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針叩刺視頻
⑴ 梅花針使用方法視頻教程
梅花針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方法是局部施術法,如斑禿,可直接叩刺脫發處,很快就能長出新發;神經性皮炎可直接叩刺皮損部位,風濕性關節炎直接叩刺疼痛關節,均可收到佳效。
第二種方法是辯證循經叩刺法,臨床根據病屬何經則取該經的循行部位叩刺治療。
第三種方法是取患部前後相對應的部位施術。如單純性甲狀腺腫,可叩刺腫大的甲狀腺後,再叩刺項部的相鄰穴位:如膽囊炎,叩刺膽囊區皮膚後,可叩刺其背部相對應穴位,如膽俞。
第四種是遠近配伍施術法。叩刺局部後,再叩刺背部脊柱及其兩側和相關經絡循行部位。如頭痛,除了叩刺頭痛部位和頸椎及其兩側外,還可以叩刺相關經絡的循行部位如前頭痛、側頭痛、後頭痛和頭項痛要分別叩刺手是陽明經、少陽經、太陽經及厥陰經肘膝以下的經絡循行部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除了叩刺和十二指腸的體表投影部位以外,還可叩刺腰背部第七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間及其兩側,最後再叩刺足陽明胃經膝關節以下的循行部位,收效極佳。
⑵ 梅花針怎麼防身
1、梅花針的製作:針的大小、長短根據需要自製,在根部相連,待打出針後,擊中人身,五枚針刺在五點,形如五瓣梅花。
2、梅花針練習方法:梅花針是用指法將針甩出,持針的方法是食指與中指相並,把針夾在二指中間,拇指壓住針。出針手法有正出、反出。反出時,手心朝下,為陰手,正出針時,手心朝上,為陽手。出針勁力講究用小臂甩腕,不甩大臂,腕不松軟。先在靶上貼大目標、短距離練習,日久可將目標縮小,距離漸遠練習。
3、解法:凡被以上浸過葯液的針擊中後,即刻昏倒,不用解葯約須兩小時後自醒。使用解葯 15分鍾可全解。解葯:樟腦、金銀花、蘇子葉、淡竹葉、海沙各15克,共研碎沖鹽開水口服,15分鍾後方可行走。不擊中血位、死穴不傷性命。
4、注意事項:
(1)葯液殘渣不能混放在其它東西之中,以免葯著誤傷自己或他人。
(2)拿針時手最好不要直接與葯劑接觸,否則誤傷自己。
(3)因針尖易扎入人體與血液接觸,為防傷害自己,使用時需自服解葯。
(4)請事先用動物試驗後再使用。
(5)練武之人必須嚴守武德,本防身秘技只准防身,不可違法,不到萬不得已時(即不到自己性命危險時)不能使用,否則國法無情。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銷魂五毒梅花針是為自身安全和不受他人侵犯的防衛術。
五毒梅花針葯物配方和解葯
五毒配方為:
癩蛤蟆一位、紅蜈蚣三條、紅蛇一條、綠蜘蛛五位、花壁虎一位,
以五月初五午時,取黃牛尿一斤左右,於陶罐內浸泡五毒,密封埋地下四十九天之後取出即成。
煉針法:
以剛針若干於無煙炭火上燒紅,將針尖一厘米左右的長度浸入葯液中淬火,再燒紅再淬火,如此七次以上,即成五毒梅花針,
此針刺中人體,其人會迅速昏厥(效果不一定,要看所取五毒的具體情況,嚴重的可以致命!)
