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茶花雞
㈠ 茶花雞主要產自哪裡
主要產自雲南省西部。西南部。南部以及東南部的熱帶雨林中。茶花雞學名紅原雞(Gallus gallus),因茶花公雞叫聲與滇南居民「茶花兩朵」語音相似而得名,兼具觀賞與食用價值,是中國目前唯一保存的原始雞種。茶花雞有野生和家養之分,主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和臨滄市、普洱市思茅區。
㈡ 茶花雞主要產自哪裡
主要產自雲南省西部。西南部。南部以及東南部的熱帶雨林中。茶花雞學名專紅原雞(Gallus gallus),因茶屬花公雞叫聲與滇南居民「茶花兩朵」語音相似而得名,兼具觀賞與食用價值,是中國目前唯一保存的原始雞種。茶花雞有野生和家養之分,主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和臨滄市、普洱市思茅區。
西雙版納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大多數地區全年無霜,多雨多霧,干雨季明顯,是地球北回歸線沙漠帶上惟一的一塊綠州,是中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地區,也是當今地球上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野生茶花雞長期生長在低海拔(一千米以下)、炎熱、多霧、潮濕的麻栗樹和次生竹、竹木混交林中,一般喜在灌木叢中活動。這里水熱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植物茂密,農作物可一年2至3熟,野生植物種子、昆蟲繁多,為茶花雞提供了豐厚的飼料。
㈢ 茶花雞產自哪裡
【品種類型及原產地】
主產於雲南省德紅、西雙版納、紅河、文山四個自治州和臨滄、思茅兩地區。
1主要特性特徵體型矮小,羽毛緊湊,體軀勻稱,近似船形,性情活潑,機靈,好鬥,能飛善橡正跑。胸肌發達,胸部寬平。頭小而清秀,多為平頭,少數鳳頭。多為單冠,少數豆冠。喙黑色,少數黑中帶黃色。虹彩黃色居多,也有褐色和灰色。耳葉、肉髯紅色。皮膚白色者多,少數淺黃色。脛、趾黑色,少數黑中帶黃色。公雞羽毛除翼羽、主尾羽、鐮羽為黑色或黑色鑲邊外,其餘全身紅色,頸羽、鞍羽具有鮮艷光澤,尾羽發達。母雞除翼羽、尾羽多數是黑色外,全身呈麻褐色。
2保種方式雲南省西雙版納建立茶花雞保種場承擔保種任務,並建立保種區,國家級地方雞種基因庫(江蘇)於1998年引種進行異地保護。
【生產性能】配如岩
1成年體重與產肉性能公雞平均1190克,母雞平均1000克。180日齡半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5.6%,母雞為75.6%;全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0.4%,母雞為70.1%。
2繁殖性能茶花雞開產日齡140~160天,年產蛋數70~130個,平均開產蛋重26.5克,平均蛋重37~41克,種蛋受精率84%~88%,受精蛋孵化率84%~92%,就巢性強,每次就巢20天左右,就巢率60%。
【開發利用情況】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居民的食品安全與營養保健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場對質量高、無污染的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度上升,為茶花雞生產提供了大的市場空間。目前已創辦的大青樹牧業科技拓展有限公司,注冊了茶花雞商標,取得了「雲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書」和「無公害農產品證書」。現代肉雞業中不斷加強對胸肌和腿肌的選擇,以提高肉雞的產肉性能,茶花雞胸肌發達,在地方品種中名列前茅,可以進行適當的雜交利用,提高其他地方雞種或引進雞培御種的產肉性能。茶花雞是提高和改善地方雞種胸肌率寶貴的遺傳資源。
信息來源: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
㈣ 雲南特產有哪些
1. 卷煙、烤煙 雲南出名煙,在全國有名的有紅塔山、啊詩瑪、雲煙等。 2、茶葉: 茶葉很早以來就與咖啡,可可一起,成為世界的三大飲料之一,是世界100多個國家人民喜愛的傳統飲料。茶葉是雲南省久負盛名的特產,生產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種植歷史。種植面廣,現在雲南省種植茶葉的縣佔全省總縣數的92%,所產茶葉除供應國內市場需要外;其中,滇紅、普洱茶、沱茶等茶葉還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數十個國家和港澳地區。 3、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馳名中外,早在1915年的國際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成為雲南省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名特食品之一。1923年在廣州舉辦的全國各地食品比賽會上,獲得各界人士的好評,在這次會上,孫中山先生口嘗了宣威火腿,覺得其色鮮肉嫩,味香會甜,食而不膩,倍加贊賞,留下了「飲和食德」的題詞。以宣威火腿製成「雲腿」罐頭的工廠,也取名為「德和罐頭廠」。從此宣威火腿名聲大振,遠銷東南亞和港澳地區,現在還出口日本和歐美一些國家。 4、葯材: 雲南是我國著名的葯材王國,這里復雜的自然條件,有利多種葯材的生長,雲南出廠的葯材多達1000餘種,佔全國葯材品種的70%,其中三七、天麻、蟲草、當歸等品種,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中成葯中的「雲南白葯」譽滿全球。 5、食用菌: 食用菌含有多種氨基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視為珍貴的「山珍佳餚」。經常食用可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清肺益氣,降低膽固醇,預防肝硬化,有的還有抗癌作用等已成為世界各國喜愛的高級滋補食品。 6、斑銅工藝: 雲南斑銅是我國獨有的金屬工藝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傳統的工藝品中獨具一格,曾有「九龍鼎」在國際「萬過賽會」上獲獎。 斑銅製品,分為「生斑」和「熟斑」兩種。無論「生斑」和「熟斑」,自問世之時起,就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優美的神韻使人傾倒。 7、大理石: 從歷史資料看,大理石的開采,起碼可以追溯到唐代南詔以前,一千多年前唐代修建的大理崇聖寺三塔,建築上就已經採用精美的大理石雕刻製品,而且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歷史上的皇宮陵墓如北京和十三陵,均大量使用了雲南大理石。五十年代以前大理石的開采、加工,一直停留在手工生產的方式上,直到1953年大理建起了大理石廠,逐步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產品種類增多,工藝不斷提高。其產品除國內需要外,還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市場。 8、雞豆涼粉: 是納西族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它產於麗江壩,因形狀象雞眼睛,故名雞豆,屬豆科類。這種豆類經碾磨製成的粉條,顏色呈灰綠色,煎炸、涼拌、煮都很入味,清香可口,是納西族餐桌上的佳餚。 9、麗江粑粑: 是地道傳統食品之一。選料精良、製作精細、有包紅糖、白糖、玫瑰餡或豆沙餡的糖粑粑和以火腿、蔥白為餡的火腿粑粑,油而不膩、酥香味濃,用料考究、工藝獨特,可攜帶而不霉變。 10、砣砣肉: 是寧蒗小涼山彝族常用來待客的肉食。選用豬肉、羊肉或牛肉,連骨帶肉切割成約半斤(250g)左右一大塊,在鍋中用清水煮至八成熟,再撈入簸箕內,撒上鹽和調料菠盪,待調料滲入即可分食。蘭坪和寧蒗彝寨,都可嘗到砣砣肉。 11、豬膘肉: 是摩梭人待客的傳統佳餚。