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茶花園
⑴ 昆明植物園有哪些植物名稱和主要特徵
昆明植物園始建於1938年,是一個集科研、科普、旅遊和教學實習為一體、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多 昆明植物園正門功能綜合性植物園,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亞熱帶植物多樣性及種質資源保存研究基地和山茶、木蘭、秋海棠等植物的引種栽培中心。昆明植物園由原來的植物園和植物生物技術研究室整合而成。2000年,又通過國際合作和院省合作,在麗江復建了麗江高山植物園和野外工作站。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9人。
其科技目標是:以中國西部豐富的野生花卉資源(包括觀賞、葯用和香料等)和市場主流花卉品種為研究對象,運用生理生態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以及相關生物技術手段,對野生花卉資源的開發和持續利用,對市場主流花卉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涉及到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理論進行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為:1)雲南野生花卉資源的引種保存和選育種研究;2)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生物 昆明植物園裸子植物展區學研究;3)葯用植物種質資源的引種保存和抗逆性遺傳資源的評估及篩選研究;4)植物生理生態學研究;5)極端環境下植物生命過程的分子機理的研究。
具體研究內容主要有:1)野生花卉資源的調查、引種栽培和繁殖技術研究;2)花卉遺傳多樣性、新品種選育和品種產權保護技術;3)野生花卉馴化適應性的分子機制及其應用;5)花卉引種馴化的生理生態適應基礎;6)花卉采後細胞凋亡的分子生理與保鮮技術;7)次生代謝產物調控與花卉品種改良;8)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調查和種質資源保存;9)瀕危植物的生殖生物學研究;10)瀕危植物種群結構與動態的研究;11)葯用植物資源的引種保存和抗逆性遺傳資源的評估及篩選研究;12)極端環境下植物生命過程的分子機理研究等。
擁有60多年歷史的昆明植物園總面積44公頃,是一個以引種雲南名貴花卉、雲南中草葯、雲南重要樹木和雲南珍稀瀕危植物為主要內容的活植物收集園。現已收集植物近4000種,設有10個專類植物園。
一、茶花園
茶花園佔地150餘畝,為我國最大的茶花專類園,共引種栽培了雲南山茶、華東山茶、金花茶、茶梅等200多個品種15000多株。茶花園分為雲南山茶品種區、華東山茶品種區和茶花生態區三部分,從1992年2月成功舉辦"中國第二屆茶花展覽"至今,已連續9年舉辦"雲南山茶花展覽"。"鳴鳳山茶"已成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
二、杜鵑園
杜鵑園佔地60畝,共引種栽培了雲南產各種杜鵑花近百種,10000餘株。全園分為映山紅與錦綉杜鵑區、馬纓花區、露珠杜鵑區、常綠杜鵑區以及燁煌園。杜鵑課題組開展了中海拔杜鵑的引種實驗,杜鵑園已成為另一個具有廣泛影響的專類花園。
三、溫室區
溫室花卉區佔地30畝,其中溫室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分為中心溫室(包括蘭花館、觀葉植物館、花卉館)、秋海棠館、熱帶植物館、棕櫚館、仙人掌及多肉植物館。溫室花卉課題組深入到西雙版納、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引種了各類溫室植物和室內、室外觀賞植物近千種。
四、樹木園
樹木園佔地150畝,包括木蘭園、薔薇園、竹類區和珍、稀、瀕危植物區等,其中木蘭園共引種栽培了雲南產的山玉蘭、麻栗坡含笑、紅花木蓮、滇藏木蘭等木蘭科植物60餘種。
五、蕨類園
蕨類植物園佔地50餘畝,共引種栽培了雲南的桫欏、鳳尾蕨、大理碎米蕨、毛蘭鐵線蕨、光葉鳳丫蕨、大羽短腸蕨、毛蕨、尖葉鐵角蕨等蕨類植物400餘種,全園分為蕨類品種區和蕨類生態區兩部分。
另外,蘭圃佔地面積15畝,共引種栽培了雲南蘭科植物150種。
