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花果茶
⑴ 歷史中的皇帝們喜歡喝什麼樣的茶
貢茶,品種很多,下面有列
貢茶起源於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了,晉《華陽國志之巴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蜀作戰有功,冊封為諸侯,作為封候國向周王朝納貢的有「土植五穀……茶……」,但這僅僅是貢茶的萌芽而已,既未形成制度,更未歷代相沿襲。
貢茶從李唐王朝開始形成制度,歷代相傳,延續幾百年之久。唐代貢茶制度有兩種形式:
朝廷選擇茶葉品質優異的州定額納貢。有常州陽羨茶,湖州顧渚紫筍茶;睦州鳩坑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雅山茶;饒州浮梁茶;溪州靈溪茶;岳州邕州含膏;峽州碧澗茶;荊州團黃茶;雅州蒙頂茶;福州方山露芽等20多州的名優茶。雅州蒙頂茶號稱第一,名曰「仙茶」。常州陽羨茶,湖州紫筍茶同列第二。荊州團黃茶名列第三。
選擇茶樹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然品質優異,產畢數量集中:交通便捷的重點產品,由朝廷直接設立貢茶院(即貢焙制),專業製作貢茶。
貢茶制度的目的是既要滿足朝廷窮奢極侈的需要,又能繞過商品流通渠道,縮小商業經營范圍,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扼殺資本主義因素的增長,維護封建制度的根基。但貢茶是專供皇室朝廷飲用的,不惜耗用巨資,製作精益求精,品目日新月異,客觀上推動了茶葉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貢茶的產制和運輸,對驛道交通建設,地區聯誼,民族團結也有促進作用。
入宋,貢茶沿襲唐制,但顧渚貢茶院漸趨衰落,福建建安(今建甌)境內風凰山「北苑龍焙」代之而大興,其規模也很壯觀,名聲顯赫「自南唐歲率六縣民采造,大力民間所苦」。「官私之焙三百三十有六」。片茶壓以銀模,飾以尤鳳花紋,彬彬如生,精湛絕倫。「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成品茶按質量好次分成十個等級,朝廷官員按職位高低分別享用。宋徽宗《大觀茶淪》雲:「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故近歲以來,採摘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把我國茶葉製造技術、品飲技藝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把茶葉飲用價值和工藝欣賞價值完善地結合起來了,由物質享受升華為精神享用。
入元明,貢焙制有所削弱,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園,定額納貢制仍照實施。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才略出眾。他善於總結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深知「居安慮危,處治思亂」的治國策略。他常說:「民富則親,民貧則離,民之貧富,國家休戚系焉。」而且由於他親自參加元末農民大起義,輾戰江南廣大茶區,對茶事有接觸,深知茶農疾苦,並表同情。南京稱帝後,看到進貢的是精工細琢的龍風團餅茶,令他感嘆不已!但他認為這既勞民又耗國力,因之詔令罷造,「唯采芽以進」。這一舉措,實質上是把我國唐代炙烤煮飲餅茶法改革為直接沖泡散條茶「一淪而啜」法,遂開我國千年茗飲之宗,客觀上把我國造茶法、品飲法推向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清代,我國茶業進入鼎盛時期,全國形成了以產茶著稱的區域和區域化市場,商業資本逐步轉化為產業資本,如福建建甌茶廠不下千家,小者數十悄豎人,大者百餘人,以茶啟數大為業者日眾,又如江西《鉛山縣志》載:「河口鎮乾隆時期業茶工人二、三萬之眾,有茶行48家」。我國出口農產品以茶為大宗。清代前期,雖然採取歷代產茶州定額納貢制,但到中葉由於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中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增長,貢茶制度則隨之逐漸消亡。
貢茶制度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是封建社會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產物。
貢茶品種:
普洱茶貢茶為四種:團茶、瓶裝芽茶、蕊茶、匣裝茶膏共八色。作為貢茶的還有景谷民樂秧塔白茶,即「白龍須貢茶」和墨江的「須立貢茶」。
蒙頂茶,產於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唐代開始成為貢茶,早期的貢品,大都為細嫩的散茶,品名有雷鳴、霧鍾、雀舌、鷹嘴、芽白等。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後來又出現甘露、石花、黃芽、米芽、萬春銀葉、玊葉長春花色品種。其中石花、黃芽屬於黃茶類,其餘屬烘青綠茶。民國初年,以生產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蒙頂茶的代表。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當今的中國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有許多曾被歷代皇室列入貢茶,計有(不完全):
浙江:西湖龍井、淳安鳩坑茶、顧渚紫筍、天目山清頂、雁盪毛峰、金華舉岩、日鑄雪芽;
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綠雪、涌溪火青、霍山黃芽;
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綠、武夷大紅袍、安溪虎岳鐵觀音、武夷肉桂;
湖南:君山毛尖、毗廬洞雲霧茶、官莊毛尖、南嶽雲霧、大庸毛尖、古丈毛尖;
四川:蒙頂黃芽、巴岳綠茶;
貴州:貴定雲霧茶、都勻毛關、湄江翠片;
江西:寧紅、婺源綠茶、廬山雲霧茶(古時名為聞林茶);
江蘇:碧螺春、花果山雲霧茶、宜興陽羨茶;
陝西:紫陽毛尖;
河南:信陽毛尖;
雲南:普洱茶;
台灣省:文山包種茶。
⑵ 古時向宮廷里進貢的茶有哪些哪裡盛產這些茶
貢茶是古代中國朝廷用茶,專供皇宮享用。貢茶制度起源於西周,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
當今的中國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有許多曾被歷代皇室列入貢茶,計枝螞有(不完全):
1、浙江:西湖龍井、四明十二雷、淳安鳩坑茶、顧渚紫筍、天目山清頂、雁盪毛峰、金華舉岩、日鑄雪芽、安頂雲霧;
2、安徽:六安瓜片、黃山雲霧、敬亭綠雪、涌溪火青、霍山黃芽、岳西翠蘭 ;
3、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綠、武夷大紅袍、安溪虎岳鐵觀音、武夷肉桂、延祥茶、方山露芽;
4、湖南:君山毛尖、毗廬洞雲霧茶、官莊毛尖、南嶽雲霧、大庸毛尖、古丈毛尖;
5、四川:蒙頂黃芽、巴岳綠茶;
6、貴州:貴定雲霧茶、都勻毛尖、湄江翠片、朵貝貢茶、趙司貢茶、梵凈翠峰、石阡苔茶、都濡茶、月兔茶等50多種;
7、江西:寧紅、婺源綠茶、廬山雲霧茶(古時名為聞林茶);
8、江蘇:碧螺春、花果山雲霧茶鬧搭配、宜興陽羨茶;
9、陝西:紫陽毛尖;
10、河南:信陽毛尖;
11、雲南:普洱茶;
12、台灣省:文山包種茶液指。
(2)貢茶花果茶擴展閱讀:
唐代是我國茶葉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中唐時期,社會安定,民富國強,儒釋道三教鼎立,從外在修養(指修身處世的行為規范、律儀要求)轉向內在修養(指對道德意識和思想目的的實質追求)己成為他們共識。茶性高潔情雅,是他們內在修養最理想的飲料,因而三教都愛頌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