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古畫

梅花古畫

發布時間: 2023-06-29 01:04:49

Ⅰ 墨梅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名稱】元王冕墨梅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上海博物館
【簡介】
紙本,墨筆,縱:68厘米,橫:26厘米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號老村,又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年輕時曾參加進士考試,不中,遂絕意仕途。後歸隱九龍山,以賣畫為生。擅長畫梅花、竹石,墨梅師法揚無咎而另立新意,著有《竹齊集》行世。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首著名的詠梅詩為元代畫家王冕自題「墨梅圖」上。王冕學畫的故事曾寫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為眾人熟知。清代朱方藹曾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王冕)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這一幅「墨梅圖」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圖作倒掛梅。枝條茂密,前後錯落。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綻瓣盛開,或殘英點點。正側偃仰,千姿百態,猶如萬斛玉珠撒落在銀枝上。白潔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干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干枝描繪得如彎弓秋月,挺勁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勾瓣點蕊簡潔灑脫。王冕墨梅出於北宋揚無咎派。但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此幅則寫繁花密枝,別開生面。
畫幅中有作者題詩五首。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寫於草堂」。時王冕年六十八歲。此圖是他晚年畫梅藝術臻於化境的傑作,深為後人珍重。詩塘及裱邊四周,相繼有明人祝允明、陸深、謝承舉、文徵明、薛章憲、王寵、徐霖、王韋、唐寅、陳沂等人題詩。

Ⅱ 樂憶英梅花圖中哪裡有伏筆

梅花、雪鬧冊景。有人認為畫中的梅花、枝條和雪景都液緩宏暗示著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即將到來;還有人認為畫中的梅花和山石構成了一個「壽」字,象徵著長壽和健康。總之,在欣賞樂憶英的《梅花圖》時,可哪喊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來發現其中的伏筆和意義。

Ⅲ 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是什麼意思

第一句:意思是說:中國畫,重在寫意,(分小寫意與大寫意),並非像西方畫那樣的一筆筆地一絲不苟地描摹,但中國畫不是一筆就能畫出來的,就像說的「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一樣,需要的是渾厚的基礎。所能體現出來的是畫的意境,不求工,與外形,而求意蘊。
第二句:說的是以梅花為代表的畫作,一般情況下,在留白處填寫詩詞,以借畫作抒情,詠物抒懷。借物抒情。
第三句:是指如果狂妄自大,反而使自己的缺點盡顯無遺,從而使喚自己的淺薄無知暴露出來。
第四句:聯系前三句,這樣的情況下,還不如畫作來得更加有意蘊,而詩有時所表達的意蘊並非如畫作那樣意境深遠。中國畫給人的印象更加廣闊。
不知是否正確?如正確,應該加分吧?呵呵。

Ⅳ 中國著名的十二古畫有哪些

唐人宮樂圖

軸/絹本/設色畫

縱 48.7 厘米橫 69.5 厘米

本圖描寫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簽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發式,有的發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發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另外,綳竹席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幾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琵琶橫持,並以手持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亦在在與晚唐的時尚相侔。所以,現在畫名已改定成「唐人宮樂圖」。

宋/范寬/溪山行旅

軸/絹本/淺設色畫

縱 206.3 厘米橫 103.3 厘米

范寬(活動於十世紀),陝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山東畫家李成,後來覺悟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隱居華山,留心觀察山林間,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贊他:「善與山傳神」。此圖是傳世唯一的名跡。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泄而下,溪聲在山谷間回盪,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宋/郭熙/早春圖

軸/絹本/淺設色畫

縱 158.3 厘米橫 108.1 厘米

郭熙(活動於西元十一世紀),河南溫縣人,神宗時為宮廷畫師,早先曾經為京師幾個重要的宮殿與寺廟繪制大型的屏風畫或壁畫,深受皇帝賞識,後來升遷為翰林圖畫院最高職位的「待詔」,製作了許多大型山水畫。他擅長巨障長松,煙雲變滅之景,山石用「卷雲皴」,樹木作「蟹爪」狀,創為一派。