園內有一條銀杏和楓樹組成的林蔭大道,每到深秋時節,黃葉飄飛、紅楓似火,景色令人陶
⑵ 昆明街拍風景好的地方
大觀樓 ·雲南民族村 ·圓通寺
· 西山-龍門 ·筇竹寺
· 滇池 ·大觀樓 ·九鄉風景區 ·世博園
· 石林風景區 ·翠湖 ·圓通山
· 金殿風景名勝區 ·昆明黑龍潭 ·玉龍灣·雲南陸軍講武堂·轎子雪山
其他主要旅遊景點:昆明湖 岩泉寺 煉象關 文廟 官渡古鎮 一二一四烈士墓 梅樹村 楊升庵 大理古國留寶幢 昆明近日樓 金剛塔 昆明太華寺 大德寺雙塔 法華寺石窟 王仁求碑 逼死坡 賽典赤墓 昆明西華園 石寨山古墓群 西南聯大紀念碑 聶耳墓 太和宮 昆明石林 九鄉 西山 翠湖 滇池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轎子雪山 七彩雲南 白邑黑龍潭 小江 五華山 普渡河 小白龍森林公園 鍾靈山
金殿名勝區
於昆明北郊的鳴鳳山,距市區7公里。遍山松柏,茂林疊翠,由於下沿天梯般的石階而上,經「第一天門」,「第二天門」,「第三天門」便可穿越氣宇軒昂的「太和宮」和「欞星門」,到達一座銅鑄造的「真武殿」,俗稱玉價金殿。金殿初建於1602年,雲南軍門巡撫陳用賓曾仿照武當山中蜂太和宮的樣式建銅殿,明崇禎10年原殿被移往雞足山,然後清康熙10年由吳三桂重建這座重檐歇山式銅殿。殿立於大理石平台上,重200多噸,高6.7公尺,寬深各7.8公尺,是我國最大的銅殿。
銅殿平台前豎有日月七星旗,銅旗上方是鏤空日月,旗邊狼牙形,一周鑲28星宿,中間為北斗七星。太和宮中還有一柄七星寶劍,重20多公斤,兩面劍鋒鑲七顆銅星,被視為真武伏魔制怪的鎮山法寶。紫禁城是太和宮道觀建築群的中心,建於明萬曆年間,周長365公尺,設四方四門。南方外是三豐殿,原祀張三豐。殿南原為三元宮,現為秋園。南至鳴鳳山最高峰,有一幢三層鍾樓,穹頂下懸著一口永樂大鍾,鑄於明永樂21年(1423年),高3.5公尺,口徑周長6.7公尺,引人矚目。
東寺塔,西寺塔
東寺塔位於昆明市書林街。西寺塔,位於昆明市東寺街。兩塔均始建於唐南詔時代。巍巍雙塔,東西遙遙相望。東寺塔和西寺塔均為13層密磚塔乙東寺塔高40.5米,西寺塔高31米,建成後都重新修葺過。東寺塔可從裡面沿木踏板攀援至頂,寶頂四角各有一隻用銅皮做成的「金雞」,各高1米多,雞嘴含有銅管,管內有金屬簧片,金雞的頭、脖頸和胸腔是空的。據說,在從前每當疾風勁吹,通過銅管灌入,迴旋的氣流使金屬簧片振盪,金雞便會發出「喔喔喔」的鳴叫,表現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後由於天長日久,灰塵積塞,金雞才不鳴了。但四隻金雞仍立於塔頂,更使寶塔情趣盎然,別具特色。
現在東西寺塔已經被一條新建的步行街連接起來,西寺塔被修葺一新,東寺塔仍保持原貌,新舊對比之下,倒覺得簇新的西寺塔一派暴發戶氣派,讓人難以恭維,閱盡滄桑的東寺塔卻沉穩內斂,讓人不勝感慨。
滇池風景名勝區
位於昆明城及滇池周圍地區。景區包括昆明城、滇池及附近眾多的公園、名勝古跡,總面積770平方公里。昆明歷史悠久,遠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滇池周圍地區就有人居住。自元代以來,昆明就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文會萃,古跡眾多,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壩是雲南省第二大壩子,總面積763.6平方公里,平疇沃野,物產富饒,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她位於東經102度10′~103度4′,北緯24度23′~26度22′之間,海拔1891米,氣候四季如春,舒適宜人,故又名「春城」,是馳名世界的全天候旅遊勝境,也是雲南旅遊的中樞和集散地。
滇池位於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稱滇南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水系是全國13個重點保護水系之一。現在滇池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總面積300平方公里,湖岸線長163.2公里,最大水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南盤江、寶象河等20多條河流注入滇池,出水口在海口,流入螳螂川、普渡河又匯入金沙江。滇池四周,東西有金馬、碧雞二峰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較多。湖上煙波浩渺,景色迷人。
