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梅花圖片
『壹』 金農梅花作品賞析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金農梅花賞析
梅花自古就有清俊高雅的風度,人們賦予了它清麗、高潔、謙虛、堅強的品格,是中國傳統的名花。中國歷代眾多的文人學士都愛梅,詠梅,畫梅,藉以表達自己高尚的品質。
金農是清代揚州畫派之首,他在仕途上的不得意和生活上的窘迫,使他對梅花別有偏愛。金農的梅花作品很多,但是真正開始轉心畫梅是在他64歲以後的晚年生活。這個時候他的作品已經逐漸成熟了。常見的金農的梅花作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單幅的梅花圖;另一類就是梅花圖冊,更多一些的小篇幅的習作。
金農的梅花清逸淡雅,構圖和筆墨都比較簡單,卻風雅至極。金農的梅花作品大多以墨梅為主,用線圈畫花白,淡墨發干,用濃墨點花蕊、花絲和點苔,很少賦色,用筆也很古拙簡約,即使設色也很淡雅,並不濃重。金農畫的梅花粗乾瘦枝,豎斜交錯,畫面的節奏把控技巧非常成熟。
中國畫往往不是表面的摹寫,而是畫家更深層次的表達,對現實物象的體驗感受。金農的梅花最注重的是意境,有種禪意精神。金農具有深厚的書法功底,這種書法功底同時被帶到畫面中來,書法和繪畫通合,將書法的自然瀟灑移到畫面中,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風格。這種活力曲直的梅花枝幹,生動的梅花,以及剛正中正的題跋,都是他在書法中所汲取的營養,形成了古樸的天然美感。
『貳』 國畫梅花作品
國畫梅花作品
明 王謙《梅花黃鳥圖》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作為「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花。
梅花,它先天下而春,欺霜傲雪凌寒而開,這種精神尤其被文人墨客喜愛。
梅花氣節高潔,孤芳自賞,疏影暗香,更是惹得無數人踏雪尋梅,吟詩作對;也頗得畫家青睞,成為花鳥畫題材里,常見的主題。
苗桂芹寫意花鳥梅花四尺斗方《梅花圖》
梅花,花姿清雅孤潔,清麗脫俗,白梅冰肌玉骨,紅梅燦若朝霞,粉色梅花則羞澀俏麗。梅花,花開五瓣,寓意五福「富裕、長壽、健康、美德、幸福」。同時,它代表著堅貞謙虛、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起欣賞幾幅國畫梅花佳作,品讀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美」。
王振興寫意花鳥畫六尺橫幅《梅開五福》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這是一幅描寫老枝奇怪橫斜,紅梅璀璨繁鬧的寫意佳作。
枝幹筆墨肆意,濃淡相宜,表現出老枝虯結崎嶇的特點;梅花花開成簇,絢麗如雲霞,花蕾則用淡粉淺橙敷色。
枯木枝頭春意鬧,生機勃勃的氣息噴薄而出。
張國穩寫意花鳥畫梅花四尺橫幅《梅花圖》
『叄』 清金農扇面畫梅花圖的作品簡介
觀金農畫,即被他畫中的方勁古拙之氣所打動。這與他的人生經歷不無關系。他不同於那些從小便開始習畫、一步一步成為畫壇名家的畫家。他步入畫壇的時候是50歲,已近晚年。此前,他的創作主要以詩文為主,希望以詩人、學者的身份受人賞識,且被重用,能施展才華,因此他雲游四方、廣結名賢。50歲時,他被舉薦博學鴻詞科,卻又應試落第而返,這一打擊使他堅定了「以布衣雄世」的態度,於是僑居揚州,鬻文賣畫。
金農出身文人,富有才華,學識淵博,這些為其繪畫注入了深厚的內涵。他學畫起步雖晚,但「涉筆即古」。其繪畫集詩、書、畫、印於一體,別具文人畫的意趣,時人推之為「揚州八怪」之首。對於繪畫創作,他提倡展現畫家的個性,反對泥古不化。他的繪畫題材涉獵廣泛,人物、梅竹、山水、走獸等都入其筆,尤擅梅竹。他曾在其畫的題記中自敘「六十始畫竹,徙居城南,以每竿三十青蚨自山僧買來,栽於園中,並在恥壽亭旁栽老梅三十株,朝夕相對」。所以他畫梅竹自得清氣,有寫生之意。
『肆』 中國古代哪位畫家擅長畫梅花
古代擅長畫梅的畫家有王冕、金農、汪士慎等。
1、王冕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
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2、金農
金農(1687年—1763年),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因其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閑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