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蘇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在線,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宋/黃居/山鷓棘雀圖

軸/絹本/設色畫

縱 97 厘米橫 53.6 厘米

黃居(西元933~993年以後),為四川成都人。字伯鸞,五代花鳥名家黃筌之子,繼承其父雙鉤填彩的風格。黃筌父子之畫且成為宋初圖畫院比較畫藝優劣的標准。

此幅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十分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舒展的姿態,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布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布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

宋/崔白/雙喜圖

軸/絹本/設色畫

縱 193.7 厘米橫 103.4 厘米

崔白(活動於十一世紀後半),濠梁人(今安徽鳳陽東)。擅長道釋、人物、山水、花木、鳥獸,尤精於花鳥。

本幅描繪兩只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山喜鵲屬鴉科鳥類,性機靈,喜群聚,有衛護領域的習性。畫面上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太大的鳥類,無需像遇到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似欲回應經此路過不行嗎?三者動態與其唿應之關系,恰構成似有「S」型之韻律動感。還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潑生動的神韻。這種自然生態中的景象,不是從籠檻中能觀察到的,畫家必需具備精湛的繪畫描寫能力,而且時常到郊野觀察,在偶然中見此生動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練的技法憶寫稍縱即逝的景象,再參考平時曾畫過的相關畫稿,或繼續觀察描繪,始能慢慢完成工謹詳實的作品。畫成於嘉佑辛丑(1061)年.

宋/李唐/萬壑松風

軸/絹本/設色畫

縱 188.7 厘米橫 139.8 厘米

李唐(約1049~1130後,另一說約1070~1150後),河陽三城人,字古,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建炎年間(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重建畫院又重入畫院,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賜金帶。

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高齡的李唐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畫中岡巒、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是典型的斧噼皴法,這一片石質的山,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後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山巔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元/吳鎮/雙松圖

軸/絹本/水墨畫

縱 180 厘米橫 111.4 厘米

吳鎮(1280~1354),浙江嘉興魏塘鎮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又嘗自署梅沙彌。吳鎮工詩文,善草書。擅畫水墨山水和墨竹。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大家」。

吳鎮早年常臨摹北宋名家的山水畫,五十歲以後,畫風逐漸成熟。幅左款題:「泰定五年(1328)春二月清明節,為雷所尊師。吳鎮。」知此畫為吳鎮四十九歲的作品,是他傳世的畫跡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畫作。

畫中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漸漸地向後推延,幾戶房舍座落在岸邊,空間深邃。雖然這件畫軸的畫題是「雙松圖」,可是從畫上兩棵樹的枝幹看來,吳鎮畫的應該是檜樹才對。畫中檜樹的枝糾結,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畫樹的風貌。樹皮以長披麻皴來表現,筆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礬頭,也是董巨山水畫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筆力雄勁,墨氣沈厚,有一種平淡天真的韻致。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軸/絹本/設色畫

縱 197.5 厘米橫 108.7 厘米

蘇漢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難後,跟隨宋室,遷居錢塘。詳細生卒年已經不可考,大致的活動時間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期。他早年曾當過民間畫工,宣和年間被征入徽宗畫院。擅長畫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為人所贊賞。

本幅畫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游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布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由於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加上全畫的描寫,極端細膩、寫實,符合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根據這項線索,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徽宗的宣和畫院時期。

宋/劉松年/畫羅漢

軸/絹本/設色畫

縱 117 厘米橫 55.8 厘米

劉松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清波門,故人稱之為暗門劉。淳熙間(1174~1189)為畫院學生,至紹熙年間(1190~1194)成為畫院待詔。師張敦禮,工畫人物、山水,而神氣精妙,過於其師。寧宗時(1195~1224)進「耕織圖」稱旨,賜金帶,時稱絕品。

本院藏畫中,有三幅劉松年畫羅漢,每幅都款署「開禧丁卯(1207)劉松年畫」,此軸即為其中之一。幅中羅漢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身側隨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此羅漢臉上滿布皺紋,雙眉蹙起,神情專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筆變化多端,衣紋流暢羅漢頭後的圓光,及三樹枝柯掩映,層次分明。全畫敷色妍麗,繁縟精美,皆臻絕紗。