其製作方法是將豬宰殺後,把整頭豬除頭骨以外的骨骼全部剔除,內抹各種調料,然後縫合,壓成琵琶狀腌制而成。因加工獨特、香料豐富,吃起來肥而不膩、味美可口、營養極佳、且易保存,制好的豬膘肉久放不變質。 12、麗江特產 (1)海棠果:為麗江獨有的一種野生水果,可直接食用或泡飲。功效:利尿、健胃、助消化,也為小孩尿道炎特效奇方;它是一宗純正的天然保健珍品和饋贈禮物。 (2)天麻:為麗江的傳統天然野生葯材。功效:平肝息風、止痙補腦,為葯膳佳品。中成葯有天麻丸,天麻素片,遠銷東南亞地區,天麻酒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 (3)歸頭:歸頭為麗江傳統產品。當歸從秦地引種麗江,近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地道的名貴葯材,以品質純正、揮發油含量高於秦歸深受國內外歡迎,因而故稱雲歸。功效:補血和氣、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為葯膳風味佳品。 (4)蟲草:為麥角菌科真菌,系寄生在蝙蝠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復合體,為一種似蟲非蟲,似草非草的葯物,性平、味甘、微苦。功效:抗衰老,明目,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等。常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是野生珍稀名貴葯材之一。 (5)螺旋藻:又名藍藻,是一種已有35億年生命史的稀有藻類,可以說是現在地球上最「老」的生物,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豐富均衡的營養及高效保健功能的特點。已被全世界的人們所關註:「21世紀人類最好的保健品」。目前全球已知的螺旋藻產地只有墨西哥的可可湖,非洲查德湖和我國永勝程海三處。 (6)納西東巴掛毯:系麗江毛紡廠的工藝產品,採用當地優質的細羊毛,精編細織而成,大多採用白色羊毛為底色,圖案為黑色羊毛繪制,以納西古老的東巴象形字畫和富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圖案構成多種式樣。除掛毯外,還有地毯、坐墊、鋪毯、馬墊等產品。其特點為圖案新奇,寓意美好,精製耐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頗受中外遊客歡迎。 (7)麗江銅器:麗江銅器,遠源流長、材料有紅銅、黃銅、白銅等,其工藝精緻,品種繁多,如各式銅壺、銅鎖、銅盆、銅火鍋、銅勺、銅瓦,以及銅制的墨盒、筆架、門扣、燈盞等用具,都是當地人民喜歡的生活用品。麗江銅器曾是納西與藏漢等民族貿易中的主要商品,以其優質、耐用的特點譽滿康藏地區和滇西北地區,一向為省內外各民族人民所青睞,隨著改革開放和旅遊事業的發展,麗江銅器日益為海內外的廣大旅客所喜愛。
㈤ 雲南的概況
雲南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這里有奇異的山川風貌、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這里是植物、動物、有色金屬、花卉的王國。這里有眾多值得我們驕傲的「中國之冠」。
地理、行政區劃與資源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睡,簡稱「滇」。位於北緯21.8』32」—29.15』8」,東經97.31』39」—l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南部。全省處於北緯300以南的低緯度地帶。雲南屬內陸省分,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全省東西橫跨864.9千米,南北縱跨990千米,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排列在新、藏、青、黑、川、甘和內蒙7省區之後,為全國第8位。
雲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它是我國通向東南亞、南亞及這一地區各國進入我國最主要的陸路通道。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相連。雲南與鄰國的邊界線長達4060千米,佔全國內陸國境線總長的1/5;全省有8個地州、25個縣(市)分別與上述三個鄰國接壤。
雲南是中國從陸上通向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門戶。是中華民族和上述地區人民友好交往和開展經濟貿易的主要通道。雲南作為中國的西南門戶,地位極為重要。雲南與東南亞、南亞這種山水相連的地緣狀況,形成極大的區位優勢。這一優勢,為雲南與東南亞人民之間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旅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雲南已成為我國聯系東南亞、南亞的橋梁和紐帶。
至1999年雲南省共設有16個地區級單位。其中3個地級市: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8個民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5個地區:昭通、思茅、保山、麗江、臨滄。
雲南地處中國三大階梯地形的第一級至第二級階梯地帶。地勢西南東低、北高南低,呈階梯狀下降,地形復雜多樣,多山、多峽谷、多江河、多湖泊。高原山地佔了全省總面積的94%,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
雲南地勢起伏很大,最高點是滇西北德欽縣境內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最低點是滇南河口的南溪河與元江交匯處,海拔僅76.4米。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最短距離約900千米,高差競達6000多米。
雲南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東部有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岩溶地貌。例如:石林、宜良、九鄉溶洞、丘北普者黑、瀘西阿廬古洞、建水燕子洞等。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地勢雄奇險峻,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
在全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全省面積在l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有1442個,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有49個,最大的壩子是陸良壩子,面積為771.99千米。雲南是「山的王國」,有眾多的山脈,全省海拔2500米以上的主要山峰就有30座,其中5000米以上的名山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太子雪山、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碧羅雪山等。
由於雲南地形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縱谷為基礎,形成了西部以山高谷深、風景奇險為特徵,東部以高原湖光山色、喀斯特景觀廣泛分布為特色,構成了對照鮮明、獨具一格、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優勢。
在雲南的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河流600多條。江河縱橫,水系十分復雜。主要的河流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南盤江等。雲南還有眾多的高原淡水湖泊,是我國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大小湖泊共計40多個。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有37個,湖泊總面積為1066平方千米,集水面積9000平方千米,總蓄水量約300億立方米。主要湖泊有:滇池、撫仙湖、陽宗海、洱海、瀘沽湖、納帕海、碧塔海、程海、異龍湖等。
