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岩茶花樅

岩茶花樅

發布時間: 2021-01-17 06:31:48

Ⅰ 武夷岩茶不是有個名叢還有奇種,這個和大紅袍,水仙啥的有什麼差別呢

名樅:指的是從「菜茶」品種中經過長期選育而成,自然品質優異,具有典型的岩茶岩韻特徵的有命內名的茶樹單樅容名樅.典型的有十大名樅: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鎖匙,北斗,白瑞香,大紅袍也是屬於名樅的一種;
奇種:是指武夷山野生茶葉樹種.武夷山沒有命名的野生茶葉樹種或菜茶樹種。
水仙和肉桂:是武夷山傳統茶葉的當家品種,即市場中流通的大部份武夷岩都是這兩個品種

Ⅱ 大紅袍、老樅水仙、肉桂有什麼區別

大紅袍主要的成分是奇丹或者北斗,而奇丹、北斗的茶口感綿甜,滋味悠長。

肉桂的話,茶勁較足,顯出花果香或者桂皮香,茶湯里帶有明顯的辛辣感。

水仙的話,茶顯出特有的蘭花香,而且水仙茶的甜味夾帶著特殊的鮮甜感。

大紅袍

干茶條索壯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大紅袍和前兩款茶比較,是更具鮮爽度和活力,茶香茶味茶韻更加具有變化感,給人活力四射的感覺。

有「岩茶之王」之美譽,其品質優異獨具特色,是從名叢中單列出來的名叢(是名叢之首和公認的武夷茶王)。「岩韻」極為明顯。滋味清醇、香氣馥郁。大紅袍為武夷岩茶中單列出來的一個種類,既然稱為大紅袍它所達到的香氣,滋味就應該在一般的武夷岩茶之上。外形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

岩韻明顯、醇厚、回味甘爽、杯底有餘香。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其品質還必須穩定,在香氣與滋味上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武夷岩茶之代表。

拓展資料

【起源】

武夷岩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傳說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蔣

叔南遊記中有提到武夷山數處有見,如天心岩九龍窠(即有摩崖石大紅袍三個字的一處,傳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處、珠濂洞一處(也有入叫水謙洞),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游記和調查都沒有交代清楚這幾處大紅袍更具體的地點、屬哪個寺廟茶莊、是否是同一種或同名不同種、茶樹特徵是否一樣以及品質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產制銷》一文中提到馬頭岩的磊石盤陀有大紅袍的,而記錄大紅袍採制全過程的卻是九龍窠大紅袍那3株。1958年陳德華在福建長樂一中時,看到該校美術老師陳禮調到武夷山寫生時畫的九龍窠大紅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從武夷山剪取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種植的也是九龍窠那3株大紅袍。

1964年春,福建茶葉研究所謝慶梓等二入來武夷山時,也是由陳德華陪同前往九龍窠剪取那3株大紅袍枝條帶回福安社口。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陳德華主持武夷名叢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廣工作,對當時的岩茶產區天心大隊(在大隊長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戶進行調查,對有關國營場及有關前輩、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對大紅袍茶樹沒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馬頭岩的磊石、盤陀等處有此樹存在。從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叢茶樹看,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各有其特點,水金龜茶樹是生長在大路旁,白雞冠茶樹本身特獨一無二,嫩葉淡黃色時間長達50天左右。

Ⅲ 武夷岩茶四大名樅就有哪幾種

一:大紅袍
學名:camellia.sinensis cv.dahongpao

武夷傳統四大珍貴名樅之一。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二倍體。

產地及分布:原產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龍窠懸崖上,相傳清代中期已有大紅袍名。20世紀80年代以來,武夷山內山(岩山)有較大面積栽培。國內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
二:鐵羅漢
學名:C.sinensis cv.Tieluohan

武夷傳統五大珍貴名樅之一。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產地及分布:原產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內鬼洞(亦稱峰窠坑),兩旁懸崖峭壁,茶樹植於一狹長地帶的小溪澗旁(竹窠岩長窠內亦有與此齊名之樹)。相傳宋代已有鐵羅漢名,為最早的武夷名樅。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山(岩山)。20世紀80年代以來,武夷山市已擴大栽培。國內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

三:白雞冠

武夷傳統五大珍貴名樅之一。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二倍 體。

產地及分布:原產福建省武夷山隱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宮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與白雞冠齊名之樹),相傳明代已有白雞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山(岩山)。20世紀80年代以來,武夷山市已擴大栽培。國內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

