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櫻花
Ⅰ 我國哪所百年高校的櫻花景點最為著名
這些有來歷史的著名高校里,武漢大學自的櫻花最出名,每年都舉辦櫻花節。武大校內櫻花約1000多株,以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4種為主。這些花既有侵華日軍當年所留下的「國恥之花」,也有中日恢復邦交後由日本友人多次贈送的「友誼之花」。
Ⅱ 百年櫻花廚衛電器是國產的么,質量怎麼樣啊
節王廚衛也是不錯選擇,樓主這是一家山寨櫻花,真正櫻花是崑山櫻花衛廚,不要上當,
Ⅲ 武漢大學的櫻花有百年的歷史嗎
武漢大學的櫻花沒有百年歷史,1939年春之前,武漢大學校園內並沒有櫻花。這之後,侵華日軍從本國運來櫻花樹苗,在武大珞珈山校園里種下了象徵國恥的、最早的一批櫻花樹。
1973年,有關部門將日本友人贈送給周恩來總理的20顆「山櫻花」(又名「福島櫻」、「青膚櫻」等,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轉贈武大,由學校栽植於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廬前。1989年春,武漢大學還從東湖磨山植物園引進了原產於我國雲南的「紅花高盆櫻」16株,栽植在校醫院旁。
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對華友好人士贈送「日本櫻花」樹苗約200株,栽植於人文科學館東面的八區苗圃。武大校內櫻花約1000多株,以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4種為主。這些花既有侵華日軍當年所留下的「國恥之花」,也有中日恢復邦交後由日本友人多次贈送的「友誼之花」。
提起武大櫻花最初的來歷,這裡面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往事,它記載了一段令人辛酸的國恥。20世紀30年代,初創的國立武漢大學在珞珈山大興土木,辟山建校,逐漸將這片原本亂石叢生、墳冢遍地的荒山野嶺,變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校園。經過9年的植樹造林,珞珈山林木蔥蘢,花叢掩映,成為華中最好的植物園,被郭沫若盛贊為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然而,正當武大的發展勢頭蒸蒸日上之時,日寇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半壁河山很快淪於敵手。至1938年初,武漢形勢吃緊,武漢大學亦是岌岌可危。這時,郭沫若來到武漢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並於4月底住進了珞珈山。而在此時,為了躲避戰火,武大正在舉校西遷到他的家鄉——四川樂山。10月底,武漢三鎮淪陷,武大珞珈山校園亦遭日軍侵佔。
後來,郭沫若在其回憶錄《洪波曲》中寫道:「在這大學區域還有最好的防空設備,有因山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陣地環列在四周。但卻不曾遭受過一次轟炸。敵人是應該知道這兒是做著軍官訓練團的,有高級的人員集中著,但它卻從不曾投過一次彈,盡管對於武昌城是炸得那樣頻繁,而每次敵機的航路又都要經過這大學區的上空。
「我們在當時是作著這樣的揣測:無疑敵人是愛惜這個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來讓自己來享福。
「這揣測,後來是猜中了。敵人佔領了武漢之後,把大學區作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軍攻佔武漢前夜,九江的日寇華中派遣軍前方指揮所畑俊六(甲級戰犯,戰後被判處死刑)向所屬部隊下達了進占武漢及入城後的注意事項,其中第11項規定:「須保護漢口、漢陽、武昌的建築物、廟宇、大學、圖書館、博物館(見附表所列)。」在這張附表中,「武漢大學」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項又指出:「武漢有各國租界及使館,本軍一舉一動世界矚目,因此正是以實際行動宣揚皇威,使其理解皇軍真姿的絕好時機,所以每人對此務須慎戒,且鑒於過去之教訓,防止因日久而鬆懈。再,武漢為本軍今後長駐和作戰之基地,一切建築、設施,嚴禁破壞。」由此可見,懾於由諸如南京大屠殺等「過去之教訓」所激起的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日軍在侵佔武漢之後,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大規模屠殺行為;而出於自行享用之目的,日軍果然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辟為其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當武大校長王星拱和遷校委員會委員長楊端六率領最後一批師生離開珞珈山前夕,曾委託以湯子炳(又名湯商皓)先生為首的五位教職工留守護校。湯商皓193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後東渡日本留學深造;1937年抗戰爆發後,攜其日本夫人鈴木光子回國,並返校任教;抗戰勝利後去台灣參加接收工作,後又輾轉任教於台北各大專院校;1979年赴美國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湯老回到闊別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參觀訪問,其間負責接待的校友總會劉以剛老師,曾委託當時一道陪同的、湯老當年的同窗學友張培剛先生問及武大校園內櫻花樹的來歷,並請求湯先生將此事寫成文章。湯先生回美國數月後,寄來一篇《1985年回國重遊珞珈母校武大憶往感懷記》,詳細敘述了這段歷史,以當事人對自己親身經歷的珍貴回憶材料,彌補了抗戰期間珞珈山這段史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