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068期碼梅花詩風流皇帝

068期碼梅花詩風流皇帝

發布時間: 2023-06-01 00:09:54

❶ 臘梅山禽圖詩句

《臘梅山禽圖》
趙佶
山禽矜逸態①,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注釋】
①山禽:指白頭翁。矜:矜持,有自負意。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代畫家。在位期間,政治上黑暗腐敗,生活上奢侈淫靡,對百姓橫征暴斂,激化社會矛盾。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汴京城,他和兒子趙桓被擄至北方,紹興五年(1135),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是個多才多藝的書畫家,雅愛翰墨丹青,書法學黃庭堅,自創「瘦金體」。他擅長畫花鳥畫,設色勻凈,富麗典雅,造型生動精妙,受黃派畫家和吳元翰的影響很深。湯垕說他:「徽宗性嗜圖畫,作花鳥、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帆毀墨花墨石,間有入神品者。歷代帝王能畫者,至徽宗可謂盡意。」(《畫鑒》)他擴充宮廷畫院,培養繪畫人才,命人編篡《宣和書譜》、《宣和畫譜》,搜羅歷代書畫,編為《宣和睿覽集》,為宋代書畫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作出過一定貢獻。現存作品有《臘梅山禽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祥龍石圖》等,其中有些可能是畫院諸人所作。
據現存文物考察,最早在畫空肢上題詩的是趙佶。趙佶以前的題畫詩,只是以繪畫作品作為題詠對象,題寫在畫卷的首尾,或則另紙書寫。趙佶選擇畫面空白處,用瘦金體題上詩句,自申畫意,真正將詩、書、畫三種藝術和諧地融合在一個作品中,互滲互補,構成統一的藝術整體。這不僅將我國的題畫詩的創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也促使中國畫藝術進入一個新階段,自此以後,中國詩、書、畫以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趙佶的藝術實踐是很有美學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在我國詩歌史、繪畫史、書法史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趙佶自題的詩,是打開畫家心扉、體識鑒賞《臘梅山禽圖》的一把鑰匙。詩的前三句,徑直描寫畫面上的花鳥。畫面上的白頭翁,停在清香的臘梅枝上,自由安詳,閑情逸態,頗有點自負的樣子。繪畫無法表現出「鳥語」的聲音和內容,然而趙佶用「矜逸態」的詩句,申補了畫意,將白頭翁態虧備自鳴得意的神態描繪出來,讀畫人彷彿聽到了它的鳴叫聲。畫面上臘梅初綻,粉蕊呈露,擺弄著它那輕柔的身姿,散發著清馨的香氣,詩人著一「弄」字,境界全出,將臘梅的風韻逼真地傳達出來。
詩的下半首,由鳥名「白頭」生發立意。古詩有「白首同所歸」(潘岳《金谷集作詩》)抒寫朋友間的堅貞情誼,白頭不渝。「丹青」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顏料,因顏色不易泯滅,暗喻友情堅貞。阮籍《吟懷詩》:「丹青著明哲,永世不相忘」。趙佶運化阮籍詩意,說朋友間已經有了堅貞不渝的信約,因此指著白頭翁,表白千年不變的心意。全詩巧借雙關語意,涵蘊深秀,表述自己畫作這幅《臘梅山禽圖》構思之意的初衷。

❷ 帶湖的愛情詩句

1. 關於明湖的愛情詩句
關於明湖的愛情詩句 1. 關於西湖愛情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西湖愛情的詩句有