由於雲南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低緯度高海拔,又處於青藏高原東南側的地理條件和錯綜復雜的地貌綜合影響下形成了雲南獨特的氣候——高原季風氣候。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有的地區長冬無夏,春秋較短;有的地區終年如夏,一雨成秋;不少地區則四季如春,一雨成冬;省會昆明就因「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而被贊譽為「春城」,享譽海內外。
雲南受低緯、季風、高原影響形成的氣候有四個特徵:一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二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三是氣候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四是無霜期長。
總的說來,雲南類型豐富、復雜多樣的氣候給社會經濟發展及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好的影響。一是雲南大部分地區四季如春、冬暖夏涼,冬日可避寒、夏日可避暑;二是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類型都有,使人們可以領略各種類型的自然風光;三是特殊的氣候條件,使雲南境內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優越的氣候條件給雲南旅遊業提供了氣候資源優勢,使雲南成為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雲南是我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植物均有分布。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就擁有1.8萬多種,佔60%還多,為全國之冠。
全省森林面積1.43億畝,覆蓋率為24.2%,高於全國覆蓋率約1倍,活立木總儲量為13.7億立方米,列全國第3位,國家級保護樹種就有59種。此外竹類資源在雲南省也十分豐富,面積達10多萬公頃,有200多個竹種。經濟林木、林副產品、山林特產資源也十分豐目。
雲南又有「葯物寶庫」、「香料之鄉」的美稱。全省有中草葯約2000多種。三七、天麻、雲木香、雲黃連、雲茯苓、蟲草等在傳統中葯材中享有很高聲譽。雲南還有1250多種民族葯,居全國首位。雲南香料植物種類也很多,計69科約400種,在全國名列前茅。雲南還有「天然花園」的盛譽。全省有2100多種觀賞植物。其中花卉在1500種以上,堪稱「花卉王國」。茶花、杜鵑、報春、百合、玉蘭、蘭花、龍膽、綠絨惹是雲南的八大名花。其中茶花品種就有100多個,杜鵑品種更多達300個。雲南花木資源之豐富,舉世矚目。現在雲南花卉生產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花卉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1994年。雲南鮮切花產量已名列全國第一。
雲南經濟作物也很豐富,主要有煙葉、茶葉、甘蔗、橡膠、咖啡、漆樹、金雞納、樟屬植物、紫膠寄樹、黑節草等。其中橡膠園有120餘萬畝,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樟腦年產量佔全國的第二位;紫膠產量,居全國首位。雲南油料植物除油菜、花生、核桃、向日葵、油桐、油茶、油棕、油瓜、油蘆子、香果、賀得木等除外,還有87種有用的野生油料植物。全國有香料植物500多種,雲南就有365種,佔73%,主要有桂花、玫瑰、素馨、萊莉、龍腦香、香英蘭等;調味品有花椒、八角、草果、胡椒等,還有依蘭香、枝葉油、香葉油、松節油、樹苔和橡苔等有很高經濟價值的香料。
此外,雲南食用菌植物十分豐富,如竹蘇、雞縱、木耳、松茸、乾巴菌、香菇、牛肝菌等。
雲南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寒、溫、熱三帶動物共處一域,種類繁多,分布廣,列全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在雲南僅脊椎動物物種數就有1737種,佔全國種數的58。9%。國內見於名錄的昆蟲有2.5萬種,雲南就有1.3萬種。許多動物為雲南所特有,如魚類中就有5科40屬249種為雲南所獨有,還有不少古老的孑遺物種,如小熊貓、羚羊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多,如亞洲象、滇金絲猴、野牛、孟加拉虎、長臂猿、白尾梢虹雉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獅猴、小熊貓、林麝等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外還有大斑靈貓、眼鏡蛇等33種為省級保護動物。
雲南是我國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的寶地。到1994年底全國已發現的礦產共168種,在雲南已發現142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92種。雲南礦產資源儲量大;伴生礦多、經濟價值高;分布廣。有色金屬是雲南最大的優勢礦產,鉛、鋅、錫居全國第一位,銅、鎳居第3位,因此雲南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黑色金屬中富鐵礦和富錳礦居全國之首。貴金屬中銦、鉈、鎘居全國第一位,銀、鍺、鉑等居全國第二位,在非金屬礦中,儲量最豐富的是磷礦,居全國第一位。鹽類遠景儲量也十分可觀。
除豐富的礦產資源外,雲南還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地熱資源、煤炭資源、太陽能資源。雲南江河縱橫、雨量充沛,正常年水資源總量為2222億立方米,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4%,居全國第3位;全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l0364萬千瓦,佔全國總蘊藏量的15.3%,居全國第三位;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為900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為3944.5億度,佔全國可開發裝機容量的20.5%,居全國第二位。在雲南幾乎縣縣有溫泉,各類溫泉有700多處,地熱資源十分豐富,且流量大,每年流出熱水約3.6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有著名的「熱水城」——洱源、「溫泉城」——昆明、「地熱之鄉」——騰沖。雲南煤礦資源也很豐富,品種齊全,儲量居全國第9位,其中褐煤居全國首位。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雲南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類型最多的省份。到1999年底,雲南省自然保護區已達l12個。保護面積為220多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5.5%,居全國首位。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西雙版納、高黎貢山、哀牢山、白馬雪山、蒼山洱海、南滾河、大圍山、分水嶺等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51個,地(州、市)、縣級55個。此外,雲南還建有一批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森林公園。截至1999年底,全省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2個,省級森林公園5個,如金殿國家森林公園、魯布革國家森林公園、畹町國家森林公園、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象鼻溫泉省級森林公園、雞冠山省級森林公園、羅漢山省級森林公園、南安省級森林公園、銅鑼壩省級森林公園等。