四:水金龜

學名:C.sinensis cv.Shuijingui

武夷傳統五大珍貴名樅之一。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產地及分布:原產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欄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傳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山(岩山)。20世紀80年代以來,武夷山市已擴大栽培。國內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

Ⅳ 武夷岩茶中名樅是什麼

名樅是指武夷四大名樅,「奇種」、「單叢」、「名樅」各具特色。「名樅」是「岩茶之王」。

這些名樅茶,或品質特優,或茶樹形狀超異,或種植地點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叢特質之名稱,往往富有文學的色彩。在珍貴的名叢之中,又以四大名樅: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最為名貴。

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

(4)岩茶花樅擴展閱讀:

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

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

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Ⅳ 武夷岩茶,清末的老樅水仙多少錢一斤

清末的老樅水仙,長在哪裡的?武夷山的岩茶分類很多的,正岩?

Ⅵ 武夷岩茶老樅水仙為什麼這么貴

貴是因為原生態高海拔,也有便宜的。

Ⅶ 岩茶怎麼焙火

岩茶傳統木炭烘焙法

將一定量的茶葉放置於竹焙籠內烘焙。利用燃燒木炭發熱方式而產生的熱度,長時間烘焙。其操作過程繁雜,包括炭焙起火、燃燒、覆灰、溫度控制等幾個步驟,將茶葉裝滿八成,烘溫為60度-120度,全程為2-10小時不等,視需要而定,最長的需十幾個小時。前1小時左右不加蓋,而後可採用半加蓋和全加蓋等方式烘焙。

並根據採用的烘焙溫度而間隔不同的時間翻動焙籠內的茶葉,增加茶葉的受熱面積,達到平均受熱,切防止溫度過高而破壞茶葉表皮。古代都是利用木炭來焙茶,這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炭焙的技術主要全靠「經驗」。從炭焙技術上來說,很多的焙茶師傅的做法不盡相同,其操作技術復雜多變,受市場消費需求,茶葉品種,毛茶情況,溫度,時間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4、看茶焙茶:通常焙火輕重如按毛茶葉品質優劣來分,品質高焙火溫度宜低,焙火時間宜長;品質中下者,則溫度稍高,時間稍短無妨。武夷岩茶的烘焙技巧並非一成不變。除了愛心、耐心、細心,更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經驗積累和學習靈活掌握。

5、依消費市場導向,決定焙火桯度:茶葉應焙火至怎樣的程度(火侯),即應採用幾度來烘焙?烘焙時間需多久?基本上很難有一定論,也取決於消費市場之需求,再決定焙火程度。一般最適烘焙之臨界溫度介於60℃-120℃之間,低於60℃或高於120℃皆不太適當。

Ⅷ 岩茶的四大名叢有哪些

岩茶名樅之首:大紅袍,一向就有茶中之王的大紅袍身披一件紅色的袍子,其獨特的內三節色是武夷岩茶中最典型容的特徵。
岩茶名樅之二:鐵羅漢,是武夷岩茶茶中最早的一種名樅。鐵羅漢的茶樹是生在岩縫當中。有綠鐵羅漢和紅鐵羅漢之分。其中紅鐵羅漢是烏龍鐵羅漢中的極品。
岩茶名樅之三:白雞冠,其生長在慧苑岩下的外鬼洞。形態酷似雞冠,綠葉中帶點白,故而得名。
岩茶名樅之四:水金龜,是屬於半發酵的茶葉。茶樹主要產於半崖上,從遠處而觀茶葉的好似在閃爍著金光。故而稱之為水金龜。

Ⅸ 武夷山岩茶老樅水仙多少錢

10年老樅水仙70g 200塊,這是品質上乘的零售價格。

Ⅹ 武夷岩茶 老樅水仙怎麼鑒別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葉由鱗專莖頂端屬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花蕊外面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熱點內容
端硯荷花設計 發布:2025-02-05 19:48:26 瀏覽:402
日本經典歌曲櫻花 發布:2025-02-05 19:30:05 瀏覽:320
球根秋海棠多少錢一盆 發布:2025-02-05 19:11:16 瀏覽:78
蘭花和腐肉 發布:2025-02-05 19:06:23 瀏覽:642
請問梔子花的養護和管理 發布:2025-02-05 19:06:23 瀏覽:213
梅花的散文 發布:2025-02-05 18:57:09 瀏覽:371
盆景園文章 發布:2025-02-05 18:50:49 瀏覽:962
臨窗花卉 發布:2025-02-05 18:49:49 瀏覽:634
韭蘭花意思 發布:2025-02-05 18:47:40 瀏覽:347
情人節限定2016 發布:2025-02-05 18:40:15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