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歌劇鑒賞
❶ 歌劇《茶花女》從音樂和演員的表演角度怎麼去分析
《茶花女》是威爾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其餘兩部是《弄臣》及《游唱詩人》),它所獲義大利人的歡迎也是不亞於《游唱詩人》。
這是根據1852年法國的作家小仲馬(Alexandre Dumas)的戲劇「茶花女」(La Dame aux Camelias)而寫成。這部歌劇充滿著優美的詠嘆調,其出現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門》一樣,成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劇情,但絕對不會感到有「冷場」,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賞入門的歌劇.
威爾第的三幕歌劇《茶花女》於1853年在威尼斯進行首演,雖然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贊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效果的巨著,並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後, 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奧列塔。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
劇情:薇奧萊塔原是周旋於巴黎上流社會的名妓,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到巴黎近郊與阿爾弗萊德共同釀造愛情的蜜。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強要她承諾與他的兒子斷絕來往。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她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苦,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盛怒之下,在公開場合羞辱了她。薇奧萊塔信守對喬治歐的諾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體承受不了這一致命打擊,就此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但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她已經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調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中期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序曲採用第二幕中的愛情主題和下行的悲愴動機,對全劇作了提綱挈領的概括。第一幕的《飲酒歌》,是以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薇奧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前半部分表現她初次感受到愛情時內心的波動,音調誠摯、直率;後半部分表現她對愛情的大膽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調反映了她內心抑制不住的喜悅。終場的二重唱,是一個感人的音樂場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語式的急切語調,是這一對久經磨難的情人終又重逢時狂喜而激動心情的描寫;第二段的分節歌洋溢著浪漫曲的抒情氣質,抒發他們對愛情和幸福的嚮往。但後來,與阿爾弗萊德熱情奔放的旋律交織一起的微奧萊塔聲部中,出現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調,並逐漸發展擴大,最後占據了主導地位。威爾第應用這種對比手法,刻劃了垂死的薇奧萊塔對愛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劇深刻的悲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戲劇力量。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登陸我們的網站,查詢全國各大城市最新、熱門演出信息
具體請點擊:http://www.chinaticket.com ^_^
❷ 求歌劇茶花女賞析
一、賞析如下:
1、威爾第在劇中以細微的心裡描寫,展現了特定時代人們的心理狀態。音樂採用了義大利風格的曲調和舞曲,旋律誠摯優美,明快流暢,在布局上以音樂主題的統一貫穿和場、段之間的強烈色彩對比為特點,體現出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
2、在整首歌劇當中,最膾炙人口、經久留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即第一幕裡面的一首詠嘆調《飲酒歌》。在薇奧萊塔家中舉行的宴會上,阿爾費雷多應大家請求,為青春、為愛情而場了這《飲酒歌》,借歌聲向薇奧萊塔表達真摯愛情。薇奧萊塔在祝酒時做出了巧妙的回答,客人們加以熱烈的應和。
