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三弄詞

梅花三弄詞

發布時間: 2023-06-06 22:21:39

梅花三弄全詩是什麼

梅花三弄全詩如下:

花一弄愁,映月憂,朝霞秀。啜玉露香幽,欲藏還露,脈脈含羞。梅花二弄淚秋,祥雲游、青鳥探看留。月來弄影香滿樓,粉霞白雪潤眸。梅花三弄惜芳流。落紅碧水悠悠。淡煙暮靄殘收,誰又能夠,挽夕陽醉休?梅落忽現芽透,盼冬走、迎春芬芳奏。梅花三弄知否,紅塵幸與君廝守。

梅花三弄來源: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寧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

《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

㈡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

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梅花三弄》是笛古琴名曲或簫古琴名曲,後被改編為古琴名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古琴名曲調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古琴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清麗雅潔的韻致和不畏霜雪、傲世獨立的精神,成為中國文人最為喜愛的花卉之一。歷代文人都愛把自己的心懷、情操和趣味融入梅花一塵不染的恬淡之中。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為貴。」梅花的枝虯蒼勁嶙峋、風韻灑落,自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而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琴曲《梅花三弄》,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古人對於梅花的敬愛之情。此曲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的《神奇秘譜》( 1452 ) ,其後續見於明清以來其他26種琴譜,是深受琴人喜愛的琴曲。在清代的《琴譜諧聲》( 1820)中,《梅花三弄》已變為琴簫合奏的形式。近代琴家也常用於琴曲獨奏,而且琴家演奏譜本也各不相同。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與王徽之並不相識。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根據《晉書》的介紹,桓伊是武將,被封為右軍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也許是音樂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為人謙虛樸素,個性不張揚,曾立大功而從未招忌。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他才能靜的下心來精研音樂。《晉書》稱贊了他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後秦苻堅摔大軍進攻東晉,時任中郎將的桓伊與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共破苻堅於淝水(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而丞相謝安也因立下存晉之功而進官至太保。後來晉孝武帝之弟司馬道子與謝安發生權爭,屢進讒言,對謝安極盡誹謗。晉孝武帝對謝安有了猜疑之心,漸漸開始冷落謝安。桓伊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會上,桓伊為晉孝武帝演奏一古琴名曲悲歌《怨詩》,詩中唱道:「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其「聲節慷慨,俯仰可觀」。使晉孝武帝甚有愧色。謝安也為之動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王徽之行為怪誕,故作超脫,有才而放盪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車騎將軍桓沖手下的騎兵參軍一職。一次桓沖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麼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沖又問:「官府里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問馬,怎麼知道馬的數目?」桓沖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復幽默詼諧,但都有來處。西漢時丞相府曾設馬曹,但東晉時軍中並無馬曹一職,王徽之為顯示自己率性超脫,不理俗務,故意說成馬曹。後來,宋代陸游曾有「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的詩句,說的就是王徽之這一段典故。上述對話中「不問馬」,來自《論語·鄉黨》,原是說孔子的馬廄失火,孔子「不問馬」,只問傷了人沒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則來自《論語·先進》,原文為「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問,令人捧腹,但句句有來歷。其應變之妙,學問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風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於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導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據說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古琴名曲之一。《梅花三弄》幾乎成了以秦淮八艷為代表的名妓們的必修科目。槳聲燈影里傳來陣陣清笛聲,為當時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誕生了「停艇聽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觀。

1972年作古琴名曲家王建中將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改變為鋼古琴名曲,其表現主題為毛澤東的詞《卜運算元·詠梅》,即「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姜玉恆演唱過一首流行歌古琴名曲《梅花三弄》,也是取自古琴名曲,歌詞這樣唱道「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從通俗歌古琴名曲的角度來看,也算得上是一首佳作了。

㈢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三部作品分別為《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這三部作品分別講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之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明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而在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㈣ 梅花三弄全詞