悠久的歷史 雲南是人類的重要發樣地之一。1965年發現的元謀猿人化石(距今170萬年),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人類化石,中國歷史的第一頁就是從這里翻開的。到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們,已能使用石斧類的簡單生產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建造簡易木結構房,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村落。
公元前三世紀,庄矯人滇,建立了滇國。庄嬌等將較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雲南,促進了雲南的發展,這標志著雲南從政治上與內地聯系的開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雲南設置郡縣,修築從四川宜賓到雲南昭通的「五尺道」。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率巴蜀之兵臨滇,設益州郡。益州郡轄24縣,其中有雲南縣(地在今祥雲),這是「雲南」一詞的最早出現。關於「雲南」的來歷,史載,當時有人報告「彩雲現於南中」,於是漢武帝派使臣尋找,「雲南之名始此」。所以說雲南是「彩雲的故鄉」。與此同時,漢武帝還封滇王並賜滇王印。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統三路大軍平定南中,使雲南成為蜀漢鞏固的後方。
東晉初年,由內地遷至雲南的璺氏勢力逐漸強大,並成為雲南的主宰者。璺氏歷代統治雲南約500年。當時的滇池地區稱作昆川。
唐初,洱海周圍六詔倔起,其中南詔不斷發展壯大,逐漸統一了其他五詔。唐玄宗封皮邏閣為雲南王,標志著南詔國建立。南詔歷傳13王,統治200餘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國,共傳22世300多年。南詔國、大理國是雲南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理是雲南的政治中心。在大理國統治期間,鄯闡城(今昆明)逐漸成為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軍滅大理國。而後元朝設立雲南行省,作為全國11個行省之一。從此雲南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治所從大理遷到昆明。元代在賽典赤等人的治理下,雲南在經濟等方面得到迅速發展。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漳用兵雲南,攻克昆明,滅元朝梁王,在雲南建立明朝政權,統治278年。明王朝在雲南實行大規模的移民屯墾,大量漢族進入雲南,從此漢族人口在雲南佔了多數,而非漢民族成為少數民族。明代雲南的礦冶鑄造業發展迅速,銀、銅產量居全國首位。
1644年,明朝滅亡,一些反清力量和明朝遺臣在南方擁立明宗室親王為帝,史稱「南明」。其中後期永曆帝入滇,以昆明為根據地抗擊清軍。清平西王吳三桂絞殺永曆帝後統治雲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平定吳三桂等藩王叛亂,使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結束。清末雲南的錫產量躍居全國第一。
鴉片戰爭之後,雲南被英、法帝國主義劃分為其勢力范圍。雲南人民為此與帝國主義展開了一系列的英勇斗爭。1911年辛亥革命中,騰越起義、昆明「重九」起義和臨安起義推翻了清王朝在雲南的250多年的統治,建立了大中華民國雲南軍都督府。1915年,當袁世凱復辟帝制時,雲南又首舉義旗,發動了武裝討袁的護國運動。
抗日戰爭期間,雲南成為大後方,內地沿海大批工廠遷入,形成海口、馬街、茨壩、安寧四個工業區,生產出中國第一台望遠鏡、第一根電線等,許多「中國第一」在這里誕生。昆明也成了戰時中國重要工業區和文教中心。由北大、清華、南開三大學聯合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有「內樹學術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馳譽世界。雲南人民積極配合和支持全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數十萬滇軍健兒出省抗戰,在著名的台兒庄和中條山兩大戰役中打出了威名。1942年5月日寇侵入滇西,雲南又成為前線。經過兩年的滇西保衛戰,收復了失地,雲南又成為全國最早將日寇逐出國土的省份。
抗戰勝利後,昆明學生在全國率先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運動,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樹起了第三個里程碑。1949年12月9日,盧漢舉行起義,雲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從此雲南歷史翻開新的篇章。
雲南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物古跡。據統計,全省經各級政府審定公布的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344項,其中國家級24項,省級233項。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五座(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六座(威信、騰沖、會澤、保山、石屏、廣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四座(會澤縣娜姑鎮、大姚縣石羊鎮、祿豐縣黑井鎮、石屏縣寶秀鎮)。
眾多的民族,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數據,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
全省總人口約4235.9萬人(2000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萬;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僅5500多人。在雲南少數民族中,有15個民族是雲南所特有的;有16個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國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雲南還是全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全國共有30個民族自治州,雲南就有8個,全國有民族自治縣122個,雲南就有2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
雲南民族眾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為:雲南地處高原,祟山峻嶺,交通阻隔,各地居民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久而久之,逐漸發展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統治民族進入雲南,也帶來了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一些少數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時期因避難、逃荒或其他緣故,先後從內地遷人雲南。由於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雲南成為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