3、歌曲為單三部曲式。曲調共反復三遍,頭兩遍分別由阿爾費雷多和薇奧萊塔演唱,第三遍是客人們的合唱。歌曲以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出男女主人公對青春和愛情的渴望和贊美。第三遍的合唱由原調降B大調轉到下屬降E大調,使得情緒更加熱烈。全曲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曲調鮮明易記,廣為流傳。
4、薇奧莉塔一生的命運是多麼地坎坷和無奈,然而這不是她所能決定的,她是被社會壓迫的下層市民,揭發了資產階級偏見與世俗勢力,劇本不僅飽含感情地寫出了薇奧莉塔的不幸遭遇,為她的悲劇結局而嘆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誠的品格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二、茶花女
1、《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2、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❸ 《茶花女》是怎樣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基本特點的(三)
拜在歌劇《茶花女》的腳下
多年前就聽說過歌劇《茶花女》,說它如何別具一格,如何大膽創新驚世駭俗,如何享有盛譽。如今終於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沒想到就是這部歌劇使我跟歌劇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此痴迷於此。後來又從歌劇延伸到器樂,逐漸進入古典音樂的大門。
如果我們希望別人愛我們,我們必須先愛惜自己。如果我們要別人尊重我們,我們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如果你喜歡聽西洋歌曲,看得懂西洋歌劇、俄羅斯芭蕾、弗拉門戈西班牙舞,那麼你更應該懂得威爾第,更要會欣賞他的歌劇《茶花女》。如果你不喜歡,甚至厭惡,認為沒看頭,那麼我要說,你根本不懂得音樂,你只是白活一場。我對這部歌劇確實情有獨鍾,它雖不是我聽過的最偉大的作品,但確實是最動人的作品。
小說、話劇、歌劇和電影我全部看過了,無一例外地感動。但威爾第的歌劇又是其中最為純粹的,只為了展現這種感情,因而特別具有感染力。歌劇《茶花女》是人生活的寫照,人生百態的細述,是對各階層人物生活的反映。它和小說、話劇、電影等形式不同,這種不同在於它綜合了音樂、戲劇和美術等各門類藝術的體裁,是各門藝術的總匯,也是歌劇藝術的巔峰。沒有文學劇本這個基礎,就無從產生歌劇的音樂。沒有戲劇表演,就不可能生動而明確地體現出情節和人物的關系。沒有美術,也不可能完整地表現出歌劇劇情所發生的環境。歌劇《茶花女》是綜合了聽覺和視覺的藝術,在聽到美妙音樂的同時,你還能夠感受到舞台上演員的形體表演。歌劇講究的舞台設計,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服裝,甚至是劇場里的氣氛,這對於我們理解歌劇《茶花女》是有極大幫助的。歌劇《茶花女》中的世界也是非常迷人的,不過,最終你還是得從音樂這座橋上走過去,要想弄明白音樂作品,聽,永遠是第一位的。
我想在對歌劇《茶花女》的賞析上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切入點和契機,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一段故事,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都在向一個目標靠近——為歌劇《茶花女》,為音樂,為藝術,為美。(付永清)
❹ 李光羲的《茶花女》為何能被譽為「世上最美的歌劇」
《茶花女》是是世界歌劇史上最賣座的經典作品之一 ,講述的一位優秀青年阿爾芒是巴黎交際花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劇情凄美而經典,演繹出的故事真摯感人,音樂旋律優美,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沖擊力都很強。而起被譽為“世上最美的歌劇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劇情凄美動人,讓人感同身受;二是將戲劇與歌劇融為一體,說話聲和歌聲相互交融,使故事顯得更立體、更直觀。
總之,《茶花女》本身故事情節在那個封建的年代,這種離經叛道的凄美劇情給了觀眾極大的思想共鳴。同時又結合舞台效果,生動進行演繹,所以成就了“世界上最美的歌劇”。
❺ 《茶花女》是怎樣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基本特點的(一)
居塞比·威爾第(義大利1813年-1901年)
《茶花女》是一部親切、細膩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抒情歌劇,它著重表現了犧牲於資產階級社會偏見和虛偽道德下的婦女的悲慘處境。它的音樂細膩流暢、真摯動人,具有撥人心弦的悲劇效果,充分體現了偉大作曲家威爾第高超的創作技巧和驚人的藝術才華。——義大利威尼斯歌劇院院長羅德尼威爾第、貝里尼、多尼采蒂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時期義大利最為著名的3位歌劇作曲家,而這其中屬威爾第的功績最高。貝里尼和多尼采蒂雖然也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分別創作了《夢游女》和《拉莫摩爾的露西亞》之後,彷彿創作思想一下枯竭了一樣,再也沒有為世人獻出更出色的作品。但是,威爾第卻不同,他的旋律天才非比尋常,他的旋律情感細膩而質朴、流暢,朗朗上口,他給旋律配上的和聲十分大膽,樂隊伴奏也充滿新意,而且他對舞台場景的要求十分細致,與歌劇的情節和音樂融為一體,藝術趣味比他同時期的歌劇作者們高出一籌。直到80歲的時候,他仍然寫出了《法斯塔夫》這樣偉大的作品。他的一生都可以說是創作高峰。而《茶花女》更是世人最為喜歡、直到今天都被經常演出的經典劇目之一。它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