石林景區
石林是世界最典型的科斯特地貌景觀,范圍達350平方公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之稱,是中國的四大自然景觀之一。
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長湖、大疊水瀑布、月湖(尚未開發)、奇風洞(尚未開發)7個區域景區組成了石林風景名勝區。大小石林到乃古石林和到芝雲洞大約5公里左右;到大疊水大約23公里左右;到長湖最遠,也只有25公里左右。
民族風情堪稱石林一絕。「阿詩瑪」的美麗傳說、絢麗多彩的薩尼刺綉、古老神奇的「火把節」、熱烈歡快的薩尼歌舞、是石林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陶醉其間,難以忘懷。
翠湖公園
每當千葩竟放,薰風襲人的時候,漫步在翠湖的湖堤上,滿眼望去儼然是西湖之景,故有「門道錢塘天下勝,阮堤知否是蘇堤」之說。
湖堤縱橫的翠湖,唐堤與阮堤將湖水一分為四,交千於湖心島,堤畔島岸,柳絲垂水,飛絮如煙,「翠湖煙柳」因此得名。「東西高樓西面廊」中「翼然亭子起中央」,占綠水一角,閑時可坐望明月,體會「對影成三人」的浪漫情致。
亭側的花木梵宇宏深、幽邃之處就是「蓮花禪院」,真是「城市別開仙佛界,樓台妙在水雲鄉」。禪院之內的「放生池」,蓮浮碧泓,紅鯉俟矣,又形成「濠上觀魚」一景。除長堤、垂柳、綠水繞閣之美,聽鶯橋、采蓮橋、燕子橋的雅緻精巧,鶯飛魚躍、葫蘆島、水月軒、竹林島的篁成林,柳暗花明,無一不是醉人佳景。冬季海鷗垂愛棲息於此,或翔於藍天,或輕浮碧水,或飛銜拋食,樂趣天成。在這里,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環境有了最親近的溝通與交流。
昆明動物園
位於昆明青年路北段的圓通山。圓通山形如一片柳葉,東西長而南北窄,總面積約26公頃,是雲南昆明市區觀賞內容最豐富,遊人最多的公園。其中,花潮、動物、古寺,尤為引人。
這座公園雖在城區,卻有著濃厚的山野氣息,山上怪石崢嶸,林木蒼翠,錯落有至,清新俊逸。現綠化面積達70%以上,加之園中遍植名貴花木,初步形成春、夏、秋、冬四個花區。夏日,出水芙蓉,睡蓮優雅;秋天,菊花披金,丹桂飄香;冬來,臘梅凌寒,山茶吐紅,玉蘭瑩潔,它們都各具風采,惹人喜愛。特別為人稱道的是春花區。它位於山北斜坡中段,植有櫻花、垂絲海棠數千株,形成了一個櫻花林,分成上中下三台。陽春三月,賞櫻花也是昆明人的一大樂事。
在櫻花林附近,就是動物展區。1953年建園時,展出的動物僅有4種共4隻;目前,全園已有動物140多種,大小近千隻。不僅有雲南的珍禽異獸,如西雙版納的大象、野牛、棕頸犀鳥、勐臘虎、黑尾蟒,滇西北的小熊貓、黑長臂猿、金錢豹、葉猴、瑞麗江邊的孔雀等;還有國內稀有動物,如金絲猴、東北虎、大熊貓、大雕等;更有國外來客,如澳洲袋鼠、食火雞、美洲獅、非洲斑馬、長頸鹿等等。
園內分列各處的六角亭、八角亭、方亭、連體亭、眾星拱月亭等,蔚為涼亭大觀。園內還保存著雲南辛亥重九起義主要領導人唐繼堯的陵墓。
圓通山約比市區高出五六十米,是觀賞雲南昆明四周景色的好地方之一。山南峭壁之下的圓通寺,是雲南昆明城區最大的古剎。布局嚴謹、對稱,主體突出,為春城優秀的古代建築之一。
昆明植物園
在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坐落著一個風景秀麗、名花異木薈萃的植物園。它距昆明市中心12公里,與古樹參天的黑龍潭公園組成了一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擁有60多年歷史的昆明植物園總面積44公頃,是一個以引種雲南名貴花卉、雲南中草葯、雲南重要樹木和雲南珍稀瀕危植物為主要內容的活植物收集園。現已收集植物近4000種,設有10個專類植物園。
茶花園是國內最具特色的專類園之一,共收集茶屬植物近40種,雲南山茶品種100多個,是國內外最早收集金花茶的專類園之一。杜鵑園以收集常綠杜鵑為主,有錦綉杜鵑、大樹杜鵑等320餘種。木蘭園有龍女茶、紅花木蓮、雲南含笑等木蘭科植物近90種。百草園集有三七、重樓、雲木香等名貴中草葯1000餘種。樹木園有紅豆杉、金錢松、雲南櫻花等喬、灌木117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區集有鴿子花、黃牡丹、杏黃兜蘭等國家級保護植物近380餘種。展覽溫室有熱帶、亞熱帶植物2000餘種。