他好游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
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3、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漢族,安徽休寧人,寓居揚州。
工分隸,善畫梅,神腴氣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為人作書畫,自刻一印雲:「尚留一目看梅花」,後來,雙目俱瞽,但仍揮寫,署款「心觀」二字。有《巢林集》。
與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高翔和鄭燮並稱」揚州八怪「。
(4)金農梅花圖片擴展閱讀:
畫作:
1、王冕
王冕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
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畫出來。
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元代王冕所作,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
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畫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2、金農
所畫人物造型奇古誇張,筆法古拙簡練,形象鮮明突出;山水構圖別致,隨意揮寫點染,簡朴疏秀 ;其梅、竹用筆奇拙 ,凝練厚重 。
書法從《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谷郎碑》變化而出,運筆扁方,豎輕橫重,別具奇趣,風格獨特,自謂漆書。金農的書畫在當時享譽很高 ,為揚州八怪之一 。
有《山水人物冊》、《月華圖》、《攜杖圖》、《東萼吐華圖》、《墨竹圖》等傳世。著《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3、汪士慎
汪士慎畫的梅花,清淡秀雅,李方膺的「鐵干銅皮」恰成鮮明對比。金農屏曰:「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從其傳世的作品來看,汪士慎的梅,枝與花並不是太繁,但其間有一股舒香冷氣,倒是不誇張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汪士慎
『伍』 誰能推薦一些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梅花、竹子國畫作品
中國國畫歷史上,金農的梅花最出名,鄭板橋的竹子最出名。這里只能發一幅照片,我給您一副鄭板橋的竹子吧!
金農的梅花您可以上網搜索。
『陸』 什麼讓金農筆下的梅花不再寒冷梅花心事幾人知
自古中國文人喜愛梅花,認為它是不屈精神與高雅情懷的象徵。
金農的畫,造型奇特,尤其是畫梅,為後世所稱重。其入室弟子羅聘,號兩峰,也是揚州八怪之一,繼承了金農優點,亦工畫梅。翁方綱,字正三,號蘇齋等,是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金石學家、詩人、鑒賞家。翁方綱官至內閣學士,雖位高權重,名滿天下,但對布衣終身的羅聘及其師金農非常欣賞,這是源於他們之間的「梅花心事」。
翁方綱在其一生眾多的金石書畫交遊者中,羅聘並不算矚目的一位。雖然他倆還同時與黃易、畢沅等著名金石書畫學者相往來,但是相比這些偏重於金石碑刻的學者,翁方綱與羅聘的交往卻少不了梅花這個主題。而由於羅聘與金農的關系,他們在話題上就往往少不了金農,這是他們之間特有的「梅花之交」。
自古中國文人喜愛梅花,認為它是不屈精神與高雅情懷的象徵。這一點,畫風獨特怪異的揚州八怪中的金農與羅聘不例外,書風中正平和的翁方綱也不例外,高潔清雅的梅花正如他們的君子之交,平淡若水,純粹如雪。
翁方綱雖然比金農小46歲,但與羅聘同檔團歲,所以翁方綱與羅聘除了在愛好上有相同的地方外,也由於他倆是同齡人,從而顯得更加默契。羅聘師從金農且繼承其畫梅,對金農的認可自不必多說。對翁方綱來說,雖然翁、羅在40歲時金農便去世,但這並不阻礙翁方綱對金農的無限敬仰,在翁方綱晚年,看到金農的《墨梅圖》時依然禁不住贊嘆:
諳公房裡拈禪偈,朱草林中記興深。
個個冰珠清峭影,難傳湖舫妙明心。
