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三峽梅花石

三峽梅花石

發布時間: 2023-07-21 20:22:34

㈠ 中國名石都有那幾種

一;雞血石
雞血石為印材中的霸主,價值不低度於田黃石。雞血石要求血色要活,紅色處於其它顏色的地兒當中,要結合得界限,要像"漸融"的一樣。其次紅色要艷、要正、淺色不行,發暗要發褐也不行。再次,血色成片狀,不能成點散狀或線狀、條狀、最主要要求雞血石地子溫潤無雜質,色純凈而柔和。最後是"藕紛地"、"芥麥地"或"牛角凍。"
2、田黃石
田黃石是目前印材中的珍稀、絕品石種。此石屬葉蠟石,產自福建省州市壽山鄉1000年前即有開采。至明、清兩代。田黃石更稱名於世。成為歷朝帝王、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競相搜求的寶物。相傳,清初皇帝祭天,神案上每每要供上一方田黃石,寓其"福(福建)、壽(壽山)、皇(田黃)"吉祥之意。田黃石產在壽山溪澗旁的水田裡,因其不像其他石種那樣,可形成礦脈,往往是當地農民在耕田、掘地時偶爾得之,所以產量絕少。據1983年12月9日《羊城晚報》載,壽山鄉幾位農民在平整土地時,偶然挖到一塊狀如"蛤肉"、色似枇杷、質感細膩滑潤、重達4.3斤的特大田黃石(按:田黃石以兩計算大小,夠兩即為成材,超過1斤以上即為"田黃王"),實屬價值無量的稀世之寶。歷來鑒別石料以其"細、潔、潤、膩、溫、凝"石之"六德"為標准。在鑒別田黃石時,往往還要觀其色澤。田黃石有桔皮黃,枇杷黃,雞油黃、黃金黃、熟粟黃等色別,尤以桔皮黃為上品。此外,還有田白、田紅、田黑、田綠數種。因田黃石彌足珍貴,歷來不少古董商人及文物販子,以各種黃石稍事加工而充之,殊不知田黃石存在著一種他石的沒有的特徵,即半透明狀的石肌里,隱現蘿卜紋,亦或叫"瓜瓤紋",其色外濃而淡,間有紅色水格紋,故有"無紋不成田"、"無格不稱田"之說。
3、艾葉綠石
產於福建、浙江、遼寧、石色如同艾葉般翠綠。艾葉綠是名貴上品,除質地溫透精絕外,它的顏色更是濃艷鮮嫩,翠綠無比。遼寧產的艾葉綠是"最上品"。
4、青田石
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風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㈡ 我國有哪些供觀賞的石頭

觀賞石的產出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造型奇特.獨具風格。在收藏、欣賞、研究、開發、交流和銷售中都難免會接觸到觀賞石的分類問題。關於賞石的名稱和分類,各家仍是眾說紛紀,在目前國內尚無統一觀賞石分類方案的情況下,還無統一定論。所以,本人擬以賞石外形成因及產地為基礎償試分類途徑,根據觀賞石產出的地質背景、形態特徵及所具意義等不同,將其分為造型石、紋理石、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寶玉石、事件石紀念石和文房石七類:其目的是想與我國賞石界人士共同探討其分類的合理性,使我國這個賞石、藏石大國的賞石理論日臻完善 。

觀賞石(外形成因)的分類
造型石,紋理石,礦物晶體,生物化石,寶玉石,事件石,文房石。
1. 造型石(PLASTIC ROCK):是最常見的類型:通常是指一些造型奇特的岩石、礦物,以婀娜多姿的造型為特色,求其形.賞其貌.如江南太湖石、安徽靈壁石。西北風礪石、西南鍾乳石、淄博文石等。

2. 紋理石(圖案石、畫面石):以具有清晰、美麗的紋理、層理或裂隙等組成平面圖案為特色,求神似,賞其意,如南京雨花石、宜昌三峽石、蘭州黃河石、柳州紅河石、臨朐齊彩石等。
3.礦物晶體:漂亮完整的單晶、晶簇等,如輝銻礦、雄黃、孔雀石、水晶、螢石等。
4.古生物化石:完整清晰和形態生動的動植物化石,如魚、三葉蟲、角石、菊石、硅化木等。
5.寶玉石
6.事件石和紀念石;重大自然事件、歷史事件遺留下來的石頭,如天外墜落的隕石、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彈等,或與、人物活動有關的具有特殊紀念意義和科學價值的石體,如蒲松齡收藏過的靈壁石、中美建交時尼克松贈給毛澤東的月岩標本、造成北宋敗國的花石織的太湖石等。
7. 文房石;質地細膩或形奇色怪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石體。如端硯石、雞血石圖章、根幅石鎮紙和印章石等。
一、 造型石
1. 靈璧石
2. 英德石(英石)
3. 昆石
4. 太湖石
5. 文石
6. 嶗山綠石
7. 風礪石(風凌石)
8. 鍾乳石
9. 珊瑚
10. 彩陶石(來賓石)
11. 大化石
12. 天峨石
13. 彩臘石
14. 呂梁石
15. 墨石(旱墨石、水沖墨石)
16. 棲霞石
17. 千層石、
18. 天景石
19. 長島球石
20. 武陵石
21. 穿孔石
22. 河源石
23. 河洛石.
24. 龜紋石
二、 紋理石(STRIATED ROCK )
1. 黃河石
2. 三峽石
3. 雨花石
4. 彩陶石
5. 紅水河圖文石——紅河石、草花石、三江彩卵石、、、、、、、、
6. 齊彩石——紅絲石、紫金石、棗花石、五彩石
7. 華安玉(梅花石,古稱茶烘石)
8. 菊花石
9. 景文石
10. 昆侖彩石(丹麻玉)
11. 福山梅石
12. 牡丹
13. 漢江石
14. 大理石
15. 泰山石——泰山石、泰山靈芝玉、、、
16. 竹葉石