宋/馬遠/雪灘雙鷺

軸/絹本淺/設色畫

縱 59 厘米橫 337.6 厘米

馬遠(活動於西元1190~1224年),字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不論構圖、筆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創立「水墨蒼勁」一派風格。與夏圭齊名,人稱馬夏。

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岩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擴展,勢如蛟龍升騰游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宋/馬麟/秉燭夜遊

冊/絹本/設色畫

縱 24.8 厘米橫 25.2 厘米

<紈扇畫冊>第二幅

馬麟(約西元13世紀),祖籍山西河中(今永濟縣),後遷居浙江錢塘。宮廷畫家馬遠之子, 曾任職南宋寧、理宗(1194~1264)兩朝畫院,位至只候。作畫題材廣泛,工山水、花鳥,也擅長人物。其作品多進呈君王供賞玩或頒賜用,畫上常見有南宋寧宗、楊皇後(1162~1232)及理宗的題詩。

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東風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繪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

一士人據太師椅當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緻細膩,表現宮廷園苑亭廊建築和園林布局,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致的特點,極富有情致。

宋人人物冊/絹本/設色畫

縱 29 厘米橫 27.8 厘米

歷代畫幅集冊第一幅

本幅畫士人坐於榻上,駐目凝思,執筆似欲書寫。身旁陳設琴、棋、書、畫四事,以及飲食之物,童子在旁斟酒。榻後有座屏風,其上懸掛著士人之寫真畫軸。畫中主人公集文人之雅玩趣事於身邊,表現出閑適雅逸之生活。關於畫中之人物,可能是追想王羲之,事實上是反映宋文人的生活。南宋流行之「燒香、點茶、褂畫、插花」等情趣,在北宋末已醞釀發展中,本幅可見其端倪。一般「畫中畫」的屏風,多填飾以山水,本幅則以花鳥為飾,相當難得。不但反映出北宋末汀渚水鳥的風格,也反映出徽宗朝花鳥畫特別興盛的時代性。

本幅畫曾經宋徽宗、高宗、清高宗等帝王收藏。清高宗對畫中人物甚感興趣,曾命姚文瀚也畫張相似構圖之作,畫中人物則代之以穿著士服的乾隆皇帝,流露出皇帝也嚮往雅逸文人生活的心意。

Ⅳ 范廣疇:情系蘇裱 德行天下

文/敏娜  圖/朱宏

此文已發表於《東方文化周刊》2019年

        與蘇州博物館門口長年排成長龍的隊伍和館內川流不息的人群形成鮮明的對比,位於潘儒巷31號敦睦園主樓二樓的蘇博「書畫裝裱修復工作室」,彷彿與世隔絕,異常安靜。工作室所在的王氏惇裕義庄舊址,初為王鏊後人所建。從堂前的磚雕門樓落款可知,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踩著塗著醇紅漆的木地板走上二樓,82歲的范廣疇老先生正趴在裝裱台上,專心修復一幅古畫。這是一幅蘇博館藏明清絹本花卉,范廣疇正在補絹,眼前一小縷一小縷的,是范廣疇老師多年搜集的明清時期的古絹,他經常把自己家裡所藏的材料拿來修復。懂書畫修復的人,懂的這樣的修復材料何其珍貴。正是有了像范廣疇這樣的書畫修復師,世人才得以看到古代書畫萬劫不毀之美。在這里還延續著最傳統的師徒傳承關系,有個40歲的小師弟,就喊著一個30歲左右但是先行拜師學藝的同門叫師姐。范廣疇從1953年進入馬荷蓀先生裝池迎文齋算起,到今天,時間已整整過去65年。