園內有一條銀杏和楓樹組成的林蔭大道,每到深秋時節,黃葉飄飛、紅楓似火,景色令人陶醉。
昆明圓通寺
圓通寺位於昆明市區內的圓通街,與昆明動物園毗連,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從唐時南昭國在此建「補陀羅寺」算起,已由1200多年的建寺歷史。同時,它也是現在昆明市內最大的寺院,在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一帶都享有盛名。雲南省和昆明市的佛教協會都設在這里。
圓通寺以造園手法建寺,青山、碧水、彩魚、白橋、紅亭、朱殿、彩廊交相輝映,景色如畫,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寺宇坐北朝南,富麗堂皇,整個寺院以圓通寶殿為中心,前有一池,兩側設抄手迴廊繞池接通對廳,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獨特風格。殿內供奉有清光緒年間精塑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兩根高達10餘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條彩龍,四壁還塑有五百羅漢像,均堪稱中國佛寺中的上乘之作。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孫髯翁,晚年曾在此地德咒蛟台算懸掛為生。
圓通寺有高大壯觀的圓通勝景坊、圓通寶殿、八角亭,有我國內地目前獨一無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銅佛殿。殿內泰王國佛教界贈送的銅制釋迦牟尼趺坐像,與圓通寶殿的釋迦牟尼塑像,形態各異,顯示了佛教兩大部派間的差異,令人大開眼界。
圓通寺,由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組成,以大乘佛教為主。到這您不必跑很多地方,就可對佛教三大教派的殿宇一覽無遺,還可對三大教派不同的宗教風格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⑶ 紅塔山香煙的出產地是那裡
在雲南紅塔
得天獨厚的土地和氣候,使原產南美洲的煙草在雲南長得格外好,雲南省煙草種植面積居全國之冠,"兩煙"產量居全國第一,創造的利稅十分驚人。1995年,雲南種植煙葉44.81萬公頃,產量70.07萬噸,生產香煙680.45萬箱,均在全國居於首位。1996年"兩煙"共創稅利384.18億元,佔全國煙草行業稅利總額的80%,雲南省的財政收入約有70%來自"兩煙",煙草工業總產值為365億元,佔全省工業產值的35%,佔全省輕工業產值的64%,同時還帶動了濾嘴、造紙、印刷、包裝、煙用香料、化肥等生產行業和商業的發展,附加的產值很高。"兩煙"成了雲南人的搖錢樹、聚寶盆,在全省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是令雲南的鄰居四川人憤憤不平的事。四川省1.2億人口,工農業基礎都比雲南強,但雲南人有"兩煙",就使四川人的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當了雲南人的小弟弟。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蔡希陶先生,在雲南奮鬥了一生,他的最大功績是在雲南試驗成功大面積種植烤煙和橡膠。他在1932年把美國的煙草"大金元"種子引進雲南,在雲南培育出世界上品質最好的煙草,發明了土烤房,又教給雲南人烤煙的技術,給雲南人創造了一種長盛不衰的產品,使千百萬農民有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所以,雲南人認為蔡希陶先生為雲南人造了福,在昆明黑龍潭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茶花園中保留了蔡希陶先生當年研究烤煙的烤房,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塑了他的銅像,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⑷ 雲南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1、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三江並流的上部在西藏東南部,下部分在雲南省。