《梅花三弄》——摘自《西峰重修真傳琴譜》:
第一段 溪山曉月
溪山清朗了,淪浪寒月曉,煙霧翳梅梢縹緲。道人櫛樅盥潄,注爐香裊裊。神清氣爽,端肅端肅,威儀威儀悄。把瑤琴輕奏,弄雪月梅花。物外壺天,閑獨自弄逍遙。
第二段 一弄,聲入太霞
梅花臨水,綠綺三弄朱弦指,儼然對伯牙子期。近流水高山,映寒香雪月底。弄入瑤琴,太霞光霽。幾多般奇異,結松篁伴侶。
第三段 清癯冰艷
清癯冰艷,不同桃李。粉面綃裳,不隨春媚。照水寒窗,看他芳姿玉質的那冰肌。暗香瘦影映疏籬,掛月見橫枝。與孤山處士,心腹相宜。
第四段 二弄,聲入雲中
梅花臨水,綠綺三弄朱弦指,儼然對伯牙子期。近流水高山,映寒香雪月底。弄入瑤琴,太霞光霽。幾多般奇異,結松篁松篁伴侶。
第五段 青鳥啼魂
暗香魂的那聽彼鳴鳥,徹青冥的那轉為裊裊,高出九霄的那煙霞樹表。聽龍吟虎嘯,聽堂上普樂大小容杳,聽玉振金聲如弦歌三百詩聲擾。
第六段 讀書聲
咿唔咿,研朱點易。天面尊,地面插。分太極,判雨儀。乾坤定位,學那周孔初掛揲而系辭。明乘的那吉凶消長之理,與那進退之機。影轉樓西梅月明,蕙帳雲屏聽書生的那駐書聲。懷斂艷壺紫霞的那酌磁罌。主賓盡禮儀肅敬,看百拜雍容閑逸興。韶舞虞庭的那黻冕儼若王臣,端章甫儼若小相的儀形。仁義禮智,齊庄中正,金玉靈聰明。玉軫金徽,按宮商會山鳴谷應。讀書聲,可人聽。讀書聲,可人聽。友梅和靜客,誰弟又誰兄。與孤山處士,心腹相宜。
第七段 三弄,寒香雪月
梅花臨水,綠綺三弄朱弦指。儼然對伯牙子期,近流水高山,聽寒香雪月底。弄入瑤琴,太霞光霽。幾多般奇異,結松篁松篁伴侶。
第八段 玉簫聲唱
琳琅間竹孤梅風,戛玉玎璫,雜佩璆鏘。那黼黻霓裳,那白相玄黃。容出卿相,恩波日月光。迥出雲山上,望玉人兮閑情況。那天盪盪,意疏狂的道路長。千金賦語言誰復那端詳。巢由俗狀的那巢由俗狀。增惆悵的那添增惆悵。添增惆悵,添增惆悵。
第九段 凌風戛玉
琳琅間竹孤梅風,戛玉玎璫,雜佩璆鏘。那黼黻霓裳,那白相玄黃。容出卿相,恩波日月光。迥出在雲霄上,望玉人兮閑情況。天盪盪,意疏狂,道路長。千金賦語言誰復那端詳。巢由俗狀的那巢由俗狀。增惆悵的那添增惆悵。添增惆悵,添增惆悵。駒過隙時光,彷徨倉忙。竹幾與藤床,七弦琴一張。友梅和靜客,誰弟又誰兄。
第十段 鐵笛清聲
聽律呂,奏絲桐,南方北方葉應動皇風。和同,玉玲瓏,響雜丁東。楚王宮,梵王宮,撞曉鍾。聽五更調起梅風,那悠悠盪盪梅花梅花落下,看正正的那斜斜。與無涯,三弄罷那三弄罷。靜可誇,誇可嘉,漫天作雪轉鹽車。這的是孤山下處士家。夜深月色的那為了為了誰賒。半生那卧了煙霞,任兩鬢趲霜華那霜華。友梅和靜客,詩酒詩酒是生涯。
第十一段 風盪梅花
琳琅間竹孤梅風,戛玉玎璫,雜佩璆鏘。那黼黻霓裳,那白相玄黃。容出卿相,恩波日月光。迥在雲霄上,望玉人兮閑情況。天盪盪,意疏狂,道路長。千金賦語言誰復那端詳。巢由俗狀的那照相由俗狀。增惆悵的那添增惆悵。添增惆悵,添增的惆悵。駒隙過時光,彷徨倉忙。竹幾與藤慶,七弦琴一張。友梅和靜客,詩酒詩酒是生涯。
第十二段 欲罷不能
落梅也雪霜夜,梅花開梅花又謝。欲罷不能,王猷道慕伊伊久矣,聞聲價傾蓋勞車下,聞聲價傾美國勞身下。那笛弄梅花,悠悠世道,那關風化。古往今來,韶武天下。古往今來,韶武天下。古往今來,韶武天下。

㈤ 梅花三弄什麼意思 梅花三弄的含義

1、《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2、《梅花三弄》給我們的藝術聯想和審美意象是:清遠而幽深;