實用為本

      中國的工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與人們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其最大的屬性,是實用。為實用服務,是工藝的根本。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工藝,書畫也離不開裝裱,中國書畫的材料主要是綾絹及宣紙,質地又薄又軟,一旦著墨上色後往往褶皺不平,為便於收藏,必須進行加厚加固,書畫裝裱最初起源於古人觀賞、收藏繪畫的要求,唐太宗李世民喜好書畫,書畫裝裱有了很大發展。史書記載,日本使臣來我國學習裝裱,唐太宗親命張彥遠面授技藝,裝裱由此流傳日本。「宋式裱」是宋徽宗內府收藏書畫的一種裝裱形制,是裝裱史上的最高峰,歷唐至宋,書畫裝裱進入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書畫裝裱達到最高峰,裝裱技藝也從宮廷擴展至民間,「蘇裱」開始興起。明清,吳地經濟發達,出現大批文人鑒藏家,他們對作品的裝潢十分講究,與裝裱師的交流探討頻繁,蘇裱逐漸定型,形成了卷軸平挺柔軟,裝制妥貼,整體格調清雅潔凈,講究色彩搭配,圖案花紋力求與書畫作品協調的特色。周嘉胄《裝潢志》載,「裝潢能事,普天之下,獨遜吳中。」「乾隆中,高宗深於賞鑒,凡海內得宋、元、明人書畫者,必使蘇工裝潢。」(清錢泳著,張偉點校《履園叢話•卷十二》,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323頁)2011年,蘇裱被納入國家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是我國寶貴的藝術遺產。

情定嘉余

      蘇裱技藝博大精深,范廣疇能悠遊其中,離不開他幾十載痴迷熱愛和艱辛努力。談起和蘇裱結緣,范廣疇永遠難忘放學路上的驚鴻一瞥。嘉余坊,是蘇州一條古街巷,系宋前古坊,范廣疇每天上學都要經過。一次,他發現有家裱畫店裡一位先生在擺弄一張殘缺的仕女畫。過了幾天,范廣疇再次路過,發現殘破的人物畫已經完整無缺,熠熠生輝,范廣疇暗暗驚嘆,佩服不已。後來,他才知道,他遇見的就是蘇裱大家謝根寶。學藝之初,范廣疇從給謝師傅端茶倒水,打掃店鋪,采買東西等粗活干起。三年學徒,三年學藝,三年謝師,范廣疇肯吃苦,人勤奮,待人誠懇。謝根寶傾囊相授。范廣疇也難以忘記曹頌清、唐文兵、紀國鈞、王良生等名家的耐心指點。曹頌清合扇面一流,名家之扇,一兩黃金合一扇面。他也不曾忘記為張大千裝裱書畫的連海泉和馬秉輝老師,這兩位是名家夏品山高足。李永楨先生修復古畫有絕技。南方冬天,又濕又冷,范廣疇一個人打6個人的漿糊,主動幫其他師傅做零活,深夜還在裝裱室,細細品味老師白天的工作,觀察進度,不斷反思,細心揣摩。學手藝最好的辦法是操作,為了有更多的機會配合老師,范廣疇苦練左手,這樣他就可以幫助老師在裱台對面同步協助,老師傅非常滿意,經常叫他幫忙。慢慢的,范廣疇做的多,老師傅們也教的多。他善於鑽研,舉一反三,提高效率,學藝越來越精了。(參見《治畫記憶——蘇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范廣疇談藝錄》,蘇州博物館編,文匯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20頁)

398片拼成石濤《梅花圖》

    上世紀60年代,南京軍區副政委張加洛將軍為了修復家傳古畫來蘇尋訪名家。在蘇州市政協副主席謝孝思陪同下找到謝根寶。見多識廣的謝根寶小心翼翼的打開包著古畫的報紙,眾人圍上來一看,沉吟半晌,不出一語……原來,由於時間久遠,保管不善,古畫已經碎成了398片,稍頃,有幾位高手輕輕地走開了。來蘇之前,張將軍尋訪全國名家都被打了回票,抱著最後再試一試的念頭,來到蘇州。見沒有人回應,在角落裡一直沒有吭聲的范廣疇輕輕說:「師傅,我看此畫多花點功夫是可以修復的。」謝根寶拉起愛徒,走到一邊,「這幅畫碎成這樣,你有把握嗎?修不好怎麼向兩位領導交代啊。」范廣疇胸有成竹的點點頭,「我既然敢接,就一定能修好。」見徒弟如此篤定,謝根寶答應了張將軍。只提了兩個要求,一是時間上不能急。二是請名師接筆和題跋。謝根寶將畫全部交給范廣疇。范廣疇接了任務,細細觀察,循跡而行,經過半年多的反復細排,揭洗、配比,形制逐步顯現。吳湖帆入室弟子徐紹青接筆,又經施仁補好題詩落款,八個月後,水墨淋漓的《梅花圖》宛若重生,那一年范廣疇還不滿30歲。