三、 礦物晶體 (MINERAL CRYCTAL )
1. 水晶——水晶、紫晶、煙晶(墨晶、茶晶)
2. 孔雀石——放射孔雀石、鍾乳孔雀石、藍銅孔雀石
3. 冰洲石
4. 晨砂
5. 沙漠玫瑰(重晶石)
6. 銻化(輝銻礦)
7. 錫石
8. 黃鐵礦
9. 螢石
10. 菱鋅礦
11. 白鉛礦
12. 白鎢礦
13. 鉻鐵礦
14. 鎳鐵礦
15. 重晶石

四、 生物化石(FOSSIL 化石)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1. 寒武紀——燕子石(蝙蝠石)、三葉蟲化石、珊瑚化石、
2. 奧陶紀——鸚鵡螺、震旦角石、
3. 志留紀——筆石
4. 泥盆紀——貝殼、魚化石
5. 石炭紀——兩棲、爬行類化石
6. 二疊紀——
中生代
1. 三疊紀——
2. 侏羅紀——恐龍化石、
3. 白堊紀——鳥類化石、
新生代
1. 第三紀——
2. 第四紀——
其他
1. 琥珀
2. 珊瑚化石
3. 木變石(硅化木)

五、 寶玉石()
1. 寶石
1) 世界七大寶石——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變石、歐泊石、貓眼石(金漆地)
2) 高檔寶石——金綠寶石、貴尖晶石、豬血堇金石、帕德馬剛玉、翡翠
3) 剛玉——白藍寶石、黑星石、金黃寶石、星光紅寶石、星光藍寶石、貓眼紅寶石、貓眼藍寶石、東方祖母綠、東方海藍寶石、東方紫晶、東方黃玉、東方紅鋯石
4) 綠柱石——海藍寶石、水藍寶石、銫綠柱石、黃透綠柱石、白綠柱石、紅綠柱石
5) 紅柱石
6) 藍晶石
7) 方柱石
8) 尖晶石——淺色尖晶石、紫尖晶石(貴榴石)、橙尖晶石、藍尖晶石(鎂鐵尖晶石)、黑尖晶石(亞鐵尖晶石)、綠尖晶石
9) 電氣石——薔薇電氣石、紅紫電氣石、綠電氣石、黑電氣石、無色電氣石、蘭電氣石、鎂電氣石
10) 橄欖石——綠橄欖石、貴橄欖石
11) 石榴石(迦納石)——紫牙烏、翠榴石、波希米亞石榴石、鈣鋁榴石(薔薇榴石、加利福尼亞榴石、肉桂石) 、鐵鋁榴石、朱紅榴石、鈣鐵榴石、錳鋁榴石、翠榴石、黑榴石、鈣鉻榴石
12) 十字石
13) 黃玉(黃晶)
14) 硅鈹石
15) 鋯石(鋯英石)——風信子石、紅鋯石、藍鋯石、錫蘭黃鋯石、馬塔拉鑽石、水鋯石
16) 蛋白石(閃山石、月華石)——勒子石、黑雲山、非貓眼(七滴石、火蛋白石、貴蛋白石)
17) 耀長石——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正長石、拉長石
2. 玉石
1) 硬玉——翡翠、桃花石、京粉翠
2) 軟玉
陽起石——和田玉(陽脂玉、墨玉、青玉)、藍田玉、
透閃石——新疆碧玉
3) 蛇紋石
岫岩玉
南陽玉——安綠玉、古松綠、泰山玉、
4) 松石(松綠石、土耳其玉)
5) 青金石(青璽、琉璃)
6) 古綠石
7) 虎眼石(硅化石棉)
8) 鋰輝石(紫鋰輝石、翠綠鋰輝石)
9) 皂石(白翡翠)
10) 瑪瑙
11) 次生石英岩——京白玉、密玉、獨山玉、洛翡、東陵石(砂金石)
12) 石英緻密晶質——薔薇石英(芙蓉石、祥南玉)、鷹眼石、虎眼石、耀石英、藍寶石英
石英隱晶質
玉髓——血滴石、光玉髓、肉紅玉髓、綠玉髓、臘玉髓、澳洲玉(南洋翠玉)
瑪瑙——合子瑪瑙、截子瑪瑙、纏絲瑪瑙、蘭瑪瑙、膽青瑪瑙、縞瑪瑙、醬斑瑪瑙、苔紋瑪瑙、紅瑪瑙、錦犀瑪瑙
13) 人造石金星石(紫金砂)金剛砂

六、 事件石( ROCK)
火山彈、月球石、南極石、隕石等。

七、 文房石( ROCK)
1. 印石
1) 青田——浙江青田石、北京葉蠟石、福建蒲田石、寧波大松石、廣東廣綠石
2) 昌化石——雞血石
3) 壽山石——田黃、塔石、凍石
4) 巴林石(成分:高嶺石)——雞血石類、凍石類、彩石類
5) 林西石
6) 遼寧岫玉
7) 泰山墨玉
8) 碳酸鹽——大理石、白雲石、漢白玉、方解石(冰洲石、鍾乳石)
9) 動物——象牙、犀牛角、鯊魚骨、海象牙、猛獁牙
10) 植物——黃楊、竹根、橄欖核
11) 瓷
12) 金屬(金、銀、銅、鉛)
2. 端硯石

3.