❻ 論述歌劇茶花女的音樂特色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調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中期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序曲採用第二幕中的愛情主題和下行的悲愴動機,對全劇作了提綱挈領的概括。第一幕的《飲酒歌》,是以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薇奧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前半部分表現她初次感受到愛情時內心的波動,音調誠摯、直率;後半部分表現她對愛情的大膽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調反映了她內心抑制不住的喜悅。終場的二重唱,是一個感人的音樂場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語式的急切語調,是這一對久經磨難的情人終又重逢時狂喜而激動心情的描寫;第二段的分節歌洋溢著浪漫曲的抒情氣質,抒發他們對愛情和幸福的嚮往。但後來,與阿爾弗萊德熱情奔放的旋律交織一起的微奧萊塔聲部中,出現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調,並逐漸發展擴大,最後占據了主導地位。威爾第應用這種對比手法,刻劃了垂死的薇奧萊塔對愛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劇深刻的悲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戲劇力量。
❼ 歌劇茶花女觀後感
《茶花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大部分篇幅讓茶花女的情人阿爾芒復述專她的遭遇,最屬後又以她本人的日記更深地展示她的內心世界。這種敘事方式使讀者感到格外親切。
因為愛,勇敢跨越門第禮教;因為誤解,終生陷入悔恨遺憾,一個令人為之嘆息的愛情故事,一首首撩撥心弦的動人樂曲,造就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歌劇名作。
(7)茶花女歌劇鑒賞擴展閱讀
主要歌手: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認識。後倆人在書店相遇,瑪得知亞芒每天送花探病,深受感動邀其參加生日宴會。亞芒見她強顏歡笑更加憐惜,遂對她示愛。
當晚男爵回來亞芒吃了閉門羹,懊悔之餘斥責她無情,請求父親資助他出國旅行。瑪趕去見他並互吐心意,瑪同意和男爵分手隨他到鄉下調養身體。
亞芒父親勸瑪放棄亞芒,瑪因真心愛亞芒,為其著想,騙亞芒與其分手。幾個月後亞芒與男爵及瑪在賭場相遇,不料亞芒大贏,叫瑪隨他走,瑪拒絕,亞芒盛怒之下加以侮辱,並與男爵決斗,男爵受傷,亞芒畏罪潛逃。瑪深愛亞芒,卻拒絕任何資助,病情加重,待亞芒了解真相瑪已撒手人寰。
❽ 春節休息:練字、看歌劇——世界十大著名歌劇之一《茶花女》
義大利歌劇誕生對歐洲音樂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也在這一過程當中涌現了很多優秀音樂家與作曲家,用他們精湛的技巧與富有吸引力的題材創作出大量經典歌劇作品。
威爾第好掘是極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創作出的作品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而他也在義大利歌劇領域乃至於世界歌劇界都可稱作里程碑式人物。
威爾第創作的歌劇《茶花女》是一部經典的歌劇作品,它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有著非常獨特的藝術特色。
《茶花女》就是由義大利著名作曲家威爾第作曲的三幕歌劇。
威爾第在觀賞這部以法國文學家小仲馬著名小說為藍本的戲劇《茶花女》後,備受感動,立即邀請劇作家修改劇本,以短短6周時間譜曲完成,改編為歌劇。
中文名: 茶花女
首演時間: 1853年03月06日
作曲: 朱塞佩·威爾第【意】
類型: 三幕歌劇
編劇: 法蘭契斯可·馬利亞·皮亞夫
劇情簡介:
一位遊走於巴黎上流社會的名交際花茶花女,一位來自正統家庭的年輕作家,不顧身份地位的懸殊及世俗禮教,墜入了愛河,原以為從此可以白頭偕老,無奈在作家的父親秘密干涉下,作家誤以為茶花女是一個嗜錢如命、用情不專的女子,這個誤解,造成了兩人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當年,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在觀賞這部以法國文學家小仲馬友塌核著名小說為本的戲劇《茶花女》後,備受感動,立即邀請劇作家修改劇本,以短短6周時間譜曲完成,改編為歌劇。
