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葉茶花
① 茶花為什葉子鄒鄒得
估賣腔明計是肥料過重中告。
施肥的原則:宜圓橡輕不宜重,宜淡不宜濃,宜少不宜多,必須堅持薄肥勤施的方法,特別是不要施生肥。
② 給鄒一桂《白梅山茶圖》配詩
鄒一桂生活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間,他既是著名的官吏,也是著名的畫家。做官,他仕途亨通,從地方官一直做到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內閣學士。為官期間,他有很多正直的行為,令人稱道。比如上書皇帝整治科場弊端,嚴禁對犯人施行酷刑,反對草菅人命,多次糾正冤案、錯案……他也是高壽的人,享年86歲。
不過鄒一桂留給我們的更寶貴的遺產是他的繪畫作品。他是著名的「清六家」之一惲壽平的女婿,深得岳父真傳,妻子惲蘭溪肢告也精通繪畫。他的畫風格清秀,曾經畫有《百花捲》,自己給每種花都賦了詩,進獻給乾隆皇帝。乾隆看到後,也欣然提筆,賜題絕句百篇。這幅《白梅山茶圖》上就有兩首乾隆的「面條體」御筆題詩。
和朱竺的《 梅茶山雀圖 》相比,這幅《白梅山茶圖》顯得更為清新明艷。朱竺筆下的白梅,梅枝曲折,梅花冷艷,山石嶙峋,青苔點點,頗有一點清冷的意味,而畫面上明艷的山茶花打破了這種凄冷,那隻長尾雀也增添了畫面的活力,因此,火紅的山茶與雪白的梅花是一種相互映襯的關系。似乎正如范成大所雲:月淡玉逾瘦,雪深紅欲燃。
可是我們展開鄒一桂的《白梅山茶圖》,撲面而來的就是一種祥和之氣。橫貫畫幅的是一枝梅樹的老乾,粗壯而生灶飢跡機勃發。橫斜的枝頭上,向上向下又縱橫出幾枝白梅,潔白的花瓣,嫩黃的花蕊,朵朵晶瑩似雪,片片無瑕如玉。每一片花瓣都閃著光,每一朵花兒都含著笑,那不是張揚的肆意的笑聲,是溫婉嫻雅的笑意,讓我想起蘇軾的詩: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還有兩條小枝,生長於老乾的中部,它們的枝丫一律向上,滿枝上綴滿繁花。這些花兒,朵朵簇簇,蓬蓬勃勃,釋放著幽香,綻放著活力,展現著生命的昂揚。與它們簇擁在一起的,是幾朵艷麗的山隱並茶花。翠綠的葉,深綠與淺綠相間;火紅的花,深紅與淺紅交雜。每一朵茶花的花瓣都是正面火紅,背麵粉紅,深深淺淺之間,畫面變得更加靈動。
沒有小雀駐足枝頭,畫面中一片安寧。就讓這花兒們靜靜地開,靜靜地笑,亭亭玉立,笑傲春風吧。也沒有蜂圍蝶繞,可是何須它們來助興呢,我們分明已經嗅到了幽幽的香,絲絲的甜,在春風里盪漾。
這是一幅寄寓著平安喜樂、和諧安寧的畫,怪不得乾隆皇帝看了還要欣然提筆題詩二首呢,那一定是很開心的。這樣的畫意,自然和鄒一桂的身份以及生平經歷有關,他生活在清朝盛世,又步步高升,生活美滿,筆下自然是一片祥和之氣,這樣的經歷,哪裡是生活在晚明時期生平不詳的朱竺能比的呢!
配詩如下:
白梅淺笑吐幽香,紅花俏立影成雙。
何須雀來蜂蝶繞,娉婷自賞好韶光。
③ 古現代茶花畫家(最好是比較有名的)
中 國 茶 花 畫 歷 千 年 而 不 衰 , 名 家 輩 出 , 流 派 風 格 紛 紜 , 成 為 中 華 民 族 傳 統 藝 術 瑰 寶 之 一 , 屹 立 於 世 界 美 術 之 林 。 古 往 今 來 的 畫 家 以 茶 花 為 題 作 畫 , 表 現 它 的 千 姿 百 態 , 筆 情 墨 韻 。 眾 多 茶 花 畫 長 卷 向 我 們 展 示 了 風 雲 迭 起 的 美 的 歷 程 , 給 人 以 酣 暢 淋 漓 的 美 的 享 受 和 奮 發 向 上 的 民 族 精 神 的 感 召 。
中國茶花畫的發展階段
一 、 唐 代 茶 花 畫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唐 代 茶 花 畫 的 形 成 和 發 展 具 有 深 刻 的 社 會 歷 史 背 景 。 其 一 , 從 茶 花 栽 培 史 看 , 三 國 時 代 至 隋 代 , 茶 花 已 經 從 野 生 狀 態 發 展 到 人 工 栽 培 , 成 為 觀 賞 花 卉 ; 及 至 唐 代 , 中 國 主 要 茶 花 產 區 的 人 工 栽 培 已 經 普 及 , 並 出 現 了 茶 花 品 種 的 名 稱 和 重 瓣 茶 花 。 這 些 茶 花 的 物 質 財 富 必 然 要 反 映 到 文 學 藝 術 中 來 。 其 二 , 從 社 會 文 化 看 , 唐 代 是 中 國 長 期 封 建 社 會 的 輝 煌 時 代 , 經 濟 繁 榮 , 物 力 殷 阜 , 宮 苑 私 園 遍 於 各 地 。 茶 花 被 視 作 最 珍 貴 的 花 木 , 它 與 牡 丹 花 一 樣 , 成 為 宮 廷 顯 貴 的 榮 耀 。 在 寺 院 里 , 這 種 具 有 深 刻 宗 教 色 彩 的 「 曼 陀 羅 花 」 , 受 到 成 千 上 萬 信 徒 的 頂 禮 膜 拜 。 茶 花 成 為 盛 唐 文 化 的 一 個 亮 點 。 其 三 , 從 中 國 花 鳥 畫 的 生 存 衍 化 來 看 , 花 鳥 畫 歷 經 南 北 朝 的 萌 芽 狀 態 , 到 唐 代 逐 漸 發 展 成 為 一 門 獨 立 的 畫 科 , 出 現 一 批 專 門 的 花 鳥 畫 家 , 其 技 藝 亦 達 到 精 湛 的 水 平 。 在 這 三 大 因 素 的 作 用 和 催 化 下 , 茶 花 題 材 的 繪 畫 作 品 應 運 而 生 。 特 別 值 得 提 出 的 是 唐 南 詔 名 畫 《 南 詔 畫 卷 》 。 在 這 幅 唐 光 化 二 年 ( 公 元 899年 ) 由 南 詔 畫 師 繪 就 的 畫 卷 里 , 有 兩 株 高 大 的 植 於 南 詔 奇 王 庭 院 圓 形 花 壇 中 的 山 茶 , 畫 面 生 動 精 美 , 系 典 型 的 唐 人 筆 法 , 為 中 國 古 代 繪 畫 珍 品 ( 該 畫 卷 原 藏 北 京 故 宮 , 現 在 日 本 ) 。 《 南 詔 畫 卷 》 中 這 兩 株 高 過 屋 檐 開 著 大 朵 紅 色 鮮 花 的 古 茶 花 樹 , 是 中 國 繪 畫 中 最 早 出 現 的 山 茶 形 象 。
此 外 , 在 唐 代 的 花 鳥 畫 家 中 , 晚 唐 的 滕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