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山茶花
❶ 請問:茶花的別稱是什麼
茶花的別稱是:山茶花。
茶花介紹:
茶花(學名:Camelliasp.)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
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原產於中國東部,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重慶、雲南和四川各地,朝鮮、日本、中國台灣和印度等地普遍種植。
(1)古樹山茶花擴展閱讀:
茶花的用途:
1、觀賞
茶花是植物造景材料。山茶四季常綠,分布廣泛,樹姿優美,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茶花還可用作綠化、庭園、展覽、專類園、景觀區等。
2、醫用
山茶花的葯用價值,始見於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清乾隆名醫吳儀洛的《本草從新》中已有詳述:"山茶花微辛、甘寒、涼血。治吐衄 腸風下血,湯、火傷灼(麻油調塗)用紅者。子、婦人發直,研末摻之。"
在西南地區,民間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葯用,視紅色寶珠茶花為葯用茶花。其他山茶花也有類 似的作用。山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斂止血劑,有止血、散瘀消腫之功用,主治咳血、 鼻出血、腸胃山血、子宮出血以及燒傷、燙傷、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等症。泡酒成茶花酒, 或煮糯粥時加入成茶花糯米粥,以治痢。
❷ 四川省什邡市山茶花歷史
一、山茶花栽培史探索
山茶花是原產東亞的亞熱帶森林植物。自從被人們選入園栽種和繁殖後,她以樹姿靈秀、花朵鮮艷和凌寒開放等特點而受到人們鍾愛,被譽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與其他傳統花卉比較,山茶花是引入庭園栽培較遲的樹種,故歷史記載尚不全面。宋代徐致中《山茶詩》中僅描述8個品種,明代王象晉《群芳譜》中亦只有28個品種,清初李祖望《茶花譜》中記述了48個品種。關於其最早栽培年代,國內在90年代以前的資料僅上溯到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公元860年左右),記載為「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山茶花葉似茶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近年來,《茶馨專刊》發掘出隋代楊廣《宴東堂》詩句「海榴舒欲盡,山櫻開未飛」。山茶花古代又稱海榴、耐冬及蔓陀羅,其多數品種盛開亦在野櫻、櫻桃花開放之前。故我國茶花栽培史應推前至隋代及隋前,即公元600年以前,比日本引植茶花的時間還早100多年。
四川栽培山茶花的最早時間,按《酉陽雜俎》成書的年代推算,應在公元860年之前,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了。在宋代,川內各地庭園普遍栽種茶花。原籍眉山的蘇軾寫有《梵行寺茶花》絕句:「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南宋詩人陸游在蜀州(今崇慶縣)任通判時曾寫山茶為「東風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劍南詩注》雲:「成都海雲寺山茶一樹千苞,特為繁麗。」詩人范成大對海雲寺舉辦山茶花會的盛況寫詩雲:「門巷歡呼十里詩,臘前風物已知春。」萬有到西山觀(現西山公園)明代即遍植茶花,目前尚保存著上百株百年以上茶花古樹,著花繁茂。什邡縣地處成都平原,自古即是經濟發達地區,其山茶花植歷史在川內亦是較長的。在什彭毗鄰的八座墳趙家大院房後有古代人工栽植的兩株寶珠茶古樹,人稱四川茶花王。第一株樹高9m,直徑85cm,主枝9條,最大枝直徑32cm,每年開花5000朵左右(見《植物雜志》1990年第一期)。第二株樹高10m,直徑55cm,主枝5條,最大枝直徑19cm,每年開花2000餘朵。據花主趙祿雲稱,其祖先從明代成化初年(公園1465年左右)遷至此處後,已經14代人管理該樹,管理期已近530年。
綜上所述,說明四川省的茶花栽培歷史已達千年以上。
