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怕旱嗎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那麼梅花盆景到底如何栽培與管養呢?下面就由小編通過分析它的生長習性來為您提供它的栽培方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的園林樹木花卉養護管理技巧,可以關注我,不定期更新最新的養護管理信息,讓您也能輕松成為養護能手!謝謝支持!覺得有用可以點個贊唄!您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
② 哪些梅花品種比較耐旱
1959年夏秋,武漢經歷80餘天的乾旱,當時對3~10年生的266的種樹進行耐旱力調查,根據耐旱力強弱將樹種分為5級:耐旱力最強、耐旱力較強、耐旱力中等、耐旱力較弱、耐旱力最弱。梅樹屬於第3級,即為耐旱力中等的樹種。
梅樹受到旱災,輕則提早落葉,重則全株死亡。及時灌水固然是一個有效的防旱措施,但選擇栽植耐旱品種才是最積極的措施之一。武漢夏季炎熱,7~9月乾旱少雨,下面介紹幾種在武漢地區較為耐旱的梅花品種。
宮粉型中的『玫粉台閣』、『銀紅台閣』、『小鷗宮粉』較為耐旱,此三品在武漢地區生長都較強健,葉子較大。『玫粉台閣』:開花繁密,32~39瓣,玫瑰粉紅色,花心具台閣,花期3月上旬至中旬;『銀紅台閣』:花心也常有台閣,花30~36瓣,桃紅色,背面較深,花期3月上旬至中旬;『小鷗宮粉』:花16~22瓣,粉紅色,瓣色不勻,花期2月中旬至3月上旬。
硃砂型中的『小紅硃砂』、『烏羽玉』較為耐旱。『小紅硃砂』:其葉對合現象明顯,開花繁密,復瓣,2~3層,淡紫紅色,瓣邊白色,花期3月上旬至中旬,易結實;『烏羽玉』:花19~26瓣,墨紫紅色,背面較深,花絲淡玫瑰紅色,花期3月上旬至下旬,花繁密。
綠萼型中的『米單綠』、『台閣綠萼』較為耐旱,此2品的梅葉對合現象較明顯。『米單綠』:花5瓣,白色,花期較早,為1月下旬至2月中旬;『台閣綠萼』:花20~26瓣,乳白色,花大而香濃,花期3月中下旬。
玉蝶型中的『青芝玉蝶』,較為耐旱,此品種也有梅葉對合現象,花15~18瓣,純白色,花期較早,2月上旬至下旬,香濃。
灑金型中的幾個梅花品種都較耐旱,如『單瓣跳枝』、『復瓣跳枝』等,其葉幾乎都有對合現象。『單瓣跳枝』,花5瓣,少6瓣,白色,有時在花上灑水紅條斑或少數為水紅白花朵,花期3月上旬至中旬;『復瓣跳枝』,花17~18瓣,白色,有粉紅色或半邊粉紅、白花灑紅色條紋之花,花期3月上旬至中旬。
以上這些耐旱品種,盡管在炎熱乾旱的武漢夏季,梅樹上的梅葉也較茂密蔥綠。但也有些品種在武漢地區不耐旱,遇高溫乾旱,易落葉,雖然未到正常落葉季節,梅樹上也只剩稀疏的幾片,所以對這些品種需加以特殊的照管。如宮粉型中的『矯枝』、『算珠台閣』;硃砂型中的『多萼硃砂』;綠萼型中的『金錢綠萼』;玉蝶型中的『素白台閣』等。
③ 梅花的習性是怎麼樣的
梅花原產我國,現西南、皖南、贛北及鄂南、浙西山區都有野梅分布。性喜回溫暖稍濕潤,較耐答寒,冬季或早春能耐-15℃低溫,在黃河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
梅花較耐旱,怕水澇,忌大風,宜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生長,如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新梢長得細弱,花芽少,病蟲害多。它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在黏性、偏鹼、偏酸中都能生長,但以表土厚而疏鬆,底土緊密稍帶黏質的肥沃的土壤較為理想。
梅花對溫度很敏感,花期因各地氣候而異,長江流域在2月前後,多數新梢5月底停止生長,花芽分化6月中旬開始,8月基本結束,花芽在中短枝上較密集,長枝上著花較少,10月份落葉。
④ 梅花的特點
常見的梅花種類按照它的枝條姿態一般分為三大類:直枝梅類(枝條直上)、垂枝梅版類(枝條下垂)、龍游權梅類(枝條扭曲)。 梅花的特性: 1.梅花屬陽性樹種,在陽光充足、通風的環境中生長良好,但也能在風口處種植。 2.喜溫暖的氣候,也比較耐寒,但不能耐受-15~-20℃的極度低溫;對溫度比較敏感,一般氣溫達到6~7℃時就能開花,乍暖之後極容易提前開花。 3.梅花在生長期喜歡空氣濕度大,在花期忌暴雨。 4.梅花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怕澇。 5.梅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能耐瘠薄,一般以粘壤土或壤土為宜,土壤的酸鹼度以中性至微酸性為好,但鹼土也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