㈢ 湖北出什麼石種的奇石

湖北觀賞石:
1、襄陽石
襄陽石,產於湖北省西北部襄樊市。襄陽石的種類較多,其代表石種有造型石和浮雕石。
襄陽造型石,主要產於鳳凰山上,在隆中山、大旗山、小旗山、樂山等襄樊境內的許多山上都有分布。呈青黑、灰褐等色,擊之有聲;其形狀千姿百態,有山勢險怪的山形石,也有似人物、動物的象形石,極富靈氣和神韻。《雲林石譜》襄陽石:「襄陽府去城十數里,有山名鳳凰,地中出石,積長尺余,或如拳者,巉岩險怪,往往如大山勢。色稍青黑,間有如灰褐者,扣之有聲,土人不甚重。政和間,惟鎮江蘇仲恭留台家有數塊,置幾案間。」
襄陽浮雕石,產於襄樊境內的南漳山區,蘊藏在離地表一米以下的山泥里。浮雕石出土後,因石縫中所嵌的泥土十分堅硬,要將其徹底清洗干凈,頗費時間,粗看並不怎麼樣,仔細欣賞卻是大雅之石。浮雕石質地很好,擊之彷彿玉振金聲;其形態有蒼茫之美,石上的天然浮雕具靈動之氣,氣象萬千。
2、漢江石
漢江石,產於湖北省漢江河床、沿岸及支流。漢水發源於陝西北源,全長1577公里,流河穿越湖北十堰,從丹漢口東下,流經老河口、谷城、襄樊進入漢江平原。漢江石是河卵石,石質成分主要由砂岩、泥岩、灰岩等組成。其形成年代久遠,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動、風化侵蝕、水流沖刷等作用,石上天然紋理有似飛禽走獸及各種景物,畫面逼真,極具美感。漢江石經過長期的水洗沙磨,石質細膩、濕潤,硬度在6~7度左右,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漢江湖北武當山段,產出一種如丹漆似彩霞的不規則卵石。此石石質堅硬,色彩艷麗,有強烈的玻璃光澤,宛如新疆紅玉璽。石上偶生一二道白紋,構成如漢字或象形等圖案。
漢江湖北谷城段的奇石資源極為豐富,在谷城境內有六十多公里長的卵石帶。由於漢江兩岸岩石結構復雜,奇石品種較多,有玉質性的漢江瑪瑙、漢江雞血紅,也有動植物化石等。並以圖紋石為主,少量造型石。石上紋理自然、呈現出似自然景觀、珍禽異獸、花草、動物等絢麗多彩的圖案。
漢江湖北襄樊段是較為理想的奇石尋覓地,襄樊段的漢江石品類較為豐富,已發現的有雞血石、玉帶石、瑪瑙石、金紋石、玉髓、紅碧玉、化石、蠟石、硅石、石英石等。這些石頭經上游沖滾磨煉、沙磨擊浪後,其質地、形狀、石色、紋理等極富自然韻味,通靈傳神,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3、漢江水墨石
漢江水墨石,產於大荊山襄陽一帶江流間的卵石灘。該石的源於鄂西北山地,在自然的漫長作用下,岩石從小溪到大河,不斷滾磨,形成光滑的卵石。
漢江水墨石的地質構成簡單明晰,石英質與石灰質互相滲透,白的泛青,黑的似墨,奇妙地變幻出了渾然天成的圖案。其石紋線條優美、富於變化,石色自然朴實。構成畫面有似神跡仙蹤或古風野俗,有的似山峰層疊或水波盪漾。
4、黃石孔雀石
黃石孔雀石,產於湖北省黃石市大冶縣境內的銅錄山。孔雀石古稱石綠,又叫銅綠,有放射狀和皮殼狀兩種,放射狀可作為天然顏料,且顏色鮮亮久不褪色,皮殼狀可作觀賞石或琢制工藝品。
銅錄山出產的孔雀石,大多為豆狀、皮殼狀,呈深綠色或墨綠色,堅韌厚重,經拋光後有水波花紋,綠瑩瑩的彷彿半透明,有的還呈貓眼現象。渾然天成無破損的銅綠山礦孔雀石,厚重潤澤,光潔如綠玉,石上有一圈圈綠色的花紋,清俊、雅潔。用孔雀石雕琢成的工藝品,可與翡翠、瑪瑙製品媲美。
銅錄山有古礦冶遺址,早在明代,就有人在這里進行銅礦開采和冶煉。
《大冶縣志》記載:銅錄山在縣西叫堡,距城五里,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後,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於石之上,故得名。
《湖北省志》:孔雀石,綠色,玻璃光澤至金剛光澤,硬度3.5-4,比重3.9一4,性脆。產在含銅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是原生含銅礦物氧化後所形成的表生礦物。化學成分為Cu2[CO3](OH)2,單斜晶系,單晶體呈針狀,通常成放射狀或鍾乳狀集合體。由於色澤鮮艷,可作找尋原生銅礦床的標志。化驗結果表明,銅綠山礦礦床是屬於多元素的伴生、共生型,伴生的主要元素有鐵、銅、金、銀、鈷、鉬、硫等,以鐵為主,其中含銅1.61%,鐵40.23%,金1.15克/噸,銀11.73克/噸,鈷0.0154%,鉬0.12%,硫25.4%。
5、瑪瑙石
瑪瑙石,也稱三峽雨花石,主要產於湖北省宜昌地區流經宜昌、當陽、枝江的瑪瑙河流域。該石近似雨花石,呈紅、黃、白、綠、紫、黑等色,五彩斑斕,散落於瑪瑙河灘。在當地有諸多稱謂,枝江人稱瑪瑙,夷陵區人稱瑪光,猇亭區人稱玉石,也有稱五彩石、花石頭等。宜昌瑪瑙石的儲量較多,在夷陵區的土門、豐寶山,猇亭區的雲池、高家、桃子沖、石板沖、馬宗嶺、虎牙,西陵區窯灣、伍家區伍家鄉等地均有發現,分布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宜昌枝江一帶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收藏雨花石,但產地大都被林地覆蓋,雨花石多從山體自然崩塌等裸露處拾取。