歌劇一上演立即造成轟動,至今已經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劇。劇中多首歌曲,如《飲酒歌》、詠嘆調《啊!夢里情人》、《及時行樂》等,已變成許多聲樂家必唱曲目,受歡迎的程度可稱作歌劇界中的流行金曲。
角色介紹:
薇奧莉塔·瓦蕾莉(Violetta Valery) 女高音
阿弗列德·傑爾蒙(Alfredo Germont) 鄉下富農之子 男高音
喬治·傑爾蒙(Giorgio Germont) 鄉下富農 阿弗列德之父 男中音
弗洛拉(Flora Bervoix) 薇奧莉塔閨中密友 次女高音
卡斯東子爵(Gastone) 男高音
《茶花女》深層意義:
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
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
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藝術特色:
《茶花女》為讀者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
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
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
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威爾第是有名的作曲家,在歐洲浪衫信漫主義時期的歌劇創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創作出諸多轟動世界的作品,而《茶花女》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代表作。
《茶花女》這部歌劇作品雖然經歷歲月風霜,但是一直到今天都被作為歌劇界的典範作品廣為傳唱,成為永恆經典。
威爾第一生中創作了27部歌劇作品,是當之無愧的義大利歌劇之王。正因為他,讓世界人民了解並記住義大利歌劇。
《茶花女》是威爾第眾多作品當中接受歡迎的一部作品,凄切婉約,跌宕起伏,把曲折的劇情和優美的音樂進行有效整合,是讓威爾第聲名鵲起的作品。
《茶花女》的藝術特色是:
1、題材選擇獨特:
威爾第在創作《茶花女》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把關注點放在社會小人物坎坷經歷和人生境遇方面。
2、音樂旋律特色:
《茶花女》這部歌劇作品之所以在投入舞台表演之後獲得觀眾青睞,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塑造了鮮活生動的人物,讓觀眾對此產生了深刻印象。
威爾第為了讓形象塑造更加生動有效,善於利用音樂渲染方法,也用音樂推動劇情發展,使得音樂當中閃耀人性光芒。在這部作品當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人都表現出個性特色。
3、合唱重唱渲染:
在《茶花女》的作品創作當中,作者運用了合唱與重唱的創作手法,也是因為這種手法的運用,讓人物內在情感與性格表現入木三分,把人物性格特徵和故事劇情密切聯系,共同推動戲劇連貫有序向前發展。
《茶花女》的音樂特色:
該劇的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調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中期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
序曲採用第二幕中的愛情主題和下行的悲愴動機,對全劇作了提綱挈領的概括。
第一幕的《飲酒歌》,是以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薇奧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
前半部分表現她初次感受到愛情時內心的波動,音調誠摯、直率;後半部分表現她對愛情的大膽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調反映了她內心抑制不住的喜悅。
終場的二重唱,是一個感人的音樂場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語式的急切語調,是這一對久經磨難的情人終又重逢時狂喜而激動心情的描寫;第二段的分節歌洋溢著浪漫曲的抒情氣質,抒發他們對愛情和幸福的嚮往。
但後來,與阿爾弗萊德熱情奔放的旋律交織一起的微奧萊塔聲部中,出現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調,並逐漸發展擴大,最後占據了主導地位。
威爾第應用這種對比手法,刻劃了垂死的薇奧萊塔對愛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劇深刻的悲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戲劇力量。
總之,威爾第的歌劇作品《茶花女》是他一生創作作品當中最為經典的一部作品,在當時與後世都獲得了喜愛。這部作品的劇情和威爾第本人親身經歷存在不少相似之處,描繪的是悲慘愛情故事,在抒發情感的過程中,也把歌劇藝術的獨特魅力進行了充分展現。
❾ 《茶花女》描寫了什麼內容
《茶花女》這部歌劇描寫了妓女維奧萊塔悲慘的遭遇。這部歌劇揭露了巴黎上流社會的淫盪、污穢,揭示出以阿爾弗雷德的父親為代表的富豪紳士自私、兇殘及虛偽的面目,他們的心地還不及一個不甘墮落的妓女高尚。《茶花女》在義大利和歐洲各國成了當時人們最喜愛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