1.《泖濱見荷花(二首)》

年代: 元 作者: 邵亨貞

每愛西湖六月涼,水花風動畫船香。

碧筒行酒從容醉,紅錦游帷次第張。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

江南秋冷紅衣落,離立西風舊恨長。

2.《梅花引·耨銀雲》

年代: 宋 作者: 余觀復

耨銀雲,鋤璧月,

栽得寒花寄愁絕。陽和一點來天要,

春滿江南誰漏泄。珊瑚作樹玉為膚,

沉水熏香檀吐屑。野橋橫,

寒澗潔,斜梢舞破屋角煙,

老樹壓殘牆角雪。風流不肯王謝儔,

孤高尚笑夷齊劣。蕭然與俗最無緣,

此語難明向誰說。絕愛西湖君,

暗香浮動月黃昏。亦愛東坡老,

竹外一枝斜更好。二仙去矣花寂寥,

著語壓花花不倒。誰能淡筆傳其真,

誰能楚語招其魂。參橫月落興未了,

三叫花神聞不聞。花影搖搖情默默,

冷透吟脾醒醉魄。問渠桃李豈知春,

西抹東塗受春役。自然香,

無色色。譙樓角動霜初飛,

蕭寺鍾鳴天欲白。披衣繞遍樹頭行,

判斷人間風月國。

3.《和宇文漢州□□氣房樓記詩》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房公胸中妙刀尺,翦刻玻璃貯寒碧。

今侯著樓於其上,竹色荷光得良覿。

詩來殷勤問故侯,別日雖賒情轉密。

因思當年飛蓋游,鷗鷺不驚潛鯉出。

春濃雪絮人影亂,秋老雲松半天屹。

蘇公二十四橋月,尚愛西湖風月夕。

江山好處余戀嫪,縱不即人人自即。

況今檐撩雲與齊,激楚高歌友朋集。

向來寒乞翻自嗤,詩掃黃泥已無跡。

功名老我後加鞭,文字餘人先奪席。

欲搜萬象供刻畫,自有此湖難此筆。

終當為君記斯游,摹寫蒼顏真六一。

4.《送李殿丞通判蜀州》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嘗聞蜀國海棠盛,因送李侯宜有詩。

