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不經歷
❶ 塵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來的意思是:做自到擺脫心中的塵念是很不同尋常,必須緊緊握住頭發狠下一番苦心,梅花不經過徹骨的寒冷,怎能在寒冬臘月散發芳香。
塵勞:塵念勞心; 迥(jiǒng)脫:遠離,指超脫;緊把:緊緊握住。
這首詩出自《上堂開示頌》,作者是是唐代著名僧人黃檗(bò)禪師。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
(1)梅花不經歷擴展閱讀:
作者黃檗禪師,幼於黃檗山出家,因人啟發,參謁百丈禪師而悟道。因希運酷愛家鄉黃檗山,以此名其禪苑,世稱黃檗希運。
作者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梅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屢屢被人引用,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❷ 為什麼是不經歷暴風雪,哪有梅花香
不經過寒冷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原因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生長,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條件下能較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耐寒,怕積水。適宜在表土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底土稍黏的濕潤土壤上生長。
贊美花中四君子的梅花有好多: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開得最熱烈的時候往往是最嚴寒的時候,所有的花都已經凋謝,唯有梅花獨自開放。自古以來梅花便被賦予了不畏強權。
不畏艱難險阻的意義。梅花傲雪風霜,性格堅韌挺拔,寓意著人們不畏任何艱難困苦,不折不撓的品格。
梅花這種性質是由於其長期適應環境造成的,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梅花喜溫暖較耐寒,冬季要有一定低溫的刺激,在年平均溫度在16-23℃的地區,生長發育最好。「梅花越冷開花越旺」,這里的「越冷」是相對於南方而言的。南方人對5~6°的溫度已稱之為寒冷,而非北方對0下十幾度習以為常。
❸ 人生就像梅花,不經歷嚴寒風霜,哪來暗香恬雅
是的,這句話原話就是: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其實再說的明白透徹一點就是年輕的時候,適當吃點苦是有必要的,只有這樣,你才會珍惜當下。人生需要磨練,不要自怨自艾,只看到別人的幸福,沒看到別人吃過的苦。
❹ 不經歷數九嚴寒的考驗,哪來梅花「一任群芳妒」的傲然風骨。原因是什麼
因為梅花已經經歷了數九嚴寒的考驗。才會展露出傲然的風骨。通俗一點講,就是只有經歷了嚴峻的考驗。才能夠更好的卓然於世。顯示自己的風格和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