雲南25個少數民族分布比較復雜,但突出的特點有兩個:一是交錯分布、大雜居、小聚居。全省沒有一個單一的民族縣(市),也沒有一個民族只住一個縣(市)。總的說來,邊疆地區分布居多;二是立體分布,與雲南立體地形、立體氣候相聯系,總的看來,傣、壯兩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區,回、滿、白、納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壩區,哈尼、拉枯、佰、景頗、基諾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區,苗、僳僳、怒、獨龍、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各樣。總的說來,有傣、壯、景頗、德昂、拉枯、哈尼等民族的干欄式建築;彝、哈尼等民族的土掌房;白族、納西族的「三坊一照壁」;普米族、摩梭人的井乾式建築等。
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各具特色。
總的來看,各民族的服飾與所分布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密切相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炎熱地區輕薄短緊型,這主要是居住在滇西南、滇東南等河谷濕熱地區的傣、壯、哈尼、佤、布朗、阿昌等民族,上衣、裙子都較短、質地輕薄。二是輕便型,這主要是居住在滇中壩區的各少數民族,衣著一般都很輕便實用,如回、白等民族。三是寬大厚重型,滇西北的藏、納西、普米、僳僳等民族的服飾均屬此類。此外,雲南少數民族服裝還帶有濃郁宗教文化色彩,如彝族對虎崇拜,其服飾上就有各種虎圖案,還有虎頭帽、虎頭鞋等。
雲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主要分四種類型,一是基本只使用本民族語言,如傣、景頗、佤、僳僳、拉枯等民族。二是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同時也使用漢語,如白、壯、納西等民族和部分彝族、哈尼族。三是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也兼用本地區另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如德宏州的阿昌、德昂、布朗等,西雙版納州、臨滄地區的布朗、佤等民族都有一部分人兼通傣語。四是轉用漢語或鄰近的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如回、滿使用漢語,通海的蒙古族則使用彝語或漢語。此外,一些少數民族內部的語言也存在不同方言,如彝族就有6種方言,景頗族則使用景頗語和載佤語兩種不同的語言,傣語也有傣偽、傣那和傣綳等方言。
雲南少數民族原有文字22種。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對彝、哈尼、傣、壯、苗、僳僳、拉祜、佤、納西、景頗等民族文字進行了改進,並創制了14種民族文字。加上藏文,現在雲南省有少數民族文字共15種。
雲南民族眾多,民族節日也是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許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僳僳族的刀桿節等。
雲南是全國宗教類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原始宗教在雲南均有,堪稱中國的「宗教王國」。
多樣的宗教 雲南宗教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宗教類型齊全;二是宗教與民族特色相結合;三是各種宗教相互滲透、融合。
佛教:流傳於雲南的佛教,包括南傳上座部、漢傳、藏傳三大部派。其中南傳上座部佛教在中國唯有雲南獨有。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現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德宏、思茅、臨滄和保山等地州,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眾所信仰。
漢傳佛教唐代傳入雲南,現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保山、玉溪、紅河、楚雄、曲靖、臨滄、昭通等地,為部分漢族、白族、納西族、彝族、拉枯族群眾所信仰。
藏傳佛教於大理國中期(11世紀末)傳人雲南的德欽、中甸、納西、麗江、永寧、寧蒗等地,現主要分布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及麗江地區寧蒗等縣,為藏族和部分納西族、普米族群眾所信仰。
道教: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創立時即傳入雲南。現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臨滄、大理、昭通等地州市,為部分漢族群眾所信仰。
伊斯蘭教:元代傳人雲南。現全省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昆明、玉溪、紅河、文山、大理、保山、昭通、思茅等地州布。為回族群眾所信仰。
基督教:雲南基督教主要有兩大教派,新教和天主教。新教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傳入雲南,現在全省16個地州市均有分布。為漢、苗、僳僳、景頗、彝、佤、怒、獨龍、拉祜、傣等族的部分群眾所信仰。天主教傳人雲南是在明末清初。現在主要分布在昆明、昭通、紅河、文山、大理、麗江、曲靖、迪慶、德宏等地州市,為漢、彝、苗、僳僳、景頗等族的部分群眾所信仰。
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以多種崇拜和巫術控制為主要特徵。雲南少數民族普遍崇拜原始宗教。雲南少數民族原始宗教內容豐富、形態多樣、基本上囊括了原始宗教所有的內容和形態,包括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在雲南民族地區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對外開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雲南對外開放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特別是近幾年,雲南大力加強與省內外、國內外在經貿、旅遊、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交流。復通和開辟了;批口岸;開放了一些邊境城市和縣市;建立了一批開發區、旅遊度假區;舉辦了一系列上規模、上檔次的對外開放活動。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以地州所在城市為依託,沿線(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線和邊境線)沿江展開的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現在,雲南省有國家級口岸10個,省級口岸10個,86個邊境通道或邊民互市點。這些國家級和省級口岸成為國家的窗口,聯系東南亞和南亞的橋梁、紐帶。至1997年8月,國務院批准雲南省最後18個縣對外國人開放。至此,雲南省全部縣市都對外國人開放。
從80年代起,雲南省和昆明市就與國外一些地區或城市締結了友好關系。如雲南省與馬里錫卡索大區、美國得克薩斯州結為友好省區州;昆明與日本藤澤市、瑞土蘇黎世、澳大利瓦加瓦加市等7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自1992年以來,為適應雲南對外開放以及雲南經濟發展的需要,雲南省逐步設立了25個不同類型的開發區、旅遊度假區,總面積約220平方千米。其中經濟開發、合作區15個、旅遊度假區10個(國家級1個,省級9個)。