日愛西湖照空錦,醉看春雨洗燕脂。

郡無公事中園樂,民喜群邀匝樹窺。

望帝烏啼空有血,相如人恨不同時。

最鮮深淺非有染,解賦才華未得知。

聞說趙昌今已老,試教圖畫兩三枝。

5.《玉連環影 為夏丐尊題小梅花屋圖》

年代: 近代 作者: 弘一

屋老。一樹梅花小。住個詩人,添個新詩料。愛清閑,愛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2. 描寫大明湖的名言、名句或詩句都行最好是今天給我謝謝啦
雖然家住濟南,但因為自己的心情太過於平靜,很少走進濟南的山,很少親近濟南的泉,也很少去感受湖裡的雲煙.近日,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後,忽然想風庸附雅,也去荷塘邊走一走,看一看.於是,在立秋的那天,我走進了多年未曾謀面的大明湖. 「倒影搖青嶂,澄波映畫樓」.走進大明湖,澄碧的水波盪漾著亭榭樓台,拂疏的花木清幽了幽徑迴廊,沿湖的垂柳搖曳著曲橋流水,盪波的小舟劃破了佛山倒影,跳波的魚兒躍起了海佑的神秘,掠水的鳶鳥飛出了名士的傳奇. 那白如雪、紅似霞的十頃荷花,穿越了秦漢的明月,依然「出淤泥而不染」,飛掠了六朝的時光,依舊「濯清漣而不妖」;她櫛唐時風依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沐宋時雨依舊「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她承恩於風流皇帝的扇面之上,爭渡於文人騷客的重重青蓋之下,躍然於丹青妙手的水墨之中,演繹了生命的情愫,洋溢了華彩的詩章,滋潤了每一顆鍾愛清荷的心靈. 我沒有來得及親近岸邊的綠柳,也沒有在遐園里停留,徑直穿過楊柳垂蔭的鐵翁祠,解下遊船的纜繩,跳上泛湖的小舟,拔開縷縷柳絲,劃向了荷叢深處. 清波翠蓋的湖面上,滿是田田的葉子,葉子高低層疊,大小不同,有的出水很高,如嬌陽下撐起的綠色遮陽傘;有的出水很低,湖面上漂浮著的大大小小的玉盤;有的欲展還卷,猶如含羞的少女半遮著容顏;有的迎風招展,宛似臨風的少男在不經意間挺直了腰板……在層層疊翠的葉子中間,一朵朵荷花挺立著粉色的嫣然:有的如出浴的紅粉佳人,羞羞答答地躲在葉子的後面;有的調皮地歪著小腦袋,半露著嫵媚的小臉,似乎在同我一道欣賞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一陣風兒吹過,但見綠葉迎風弄資,紅荷穿破碧波,那吐艷的花瓣,彈出了嫩黃的蕊絲兒,彷彿在吐露著荷的語言,荷的芬芳,還有荷的清麗,荷的純朴,荷的高潔,給人一種靈性的豁然. 我拔開縹緲的輕煙,泛舟於綠荷深處,那掠水的鳶鳥,忽隱忽現,劃破了寂靜的湖面;那穿梭的魚兒,清閑散淡,嬉戲於玉立的清荷之邊;那錯落的荷葉,碧綠如染,扶搖在浩渺的湖波之上,招展著「掉拂荷珠碎卻圓」的輕靈雅淡.映日的荷花,映襯著湖畔的綠柳,與佛山倒影一起,勾勒著一城的美景. 我采擷一隻白荷,「驚起一灘鷗鷺」,采擷一隻紅荷,「紫荷香里聽泉聲」,在濃郁的荷香氣息中,物我兩忘,與碧水清荷融為了一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贊美的是濟南大明湖的美景.五一長假,我們一家來到了大明湖遊玩,果然,大明湖真是旅遊勝地啊!剛進入大明湖景區,湖畔的柳樹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柳樹在微風中舞蹈,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湖面,像一位聖潔的女神.在湖心,一片片荷葉浮在水清見底的湖面上.恍惚中,我都分不清我們是在人間,還是在仙境了.可惜我們來早了點兒,不然就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了.走進一點,就來到了大明湖畔.湖畔早已種上各種植物,映在了清澈如鏡的大明湖上,好像一個個小姑娘在對著湖水梳妝打扮呢!湖水碧綠碧綠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明亮得如一塊淡綠色的綢緞.柳絲輕搖,微波盪漾,讓人看了陶醉其中.沿著小路,我們來到了又一處美麗的景點——匯波樓.匯波樓為兩層城樓式建築,登上城樓,往南看是大明湖美景.紅牆綠瓦綠樹,構成了一幅丹青高手也難以描摹的風景畫.再往前走,便到了大明湖公園的重要景點之一——鐵公祠.鐵公祠前面可以看到大明湖全景.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想好好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從鐵公祠那兒往下看,整個大明湖盡收眼底:大明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嬉戲,水草在跳舞;大明湖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人們感覺不到水在流動;大明湖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它是一塊無暇的珍貴的綠寶石.大明湖真美啊!令我們流連.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大明湖。
3. 西湖邊的愛情詩句
詠白蛇傳事白蛇初下峨眉山,坐對青峰結翠鬟。

白蛇初見西湖水,游女如花彩雲里。不慕繁華不為恩,自愛西湖萬種春。

誰知波上同舟子,便是三生石上人。雨露初結湖上緣,還依湖水作家園。

解煉金丹圖濟世,便是鴛鴦亦是仙。可憐琴瑟有人妒,悲歌卻起無聲處。

都緣佛子太愚執,肯信鴛鴦能獨宿。柔腸有憤亦如雷,千里江南一片哀。

零雨暗從閶闔下,海潮飛壓鎮江來。虹霓繚亂與雲低,百萬魚龍天上嬉。

最憐意氣傾肝膽,同行妙手空空兒。雷峰塔下重門閉,想見報仇心未死。

到今歲歲有餘波,廣陵潮吞金山寺。滄海桑田誰復記,雷峰亦已當風屺。

更待西湖徹底干,此間應有再生緣。
4. 關於愛情的詩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天不老,情難絕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緣散份盡,奈何愛情弄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香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昨夜星辰昨夜風, 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紅姻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靜.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滎迥,借問一枝如玉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鳳棲梧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憶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