五毒梅花針名字裡面雖然有梅花二字,但只是取其梅花由五花瓣組成的數字諧意,與各種梅花實在是不沾邊,也不是說要用五根針扎人,那種高級配法常人是無法掌握的,故此省略之。
解葯:
取山溪中的螃蟹若干(共重約二兩以上即可),於土鍋內炒香(螃蟹炒熟之後很香的),以稻米酒一斤於陶瓷壇中密封浸泡,四十九天以後即可作為解葯使用,每次用量二三錢足以。
此為江湖上的傳統方法,至於有沒有效果,本人概不負責。
少林梅花針
梅花針之構造,是用五根約寸長的鋼針,尾部打造相連,打在人身上五枚針分刺五點,形狀如梅花五瓣而得名。
梅花針之練法,以手持針甩出,持針的手法很多,較為普遍的是握針法,食指中指相並,針夾兩指之間,拇指壓之。出針分陰手和陽手。陽手,手心朝上將針甩出。陰手,即手心朝下。
甩手出針講究腕力,不應該甩大臂,應以小臂帶動手腕,手腕不宜松軟。凡練甩針者,先以紙靶擊之,逐漸縮小目標。少林有梅花針密法,據傳可針出中空中流蠅。
梅花針之淵源,梅花針流傳在江湖較為久遠,多女子習練,因梅花針及其細小,便於攜帶,使用時也不宜被發現。相傳在江南某鎮,街肆之道突見一行者跌撲在地,待人上前查看,其脖頸處嵌入五枚細小鋼針。後經衙役皂隸清除血漬,明顯有五個針眼分布在氣管之處,自此以後,人皆稱為梅花針。
古來江湖上習練梅花針者眾多,然技精者極少,皆因針體細小,若不中穴位,效果微弱。不過技精者據聞可針出中者立亡
梅花針漸成中醫美容主角
梅花針因其由 5~ 7枚針集成一束 ,狀似梅花瓣而得名 ,以淺刺人體一定部位達到激發和調節臟腑經絡功能為目的。主要用於治療頭痛、失眠、脅痛、高血壓病、胃腸病、斑禿、頑癬、神經性皮炎等 ,特別適用於婦女面部黃褐斑 ,痤瘡、膚色暗黃無光、皮膚粗糙等疾病。
梅花針的應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在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中記載的「毛刺」「物刺」「半刺」等針刺法就是梅花針的雛形。
主要操作方法為 ,以背部脊柱兩側線為主 ,再按不同疾病配用相應的經絡或腧穴部位。在消毒後 ,以針尖在上述部位皮膚上垂直上下叩打 ,叩刺要准確 ,速度要均勻。
叩刺強度有輕重之分 ,輕者用力較小 ,以皮膚呈現紅潤、充血為度 ,重者著力較重 ,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叩刺結束後 ,再以拔火罐沿脊背兩側按穴位進行配合治療 ,以增加療效。
⑶ 梅花針叩刺頭皮一天幾次,幾天為一個療程
一般一天叩刺兩次,7—10天為一療程,連續應用兩個療程為好。
⑷ 梅花針使用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梅花針是中醫方面利用非常廣泛的,它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的方法,使用梅花針內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容下面是一些相關的介紹,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1、用梅花針做叩刺的時候要加以小心,否則疼痛是非常嚴重的,希望做叩刺的人能引起重視。對於有一些其他病症的人來說是不宜做梅花針叩刺的,所以在做之前要先確認自己是健康的。2、現在的人們都愛追求美麗,甚至為了外表的好看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在用梅花針做叩刺的時候一定要加以注意,不能隨便去做,要放鬆心情,保持正確的坐姿,這是非常關鍵的。3、梅花針治療之後是不能沾水的,否則容易讓身體受到傷害,梅花針之後是不允許沾水的,這里的沾水指的是外界之水,汗水並無不良影響,但不能出汗後受風
⑸ 梅花針療法
梅花針療法是使用梅花針在人體皮膚上,運用一定的手法,只叩擊皮膚,不傷肌肉,使局部皮膚出血以達到治療疾病的外治療法。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梅花針療法,快來看看吧!