4、騰沖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
主要景點有:大滾鍋、黃瓜箐、鼓鳴泉、珍珠泉、眼鏡泉,美女池等。大滾鍋從縣城驅車往西南行24公里,登上山坡,只見熱氣裊裊,淡淡的硫磺味撲鼻而來。
坡頭灌木林中有一眼硫磺塘沸泉,呈圓形,直徑約6米,深1.5米,周圍用8塊半圓形石板圍成,終年熱波噴洶,氣浪騰騰,水溫高達96.6℃,俗稱「大滾鍋」。
5、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葫蘆島,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
⑸ 雲南春天賞花最好去哪些地方
春天雲南適合賞花的地方,昆明圓通山—櫻花、海棠花
圓通山是昆明市區內看櫻花的最佳地點,隔鄰是歷史悠久的圓通寺。 園中植有櫻花、海棠花、梅花、茶花、桂花、桃花、杏花、蘭花及松、柏、竹等,其中尤以海棠花和櫻花最具盛名。其中共上下三塊櫻花區內,數千株雲南櫻花、日本櫻花和垂絲海棠競相開放,構成一片上萬平方米的花海,紅白交映,甚是賞心悅目。據介紹,櫻花栽於 50年代,樹種為日本移植,是國內長勢最好、形態最美的一片櫻花樹林。
賞花最佳時節:2月—4月
春天雲南適合賞花的地方,羅平—油菜花
羅平被稱為「金玉滿堂之鄉」,是因為其有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油菜種植園)」。登山遠眺這萬畝花田,可以看到花海中,玉帶湖、臘山湖、灣子湖象三面銀光閃亮的鏡子,襯托著山色青翠的白臘山;油菜花海里,村點,寨子棋布;此起彼伏的喀斯特錐形山,點綴花海中,有如人間仙景,構成絕妙的圖畫;牛街石岩溶窪地,是喀斯特岩溶中的一種典型地貌,呈現出別致的「千丘田」田園風光;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旅遊節,向海內外遊客發出春天的邀請,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朋友到羅平觀花、嘗鮮蜜。
值得關注的是於2010年2月22日,中央電視台7套「紅星藝苑」欄目組,在羅平舉行「魅力羅平」大型文藝演出,張娜拉、張紹涵、潘瑋柏、大張偉、等眾明星將聯袂參演。
賞花最佳時節:1月—4月
春天去雲南賞花,昆明金殿—茶花
相信看過武俠大師金庸先生作品《天龍八部》的朋友對茶花都不會陌生,雲南茶花素有「雲南茶花甲天下」之美譽。金殿茶花園是國內最大的茶花專類園,創建於1988年,至今已經有20年了,裡面種植著上百個品種的茶花,其中許多是雲南獨有的茶花品種,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目前,金殿茶花園包 括獅子頭、瑪瑙在內,有部分已開花了,而大多數的花蕾都很碩大了。因此,現在到金殿賞茶花是最佳時節。」
賞花最佳時節:每年2月—4月
春天雲南適合賞花的地方,昆明郊野公園—桃花、玉蘭花
昆明郊野公園位於昆明西郊玉案山麓,背依棋盤山,西鄰筇竹寺,是昆明城郊結合部較大的公園之一。
昆明郊野公園自1990年建成開放以來,已接納遊客數百萬人。給眾多的遊人營造了一處旅遊踏青的好地方。公園以游覽面積寬闊取勝,在以山野情趣為主要特色的園內還集城區公園的許多優點於一體——黑龍潭的梅花這里有、金殿的茶花這里有、西山的玉蘭這里有、圓通山的櫻花這里也有……
賞花最佳時節:每年3月—4月
春天去雲南賞花,香格里拉碧塔海—杜鵑花
雲南香格理拉的碧塔海,碧水綠樹,景色宜人。碧塔海的湖畔生有茂密的杜鵑花林,每年春季,杜鵑盛開,碧塔海被繁花簇擁;杜鵑殘花凋落,飄零於湖中,水中魚兒食之,竟紛紛醉倒而飄浮於水面。這就是香格里拉最美麗的傳說之一:杜鵑醉魚。
相傳的「醉魚」,或許應該稱作「毒魚」更為妥當—《中國有毒植物》中記載,杜鵑花有毒者甚多,中毒後的症狀之一就是暈眩、麻木、運動失調。採食杜鵑花腌制時處理不當,或者食用帶有杜鵑花花粉的蜂蜜,即可導致人類中毒。因此看似花團錦簇的杜鵑花,能夠達到「醉魚」的效果,想來言之不虛。
賞花最佳時節:每年2月—3月
⑹ 雲南深度游,網紅拍照地點推薦【雲南旅遊攻略】
推源 薦 你 跟 著 千 里 度 旅 游 卡 游 雲 南 , 他 們 有 一 個 景 點 是 去 大 理 天 空 之 鏡 , 打 卡 新 晉 魔 幻 天 空 之 鏡 , 體 驗 網 紅 拍 攝 體 驗 , 沒 有 強 制 消 費 , 還 配 了 專 業 的 管 家 !要是有啥不明白的再問我