瑪瑙石多是半透明的瑪瑙,石質堅硬,多為扁圓形。其色彩、種類、石質等方面與南京雨花石大致相似,但宜昌的瑪瑙石內含礦物雜質較多,構成的圖紋更為豐富;且個體大,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瑪瑙石較為常見,少數可達20公分以上;還有為數不少的綠色瑪瑙石。
宜昌瑪瑙石所含礦物質成份達10種以上,因礦物成份的濃淡多寡不同,而產生繽紛的色彩變化。呈混合色或單色,而混合色一般都是各種色彩相互穿插,石上構成的花卉、風景等圖案,內涵極其豐富。有似千姿百態的梅花,顯白底紅梅、黑底白梅、黃底黑枝紅梅、棕枝紅梅、綠枝紅梅和黃梅;有的構圖精絕,恰似秋景,朱紅與金黃混然一體,或黃色底面上綴滿紅果,或紅黃色彩在山頭峽谷間點綴,或紅色枝葉與金黃色石面相映,呈現出層林盡染的詩情畫意;有的似花草枝影,呈現出橙紅、綠藍等草花圖案,還間有一輪明月;有的形色似青花瓷,彩色草花紋布滿瓷體;有的呈黃、白、紅、紫等艷麗色彩,顯現出似迎春花、映山紅、玫瑰、桃花、荷花、桂花的圖案。有神似,有形似,有形神兼備,圖案奇特,意境深遠。
瑪瑙河發源於當陽玉泉山,在枝江姚家港注入長江,全長28公里,因這一帶未有大山脈大水源,可能古源頭在神農架境內,神農架有瑪瑙礦,經古河將瑪瑙沖積於下游兩岸,後滄桑變遷,上游古河床隱跡。
宋·杜綰《雲林石譜》瑪瑙石:「峽州宜都縣產瑪瑙石,外多沙泥積漬,凡擊去粗表,紋理旋繞如刷絲,間有人物鳥獸雲氣之狀。土人往往求售,博易於市。……」註:峽州宜都縣,今湖北省枝城市。峽州轄境相當於今湖北省宜昌、遠安、宜都等地。
《歸州志》載:「蒼茫溪,一名瑪瑙河,盛產瑪瑙,大者如瓜,小者如豆,藏在遍河床卵石之內……色紅、茶黃、淡青……尤以透明紋理、中有魚蝦、月亮、屋宇圖案者為貴。」
6、清江雲錦石
清江雲錦石,又稱古陶石,產於湖北省恩施市大龍潭清江河漫層。該石石體由內外兩種不同性質的石頭所組成,花紋突出石面,有的突出面高達1cm~2cm,呈浮雕狀,以優美流暢、婉轉曲折的線條構成各種圖案,似行雲流水、狂濤巨浪、人物肖像、飛禽走獸、亭台樓閣等。有的內胎已融蝕殆盡而成為鏤空石,有的花紋層被沖磨而成全裸的石骨。石胎母岩主要是硅質或硅炭質灰岩,石質堅硬緻密,呈灰褐色或淺黑色。是1996年發現的新石種,色如古陶、青銅器,造型天然別致,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清江雲錦石質地細膩溫潤,色澤和諧凝重。以黃色、青色為主色調,並有灰白、淺棕、淡藍、鐵紅、微黑等色,顯得古樸、沉穩。有不少青花雲錦石的花紋層礪膩相兼,質感清潤,在強光下能反射出瓷釉光澤。其花紋突出石面,如鏤如刻,線條粗細均勻,如雲似錦,如波似浪;有的花紋相疊,形成浮雕型和鏤空型,構成千姿百態、富有立體感的景物景象,古風古韻,古樸典雅。按其形態大致可分四類:全包型,整個石面布滿花紋,沒有溶蝕空間;浮雕型,石面未被花紋完全覆蓋,花紋或粗或細,錯落有致,黃色花紋與灰白色的溶蝕空間形成浮雕狀;鏤空型,花紋疏密相間,彼此相連,空間溶蝕較深,有的只剩很少母岩,如鏤空雕刻藝品;多色型,硅質灰岩與硅炭質灰岩相間的礫石,在溶蝕、結晶過程中形成黃色、褐色或黑色花紋,互相映襯。
清江雲錦石一般要等到枯水季節才能採集,從泥礫層中挖出來時,表層有松軟細膩的灰白色或黃色粘土包裹,外形與礫石相似,為卵狀、卵塊式圓狀。經清理洗刷去除粘土層,即呈現出浮雕式的花紋,花紋層硬度3.0~5.5,無石灰性反應;花紋層裡面是一層灰白色或黑色母岩,有弱石灰性反應,系硅質、硅炭質灰岩。
清江雲錦石是第四系大姑期冰磧泥礫層中的硅質灰岩、硅炭質灰岩類礫石在特殊的地形水文條件下所形成的,在河漫灘中,硅質灰岩、硅炭質灰岩礫石里的炭酸鹽、硅酸鹽在洪水季節溶蝕,溶蝕出來的鹽類,到枯水季節有的淀積下來形成新的硅酸鹽。如此干濕交替,反復地溶蝕、流失、淀積,而河漫灘冰磧泥礫層地形又相對穩定,在漫長的年代裡淀積析出的硅酸鹽結晶構成雲錦花紋,其硬度因純度和結晶程度而異,而殘留的鋁氧化物則形成灰白色或黃色高嶺土狀表層。
7、湖北菊花石
湖北菊花石,產於湖北省西部宣恩縣長潭河鄉、恩施市紅土鄉及建始縣等地。該石呈黑灰色,石質堅硬而細膩,石中花朵,色若堆雪,形態以菊花為主,間有帚狀花、蝴蝶花等。花朵大小不一,直徑一般5cm~15cm,最大者可達40cm~50cm。菊花石圖案飄逸瀟灑,石質軟硬適中,是較為稀有的觀賞石,也可雕琢成各種工藝品,獨具欣賞價值。
湖北菊花石緻密堅硬,外觀呈塊狀,基底為灰黑色間白、灰白色菊花狀紋,少數有白色方解石細脈穿插和體態較大的生物化石點綴。花瓣放射狀,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英,有的含菱鍶礦及天青石。花蕊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組成。石上花形有多種,有花蕊花瓣者,花瓣向四周散開,呈蝴蝶狀、綉球狀、鳳尾狀等,花蕊為圓形位於花瓣中心;有花瓣無花蕊者,花形不完整,但仍有觀賞價值。還有的無花形,似脈狀、不規則狀、星點狀等散落在基底上;以花形完整,有花蕊花瓣者為佳。