10個旅遊度假區是: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西雙版納旅遊度假區、麗江玉龍雪山旅遊區、大理旅遊度假區、陽宗海旅遊度假區、撫仙湖旅遊度假區、騰沖旅遊度假區、迪慶藏族自治州省級旅遊區、瀘沽湖省級旅遊區、丘北普者黑旅遊區。
為了讓世界了解雲南,讓雲南走向世界,自80年代初以來,雲南省開展了一系列對外交流活動,先後舉辦了八屆中國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首屆雲南民族藝術節、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首屆中國昆明國際旅遊節、』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首屆中國民族服飾博覽會等。這些活動的舉辦大大促進了雲南經濟的發展,加快了雲南對外開放的步伐。
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雲南旅遊業在經歷了1978。1988年的起步階段後,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將雲南建設成為旅遊大省。1995年省委、省政府又明確提出要把雲南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決策指導下,近幾年雲南的旅遊業迅猛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旅遊接待人數及創匯逐年遞增,1999年,雲南接待海外旅遊者達104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3637萬人次,旅遊創匯3.33億美元,旅遊總收入達204億元,產業綜合發展指標名列全國第七位。與此同時,雲南省赴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出境旅遊人數增長十分明顯。
1993年雲南出境旅遊人數僅居全國第八位,而從1994年起連年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廣東省。
雲南發展旅遊業有良好的條件。首先是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在這片美麗神奇的土地上,旅遊資源遍布全省各地,現已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0個(石林風景名勝區、大理風景名勝區、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麗江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騰沖火山地熱風景名勝區、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建水風景名勝區、九鄉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48個(例如:轎子山風景名勝區、黃連河風景名勝區、珠江源風景名勝區、獅子山風景名勝區、撫仙湖一星雲湖風景名勝區、河口南溪河風景名勝區、丘北普者黑風景名勝區、蘭坪羅古管風景名勝區等)。風景名勝區數佔全國已列級風景區總數的12%,為全國之冠。此外雲南悠久的歷史產生了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加之雲南優越的區位、氣候條件、濃郁的民族風情、眾多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使得雲南成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兼具的旅遊勝地。
隨著雲南經濟的發展,各項基礎設施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改善。為雲南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交通: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組成的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為雲南旅遊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至1999年末,雲南省公路通車里程為10.24萬公里,居全國第一位。其中高速公路405公里,列全國第十位。
雲南是中國惟一的准軌、米軌和寸軌三種鐵路並存的省份。現有貴昆、成昆、南昆、昆河等4條鐵路干線,可以從昆明直達貴陽、成都、南寧、河口、北京、上海、西安、重慶、廣州、北海、越南河內等城市。此外還有昆明至玉溪、廣通、大理等線路已通車;內(江)昆(明)線正在建設之中,近年還推出了昆明至石林的高級豪華專列。
雲南目前內河通航里程為1324公里。重點是金沙江、瀾滄江兩江航運。主要港口有水富港、思茅港、景洪港。從水富港出發,可達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地。
雲南有豐富的旅遊產品,旅遊商品生產已具一定規模。主要旅遊名特產品有:大理石製品、雲子、建水紫陶、斑銅、扎染、雲煙、普洱茶、宣威火腿。主要風味小吃有:過橋米線、汽鍋雞、宜良烤鴨、松茸、雞縱、呈貢寶珠梨等。主要葯材葯品有:三七、蟲草、天麻、當歸、雲南白葯。
㈥ 我國各地都有些什麼特產
北京特產風味 北京集全國風味佳餚,工藝美術和民族用品於一城。宮廷菜點,烤鴨,果脯,酥糖,京綉,戲裝,景泰藍等均很有名。
天津特產風味 傳統名牌產品天津地毯,線毯,法蘭絨,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風箏;天津火腿腸,干燒魚,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餅果子等。
河北名特產 唐山,邯鄲等地陶瓷,曲陽石雕,秦皇島貝雕畫,人造琥珀,武強年畫,蔚縣剪紙,衡水內畫壺,涿州金絲掛毯;秦皇島海鮮,石家莊燒雞,承德山菜,張家口口蘑,白洋淀松花蛋,保定醬菜,高碑店豆製品;安國中草葯,承德杏仁,趙州雪花梨,交河,獻縣,魏縣等地的鴨梨,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昌黎蘋果,興隆紅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山西特產風味 汾陽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祁縣六曲香酒,長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陳醋;稷山,運城,臨汾,芮城,太谷等地棗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濟青柿;大同黃花,沁州黃米,平順花椒,永治黨參;手工業名產並州(太原)刀剪,大同藝術陶瓷,陽泉鐵鍋;山西風味菜餚名點並州火鍋,清真全羊大菜,平遙牛肉,頭腦(以羊肉,山葯,藕根,黃芪等多種補品製成),山西刀削麵,太谷餅,黃米油糕等。
內蒙古特產風味 呼和浩特純低粗毛線,包頭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駝絨;多倫馬鞍,蒙古靴;海拉爾,滿洲里旱獺,呼倫貝爾盟猞猁,大興安嶺地區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風味佳餚烤全羊,烤羊腿,風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
遼寧名特產 遼東蘋果(共300多個品種)有大連,營口的國光蘋果,遼西綏中白梨,北鎮鴨梨,大連黃金桃;大連,丹東,營口等地的海產品;傳統手工藝品有大連貝雕,岫岩玉雕,錦州瑪瑙雕刻,撫順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藝品,大連工藝綉品,玻璃器皿,丹東柞綢,沈陽雪花啤酒,八王寺汽水,湯崗子礦泉水;風味名食東北火鍋,沈陽老邊餃子,熏肉大餅,溝幫子熏雞,沈陽伊斯蘭教糕點,薩其馬,遼陽塔糖,大連紅蝦酥心糖等。
