠梅之作。
隋(581一618年)、唐(618一907年)至五代(902一963年),是藝梅漸盛時期。
據說,在隋唐之際,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主章安大師(56·1-632年)曾於寺前手植梅樹。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賦》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貸語。而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也多有詠梅名詩。根據詩文記載來看,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種,主要屬江梅型·官粉型。在四川,唐時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當時稱"紅梅"。《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今日崇慶縣(即古蜀州)硃砂型品種既多且好,顯然是有其歷史根源的。
宋,元400年(960一1368年),是我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除梅花詩詞及梅文外,梅畫·梅書也紛紛問世。同時,藝梅技藝大有提高,花色品種顯著增多。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蘇試、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商宋范成大著《梅譜》(約1186年),搜集梅花品種12個,還介紹了繁殖栽培方法等,這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除介紹江梅型、官粉型、硃砂型外,還介紹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葉梅")"綠萼型"、"單杏型"。屬杏梅系杏梅類)、黃香型(即百葉湘梅,屬黃香梅類)和旱梅型(花期特早,國內已不多見),等等。此外,周敘《洛陽花木記》(1082年),記載了硃砂型(紅梅)等品種。而張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與宋伯仁《榜花喜神譜》(1239年)等,則為有關梅花欣賞與詩。畫的專著。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畫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畫、詩,皆遠近聞名。趙孟兆、楊維楨、謝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詩詠梅。現昆明溫泉對岸的曹溪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態龍鍾,虹曲萬狀,仍年年開花、結實。
明、清時;藝梅規模與水平續有進展,品種也不斷增多。明王象晉的《群芳譜》(1621年),記載梅花品種達19個之多,並分成白梅、紅梅、異品3大類。劉世儒的《梅諸》,汪怠孝的《梅史》,皆記梅花,資料甚豐。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宏、高啟、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清陳昊子的〈花鎮》(1688年),記有梅花品種21個,而其中的『台閣』梅、『照水』梅,均為前所未有的新品種。當時蘇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聞名。龔自珍(1792一1841年)的《病梅館記〉雲:"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重修成都縣志》(1873年)記載『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硃砂』梅、『綠萼梅等甚詳。當時,詠梅的書、文、畫,爭相出世,"揚州八怪"中詠梅、畫梅的名家,如金農、李方膺,為世人知曉。

葯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I. 梅花的經濟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子梅花入葯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警告

由於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學物質,故建議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氣流動的地方,或者定期開窗戶以流通室內空氣。

J. 梅花的外形、價值、用途和歷史。

梅花簡介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於1、2年生枝梢,萼筒鍾狀,有紅,暗紅及綠 色等。花有單瓣或重瓣,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開花,後發葉。核果近圓球形,黃色或帶綠色,5-6月成熟。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梅是我國的特產。她原產於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 地。大約6000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脯梅」、「元梅」已有2150年的歷史。公元前2世紀引種到了朝鮮,8世紀便引種到了日本。現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也有有志之士在栽培研究。連歐美的友人也開始接受梅花精神,盛贊蠟梅的香味是「冬天的甜蜜」。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紅綠梅、干枝梅、酸梅
科名:薔薇科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 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 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
梅花是原產我國的傳統名花,她以韻勝,以格高,色、香、韻、態俱佳,且凌寒先與百花之前獨放而倍受人們的喜愛。她開花特早,且花期較長,樹姿蒼勁,花香沁人,品種繁多,且類型豐富,神、態、色、香俱居上乘,在枝姿、花色、花型、萼色等方面均富於變化,易於栽培管理,又易形成花芽。除配植於園林或大片栽植為梅園 、梅嶺、梅溪外,又適盆栽、切花、盆景及樁景等用,此外,果梅還有葯用,加工食用以及烹調等其它用途。
梅花屬薔薇科,李屬多年生喬木,可高達10米,樹干褐色,多縱駁紋,小枝青綠,多刺枝,葉廣卵型至闊卵圓形,長4—10厘米,寬⒉5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闊楔型或近圓型,幼時兩面具短絨毛,後漸脫落,長成之葉僅在反面葉脈處有少量絨毛,柄長1—⒈5厘米,花多一芽處1—2朵,多著生在當年新枝上,具短梗,多呈淡粉紅至白色,直徑1一⒊5厘米,清香或芳香,於冬末春初先葉而發,核果近球型,側面扁圓,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色,密被短絨毛、味酸、粘核、核近卵圓形,表面見蜂窩狀圓點,花期從廣州的元月至北京的四月,都可欣賞到她的豐姿,果熱期5—7月。
蠟梅和梅同屬薔薇目,但梅花屬薔薇科,蠟梅屬蠟梅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臘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也,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蜂蠟,故得此名。」
堅持,執著和不離不棄,傲骨、歷盡滄桑、凌風傲雪、不屈不撓的精神

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獨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歷來深為人們所鍾愛。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色: 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 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慾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略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 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卧、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今天,人們觀賞梅韻的標准,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 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侯,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開花期也因我國南北氣候不同而異,廣東12月至1月,滬寧2月至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觀賞梅花的環境也十分的講究,據《梅品》曰:是在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夕陽、微雪、晚霞、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等情況下,對梅的欣賞就更富有詩情畫意。

熱點內容
牡丹江職教 發布:2025-02-05 02:37:27 瀏覽:908
男孩子和茶花 發布:2025-02-05 02:33:15 瀏覽:476
成都花店微信 發布:2025-02-05 02:33:06 瀏覽:787
丁香怎麼吃 發布:2025-02-05 02:31:06 瀏覽:595
牡丹333真偽 發布:2025-02-05 02:29:52 瀏覽:866
路邊的綠植 發布:2025-02-05 02:28:33 瀏覽:551
石斛金蘭花 發布:2025-02-05 02:04:51 瀏覽:589
嘉嘉的花店 發布:2025-02-05 02:01:43 瀏覽:722
夢見偷花卉 發布:2025-02-05 01:30:38 瀏覽:150
荷花酒查真假 發布:2025-02-05 01:26:17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