二、川茶花的品種演變
山茶花是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常綠闊葉林帶的組成部分。四川盆地常年濕潤多雨,相對濕度大,全日照天數不多,山茶花各品種在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的逐代孕育下,形成了節間較短、葉片密集、葉色光潔青翠、葉脈隱平、花瓣潤厚、花期較長等特點,故國內又稱四川的茶花品種群為「川茶花」。在四川各地深丘及山林中,山茶屬多種樹木遍布各地,其中有茶花野生(原生)種和茶花砧木樹種達24種。較常見的樹種有下列8種:
桶子茶(c.JAPONICA.l),產西昌、雅安、什邡、灌縣山中。花大6cm,5~6瓣,蕊心完整,紅色或粉紅色。葉片倒卵形或闊橢圓形,綠光亮。果中有種子1~3粒。
西南山茶(C.pitardii C),產川西川南海拔1000m以上林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單花紅色或白色,5~7瓣。個別株有雄蕊瓣花現象。
四川山茶(C.sichuanensis C),產峨眉、雅安,在江油竇*後山有成片分布。葉廣披針形。枝頂著生白色茶花。
尖葉山花(C.cuspidata W),產川北山區。枝條灰色。花白色,頂生或腋生。葉窄橢圓形,葉尖窄長。
尾葉山茶(C.caudata W),產南川山區。花白色。果內僅一粒種子。葉質薄,葉尖窄長。
峨眉紅山茶(Comeiensis C),產峨眉、川南海拔1200m左右山中。花頂生,五瓣,紅色。
紅花油茶(C.polyodanta H),產敘永、古藺等地。小喬木。葉圓形,質厚。花5~6瓣,鮮紅色,花大8~10cm。果大,皮厚。當地稱為「紅山茶」。
川鄂連蕊茶(C.rosthorniana H),產川南海拔500~1200m山區。常綠灌木。枝葉細小,花白色。為川茶花主要砧木,俗稱蒙茶。
上述野生茶花,間或存現花瓣數量增加或雄蕊變態、雄蕊瓣化現象。近年省內園林工作者在青城山、丹棱、西昌和會東等地發現過重瓣的野生山茶。按照古育花的人工選擇規律,人們常優先選擇變異或芽變枝進行培育和繁殖發展,因而才會有今天的姿態各異的眾多品種。按現存的茶花品種的形態比較,可以看出茶花中的多數武瓣品種和一些文瓣品種,當是四川原產野生茶花的選育品種。從川內,現有千年古樹(寶珠茶在川西、涪陵生長的古樹)和其他數百年高齡的古樹(紅七心在巴縣、米易生長,花王寶在江北白廟子生長)的情況,可以認為是川內自有品種。
從現有茶花品種看,呈現不同數量瓣化雄蕊的品種有大紅陽、大紅袍、崇寧袍、花絲蓮、石榴茶、杜鵑茶、小鳳冠、鐵殼寶珠等。川茶花的新品種,大多是能結實的茶花品種自然雜交後得到的新變種。一些品種的芽變枝的繁殖株亦能得到新品種,例如紅鳳尾來源於花鳳尾的芽變枝,噴原砂的芽變枝可得到梔子紅、梔子白、鴛鴦梔子等品種,大紅陽的芽變枝可得到花紅陽、點雪紅,胭脂蓮可芽變化胭脂、*砂蓮品種。
三、川茶花在什邡
什邡縣種植川茶花的歷史悠久。後蜀王妃花蕊夫人《宮詞百首補》(公元950年左右)中有詠什邡茶花詩一首,原文為「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天卉搖」。明萬曆年間在外省做官的劉宇亮歸故鄉綿竹時帶回噴*砂、白十景等名種茶花,不久亦傳入什邡地區。清嘉慶十七年《什邡縣志》載「嘉慶二年,縣西北所產之山茶花,價忽昂貴,其異樣者,一本值五六百金。合邑宣傳,流及旁邑,蓄花之家,賭賣花枝」。可見其盛況。至民國時期,紅白鄉有13戶專以生產茶花為業,有圃地數十畝。紅白鄉森林茂密,雨水充沛,土質為含礫石黃砂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多種樹木生長旺盛。因之茶花生產良好,有的品種一年可發三次新梢,每次抽梢著葉5~6片(成都僅4片左右),所以是理想的繁殖基地,年出圃量可達三萬余株。
什邡茶花在30年代通過成都花師鄧雙發、肖華興等人每年運銷內江、重慶等地。目前重慶市林木墓園內生長的川茶花大樹,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鄧雙發船運茶花至重慶交由舒伯泉花師指導栽植的。又由本縣花師毛羽賓、袁子平、鄭時友、廖花客等人運往川西各地及綿陽銷售。目前成都文化公園、草堂寺的茶花大樹均是什邡供應的。臨解放時全縣茶花圃地面積僅有7畝多,茶花二年出苗出圃價下跌「斗米百株」。解放後,茶花銷售量極少,僅有專業園林單位前來購量。「文革」時茶花更遭到毀樹滅園的破壞。近年來,什邡縣政府特別重視恢復什邡的茶花生產優勢。組織力量進行專門調查,清查和保護了殘存的茶花樹,號召建立專業圃發展茶花。1994年縣內已有縣屬品種園1處,集體品種園3處,專業戶繁殖茶花已有60多戶,共有茶花樹1200株,每年出幼株上萬苗。銷售面已擴大到江南、西南各省。本世紀內,什邡育成的新品種有:革命旗、白綾、朝霞、粉荷花、興榮茶、方亭春、卷葉紅等。什邡現有川茶花品種75個。