而羅聘,則很樂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和翁方綱討論。作品中,除了以梅、竹等主要題材為內容的畫作之外,還有硯台、墨塊等,翁方綱在這些作品上不是作跋就是作銘,以抒其意。有一次,在給羅聘畫梅花的硯台作銘時,翁方綱還看到有金農的銘語在上頭,便說:「末七字,是冬心(金農)自銘寫經硯語也,以此語銘此硯,正是梅花心事。」此梅花心事,說出了他們心靈之間最為相通的梅花情懷,在金農眼中的「樹無丑態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之梅在這里找到了愛花人。在之後翁方綱為羅聘題寫的金農自 *** 作品上,許是看到了金農自畫像,便有了如下之詩,拜謁這位老來依然鬢未華的金農,如同其杭州同鄉——那個同樣也以愛梅著稱的北宋西湖處士林逋一般澹然自逸:
此老依然鬢未華,太虛為室養丹砂。
空山搭纖悟處非關雪,迦葉拈來豈有花。
雙樹影堂開石缽,一條楖栗袖青蛇。
詩林朱草蘇齋謁,何似西湖處士家。
不同於當時的畫壇主流四王吳惲,以金農為首的揚州八怪所創的新風格在當時看來是很另類的,是一時不為人所接受的「非主流」,金農書法特有的「漆書」與奇異的墨梅,必然在初始階段要經過一段孤獨。正如他所說的「畫畢自看還自惜,問花到底贈何人」之句,和早他一百多年的徐渭自題其墨葡萄為「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一樣地如出一轍,使人感嘆。但有了他的梅花傳承人羅聘與梅花知己翁方綱,便使得這些孤獨如梅的文人們惺惺相惜,金農筆下的梅花也不再行枝橘寒冷。
『柒』 金農書法作品
金農書法作品:《寄人籬下圖》。
作者簡介:
金農(1687到1764),清代著名畫家。字壽門,號冬心。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典上「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揚州。
平生未曾做安。性好游歷,「足跡半天下」。他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激凱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他收藏的金石文字多至千卷。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薦舉博學鴻詞不就。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仔飢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
『捌』 各位,請問有沒有簡單一點的國畫梅花的圖片,麻煩大家幫幫忙,謝謝!
梅花的畫法:
正面花為五個近似圓形的花瓣構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畫上半部二瓣回,再勾圈下面兩答瓣,一筆勾成一個花瓣,也可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初學時,要畫得認真規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馬虎潦草,熟練之後,筆墨自如,圈勾自然圓轉,生動靈活。五個瓣組成的一朵花,大體上是一個較為規矩的圓形。
用淡墨勾圈時,線條可稍粗些,水份較飽和,圈出花朵有滋潤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線條要略細而發毛(中鋒運筆時略帶偏鋒)。花朵的大小,最好與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畫小,不可因畫紙小而縮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時切忌內外皆實,五瓣分離、花瓣過尖過長、無中心等。
花心的處理,不能一朵一朵地個別進行,需在一張畫的花朵全部圈點完成後,再統一畫花心。梅花花形較小,花心部分可作適當誇張,正面花心,可在五個花瓣中間畫一小圓圈,花心須成輻射狀,用硬毫中鋒剔須,線條要挺勁粗實,「健似虎須」,要長短相間,齊而不亂。切忌剔使用彎曲無力,過於纖細。
『玖』 清金農扇面畫梅花圖的介紹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扇面《梅花》,畫一老梅,花頭任意圈點,卻意趣天成,是金農畫墨梅的典型風貌。該畫為紙本水墨,作於金農76歲之時,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