湖北菊花石賦存於二疊系石灰岩、白雲岩與鹼性火成岩接觸交代帶上,根據地質產出和岩石特徵分析,是含鍶高碳酸鹽岩在成岩深埋藏階段後期經重結晶~交代作用而形成的。最早於1987年在宣恩長潭河發現,之後在恩施地區數縣市都有出露。恩施市菊花石主要分布於紅土鄉、新塘鄉、沙地鄉轄區交界處的沿馬尾溝、清江河一線,礦石賦存於下二疊系茅口組和棲霞組地層中,含礦段厚20~25米,從上往下有三層菊花石,相互間隔6~8米,分別為0.77米,1.2~2米,1.8~2.74米。花紋呈放射狀,似雞爪、蟹爪、菊花、蝴蝶花、銅錢花、綉球等形態,花朵嵌布於灰岩中,其直徑大者70cm,小者5cm,一般在10~20cm,由8~14個花瓣組成,花蕊近似園形。花朵分布不均,稀者每平方米6~8朵,密者可達10餘朵。
8、三峽石
三峽石,產於湖北省長江三峽沿岸河床灘頭。該石是產於長江三峽地域內各種奇石的總稱。三峽石的石質成分為蛋白石、石髓、瑪瑙、礫石等;色彩豐富,以黑、白、灰、黃色為主;形狀千姿百態,天然紋理獨特。
三峽石主要分布在峽江兩岸的溪流河谷或崇山峻嶺中。石源來自長江上游沖積到此和該區古老的前震旦系變質岩、沉積岩和前寒武紀侵入的花崗岩。三峽石種類繁多,在形態、色彩、紋理等方面頗具特色。以畫面清晰、景緻典雅的圖紋石為主;也有奇形怪狀、抽象奇巧的水沖石和山石等造型石,如神農架的山石,遠安、興山等地的怪石;還有色彩石、化石、礦物晶體等。或狀形類物,惟妙惟肖;或色澤艷麗,構圖精妙;或晶光閃耀,玲瓏多姿。
9、黃州石
黃州石,也稱黃州玉,產於湖北省黃岡縣黃州一帶長江沿岸。該石質地堅而柔韌,光滑圓潤,溫瑩如玉;呈紅黃之深淺色,有的紋理細如絲,既鮮麗,又宛然;形狀多為橢圓、扁圓,也有奇形怪狀的,以奇形為佳;大者如西瓜,最小者亦似黃豆粒。
黃州石是一種五彩瑪瑙石,現黃州赤壁及龍王山等地仍可揀到。其賞玩最好是水浸法,水浸石長年潤澤不枯,生機盎然,石子色澤、紋理、圖案盡顯,有極高觀賞價值。
宋·杜綰《雲林石譜》黃州石:「黃州江岸與武昌亦壁相對,江水中有石。五色斑斕,光潤瑩徹,紋如刷絲,其質或成諸物像,率皆細碎。頃因東坡先生以餅餌易於小兒,得大小百餘枚,作怪石供,以遺物跡,後亦為士大夫所采玩。」
10、堵河石
堵河石,產於湖北省十堰市堵河。堵河發源於神農架,是漢江最大的支流,上游峽谷中各種山岩在漫長年代中經上千米落差急流的搬運、沖刷、撞擊和洗磨,於堵河中下游稍緩的地段沉積、幻變成質地堅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色彩斑斕的卵石。
堵河石為硅質岩、碧玉岩、粉砂岩等,質地細密堅硬,石表光滑細膩,體形碩大,多有高寬數尺,重幾百斤的佳品。絕大多數為圓形或橢圓形,也有許多千姿百態、造型奇特者。顏色以紅、黃、藍、綠、紫組合構成,尤以紅、綠、黑為主調,色澤明快、樸素清新。石上紋理千變萬化,多顯雜亂,少數規律有序,顯同心圓狀、對稱均衡狀等,或疏密、虛實似有韻味,有的亦構成山水、動物、草木等圖案。
11、荊山類太湖石
荊山類太湖石,產於湖北省谷城縣茨河鎮承恩寺村一帶的荊山山脈。該石質地稍脆,輪廓凹凸不平,盤古蒼勁,變化多端。多體形較大,一般達2~3米,也有小巧玲瓏者,約在0.3米左右。造型千姿百態,有的似奇峰凌雲,有的似禽像獸,也有的洞孔遍體,風姿飄逸,擊之有聲,具有瘦皺漏透之美。
12、南河石
南河石,產於湖北省襄樊市谷城縣的南河。該石為南河中的卵石,石質硬度約4~6度左右,石表光滑細膩,有陶質感;體量在5cm~45cm之間;有的造型奇特,粗獷雄渾,內涵豐富;有的形成浮雕山水畫,意境怡人。其彩色浮雕石亦較為稀罕,石上紋路清晰,璀璨怪異。
南河發源於神農架林區東南麓,經房縣、保康、谷城匯入漢江。在谷城境內流經5個鄉鎮,流長74公里至城關鎮格壘嘴村入漢江,流域1051平方公里。南河石主要產於胡家渡以下與漢江匯合處的三十多公里河段,多為卵石類圖紋石,也有少數造型石,其質地亦有瑪瑙、石英、礦晶、化石等。
13、震旦角石
震旦角石,又稱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太極石、塔影石。產於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荷花店山中及長陽縣、興山縣等地。該石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圓錐形,一頭尖,一頭寬,表面發育有節、豎紋等,將它倒置有如一座寶塔,其石面有二三十節環狀圈紋突起,亦猶似竹筍,如果剖面是橫向,則似一幅太極圖。角石經過鑿磨,倩影外露,景緻高貴典雅,光彩照人,極具觀賞性。宜昌一帶對震旦角石的開發利用早至宋代,其琢磨為石屏等則盛行於清末明初。
震旦角石是古無脊椎動物化石,這種動物為軟體頭足綱的一屬,生活在大約五億年前的大海中,有一個堅硬的圓錐形外殼,或直或盤卷,殼體表面有波狀橫紋,殼內有很多橫板,殼長可達二米以上,多數在幾十公分至一米之間。震旦角石分布在奧陶紀地層的岩石中,除了宜昌,咸寧市咸安區的劉家橋、通山縣等地震旦角石的蘊藏量也很豐富。作為觀賞用的震旦角石一般不宜從岩石中全部剝離出來,應依其形態精工細鑿,使它呈半浮雕狀,顯得質朴有趣。