3、體現的風格是:超凡、脫俗;使用的語言是:清新、自然;所表現的形象是:貞潔、高雅;所反映的情緒是:樂觀、向上;所蘊含的精神是:梅花在無畏中笑弄風霜,既無怒目環眼,又無悲愴、恐慌,是十分樂觀、浪漫的潔美形象。

4、它是晉代人物《品藻》之風的藝術體現,是那個時代心靈美的寫照。它又是民主向著殘暴,進步向著落後,清新向著陳舊的戰歌,是何等美妙的佳作!這首樂曲雖無處不具有高超的技藝,但絕無炫技的痕跡,這真正是中國人在審美追求上的「不巧之巧是為大巧」的極高境界。在晉代出現這樣的作品,這樣高的藝術成就,是那個時代知識界覺醒的產物。

㈥ 《梅花三弄之梅花烙》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6UiGyxJjdq7F3jMCiChrA

?pwd=mrqz 提取碼: mrqz
《梅花三弄之梅花烙》
導演: 沈怡
編劇: 林久瑜、瓊瑤
主演: 馬景濤、陳德容、金銘、魯文、瀋海蓉、王秀峰、岳躍利、宋逸民
類型: 劇情、愛情、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3-10-13(中國台灣)
集數: 21
片長: 44分鍾
又名: 梅花三弄 第一部、梅花烙
《梅花三弄》第一部,所有故事的緣起。
清朝,碩親王府的福晉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誕下女嬰後讓她隨水流去,而一早准備好的男嬰則成為碩親王府的第一個貝勒爺。
18年後,男嬰皓禎(馬景濤 飾)長大成人,並與靠賣唱為生的女子白吟霜(陳德容 飾)相愛了。奈何他的身份逼他不得不娶當今皇上最疼愛的妹妹為妻。不求名分的吟霜住在與世無爭的房子里,每天等著皓禎偶爾來臨。
但皓禎誓死要給吟霜一個名分,他跟母親表白了自己的心意,把吟霜接近府中,以丫鬟的名義增加二人相處的機會。但公主是何等樣人物,早就看穿了二人的眉眼傳情。便處處整蠱吟霜。本來就疼愛吟霜的福晉當認出了吟霜身上的梅花烙印時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18年前被自己拋棄的女嬰。
所有的愛恨情仇都聚集到了一起,這對熱戀的愛人最後能得到圓滿結局嗎?


㈦ 梅花三弄全詞是什麼

《梅花三弄》全詞如下:

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歌曲鑒賞: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片頭曲,由姜育恆演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編曲,歌曲最早被收錄於飛碟唱片在1993年08月01日發行的專輯《別讓我一個人醉》中。

《梅花三弄》是改編自瓊瑤小說的愛情電視劇,由沈怡執導,瓊瑤編劇。分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講述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㈧ 梅花三弄名詞解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審音者在聽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東閣,處士之孤山也哉」。「從容和順,為天地之正音;而仙風和暢,萬卉敷榮,隱隱現於指下。但新聲奇變,稍近時俗,然恬靜幽清亦古曲也」 。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其名稱來由,源自前半部的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徽位上作三次的重復,用來描繪梅花的清雅高潔。樂曲的後半部則用稍快的曲調再加上音色的變化,來表達梅花在寒風中迎風搖曳的堅毅不屈的形態。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王徽之行為怪誕,故作超脫,有才而放盪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車騎將軍桓沖手下的騎兵參軍一職。一次桓沖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麼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沖又問:「官府里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問馬,怎麼知道馬的數目?」桓沖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熱點內容
如何折櫻花 發布:2025-02-12 15:49:56 瀏覽:476
麥的插花 發布:2025-02-12 15:45:37 瀏覽:970
茶花精益方盆 發布:2025-02-12 15:42:33 瀏覽:532
熱帶花卉庭院 發布:2025-02-12 15:42:25 瀏覽:824
四川北美海棠 發布:2025-02-12 15:33:24 瀏覽:935
海棠詩釋義 發布:2025-02-12 15:28:07 瀏覽:278
新建區花店 發布:2025-02-12 15:22:18 瀏覽:236
網購雲南鮮花 發布:2025-02-12 15:16:44 瀏覽:401
宿遷蘇少花卉 發布:2025-02-12 15:16:31 瀏覽:619
好運盆景 發布:2025-02-12 15:09:50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