什邡縣山茶花協會於1981年成立。20年來,協會通過講課、參觀、印發專刊交流茶花技術,組織了4次全縣性茶花品種展覽。1992年2月,協會又參加在南郊公園舉辦的成都地區茶花展覽,展出了什邡特有的茶花名種、新種,獲得了市園林局頒發的特別獎。
❸ 古樹茶的茶果、茶花怎麼處理適合什麼季節修枝
下面是家裡院子里的紅色的茶花,還有5棵其他顏色的品種,都是養了很多年的,開花的時候特別燦爛,看著就有滿足感,下面淺談一下茶花的修剪問題。
有很多花友會告訴你,茶花不是和修剪,也不能修剪,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只是要看茶花的株齡,也要看茶花的株型,還有它們的生長程度。
修剪需要注意的事項:
1、修剪要預先想要茶花需要的造型,是為了控制更好的株型,讓茶花樹的整體觀感更好。
2、剪掉病枝、徒長枝,為修剪的分枝需要適當抹芽,促進分枝。
這樣的修剪可以保持茶花更好的生長,去年修剪之後的茶花如圖,花朵開得比較大,且顏色艷麗。
去年修剪的時候,將上部的分枝剪掉,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枝葉都剪掉了,當然是不想它在院子里長得太高,適當控制株型。
修剪之前,這些枝條上是沒有花苞的,但是經過修剪的茶花,今年卻開滿了花蕾。
❹ 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了哪些山茶古樹
中國古代山茶文獻中最早記載的山茶古樹,是唐代成稿的《南詔畫卷》。它描述了地處雲南的兩株山茶古樹:「奇王之家……瑞花兩樹,生於舍隅,四時常發,俗雲橙花……」。文中「橙花」即雲南白族語言中「茶花」的漢字讀音,至於所稱「瑞花」則是由於佛家認為山茶是祥瑞之花。無錫市園林局夏泉生先生結合圖卷和文字卷所作的嚴謹考證後認為:「早在南詔奇王細奴邏開國立詔(654年)之前,在這位蒙舍詔王庭院里的兩個圓形花壇中,就已栽培著兩株高數丈、干粗40厘米、盛開著大朵紅色鮮花的古山茶樹……」。可見,距今1500年前的南朝宋代孝建元年前後,我國雲南白族先民已首開了雲南山茶人工栽培的先河。
明代崇禎年間御史黃宗昌編撰的《嶗山志》,記載了明初著名道士張三豐曾於山東嶗山手植一株「耐冬」(中國分布最北的古山茶):「永樂年間張三豐者,嘗自青州雲門來於嶗山下居之。色邑中初無耐冬花,三豐自海島攜出一本,植於庭前,雖隆冬嚴雪,葉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艷可愛,齡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這株植於太清宮三官殿的耐冬山茶,估算樹齡約600年。這與史志記載為張三豐於永樂年間所植,時間完全吻合。很可惜,這株山茶古樹已於2005年死去。
古代文獻中記載古山茶的甚多。明代王象晉《群芳譜》「山茶」篇載:「滇南有二、三丈者(樹高),開至千朵,大於牡丹,皆下垂,稱絕艷矣。」《滇南太華山記》也載:「兩墀山茶樹八本,皆高二丈余,枝葉團扶,萬花如錦。」宋、明時代的一尺,約合現在的30厘米,二、三丈也有6~9米了。明代顧養謙的《滇雲紀勝書》還描寫了會城沐氏西園成片山茶古樹的壯觀景象:「西園有樓名簇錦,茶花四面簇之,凡數十樹,樹可三丈。花簇其上,樹以萬計,紫者、朱者、紅者、紅白兼者,映日提錦。落英鋪地,如坐錦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中花木記》,也記載了雲南省城張石夫所居朶紅樓之前的兩株山茶古樹:「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盤垂幾及半畝。垂者叢枝密干,下覆及地,所謂柔枝也,又為分心大紅,逐名滇城冠。」此外,四川的《光福山記》載:「海雲院有連理山茶。」清代初年,蘇州文士吳偉業和陳維崧也都描寫過拙政園的寶珠連理山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光緒年間浙江《上虞縣志校續》物產卷山茶條引錄了《學圃余疏》(明代成書)所記載的兩株山茶古樹:「《學圃余疏》:潯陽狄陶祠山茶一株,干大盈抱。紹興曹娥廟亦有之,止如拱把之半,士人雲『千年外物也。』」
❺ 山茶花的特徵是什麼
山茶花的抄特徵:
山茶花是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高9米,嫩枝無毛。花有紅、黃、白、粉,甚至白瓣紅點等色。