吉林省名特產風味 特產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撫松人參,輝南鹿茸最為有名)及長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參茸製品;琿春,安圖木耳,梨樹的白磨,蕨菜,延邊圓蘑,白蜜,蘋果梨,長白山區蛤什蟆油,山葡萄;輕工名產吉林樺皮畫,三寶酒,通化人參蜜餞,人參葡萄酒,長春人參煙;延邊朝鮮族風味朝鮮冷麵,打糕,朝鮮族傳統泡菜等。
黑龍江省特產風味 黑龍江,烏蘇里江特產大馬哈魚,興安嶺蘑菇(有猴頭蘑,榛蘑等60多種實用蘑菇),黑木耳,松子,山野菜(蕨菜,松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參及珍貴毛皮獸皮張等;大慶,齊齊哈爾乳製品,哈爾濱太陽島啤酒,五大連池礦泉水;民族風味有赫哲族風味殺生魚,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上海特產風味 上海輕,紡,手工業工藝品豐富多采,以選料精,式樣新,品種多為特色。上海的服裝,毛呢,府綢,領帶,皮鞋,化妝品,鍾表,玩具,耐用消費品,文娛體育用品,傢具等許多優質名牌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海派戲裝,金銀飾品,雕塑,銹品,人造花等工藝美術品琳琅滿目。名食有糕點,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等。
上海風味以紅燒,生煸敗虧,滑炒水產蔬菜見長,具有薈集江南風味,適應性強的特點。除上海風味外,還有西菜及川粵湘閩等地方風味。上海小吃,風味點心也很豐富。
江蘇特產風味 傳統輕紡,手工藝品蘇州絲綢,銹品,草編,南京雲錦,絨花,宜興青瓷,,紫砂陶器,無錫泥塑,揚州瓷器,蘇州檀香扇,蝦,鎮江鯽魚,刀魚,陽澄湖大蟹,太湖銀魚,水菜,蓮藕等;其他農特產無錫水蜜桃,蘇州枇杷,楊梅,碧螺春茶;南通薄荷油等。名食南大裂京板鴨,香腸,蘇州醬肉,無錫肉骨頭,如東海味,揚州,鎮江醬菜,鎮江香醋,名酒滾枯閉洋河,雙溝大麴,無錫二泉酒,丹陽黃酒,蘇州醇香酒,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糕點等。
江蘇風味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長江下游,東海沿岸風味,故又名江浙風味。以甜為主,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其中蘇錫菜源於川菜,多用沙鍋燉燜,冷盤造型優美;淮揚菜長於清炒,煎貼,淡厚適宜。蘇菜代表菜有獅子頭,料燒鴨,薰魚等。
浙江特產風味 杭州絲綢,杭綉,織錦,湖州雙縐,綾絹,寧波綉衣,溫州甌綉,蕭山花邊;杭州,寧波,嵊縣,安吉竹編竹製工藝品,餘姚,慈溪,黃岩,臨海草編織品;東陽,樂清木雕,青田石刻,溫州甌塑,杭州金石圖章,寧波木骨鑲嵌;紹興金銀首飾,杭州綢扇,綢傘,天竺筷,張小泉剪刀,龍泉青瓷,寶劍,湖州湖筆,羽扇;名茶西湖龍井茶,紹興平水珠茶,金華茉莉花茶,溫州珍眉茶;名果黃岩蜜橘,溫州甌柑,衢州紅桔,鎮海金桿,奉化水蜜桃,諸暨香榧,義烏南棗,平湖西瓜;風味名食金華火腿,紹興老酒,腐乳,杭州,舟山,寧波,奉化罐頭食品,杭州藕粉,白菊;浙江風味名菜有杭州煨雞,西湖醋魚等,風味小吃有嘉興粽子,金華酥餅等。
安徽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業名優產品,文房四寶——涇縣(宣州)的宣紙,筆,歙縣(徽州)的徽墨,歙硯;祁門瓷器,界首瓷器,蕪湖刀剪和鐵畫工藝美術品,舒城,潛山竹席;果品碭山酥梨,徽州雪梨,懷遠石榴,宣城蜜棗,歙縣枇杷;名茶祁門紅茶,屯溪綠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茶;其他特產巢湖銀魚,長江鰣魚。名酒有毫州歷史名酒古井酒,淮北口子酒,濉溪大麴,嘉山名光特曲等;名食符離集燒雞,合肥虎皮金橘蛋,涇縣琴魚干,定遠的橋尾(用豬臀肉製成),名點有壽縣大救駕,安慶墨子酥等。
徽菜是中國八大名菜之一,擅長燒,炒,燉,重油炒,講究火功。名菜有合肥徽菜龍眼肉,葡萄魚,蕪湖水產菜網油桂魚,懷胎魚,油爆蝦,安慶素菜素火腿,素烤鴨等。 福建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廈門,泉州木雕,漳州彩塑,紫砂陶器,德化瓷器,安溪竹編,平潭貝雕;亞熱帶農林特產閩南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崇安武夷岩茶,福州,閩侯茉莉花茶,福安紅茶,南安綠茶;福州橘子,橄欖,莆田(興化),晉江桂圓,漳州蘆柑,香蕉,水仙花,建寧蓮子,山區各地所產的筍干,香菇,木耳;沿海特產文昌魚。
風味菜餚閩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擅長紅糟調味,制湯,運用糖醋烹調,具酸,甜,糟,香四味。福州魚丸,廈門男普陀素菜,泉州葫蘆雞,小吃等別有風味台灣特產風味 澎湖珊瑚,文石,花蓮翠玉,北投藝術陶瓷,台北風箏,新竹聖誕燈,綠島貝雕畫;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桃圓木藝傢具,美濃紙傘,台南關廟藤器,大甲草編,台中,台北竹藝品,台北鶯歌日用陶;台東香茅油,宜蘭樟腦,旗山香蕉,新竹柑橘,屏東,南投菠蘿(鳳梨),玉井紅芒果,屏東蓮霧(鮮果),苗栗大湖草莓,新竹石榴;台北文山包鍾茶,木柵鐵觀音茶,南投凍頂烏龍茶,苗栗綠茶,花蓮紅茶,陽明山杜鵑花,阿里山蘭花,台中,屏東烏魚子等。風味菜餚有海味名菜鹽酥海蝦,火把魚翅,其他菜餚當歸鴨,燒酒雞,糯米八寶鴨,地方名食嘉義新港飴,台中鳳梨酥和太陽餅,宜蘭金棗糕,新竹米粉等。江西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名產景德鎮瓷器,瓷雕,南昌瓷板畫,鉛山竹編工藝品,萬載夏布,花炮,萍鄉煙花,瑞金,永豐毛邊紙;傳統農特產廬山雲霧茶,婺源綠茶,井岡翠綠茶,武寧紅茶,井岡山竹筍,油茶,南豐蜜橘,遂川金橘,興國甜橙,撫州西瓜,信豐紅瓜片,廣昌通心白蓮,鄱陽湖銀魚;風味名食南安板鴨(大余鴨加工成),南昌松肉,安福火腿,九江桂花酥糖,萍鄉花果糖,風味菜餚有九江黔陽魚席菜,廬山「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景德鎮名菜船板肉,井岡山名菜石耳燉雞和燒狗肉,名酒樟樹四特曲,九江陳年封缸酒等。
山東特產風味 傳統輕工業手工藝品煙台鍾表,抽紗,刺綉,淄博陶瓷,料器,濰坊鑲銀製品,風箏,年畫,青島貝雕,膠東草柳製品;著名果品萊陽梨,煙台蘋果,肥城桃,即墨葡萄,,樂陵小棗,德州西瓜;農特產嶗山啤酒花,平陰玫瑰,菏澤牡丹,煙台對蝦,壽光雞,萊蕪豬;名葯東阿驢皮膏;名酒煙台果酒,白蘭地,美味思,三鞭酒,青島啤酒,白葡萄酒,嶗山礦泉水,蘭陵美酒,即墨老酒;名食德州扒雞,濟南糖酥煎餅,青島高粱飴,濟寧醬花生米,龍口粉絲等。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等。
河南名特產品 開封書畫,汴綉,禹縣鈞瓷,洛陽宮燈,仿古陶瓷唐三彩,臨汝汝瓷,南陽玉雕和烙花筷子,濟源盤硯;新鄭,靈寶,內黃,鎮平等地大棗,孟津梨,開封西瓜,信陽毛尖茶;武陟,沁陽等地的四大懷葯;黃河鯉魚,蘭考桐木,許昌烤煙,駐馬店香油;道口燒雞,朱仙鎮五香豆腐乾,汴京烤鴨,洛陽杜康酒等。
湖北省名特產 江陵荊緞,武穴竹器,天門印花布,沙市鴨絨被;宜昌宜紅茶,,咸寧青磚茶,恩施玉露茶;咸寧桂花,保康木耳,秭歸柑橘,興山夏橙,陽新枇杷,隨州蜜棗;鄂州武昌魚,黃梅銀魚,沙湖鹽蛋;孝感麻糖,黃州東坡餅,武漢炸米鍋等。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等。
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燉,蒸,炒為主。著名菜餚有古老肉,蓮子鍋,竹筍蒸魚,香酥雞等。
廣東特產與粵菜 廣東是熱帶亞熱帶茶果之鄉,名果有東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紅茶,潮州鳳凰水仙茶。傳統手工藝品廣州粵綉,潮州抽紗,佛山石灣陶瓷,潮州楓溪工藝美術瓷,廣州牙雕,肇慶端硯等。還有深圳,珠海鮮蚝,潮州魷魚,湛江龍蝦,及廣東香腸,月餅等名食。