《東湖縣志》載: 縣北九十里,大王坪山產此石,橫開有白圈,伊如太極,直開文彩聳出,儼如浮圖。大可為屏,小可為硯,惜不發墨。 普溪坪、黃公山上有箍子洞,產石,直者象筍,橫則為太極圖。 (東湖,今宜昌)
《荊門州志》寶塔石: 產遠安荷花店山中,形如筍,一筍者居多,或有三筍連生者,有縱橫生者,鋸為屏風,直者如塔,橫者如太極圖,亦奇產也。
14、青龍山恐龍蛋
青龍山恐龍蛋,產於湖北省鄖縣柳陂鎮青龍山。青龍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恐龍蛋化石群東距鄖縣縣城約12公里,南距十堰市區18公里。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發現1995年3月,在青龍山周圍不足4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表恐龍蛋分布集中的有8處,其中以紅寨子和土廟嶺兩地分布最為集中,這里恐龍蛋化石成片出露,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好,實屬世界罕見。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特點是:數量大,地表可見的恐龍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個,在分布最集中的地帶約6萬平方米范圍內,地下貯存量更多。埋藏淺,產蛋地層大多已露出接近地表,稍加揭露即可見到成窩完整的恐龍蛋化石。種類多,恐龍蛋在目前國際報導發現的8個科,國內報導發現的7個科中,青龍山發現有5個科,且恐龍蛋化石和科中多數的屬種為首次所見。分布集中,蛋化石密集程度高,在地層剖面上產蛋層位一般為2~6層,且層位比較穩定,僅土廟嶺分布有5層,同一層位蛋窩間距一般為3~5米,最密處不足3米,每窩蛋的數量一般為10個左右,最多可見25個。保存完好,化石及區內地貌保存較完整,基本保存了原始成窩狀態。
1997年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列為國家一級地質遺跡保護區。1998年鄖縣在恐龍蛋化石最為集中的土廟嶺修建了500多米長的保護牆,保護區總面積為0.6平方公里。
15、綠松石
綠松石,又名松石、綠寶石,古稱襄陽甸子、荊州石,產於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鄖西縣、竹山縣一帶。該石質地細膩純凈,色澤鮮嫩艷麗,燦爛柔和,質感強烈。顏色多為天藍、碧綠、灰藍、粉綠,形狀多呈豆狀、葡萄狀,一般大小有如核桃或蘋果,大塊不多。綠松石是一種次生礦物,由含銅、鋁、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崗岩石中淋濾而成,在近地表的礦脈中沉澱形成凝聚體,被岩脈的基質所包裹,因其色、形似碧綠的松果而得名。尤以鄖縣雲蓋寺附近開采出來的綠松石品位最佳,最為珍貴,國際上稱為 雲蓋石 。
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塊綠松石,產於湖北鄖縣海拔1200多米的雲蓋山上。這塊綠松石呈藍綠色,結構完整,質地細膩,長82厘米,高、寬各29厘米,重達66公斤。
◎資料:綠松石是含水的銅、鋁磷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CuAl6(PO4)4(OH)8·5H2O。屬三斜晶系。晶體形態呈緻密的隱晶質集合體,有時呈皮殼狀、凝聚體狀,單個晶體極為罕見。顏色多呈天藍色、淡藍色、綠藍色、綠色、淡綠色。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條痕白色,不透明。折光率1.62,雙折射率0.040,多色性弱。莫氏硬度5-6度,密度2.6~2.9g/cm3。無解理,斷口平坦狀,有時呈貝殼狀。質地十分細膩,韌性相對較差。綠松石的形成與外生淋濾作用有關,多呈豆狀、鮞狀、葡萄狀、姜狀和角礫狀產出。綠松石中常雜有如線似網的黑色紋狀雜質,其石線又分鐵線與泥線,鐵線纖細,粘結牢固,質堅硬,具蜘蛛網紋的亦可成佳品;泥線為粘土質細脈組成,膠結不牢固,質地較軟,基本上沒有使用價值。綠松石的顏色因所含元素不同而有異,氧化物中含銅時呈藍色,含鐵時呈綠色。優質綠松石呈純正的天藍色,不透明或微透明,光澤柔和,無褐色鐵線或偶有鐵線構成蜘蛛網狀花紋,拋光面似上釉瓷器。
16、江漢魚化石
江漢魚化石,主產於湖北省荊州市的松滋市、宜昌市的當陽市、宜都市一帶。江漢魚化石體長一般為6至15厘米,魚骨己磷酸鹽化,大部分脊椎、肋骨、細刺、鱗片清晰,形態完整,保存在暗綠灰色或灰色的石板上,石中有單條或多條大小不一的江漢魚化石,神態悠然,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觀賞情趣。