葉革質,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鈍尖頭,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干後發亮,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
花瓣1-2輪,5-7片,基部連生,多呈筒狀,結實。
花瓣3-5輪,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
大部分雄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數在50片以上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
茶花——網路
❻ 古樹茶的茶果、茶花怎麼處理適合什麼季節修枝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古茶樹。古樹茶也叫大樹茶在以雲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以及寮國北部豐沙里省有古樹群落,故而產量十分稀少。古樹茶必須是純料茶,如若在壓制茶餅過程中在古樹茶葉內摻入台地茶或其它非古樹茶葉拼配的,就不再是古樹茶,此類茶葉統稱為拼配茶。而古樹茶的果實又叫茶籽,即
茶樹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
。茶油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夠降血壓、降血脂和抑制動脈硬化。茶油的營養價值能和橄欖油相媲美,甚至更高一些,是高級食用油。由於是我國特有物種,故也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其次,關於古茶樹什麼季節修枝?對於這個問題,說法較多也不統一。
修剪是茶樹優質高效樹冠培養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國推廣應用最多的修剪方法有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五種。追述其歷史,清初才見於記述。
那麼對於古茶樹,什麼季節修枝比較合適呢?
1. 春剪--茶葉定型修剪。
2. 夏剪--能為秋茶及保持樹形起到很好的作用。
3. 秋剪--保持樹形跟減少營養消耗。
樹根圖熟石膏對防蟲是有一定效果的。謝謝。
❼ 茶花的特點是什麼
山茶花具有花期長、花色美、樹冠多姿、冬季開花等特點,是名勝古跡、風景庭園的優良綠化樹種。株型低矮者適於盆栽,同時又是插花的重要材料。山茶花的花、根可以入葯,有收斂止血功用。多種山茶種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食用油。木材可供雕刻。茶花栽培歷史悠久,隋唐時代即已盛栽,「山茶似海石榴,出桂洲,易地亦有。山茶花葉似茶樹,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至宋代出現了茶花花會,范大成詩曰「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明清已有茶花「花史」和茶花譜的專著。茶花古樹有雲南普洱縣的茶花王,樹高13米,粗3.2米,樹齡1700多年。
❽ 古樹茶花的功效與作用
其功效具有殺菌功能,有化痰、止咳、利尿等療效。
對葡萄球菌、枯草、大腸、傷寒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可治酒刺鼻面酒渣等疾。
可治高血壓、止白帶、咳鍬發熱;還有防衰老、延年益壽等功效。
❾ 茶花的生長習性是什麼
茶花別名復山茶花、耐冬花、曼陀蘿制、海石榴、川茶花等,為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原產於我國江南一帶,現世界各地普遍種植。喜冬季溫暖、夏季涼爽濕潤和半陰的氣候,忌烈日曝曬,不耐寒冷,不耐積水,適生於肥沃疏鬆微酸性壤土、黃壤或腐殖土,pH5.5~6.5為最佳。鹼性或黏重土壤均不適宜茶花生長。
1.選購要領盆栽茶花購買時宜挑選葉片較小,生長緩慢的品種,植株矮生,株型密實、圓整、緊湊;株高不超過50厘米,分枝3~5個,分枝分布均勻有致;盆株花蕾顯現且有部分開放。葉色較深,花朵漂亮且鮮艷,純色或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