定義
梅花針療法是使用梅花針在人體皮膚上,運用一定的手法,只叩擊皮膚,不傷肌肉,使局部皮膚出血以達到治療疾病的外治療法。
因梅花針療法是以叩刺局部皮膚令其出血,與三棱針放血療法有共同之處,故其作用也有共同之處。但其只作用於皮膚,而三棱針放血作用於血脈,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作用
1、調和氣血:梅花針療法是通過排除皮部經絡中之瘀血,而使氣血流通,經絡通暢。例如:外傷科的落枕、肌肉扭傷、骨折延期癒合,月經病等。
2、疏通經絡:梅花針主要作用於經絡的皮部,通過調和氣血以疏通經絡,故常用於皮膚經絡不通引起的皮膚病。例如:斑禿,牛皮鮮,多汗症,皮膚瘙癢等皮膚病。
3、止痛作用:“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疼痛多由經絡阻滯不通引起,梅花針療法具有疏通皮膚經絡氣血的功能,故可治療多種痛症,尤對於內科的癌症疼痛、帶狀皰疹、偏頭痛、腹痛、胃脘痛等有良好的效果。
4、治麻作用:麻木是由於氣血虧虛不能濡養局部皮膚所引起的,梅花針療法是以“血行氣通”的理論為指導,以鼓舞氣機使氣血到達局部,局部得到氣血濡養自然麻木自止。
針具
梅花針是由5~7枚不銹鋼短針集成一束,固定在一根富有彈性的筷子(或小木棒、塑料棒等)一端,露出針尖,像梅花的形狀,故稱“梅花針”、“五星針”、“七星針”。又因只叩擊在皮膚上,故又稱“皮膚針”等。
臨床上多配合拔罐療法,以增強其功效。
禁忌
大汗或體力過於衰竭的患者,脈象虛弱的病人,水腫的病人,平素易出血的病人皆不宜放血。大勞、大飢、大渴、大醉、大怒等的病人,需休息一段時間,使氣血平靜下來,再行放血。
注意事項
1、最好讓患者平卧,避免暈針。
2、患者應該配合醫生,盡量放鬆,不然會影響醫生叩刺的准確度而降低療效。
3、放血以血液不再自行流出或血色由紫暗轉為鮮紅為度。
4、需要停止放血時,需用棉球按壓至不再出血。
5、施術結束後,2小時內不可以水沖洗施術部位,不可洗澡,不可受風寒。當天可以洗澡。
⑹ 中醫的梅花針怎麼用
梅花針療法(皮膚針)
梅花針又名皮膚針,小兒外或七星針。該療法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了。在《靈樞經》里「毛刺」,「揚刺」的描述跟梅花針治療有許多相似之處。梅花針式樣有好幾種,由於針數多少的不同,名稱也各異。古人把5根針捆成一束,很象梅花的樣子,稱梅花針;將7根針捆成一束的叫七星針。此外,由於刺得淺,所謂「刺皮不傷肉」,又稱皮膚針。此療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有效、適應范圍廣等優點,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
梅花針療法治病的機制是什麼
祖國醫學認為「有病之於內,必形諸於外」。人體內部臟腑有病,可在外部體表上表現出來。因為人體在正常情況下,五臟六腑,四肢五官,皮毛筋骨,肌肉血脈,各有其不同的生理活動,相互關聯,共同維持機體的統一平衡。這種有機的配合,主要是依靠人體的經絡系統來實現的。一旦病邪侵入人體,通過經絡傳入臟腑;反過來,臟腑有病,也可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此療法是通過刺激人體某一部位,達到調整機體,治療疾病的目的。雖然所刺部位不一定是經穴,但由於十二經脈、十五別絡及皮部絡脈的絡屬關系,故刺激這些部位同樣可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其療效的產生,主要是通過皮部經脈、經絡與內臟互相聯系的關系來實現的。
梅花針療法有哪些適應證與注意事項
一般針刺適應的范圍,均可用梅花針治療。多用於治療感冒、頭痛、急慢性氣管炎、關節痛、皮膚麻木、腰肌勞損、失眠、高血壓、痛經、脫發、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多發性神經炎、三叉神經痛、小兒麻痹以及多種皮膚病。但對於急性傳染病、皮膚燙傷和潰瘍則需禁用。
進行治療時,應先選擇好施針部位,將針具及皮膚以75%酒精消毒。持針有一定講究,握針不能過緊或過松,過緊了會使腕關節肌肉緊張,影響靈活運動,過松又會使針身左右擺動,引起出血。其手法要求用腕力彈刺,如雞啄食一樣,用手腕的彈力,把針尖叩刺在皮膚上,隨即借著反彈力作用,把針仰起,如此連續叩打。刺時落針要穩准。針尖與皮膚呈垂直接觸,提針要快。不能慢刺、壓刺、斜刺、和拖刺。頻率不宜過快或過慢,一般每分鍾叩打70~90次。叩打的強度可根據病情、體質、部位選擇不同的手法。通常選用輕、中、重3種手法。頭部、眼圈、小兒及體質較差的患者宜輕刺。操作時,腕力輕,沖力要小,叩打到皮膚略有潮紅為度。壯年皮膚肌肉結實的部位及痛甚處宜重刺,叩打時,腕力易重,沖力大;叩打到局部皮膚明顯發紅,並可有輕微出血的程度。中度刺激介於輕重之間;叩打到局部潮紅、丘疹,但不出血的程度。