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 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解連環 周邦彥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

信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

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葯。 汀洲漸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

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青玉案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漁家傲 陳襲善 鷲嶺峰前闌獨倚。

愁眉蹙損愁腸碎。紅粉佳人傷別袂。

情何已。 登山臨水年年是。

常記同來今獨至。孤舟晚揚湖光里。

衰草斜陽無限意。 誰與寄? 西湖水是相思淚。

江城子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

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 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許多愁。

一叢花令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 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幺弦撥。

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蘭花 張先 相離徒有相逢夢,門外馬蹄塵已動. 怨歌留待醉時聽,遠目不堪空際送. 今宵風月知誰共,聲咽琵琶槽上鳳. 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

❸ 白居易為什麼寫《長恨歌》「恨」表達什麼意思

您好!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游寺游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猜咐陪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一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白居易的《長恨歌》恨表達的思想有三種:

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

其二穗蠢為政治主題說。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漢皇重色思傾國」必然帶來的「綿綿長恨」,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簡衫君主;

其三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

❹ 贊美李師師的詩句

1. 關於描寫李師師的詩句
關於描寫李師師的詩句 1. 誰能提供一下有關於描寫李師師的詩句
李師師與詩詞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伎,其事跡多見於野史,筆記小說。

李師師最擅長的是「小唱」,所唱多「長短句」,即今之宋詞。宋代有多位著名詞人曾經李師師有過交往,留下了多首跟她有關的詞作。

張先曾專為李師師創作新詞牌《師師令》,並有一詞雲: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

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綵衣長勝未起。

縱亂雲垂地。 都空敬城池苑誇桃李。

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

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武功員外郎賈奕曾與李師師交情深厚,由於宋徽宗常去李師師處,別人去不大方便,頗有怨言。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後不免醋意大發,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 閑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聖情琿似夢,追歡執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

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 宋徽宗聽說後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後被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秦觀曾作《生查子》詞寫她的色容: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2. 李師師詩句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悶悶不樂,時有高俅、楊戩在旁陪侍,高俅見了,便進言道:「陛下貴為天子,何事不可為!正可及時行樂,以期不負韶華,況人生如白駒過隙,若不自尋歡樂,未免老大徒傷。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當排遣愁懷,力尋歡樂,以免辜負年華。」正說著,忽然一陣風飄過管弦之聲。徽宗說:「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這樣快樂。朕欲出觀市廛景拆森至,恨無其由。」楊戩立即說:「這個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樣。我等裝成仆從,自後窄門出去私行,就可以暢觀市廛風景了。」就這樣徽宗被兩個奸里引出皇宮。一路穿大街、過小巷,但見到處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樓,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興,天色將暮的時候,來到金環巷。這里的風趣又與他處不同,戶戶家家,簾兒底笑語喧嘩,門兒里蕭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來高俅常常在這里出入,尤其認得名妓李師師,特地把徽宗引來。有詩一首形容李師師的美貌: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雲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桃花為臉玉為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歐陽修晏殊同時代的「張三中」(因其《行香子》詞中有「心中事,眼斗御慎中淚,意中人」之句)「張三影」(因其曾自舉平生得意之三詞帶影字詞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剪牡丹》)])之稱的著名詞人張先張子野,曾專門為李師師新創詞牌《師師令》,並有一詞曰: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蘇門四學士」之一、善寫男女情愛、「文麗而思深」的秦觀秦少游,描寫李師師妝容相貌的詞作,就更加言簡意賅,生動傳神。一首《生查子》,廣為傳唱: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秦觀另一首贈給李師師的詞作《一叢花》寫出了一代名妓的風情韻致。詞曰:

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假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咨。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而最富傳奇色彩的是精通音律、享有「詞家之冠」美名的周邦彥(字美成)的幾首詞。南宋張端義《貴耳集》記載:一天,風流皇帝宋徽宗趙佶突然駕臨李師師寓所。先他而至的周邦彥避之不及,情急之下,便躲到了睡床底下。宋徽宗當時給李師師帶去了一枚江南進貢的新鮮橙子,對坐享用,一番繾綣言談。徽宗離去之後,周邦彥根據床下親聞,寫成一首《少年游》詞,如下: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後來有一次李師師在徽宗面前唱起這首詞,徽宗問是誰的作品,李師師不敢隱瞞,據實以告。宋徽宗聽後,狎妓秘密被人窺知的惱怒和醋意兼而有之,心中不悅,很快便下令將周邦彥「押出國門」。一二天後,徽宗再到李師師寓所時,適逢李師師給周邦彥餞行去了。坐等至深夜初更的宋徽宗,見到愁容滿面、臉帶淚痕的李師師,怒問其何事晚歸。得知是餞別被自己黜出京城的周邦彥去了,便問周邦彥離別之際有何詞作,李師師告以有一首《蘭陵王》,「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不料,聽李師師唱罷此曲,徽宗龍顏大悅,隨即下令召周邦彥回汴京,委以「大晟府樂正」一職——當時朝廷音樂機關的最高長官。

故事可能系附會演義而成,未必真有其事。但周邦彥跟李師師往來,寫過跟她有關的詞作,大約卻是事實。宋代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周邦彥有一首《玉蘭兒》,記錄了他初見李師師的印象,「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宋人陳鵠《耆舊續聞》記載,周邦彥到過李師師家後,寫了一首《洛陽春》,「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3. 水滸傳施耐庵形容李師師的那首詩
香消玉殞知何處——宋徽宗與李師師

文人皇帝自有文人氣,與李師師的風流韻事為後人流傳。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悶悶不樂,時有高俅、楊戩在旁陪侍,高俅見了,便進言道:「陛下貴為天子,何事不可為!正可及時行樂,以期不負韶華,況人生如白駒過隙,若不自尋歡樂,未免老大徒傷。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當排遣愁懷,力尋歡樂,以免辜負年華。」正說著,忽然一陣風飄過管弦之聲。徽宗說:「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這樣快樂。朕欲出觀市廛景至,恨無其由。」楊戩立即說:「這個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樣。我等裝成仆從,自後窄門出去私行,就可以暢觀市廛風景了。」就這樣徽宗被兩個奸里引出皇宮。一路穿大街、過小巷,但見到處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樓,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興,天色將暮的時候,來到金環巷。這里的風趣又與他處不同,戶戶家家,簾兒底笑語喧嘩,門兒里蕭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來高俅常常在這里出入,尤其認得名妓李師師,特地把徽宗引來。有詩一首形容李師師的美貌: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雲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桃花為臉玉為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母親早逝,由父親煮漿代乳,撫養成人。據說她生下來不曾哭過,一直到三歲的時候,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父親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為她摩頂時,才突然放聲大哭,聲音高吭嘹亮,聲震屋瓦,那老憎合什贊道:「這小小女孩真是個佛門弟子!」當時一般人都把佛門弟子叫做「師」,「師師」的名字就由此而來。李師師四歲那年,她父親以罪入獄,病死獄中,從此由鄰居撫養,漸漸長得眉目如畫,通體雪艷,又善解人意,經營妓院的李媼將她收養,並延師教讀,又訓練歌舞,十三歲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態,掛牌應客,不久名滿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孫公子之流、三山五嶽之輩,以一登其門為榮耀,就連山東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首領及時雨宋江也不遠萬里,冒死潛入汴京,為的是一親芳澤,事後還在牆壁上留詞紀興: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奴?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絞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回想蘆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閑想萬極,醉鄉一夜頭白。