⑺ 昆明的市花是什麼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居雲南八大花之冠,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雲南山茶花定為昆明市花。雲南山茶花既是昆明市花,也是雲南群芳之首。 昆明市花山茶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也是世界名花。雲南是我國茶花的主要產地。昆明市花山茶花原產雲南西南部騰沖一帶。早在唐宋雲南南詔、大理時期,就在宮廷和昆明民間推廣栽培。到元明時,茶花已在雲南西部、中部城鄉廣種植,尤其是昆明佛寺道觀、風景勝地,茶花成為普遍栽培的觀賞植物。昆明山茶花品種繁多,雲南山茶花傳統品種有72個。 昆明楊慎在詩中說:「山國山茶太繁品, 春盤春菜先此筵」,「海光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陳佐才稱:「浪蕊浮花數萬種,寒枝冷葉幾千叢。」 麗江的玉峰寺院內有一株500多年樹齡的「環球第一樹」和「萬朵茶花」,兩株不同品種,並蒂開花,花開萬朵。清代麗江詩人楊丙詩稱:「燭龍倒走迥空朦,玉龍迎戰寒無功。鱗甲怒裂進光怪,化作片片山花紅」。1963年, 郭沫若多次賦詩贊美雲南山茶花, 其中一首:「艷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 李鵬1990年8月15日為昆明金殿茶花園題訓: 春城茶花甲天下,試問誰家甲春城? 相關所提: 山茶花 學名:Camellia japom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花語:謹慎·了不起的魅力 種類:山茶科 原產地:日本、中國、東南亞 花色:白·紅 花期:秋~春 別名:曼陀羅樹、藪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科名:山茶樹 山茶花,又名曼陀羅。山茶科,山茶屬。原產我國雲南、四川、廣東、浙江等地。 尤以雲南為盛。 後來山茶花傳遍歐美,成為世界知名的花卉之一。山茶花為我國的傳統園林花木,據資料記載,雲南省昆明市近郊太華寺院內,有山茶老樹一株,相傳為明朝初年建文帝手植。 山茶花,枝葉繁茂,四季長青,開花於冬末春初萬花凋謝之時,尤為難得。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山茶花的詩句。郭沫若先生曾用「茶花一樹早桃紅,白朵彤雲嘯做中」的詩句贊美山茶花盛開的景況。 雲南八大花 一、山茶 雲南,是世界上山茶屬植物最重要的發生中心和變異中心。據統計,全世界的山茶屬植物有80餘種,雲南有35種。雲南山茶,是我國特產,又稱「大茶花",目前已知它的自然雜交種、芽變栽培品種共106個。雲南山茶為常綠大花喬木,高可達10餘米,校干勁健,樹形優秀,花色豐富。從12月至第二年4月,各個品種陸續開放,爭嬌斗奇。 雲南山茶栽培的歷史,甚為悠久。南詔、大理國時期(公元8至13世紀),已成為庭園重要的培植品種;元明之際,更加繁盛。 山茶最早的栽培中心在橫斷山脈的騰沖、大理一帶,漸次遍及全國,傳到世界各地。在1667年、1739年和1792年多次傳到了英國;1797年又引種到美國和澳大利亞。中國的山茶傳到歐洲後,引起了很大的興趣和重視。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1824~1895年)名作《茶花女》,就曾反映了當時歐洲對山茶花珍惜和熱情。近年來,中日合出的《雲南山茶》一書,亦引起了各國山茶花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 數百年來,茶花已與雲南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已定為昆明市市花。 二、杜鵑花 杜鵑花自然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雲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厘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匐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鍾狀或漏斗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枇杷,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厘米,寬20多厘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1919年,英國採集家傅利斯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一一大樹杜鵑。