江漢魚屬於硬骨魚綱,鯉形目。頭部較小,魚背凸起,背鰭高而位於身體中部,尾鰭深叉明顯、對稱,體形肥寬且短,形態側扁,類似於現在的武昌魚。其磷酸鹽化的骨質脆而硬,摩氏硬度4.5~5度,部分有方解石交代、充填,呈褐、淺褐、深褐色,半透明至微透明狀。魚化石基岩為淺灰、灰黃、綠灰色的薄層狀鈣質粘土葉岩,間有淺黃白色水雲母粘土葉岩,層理清晰,易沿層面剝離獲得完整的化石標本。
17、松滋石
松滋石,產於湖北省西南部松滋市溪水中。該石五色亮麗,間有瑩澈紋理,溫潤如刷絲,類似江蘇儀征的瑪瑙雨花石。
《雲林石譜》松滋石:「荊南府松滋縣溪水中出五色石,間有瑩徹,紋理溫潤如刷絲,正與真州瑪瑙不異,土人未知貴。」
18、石棋子
石棋子,產於湖北省武昌,近似雨花石。《雲林石譜》石棋子:「鄂州沿江而下,隔羅洑之西,土名石匱頭。水中產石,如自然棋子,圓熟匾薄,不假人力。黑者宜試金,白者如玉溫潤。山下有老姥,鬻此石為生,相傳神憐媼,故以此給之。」
19、穿天石
穿天石,亦稱穿心石,產於湖北省襄陽市漢江中。穿天石是一種乳白色的小石頭,上面有天然形成穿透石頭的孔竅。《雲林石譜》:「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有小竅。土人每因春時,竟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
宋代正月二十一日過穿天節時,襄樊百姓在漢江邊聚會,婦女們在沙灘上撿拾有孔竅的小石頭,用絲線穿起來,戴在頭上,以祈求生孩子,吉祥幸福。
20、香溪石
香溪石,產於湖北省西陵峽香溪河谷的香溪中。該石五色斑爛,圖紋美輪美奐,石體被溪水沖磨得光滑圓潤,很有蠟質感,盛產於香溪。香溪又稱昭君溪,由發源於神農架的九沖河與龍口河匯流而成,上起宜昌市興山縣城西北皂角樹,流經昭君村前,至秭歸縣城西7.5公里香溪口匯入長江,全長37公里。溪水湛藍碧透,溪底彩石斑斕。
《歸州志·物產》: 五色石出歸州香溪。 ;清·宋犖《均廊偶筆》: 歸州香溪中多五色石。曩有宦遊者於溪中得石,大如斗…… 。
21、龍馬石
龍馬石,產於湖北省秭歸縣屈原鎮(原新灘鎮)龍馬溪和天門埡村。該石呈黑色,上有金色紋理,敲打時能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可用雕制於硯台、屏風等工藝品,亦可製成磬石和樂器。龍馬石的利用始於明代,清代時新灘所產的 龍馬金花硯 可與廣東肇慶的端硯媲美。
《歸州志·物產》: 龍馬石出龍馬溪中,其色黑,上有金花,可為硯及屏、磬之類。
22、豐寶石
豐寶石,產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的豐寶山。
《宜昌府志·物產》: (東湖)縣東二十五里豐寶山產石,紅白二色,紋彩絢爛,謂之紋石。 《東湖縣志》: 珠寶之山,實峙縣陽,山產紋石,色輝夜光,理密纏絲,赤白成行,安得玉人,追琢其章。
註: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夷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2001年撤宜昌縣設夷陵區。
23、雷石
雷石,亦稱雷楔、雷榍,產於湖北省宜昌麻溪一帶,峽口北岸之曉峰、新坪一帶也有分布。該石多掩埋於沙礫之中經雷雨洗刷之後出露,宜昌麻溪一帶自古亦有產出。
《宜昌府志》: 雷石,麻溪山中出,形似棗核,大者如卵,瑩澈如水晶,每經雷雨後山田中往往覓得之,一名雷楔。
24、大沱石
大沱石,產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荊州市江陵縣一帶的長江中。該石石質堅硬,叩之有聲,多為青黑色,偶有黃、綠色兩色,紋理稍粗,經江水長久沖刷磨洗,形態圓滑,石上布滿天然花紋,有的似花草林木,高雅美觀。可制硯台,亦頗能發墨,大沱石硯的製作始於北宋。
大沱石多產於峽江兩岸沱灘之間,尤其以秭歸大表沱所產為佳。峽江是指長江流域三峽的四百里水域,即從重慶奉節到湖北宜昌的江段。峽江人稱江水為沱,沱石即江水中的石頭。
杜綰《雲林石譜》:「歸州石出江水中,其色青黑,有斑紋如鷓鴣,質頗粗,可為研,甚發墨。土人互相貴重。峽人謂江水為沱,故名大沱石。」
趙汝珍《古玩指南》:「湖北省荊州屬歸州產石,名大沱石,其色青黑,其紋理較粗,亦頗發墨。歸峽人謂江水為沱,蓋即江水中石也。歸峽人多用之,他處人士多不知也。」
25、石燕
石燕,產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夷陵區及襄樊市南漳縣等地。該石屬古生物化石,因石中之紋狀如燕翼而名。形態似燕的古生物化石有多種,如三葉蟲、筆石、鸚鵡螺、珊瑚等。
《宜昌府志》: 石燕,羅惹坪諸山多有之。 《石雅》:石燕 出湖北南漳、宜昌及秭歸,今宜昌所見,品類不一,尤多古代珊瑚。
26、漁洋石
漁洋石,產於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聶家河鎮一帶漁洋河中。漁洋河全長104公里,發源於五峰、長陽交界處,流經宜都市52公里後匯入清江。聶家河鎮位於清江下游最大支流的漁洋河畔,距宜都市約13公里。 文章來源:中國花卉奇石網www.51huahui.cn