無文不遠

      好的裝裱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技藝,更要有深厚的藝術鑒賞和書畫水平。范廣疇深知,在文化基礎知識上有所欠缺。他訂閱《中國文物報》《故宮院刊》《書法》《收藏家》一有空就看書學習。家裡一半的空間堆滿了多年來訂閱的報刊雜志。另一方面,學習繪畫,提升涵養。當時很多書畫家會請范廣疇裱畫,其中,有張繼馨、吳養木等大家,他抓住機會當面請教。范廣疇還經常去看張大壯畫畫,一邊看,一邊領悟和感受。此外,范廣疇報名夜校,學習畫畫。當時,著名人物畫家劉振夏在夜校教素描,書畫家施仁教國畫,班主任是張繼馨。范廣疇還來到蘇州工美學院進修,學習書法、繪畫等多個藝術門類,沉下心來的努力學習讓他眼界開闊,審美提升,對書畫的精妙更有領悟。

為王季遷修復書畫

      蘇州人王季遷集收藏家、畫家及學者於一身,旅居紐約,收藏之富,為華人魁首。書畫市場上有「一入王門,價格三倍」的說法。上世紀90年代,王季遷有一批古書畫需要重裱修復,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經友人介紹,認識了范廣疇。看了一些資料後,王季遷認定這批珍貴書畫的裝裱,非范廣疇莫屬。於是,寄了不少畫作的照片,包括宋元冊頁、明朝山水扇面、明四家唐寅、八大山人、倪瓚等作品。范廣疇心動了,可以修復這么多文物,范廣疇受邀赴美。一年間,范廣疇修復了大量的珍貴字畫。王季遷的收藏,儼然一部中國美術史的縮影,像唐寅、陸治、蔡羽這些人為王鏊所畫的畫,在王家代代相傳。修復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正式操作前,王季遷會與范廣疇反復探討交流。裝裱過程書畫鑒賞的知識也大增,從紙張,從繪畫語言、審美和經營布局上,能分辨出古今區別,把握真偽。

享譽海外

      所謂「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長年接觸古書畫作品,范廣疇在實踐中逐漸煉就了不凡的書畫鑒別本領,對各個朝代的古紙、古絹頗有研究。在美期間,鑒定了一幅劉定之的裝裱作品。劉定之是書畫裝裱大家,一直以來,吳湖帆的重要收藏裝裱多出自劉定之之手,起初在蘇州開裝池,後搬到上海,聞名滬上,有「裝潢聖手」之譽。謝根寶就曾經在劉定之的工作室工作過。因為這樣的情結,范廣疇特別想看看劉定之的作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黃山谷》的手卷,一直傳說是劉定之所裝裱,但就是找不到實據。憑著多年經驗,范廣疇在手卷上找到了一枚刻著「劉定之」的朱文小印。見多識廣的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工作人員,投來欽佩的目光。赴美一年,范廣疇以精湛的技藝,得到美國學者、藝術家的稱贊,給予「高超藝術人才」的稱譽。其高超的修復理念與技術,征服了世界知名博物館的當家人,當時大都會博物館和波士頓博物館紛紛拋來橄欖枝,均被范廣疇一一婉拒。