粵菜風味名揚中外,「蛇餐」更是久負盛名,有食在廣州之譽。粵菜注重煎炸燒燴,擅長小炒,著意鮮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龍虎鳳,猴腦,白灼海蝦,脆皮乳豬等。海南特產風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鑲銀工藝品,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簫等手工藝品;文昌菠蘿,椰子,五指山芒果,瓊山荔枝;萬寧大洲盜燕窩,西沙大海龜;風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瓊山曲口血蟮,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海口椰子等。
廣西名特產 靖西,賓陽壯錦,都安瑤綉,南寧麻滌,欽州坭興陶瓷,桂林美術陶瓷,方竹手杖,語州竹絲掛簾,北海貝雕,東興石雕,柳州石雕,柳硯,小棺材;南寧涼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語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鮮;合浦珍珠,容縣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寧菠蘿,柳州蜜橙,永福羅漢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等。
四川特產風味 名特產有成都蜀綉,蜀錦(帛),漆器,瓷胎竹編,南充竹簾畫,自貢,宜賓竹製工藝品,榮昌,會理陶瓷,自貢剪紙,名茶川紅茶,峨芯茶,蒙山頂茶,名果合川紅橘,江津廣柑,及川芎,川貝,川蓮等中葯材。
川菜是我國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濃,百菜百味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擔擔面,賴湯圓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賓五糧液,棉竹劍南春,瀘州老窖,古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鴨,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貴州名特產 遵義絲綢被面,安順蠟染,岑鞏花邊,「思州石硯」,平塘陶器,畢節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威寧黃梨,興義大紅袍橘子,羅甸黃果,清鎮酥李,都勻毛尖茶,湄江茶,遵義毛峰茶及竹蓀(參),銀耳,天麻,杜仲,凱里黑木耳,娃娃魚,貴定烤煙,黔東南苗杉;名酒仁懷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麴和懷酒,凱里從江大麴酒,雷公山獼猴桃酒,貴陽花溪刺梨酒,習水大麴等;名食威寧火腿,蕎酥(苗族名點),遵義蛋糕,綏陽空心面,鎮寧波波糖,獨山泡菜,鎮遠道菜,三穗板鴨,銅仁綠豆粉,貴陽野刺梨汁;貴陽黔味菜有八寶娃娃魚,天麻蒸雞,套全鴨,清燉甲魚及小吃戀愛豆腐果等。 雲南名特產 昆明,玉溪,曲靖雲煙(有茶花,紅山茶,紅塔山,阿詩瑪,大重九,恭賀新禧等名煙),昆明,大理,思茅等地雲茶(鎮紅,鎮綠,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蒼山雪綠等),昆明等地雲葯(雲南白葯,田七,天麻,德欽冬蟲夏草等),西雙版納香蕉,芒果,昆明呈貢寶珠梨,昆明干雞棕蕈,勐海天然樟腦;大理石雕工藝品,劍州木雕,個舊,昆明錫制工藝品,東川,昆明斑銅工藝品,昭通版納地毯,西雙版納傣族,哈尼族織錦刺綉品,麗江納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綉衣綉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樁園藝飾品,建水紫砂陶器,西雙版納孔雀屏羽等;雲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風味佳餚紅燒象鼻,茨燜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鍋雞,小吃過橋米線等。
陝西特產風味 著名果品有漢中,城固柑橘,臨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寶」大紅棗,彬縣晉棗,清澗紅棗,陝北蘋果,華縣大接杏,商洛核桃,鎮安大板栗等;洋縣香米,黑米,韓城大紅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陽毛尖茶;漢中,安康,商洛中葯材天麻,杜仲等;傳統名食西安臘牛羊肉,西鄉牛肉乾,鳳翔臘驢肉,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風味菜餚有西安仿唐菜長安八景宴;風味小吃羊肉泡饃;名酒鳳翔西鳳酒(集清香,濃香為一體),眉縣太白酒(歷史名酒),甘泉礦泉水等。 、甘肅特產風味 蘭州白蘭瓜,醉瓜,冬果梨,軟兒梨,酒棗,安西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蘭州黑瓜子,百合;康縣黑木耳,民勤,武威發菜,隴東鎮原黃花菜,小茴香,文縣花椒,蘭州水煙;中葯材文縣黨參,岷縣當歸,銓水大黃;傳統手工藝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關石硯,臨洮洮硯,天水雕漆,華亭安口陶瓷,臨洮仿古地毯,蘭州輕工名產毛紡織品等;甘肅風味佳餚有敦煌駝掌,清燉全羊,蘭州烤小豬,千層牛肉餅,隴西臘肉等,名酒有西涼大麴,金徽酒,肅北馬奶酒等。
青海特產風味 西寧毛(藏系羊毛),羊絨及長毛絨,粗純毛線,地毯,肉奶製品乳酪,甜奶粉,皮張(黑紫羔皮,氂牛皮,旱獺皮);青海湖無鱗湟魚,海東南名果長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樹麝香,果洛,玉樹冬蟲夏草;風味名食有西寧涮羊肉,馬雜碎,果洛牛肉乾,湟源陳醋;西寧,湟源銀器,飾品,藏刀等。 、寧夏特產風味 特產「五色寶」: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寧夏特產風味 特產「五色寶」: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新疆特產風味 瓜果名產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魯番無核白葡萄,伊寧蘋果,庫爾勒香梨,葉城大籽石榴,阿克蘇薄皮核桃,阿圖什無花果,庫車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農牧土特產有庫爾勒啤酒花,庫車,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產細毛羊絨,皮張,腸衣,長絨棉,桑蠶絲,甘草,雪蓮等;傳統輕紡,手工藝名產有烏魯木齊,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萊斯綢,石河子毛布,烏魯木齊,伊寧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樂器,和田,烏魯木齊玉雕,烏魯木齊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飾,銅器等;維吾爾,回等民族地方風味菜餚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魚,薄皮包子,抓飯,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魯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西,藏名特產 傳統手工業工藝品拉,薩,日,喀,則地毯,江,孜,藏,毯,拉,薩,澤,當,(藏,式毛呢),圍裙,昌,都,藏,靴,金銀銅鐵器,藏,裝;拉,薩,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磚茶,雞蛋製成),傳統節日食品「卡色」(麵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製成),青稞糌粑,(炒麵),青稞酒等;野生資源特產野驢,野氂牛,藏羚,黃羊,旱獺,雪雞,名貴葯材熊膽,麝香,冬蟲夏草,人參果,天麻,雪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