梅花針叩打的部位分常規部位、重點部位和局部。常規部位是背部,脊柱兩側,自胸椎起至骶部為止,各縱刺1~2行,第一行距脊椎棘突1~2厘米,第二行距棘突3~4厘米。許多病都把叩打這些部位作為常規部位。重點部位是指患某些病症時,在脊椎兩側或一定經穴上出現的反常病理反應,它是疾病性質和發展的重要指征,也是決定治療部位和檢驗療效的標志。最常見到的陽性物和陽性反應如結節物、條索狀物、泡狀軟性物及局部的酸、麻、脹感。如慢性肝炎病人可在肝俞穴附近摸到結節或條索狀物,肺結核病人可見肺俞穴或中府穴有明顯壓痛。所謂重點叩打部位,就是在這些異常反應區進行重刺或密刺。局部叩打即平常所說的「阿是穴」,即病情反應在哪裡,就在哪裡叩打。如胸部疾患,宜沿肋間橫向叩打;乳部疾患須繞乳房環刺;頭部疾患則可由前額至後枕進行縱刺,也可沿經絡或神經分布叩打。
梅花針治療出現暈針時如何處理
在治療過程中,偶爾也可出現暈外現象,暈針的原因,多是初診,害怕扎針,精神緊張,或治療部位較廣,刺激強度過大,或由於患者過度疲勞,或是飢餓所引起。
暈針發生時,患者感到頭暈,眼花,惡心,嚴重時臉色蒼白,脈搏細微,手腳發涼,血壓下降,甚至失去知覺。
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針刺,輕的卧床休息片刻,喝些溫開水或糖水,就能恢復;嚴重的可用梅花針重刺骶部或後頸部,或叩打人中、合谷、足三里、湧泉等穴位,可促其蘇醒。
⑺ 程氏梅花針治近視眼的穴位
程氏梅花針治療近視弱視取穴分為5個區域:1、手臂——合谷、外關,左右手各敲130下;2、頭頂——百會穴為中心一寸為半徑,此區域敲390下;3、頭枕——後腦勺最高點旁開左右各1厘米,高3厘米的區域敲260下;4、耳後——左右耳垂後凹陷處到風池各敲130下;5、後脖子——後脖頸發際到大椎穴,後頸兩大筋中間的長方形區域敲390下。叩刺之前要用酒精消毒針具和叩刺部位,每秒2-4下,一不痛為准。
練習方法:1、叩刺橡膠或其他柔軟物體,練習頻率和力度5-10天,每天2小時;2、用梅花針無針一頭在自己手上練習,達到用力均勻即可,練習時間5-10天,每天2小時;3、實際操作,用有針的那頭在自己身上練習,每天2小時,學無止境,無限提高。
⑻ 梅花針可以治療脫發嗎
叩擊梅花針時,許抄多脫發者會出現全身冒汗,
嚴重者大汗淋漓,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要慌張,
說明通過梅花針的叩擊,已經使全身經絡得以貫通,
只要喝點葡萄糖溫水休息會兒很快就可以恢復。
經過多次梅花針叩擊後,肌體已經適用,後續的反應現象將趨於平穩。
⑼ 梅花針治療痛經
《素問》雲:「凡十二經絡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可見十二皮部與經絡、臟腑聯系密切,故運用梅花針叩刺皮膚,能達到激發調節臟腑經絡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鍾氏臨床選用梅花針治療痛經,療效滿意。現將其治療部位、叩打方法、手法運用介紹如下。
一、治療部位:
以腰、骶部,下腹部、帶脈區、關元以及陽性物處,為治療痛經的主要部位。
如兼見肝經證候,加胸椎8 10兩側、期門、三陰交。兼見脾經證候加胸椎5 12兩側、中脘、足三里。
經治後,症狀基本好轉者,為鞏固療效,可選取脊柱兩側,重點叩打腰、骶部,下腹部、帶脈區。
二、叩打方法:
在穴位表皮0.5 1.5厘米直徑范圍內,均勻叩打最少20下,一般40 50下。
脊柱兩側由上而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 4厘米。
下腹部由肚臍水平線向下至恥骨聯合上緣皮區,自上而下叩打8 9行,橫叩4 5行。
三、手法運用:
需根據患者體質虛實擇宜選用。體虛之人開始用較輕刺激,然後改用中等刺激或較重刺激,一般以中等刺激為適宜,在月經來潮疼痛正作時,應採用重刺激手法。手法要求用腕力彈刺。
四、療程及治療時機
隔日治療1次,15次為1個療程,休息半個月;隨後根據病情繼續治療。
使用梅花針治療痛經需掌握治療時機:一是在月經周期前1周開始治療,二是在月經來潮疼痛時。
採用較重手法叩打腰部、帶脈區和小腿內側,每天治療1次,常可當即止痛。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