他雇來苦力,橫著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後經騰沖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厘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三、木蘭 木蘭科為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中國產11屬100種,而雲南卻佔十六七種。木蘭科植物雖然廣泛分布於亞洲、美洲之溫帶、亞熱帶及熱帶,但種類之多,資源之富,仍以雲南為最。其中不少種類亦為雲南主產或特產。略舉數例,可見一斑:黃緬桂,產滇南,花朵小巧玲瓏、嫩黃、極香,是傣族婦女所喜愛的芳香飾品。山玉蘭,常綠大花喬木,夏日開花,因其花「青白無俗艷」,被尊為「佛家花",又因其夜開晝合的習性,似曇而非曇一一曇花偶見即逝,猶如過眼煙雲,僅此「一現",而山玉蘭開合數日,經久不凋,蓋如曇而優於曇,美之曰「優曇花"。龍女花,又名大理木蘭,其花潔白馨香。皮袋香,又名雲南含笑,開時香滿一院,歷兩月之久,麗江又稱十里香,納西族庭園中多作棚架栽培。滇藏木蘭,在大理稱木蓮花,漾濞稱紅花厚朴,龍陵稱山丹花,高大落葉喬木,花淡紅或粉紅色,花大,具香味。 木蘭科植物除供觀賞、美化綠化之外,它們的花香亦是提制高級香精和浸膏的原料,有的還可以熏茶、入葯,如著名的辛夷(紫玉蘭)、厚朴是眾知良葯;還有不少種類的木材質優耐腐。 四、報春花 報春花種類繁多,花色多樣,有紫紅、紫藍、粉紅、大紅、黃、橙、白等諸色,特別美麗的是花瓣中間為玫瑰紅、邊緣橙黃色,或中間鵝黃色、邊緣呈粉紅色的那些一花多色的種類。因其種類繁多,開花期除早春之外,尚有夏秋開花者,如麗江玉湖旁邊沼生的玉湖報春,在八九月間還可看到那鮮艷奪目的玫瑰花朵。報春花生態多樣:有的長於高山草甸,有的長在低丘溝谷,有的生於田埂地邊,有的生在水邊濕地;南自景東、馬關、蒙自,北至中甸、德欽、昭通,但多數集中分布於滇西北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及恩梅開江之高山草地,尤以海拔2500米以上為多。 「高高低低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真正要領略報春花的風采,還是要到滇西北高山,那裡是「雲南三大名花」的發祥之地,也是報春花的分布中心。全球報春花500種,我國產300餘種,雲南佔全國種類之過半,而大部分又生長於滇西北橫斷山區。從早春至盛夏,紫紅鮮艷的紫花報春、石岩報春、麗花報春,粉紅宜人的山麗報春、滇北球花報春,桔黃金亮的中甸報春、錫金報春,乳黃別致的鵝黃報春、雪山報春,潔白如玉的玉葶報春,粉紅帶黃的雲南報春,紅中帶白的鐵梗報春,純色的,復色的,一叢叢,一片片,嫻娜多姿,含笑風前,五彩繽紛,鋪地似錦。 五、百合花 百合,百合,百片之合。百合名稱的來源,就在於它的地下鱗莖由數片至數十片肥厚多質的鱗片所組成,小者如蒜,大者如碗,相壘如蓮花狀,因此有人又叫它「地下蓮花"。民間習叫「百合蒜"。鱗莖的鱗片既是食用、葯用的部分,又是栽培繁殖的材料。 百合開白花的較多,亦有紅、黃、綠、粉各色,有的花被上又有銹斑。百合屬植物,自然分布於北半球歐、亞、美、三洲,共80種,我國產39種,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其中又以雲南為多;錦綉邊疆的名山大川,從紅河谷地、瀾滄江畔,到點蒼山、玉龍雪山、高黎貢山都有它們的芳跡。 百合通常1~4朵。但雲南得天獨厚,偏偏又有一種大理百合,花白而具紫色斑點,花被反卷,猶如一朵倒垂的白蓮花,著花之多竟有達三四十朵,堪稱百合中之出類拔萃者。現昆明植物園由滇中採集栽培的淡黃百合,花朵長達20餘厘米,比英國威爾遜1902年在四川|西北部所發現的「王百合」(岷江百合)還要大得多,可稱是真正的「百合王」了。 百合鱗莖具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把它作為滋補身體的營養品來栽培食用,「蒸煮食之,搗粉作面,食最益人,和肉更佳"。