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酈梅花
⑴ 元非看竹探梅花是什麼意思
元非看竹探梅花釋義:
得屋施床即我家 有人叩戶皆吾友,得屋施床即我家。緩步東西行飯耳,元非看竹探梅花。 出自:《即事》 作者:陸游 年代:宋 行飯. 飯後散步 看竹,典故《世說新語箋疏》指名士不拘禮法 元非,根源上不是。
(1)玉酈梅花擴展閱讀:
【元】《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從二從人,仁字從人從二。在天為元,在人為仁,在人身則為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注》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注》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為元服。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謂人雲善人,因善為元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從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系辭》辨是與非。
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
《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注》非,讀曰誹。
【竹】《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衛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個。《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眾。《史記·律書注》古律用竹。
【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貪。《說文》遠取之也。《增韻》伺也,索也。《易·系辭》探賾索隱。《疏》探謂閱探求取。《書·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注》自取天威也。《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
又《爾雅·釋言》探,試也。《論語》見不善如探湯。《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又《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他紺切,音僋。義同。又《集韻》時占切,音蟾。亦取也。與撏同。《說文》本作。今文作探。《周禮》作撢。互見撢字注。
【梅花】的花。早春先葉開放,花瓣五片,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是有名的觀賞植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六》:「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
唐駱賓王《西行別東台詳正學士》詩:「上苑梅花早,御溝楊柳新。」楊朔《茶花賦》:「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
2.雪花名色的一種。因形似梅花,故稱。《水滸傳》第九三回:「這雪有數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兒,二片的是鵝毛,三片的是攢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喚做梅花,六片喚做六齣。」3.指梅花紙帳。元謝宗可《紙帳》詩:「清懸四壁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