人品高於作品

      上世紀60年代,汪亮委託范廣疇合一幅山水扇面。作品完成了,汪亮卻杳無音信。扇面作者張大壯,是章太炎之外甥,作品精雅秀麗。半個世紀過去了,找不到汪亮,還不了作品,成了范廣疇一樁心病,他多方打聽,終於見到了拄著拐杖的舊友,完美而用心的完成了託付,把扇面交給了他。當得知,汪亮身邊沒有師父唐雲的畫了,范廣疇當即拿出唐雲荷花圖相贈。物慾橫流的今天,歸還50年前所託作品已是仁義至極,還把珍藏的花鳥畫送人,身邊的人說他傻,「唐雲的畫標價已經到了六位數,您就這么送人了?」「扇面是託付我裝裱的,歸還理所應當,汪亮所藏老師唐雲的畫丟失了,我給他一張正好可以讓他遂了心願,他是唐雲的學生,學生怎能沒有老師的畫呢。」不熟悉范老的人肯定想,范老肯定富裕的不得了,否則怎會如此大方。事實上范廣疇家境普通,工資的一大半用在了買書訂閱報刊上,一套80多個平方的老公房裡,裝裱工作室佔了一個最大的房間,家裡連一個像樣的書櫃都沒有,目光所及,全部是各種書畫方面的報刊書籍,為了送心愛的小孫女出國深造,范廣疇賣掉了自己的老宅。台北鳳甲美術館創始人邱再興是范廣疇好友,知其要去美國,託人捎給他一千美金備用。一年後范廣疇回國,把錢從銀行里提取,連本帶息還給了邱再興。范廣疇,以高超技藝,謙虛之心,至誠之德,在蘇裱領域被稱為大家。

鍾情蘇博

掌握「蘇裱」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像范廣疇這樣造詣精深,人格高尚的大師更是鳳毛麟角。深知蘇裱對於名畫修復的重要,蘇博兩任掌門人張欣、陳瑞近邀請退休在家的范廣疇主持蘇博的書畫修復工作。拒絕了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的聘請,謝絕了日本輕工局的相邀,范廣疇被年輕的蘇博掌門人打動了。2008年,范廣疇來到蘇博,十年間,他和弟子一起累計為蘇博裝裱修復了400多件館藏書畫。2018年,在「吳裝妙技一脈傳承」蘇裱修復技藝展上,82歲的范廣疇和徒弟,姚瑤、王嫣妮、張華等展示了修復的作品。自古以來,裝裱修復師是幕後英雄,籍籍無名,但凡留下來的,都是汲古開今,成就卓越的大家。長年累月的埋頭工作,范廣疇沒被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攪動,外界對他評價很高,他還不適應,常對學生說,「再冷門的技術,專心做,也肯定能走出一條路來。」老人現在最大的牽掛,就是蘇裱技藝的傳承,年歲的增大,老先生腿腳也大不如以往,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他依然保持著一顆寶貴的赤子之心,不為利益,僅為傳承,「萬一哪一天我走了,我手裡的技術,可不能消失啊。」在命運輾轉浮沉的歲月里,老先生對生活和藝術的雙重擔當,讓人產生深深的敬意。

Ⅵ 宋揚無咎四梅花圖的介紹

揚無咎(楊補之)的墨梅,祖述北宋華光和尚(釋仲仁)。這幅古畫原故宮館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紙本,水墨,縱:37.2 cm,橫:358 .8 cm。

熱點內容
球形根盆景 發布:2025-02-08 16:32:56 瀏覽:346
海棠春塢和 發布:2025-02-08 16:31:59 瀏覽:458
花語榮盛城 發布:2025-02-08 16:29:37 瀏覽:643
牡丹吊蘭記 發布:2025-02-08 16:21:15 瀏覽:142
寫茶花的葉子 發布:2025-02-08 16:18:04 瀏覽:940
武陵仙君會在七夕節優化返場嗎 發布:2025-02-08 15:59:53 瀏覽:147
六梅花銅鏡 發布:2025-02-08 15:44:52 瀏覽:638
焦糖櫻花 發布:2025-02-08 15:36:50 瀏覽:789
滋潤綠植 發布:2025-02-08 15:33:36 瀏覽:54
光緒粉彩花卉 發布:2025-02-08 15:30:45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