民間常加工百合粉出售,又常以鱗片煮糖水用作夏季的清涼飲料,酥軟可口,別具風味。多種百合的鱗均可人葯,它具有潤肺止咳、清火散熱、補中益氣的作用。我省滇東北民間以百合鱗片拌蜂糖蒸食治支氣管炎而獲良效。觀花治病的百合,可算是真正的「名花良葯"。 六、蘭花 我國蘭科166屬1000餘種中,雲南即佔100屬種,全省遍布,尤以西雙版納為多。我國傳統栽培的蘭屬植物全國共20餘種和變種,雲南應有盡有,且多自然變型和自然雜交類型(可稱為品種)。 「仙冠裁樣巧,彩筆費功深"。蘭花是一群構造別致,高度詩化的植物,真正是名副其實的奇花異卉。蘭花的花朵外三片為萼片,內三片為花瓣,花瓣之最下一片形如人之下唇,特稱為「唇瓣」,常常呈現各種美麗的色彩,這是花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它是為了迎接昆蟲的來訪而專門鋪就的踏板。有的唇瓣則又變得象一個盛物的囊,則又有囊蘭、兒蘭之稱,西歐人把這五顏六色、奇特的囊稱為「夫人的拖鞋"。更為奇特的是,蘭花沒有分離的雄蕊和雌蕊,而是在唇瓣上方合二而一地生成一個為蘭花所特有的「合蒜柱」,但它自己卻不能授粉,還得靠昆蟲做媒。各種不同的蘭花自有那鍾情相愛的昆蟲給它做媒傳粉。鮮艷的色彩,迷人的芳香,甜蜜的汁液,就是蘭花吸引昆蟲的「三大法寶"。大自然所賦予蘭花的神奇構造,使蘭花在單子葉植物蟲媒花的進化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動植物如此巧妙的配合,為豐富多彩的大自然譜寫了神奇美妙的詩篇。 七、龍膽 龍膽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生;葉常對生,無柄或具短柄,葉片全緣無鋸齒;花單生或簇生。它為人們所認識,主要還是由少數入葯治病的種類而開始,真正富有觀賞價值的尚少有人看到。葯用龍膽為我國勞動人民所利用的歷史已十分久遠,歷代本草都有詳細的記載。常用人葯的龍膽屬植物有:秦艽(大葉龍膽)、草龍膽、蘭花根(堅龍膽)、地丁(華南龍膽)、小青葉膽(紅花龍膽)、小龍膽(被毛龍膽)、菊花參(肉根龍膽)。我省各地分布的蘭花根,具有瀉肝火、明目、健胃之功能,主治急慢性肝炎、膽囊炎、咽喉痛等症。 龍膽系列龍膽科龍膽屬植物的統稱,該屬產於溫帶各地;我國200種,雲南有100餘種,佔全國一半以上,雖然廣布於全省各地,但其多數種類仍在海拔2000米~4800米的亞高山溫帶地區和高山寒原地區,尤以滇西北最為集中。無論在山坡草甸,或是石岩隙縫,亂石之中,淺藍色的,深藍色的,紫藍色的,一叢叢,一片片,畫卷般鋪卷於大地上,美如一片天藍色的地毯,十分引人矚目。所以,要真正領受龍膽花的美,還是得不辭勞苦,爬山涉水,到橫斷山走一遭。 八、綠絨蒿 雪山綠絨蒿,雖其生活習性與庭園栽培的虞美人大不一樣,但其植物形態卻是十分相似的。原來她們都是同屬於罌粟科中親緣極近的「表姊表妹",只不過兩者果實的開裂方式不同,「體液」不同(綠絨蒿體具黃色乳汁,虞美人則為白色乳汁)。就美麗而言,綠絨蒿自然是更勝一籌了。綠絨蒿是一屬植物的統稱,全球共49種,主產亞洲中南部,而以我國最為豐富,佔38種;分布於藏、滇、川、青、甘、陝、鄂等省,雲南17種,集中分布於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延至滇中、滇東北亞高山地帶。綠絨蒿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二三寸至三五尺不等。 綠絨蒿是一個稟性剛強,不畏嚴寒風霜的堅強鬥士。為了適應嚴寒的氣候,她們身披毛絨,彷彿穿上禦寒的毛衣;根也變得肥厚堅韌,其長度往往超過株高的幾倍,以利穿過岩石縫隙能把根扎得更深,積累更多的養分。更為令人驚嘆的是,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達5000米的流石灘中,她竟能昂首挺立,開放出艷麗奪目的花朵。 綠絨蒿不僅花色艷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尚可入葯治病。如全綠綠絨蒿(麗江又名「黃芙蓉")、尼泊爾綠絨蒿(祿勸又名「山窩筍,)全草人葯,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總狀綠絨蒿,兄弟民族又稱「紅毛洋參"、「雪參",根人葯,治氣虛、浮腫、哮喘等症,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