李師師當時名聲日高,尋常人難得一見。宋徽宗被高俅領來,聽說要見名妓李師師,開始還說:「這恐未便。」在高、楊二人信誓旦旦地擔保絕不會走露風聲後,立即說:「既沒甚妨礙,朕就進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識破機關。」高俅領命立即引徽宗入內,李師師早已迎了上來,徽宗見到師師暗暗地喝一聲采,李師師瞧著高俅對她微微一笑。徽宗三人各報一個假名,李師師原就與高俅相識,這時不由一愣,她原還以為是高球來玩,後來見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還卑躬媚笑,她何等心靈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來頭更大,那一份精神勁兒立即改變方向。宋徽宗看著李師師輕佻微逗、眉目傳情,早已忘記了自己是皇帝,便與李師師百般調笑起來。高、楊兩人乘機從旁鼓助興致,漸漸地謔浪笑傲,絕無禁忌,高、楊二人知趣退出。徽宗見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師師人踩上床,李師師明知他是位大貴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覺味道新鮮,歡娛無比。李師師有一種怪癖,凡是到她這里來,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詩詞一首。

她見宋徽宗雍容華貴,雅緻非常,當然不會放過。宋徽宗詩詞、書畫無不冠絕古今,這時又正在興頭上,欣然命筆,用他那獨一無二的「瘦金體」書法寫道: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回眸入抱總含情。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涌。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這回風味忒顛犯,動動動,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
4. 水滸之燕青寫給李師師的情詩是什麼
相遇

琴聲悠悠繞梁行,遠山含黛瓔珞動。

冰肌玉骨輕紗舞,芊芊十指嫩如蔥。

桃紅粉面點朱唇,明眸皓齒巧笑生。

蓮步款款香陣陣,嬌羞百媚萬種情。

廳中才俊美貌男,儀容佼佼賽潘安。

談吐不俗多禮道,琴棋書畫亦通曉。

聲聲姐姐飄入耳,醉口醉心心鹿跳。

疑是前緣今生定,一見鍾情情醉了。

v 一見傾城無不曉,兩見傾國帝折腰。

三眼呆塑難挪步,四眼但願君不老。

不求天地共長生,但求與君共相好。

燕青師師相會時,代做此文把情表。
5. 尋找一些關於青樓的詩句
憶青樓

破磚殘瓦似相識,

孤燕細語亦相知。

猶記紙醉金迷時,

秦淮河水盡胭脂。

嘆青樓

抬頭望,

飯已涼,

殘雪遍木床,

昔日青絲盡白霜,

人老珠黃,

晚景更凄涼。

舊時多少痴心漢,

山盟海誓皆相忘,

問蒼天!

我輩何罪?

所遇盡為負心郎!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幾時好?

1.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原指唐人韓君平,他在安史之亂中與妻子柳氏失散。戰亂之後,他不知道妻子是否還活著,更不知道她在哪裡、是否改嫁?於是請人帶了一袋黃金和一頁詩文去尋訪妻子的下落。

而與丈夫失散若干年之後的柳氏已經削去頭發作了尼姑,嗚咽之餘回信是一首《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後有以章台柳比喻妓女

2. 歡寢方濃,恨雞聲之斷愛;

思憐未洽,嘆馬足以無情。

使我勞心,因君減食;

再期後會,以結齊眉。

長安名妓劉國容,國色天香,才思敏捷,常與詩人們迭吟遞唱。她與新科進士郭昭述情濃似酒,離別時贈情郎的一首短詩。

雖寫離別,但卻是何等風光旖旎。

3.遣懷 作者:唐·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此追憶揚州歲月之作。杜牧於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當時他三十一、二歲,頗好宴遊。從此詩看,他與揚州青樓女子多有來往,詩酒風流,放浪形骸。故日後追憶,乃有如夢如幻、一事無成之嘆。

小杜也算是唐詩人中的風流才子

表面放盪不羈,留連勝色,可其實他詩憂國憂民吧。

他另一首寫歌女的詩: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這說到後庭花,不得不說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她本是歌妓出身,發長七尺,光可鑒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時楊堅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後主並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陳後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作飲酒賦詩之事。

陳後主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5.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亦有幾句: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倒像是寫青樓女子的一生。

6.李賀的將進酒里有:

琉璃鍾,琥珀濃, 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 羅幃綉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 皓齒歌,細腰舞。

(可用作青樓酒宴描寫)

7.淫詞濫調:

幸因今日,得睹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朱含碎玉,雲髻婆姿。

兩眼如刀,渾身似玉,風流第一佳人。及時衣著,梳頭京樣,素質艷麗青春。善別官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

十指如玉如蔥,凝酥體雪透羅裳里。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

以上雖然惡俗,有點低級趣味,但可用作青樓女子描寫的說。

以上是本人平時積累和剛剛的尋找,希望能幫上忙。。。

其實應該還蠻多的,你可以多找找那些經常留連青樓的詩人、詞人的作品。
6. 描寫妓女的詩詞
姜夔,柳永……古代詩詞人許多都寫過。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李白《對酒》: 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里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結伴歸深院,分頭入洞房。彩帷開翡翠,羅薦拂鴛鴦。留宿爭牽袖,貪眠各佔床。綠窗籠水影,紅壁背燈光。索鏡收花鈿,邀人解袷襠。暗嬌妝靨笑,私語口脂香。」

《醉後題李、馬二妓》:「行搖雲髻花細節,應似霓裳趁管弦。艷動舞裙深似火,悉凝歌黛欲生煙。有風縱道能回雪,無人何由忽吐蓮。疑是兩般心未決,雨中神女月中仙。」

杜牧《贈別二首》: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一叢花》:「年時今晚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處,露華上,煙裊涼,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❺ 風流皇帝趙構及其詩詞書畫有哪些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簡析】

陳廷棹雲此詞:何等氣慨!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莫等閑」二語,當為千古箴銘。

卜運算元.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簡析】
陸游酷愛梅花,因為它象徵著氣節。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對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 希望終身與梅花為伴。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茄拍扒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後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環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鬥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或許是他晚年賀讓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操。雖然不免有自悼自傷的消極成 份和孤芳自賞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積極的, 他在詞中對周圍惡濁的環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徑以及自身遭受的種種迫害,所表現出的高度蔑視,也是令人感佩的。詠物詞貴在「不離不即」、「不粘不脫」,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詞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藉以自我寫照,是詠梅的上乘之作。

武陵春

【宋】李清照顫昌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簡析】

此詞寫於作者晚年避難金華期間,時在紹興四年(1134)金與偽齊合兵南犯以後。其時,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因而詞情極為悲苦。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評曰:「悲深婉篤,猶令人感伉儷之重。」

摸魚兒

【宋】元問好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諦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幾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簡析】

大雁亦殉情,禽鳥所為竟如此,詞人對之不禁深懷感愴,於是寫下了這首謳歌天地間至情的傑作。此詞詠雁,但讀都 的感受早已分不清其中充溢的真情究竟是雁之情還是人之情了,人們已由殉情的大雁想到梁祝那樣的人間愛情悲劇,為之一揮悲淚。"情"之感人也深矣!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隻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像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彷彿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裡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裡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像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後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麼,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另一特點是想像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像,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全片語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後的喟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由於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朴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盪、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熱點內容
色丁香網站 發布:2025-02-13 15:23:07 瀏覽:130
米色玫瑰花語 發布:2025-02-13 15:22:56 瀏覽:503
盆栽三七葉子的作用 發布:2025-02-13 15:04:20 瀏覽:562
鬱金香工筆畫視頻教程 發布:2025-02-13 15:04:15 瀏覽:587
黑牡丹並購 發布:2025-02-13 15:03:30 瀏覽:655
權力的游戲小玫瑰露肉 發布:2025-02-13 15:01:48 瀏覽:880
我是呵媽佛心上一朵連 發布:2025-02-13 15:00:22 瀏覽:346
泡沫經濟鬱金香 發布:2025-02-13 14:59:38 瀏覽:669
情人節語錄一句話 發布:2025-02-13 14:41:02 瀏覽:519
對鮮花小學 發布:2025-02-13 14:40:48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