㈣ 國內有哪些不坑爹的春遊景區

個人經驗,游覽時提升性價比的關鍵:

1、淡季去,很多景區門票半價,人少。

2、走遠些,不要門票或門票便宜,人少。

3、多做功課,多與同好交流,發現自己感興趣,其他人不太感興趣的景區,便宜,人少。

4、季節性強的景點,做好功課,去對時候,值回票價。

5、過於常規的熱門景區,做足功課,深入游覽,把感興趣的點盡可能體驗到,值回票價。

以下是一些推薦

1、淡季去,很多景區門票半價,人少。

  • 甘南郎木寺冬季免費,幾無遊客,提前做功課可趕上盛大的佛事活動,壯觀免費。遇下雪如仙境。

  • 10年去甘南拉卜楞寺冬季門票半價,遊客少,藏民多,食宿便宜。

  • 天水麥積山石窟冬季門票半價,可以看到麥積覆雪的勝景,遊客少到不行,棧道上沒人擁擠,想看多久看多久,想怎麼拍怎麼拍。

  • 冬天的拉薩布宮,淡季票價,不用提前排隊買票,隨到隨進,想怎麼看怎麼看,想走回頭路隨便你,夏天絕對不行。而且冬天的拉薩遊客少,前後藏,衛藏、康區的人都上去了,大昭寺前面好像一個免費藏族服飾展,盡情看吧。

  • 懸空寺、雲岡石窟,冬季去遊客比其他三季都少。懸空寺的棧道上不擁擠,也不用腿軟了。雲岡石窟遊客少,每個窟都可以拿著自己買的手冊,比對著慢慢看,比導游講的好。

  • 敦煌,莫高窟冬季門票半價,遊客特別少,開的窟和夏天一樣多,門口博物館的復原展沒人看。千佛洞也沒遊客,隨便看。缺點是鳴沙山冷,月牙泉凍住了。

熱點內容
櫻花盛飲料 發布:2025-02-06 18:45:52 瀏覽:697
臨清海棠花 發布:2025-02-06 18:45:50 瀏覽:303
078期正版四字梅花詩 發布:2025-02-06 18:08:38 瀏覽:671
鮮花網頁模板 發布:2025-02-06 17:53:16 瀏覽:651
七夕送披薩 發布:2025-02-06 17:48:54 瀏覽:689
梅花生物股票最新消息 發布:2025-02-06 17:31:36 瀏覽:848
東郊市場花卉 發布:2025-02-06 17:23:14 瀏覽:53
伯爵玫瑰手鐲 發布:2025-02-06 17:18:58 瀏覽:766
陸游插花賞析 發布:2025-02-06 17:06:35 瀏覽:650
秦王素蘭花 發布:2025-02-06 17:04:07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