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斑疹

梅花斑疹

發布時間: 2023-07-28 13:01:37

1. 梅毒初發的時候是從哪個部位開始

梅毒早期是從生殖部位開始長的(龜頭周圍少數一兩個扁平疣,表面有潮濕擠壓出水,可不治自愈(傳染),檢測有螺旋體),女性陰唇內側出現潰瘍,陰道分泌物暗血色,宮頸糜爛。早期梅毒血清不一定呈陽性。青黴素1000萬連注7-10天,四環素或多西環素服用15-30天可治癒。
到了二期血清呈陽性皮疹逐步延伸肚皮,大腿,四肢喝酒的時候症狀明顯,有兩種表面症狀,(一)大多數二期梅毒患者皮膚現象,皮膚大片的出現梅花樣的斑疹,不到一分錢那麼大,略高出皮膚,表面潮濕擠壓出水(傳染),(二)有頭的小丘疹。兩種檢測都有螺旋體,需抓緊治療,菌必治7-10天,苄星青黴素7天。多西環素或紅黴素服用一個月治癒。但治癒後血清陽性不消失(沒關系的)。
病情嚴重,內生殖器潰爛,會影響生育。
到了三期,全身內外開始腐爛,也就是晚期了,治癒難了。

所以提醒你明確診斷,不要延誤病情。

2. 黃鱔身上長黃色的斑並且皮膚破損怎麼治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謝謝。

您好!黃鱔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種類有

出血病、赤皮病、腸炎病、爛尾病、列印
病、發燒病、梅花斑疹、水霉病、白皮病、萎癟病
等。

1
、發熱病

1.1
病因和病症

此病主要發生在運輸過程中,由於密度大,運輸時間長,體
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
大量耗氧,
放出熱量,
造成水溫劇增
(可高達
50
℃)

使底層黃鱔纏繞成團致死,死亡率有時可達
90
%。

1

2
防治方法

在運輸前先經蓄養,
勤換水,
使黃鱔體表泥沙及腸內容物除凈,
氣溫
23

30
℃情況下,每隔
6

8
小時徹底換水
1
次,或每隔
24
小時,在水平
施放一定量的青黴素,用量為每
25
升水放
30
萬單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
腸炎病

2.1
病因和病症

投喂腐爛變質食物、飢飽不均、免疫下降、養殖密度高和
水質惡化均可引起此病。病鱔行動遲緩,全身發黑,尤以頭部明顯,腹部膨大出
現紅斑,
肛門紅腫變紫,
輕壓腹部有黃水或膿血流出,
病鱔食慾下降,
腸內無食,
局部或全部腸管充血發炎,短期內死亡。

2.2
防治措施:
①用
10g/m3
生石灰或
1g/m3
漂白粉交叉消毒水體,
每半月使

1
次;②加強飼養管理。投喂飼料做到「四定」
,不投喂腐爛變質飼料,及時
清除糞便殘餌,防止水質惡化;③飼料內加抗菌素,按飼料重量計算,交叉使用
下列物品:
0.2%--0.5%
土黴素、
0.1%--0.2%
呋喃唑酮、
0.1%
氟哌酸,連喂
3-5d

④對病鱔應內服與外用葯同時使用,
也可用
0.2

0.3g/m3
禽用紅黴素全池潑灑;
⑤每
50kg
鱔魚用大蒜
100g
、食鹽
200g
,分別搗爛溶解拌餌投喂,連喂
3-5d


3

細菌性皮膚病(赤皮病)

3

1
病原和病症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要發生,
5

9
月份為流行季節。是目
前發生較嚴重的疾病,
大小鱔均患,
多為捕撈或運輸造成外傷,
細菌侵入皮膚而
引起。病鱔體表發炎充血,尤以腹部和兩側最明顯,呈塊狀,食慾下降,活動減
少,嚴重時毛細血管破裂,全身發紅,粘液脫落,肛門紅腫漸以紫。以病後短期
內死亡。

3.2
防治方法

①用
1g/m3
漂白粉全池潑灑,
應保持水位
10cm
左右;
②用
2g/m3
五倍子煎水全池潑灑,連續
2-3d
,或用生石灰和「魚康泰」灑池,效果較好;

③飼料內拌葯物,如三黃片、磺胺葯、紅黴素,池內浸漚楓樹蓖麻葉。④用
1
千克魚康樂
1
號添加於
100
千克黃鱔飼料中摻拌投喂,每天
1
次,
3

7
天為
1
個療程。

4
爛尾病

4.1
病原和病症

是魚尾部感染產氣單孢菌而引起的。在密集養殖池和運輸途
中容易發生,病鱔尾部充血發炎,繼而肌肉壞死腐爛,以致尾部骨肉爛掉,尾脊
椎骨外露。嚴重影響黃鱔的生長,爛尾病不易致死,但易並發其它細菌性疾病。
病魚反應遲鈍,頭伸出水面,嚴重時尾部爛掉,尾椎骨外露,喪失活動能力而死
亡。

4.2
防治方法

①運輸過程中,防止機械損傷。②放養密度不宜過大。③改善
水質與環境衛生條件,避免細菌繁殖。④病鱔單獨處理,用土黴素、磺胺葯拌飼
料投喂,
0.2g/m2
呋喃唑酮全池潑灑,

0.25
單位
/mL
的金黴素,
連續使用
3-5d

⑤金黴素葯液浸洗魚體,濃度為每毫升
0

25
單位。

5
水霉病

5.1
病原和病症

在放養初期,由於操作不慎,體表受傷而感染,肉眼可見到
傷處長霉絲。

5.2
防治方法

一方面立即加註新水,一方面用食鹽和小蘇打(前者每百升水

2

5
千克,
後者每立方米水體用量
20
克)

全池潑灑,
同時每立方水體用
0

2

0

3
毫升的殺菌紅全池潑灑直到病癒。

6
列印病(腐皮病)

6.1
病原和病症

該病是成鱔階段的主要疾病,多發生在在土養殖,好發於
高溫季節。初期鱔體皮膚出現圓形或橢圓形黃豆大小的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
肌肉腐爛,直至露出骨胳和內臟。

6.2
防治方法

①全池潑灑
10g/m3
生石灰或
1g/m3
漂白粉,每半月交叉使用
1
次;
②病爛處塗高錳酸鉀粉或用毛筆沾
1%
高錳酸鉀溶液;
③用
0.2g/m3
呋喃酮

0.3g/m3
「魚安」或紅黴素
25
萬單位
/m3(
片劑需研碎
)
全池潑灑,連灑
3-5d

同時內服磺胺或土黴素;④將蟾蜍剝皮放入鱔池,或潑灑蟾酥。

7
白皮病

7.1
病原和病症

本病也是一種皮膚病,病原是白皮極毛桿菌。白毛病與爛尾
病一樣,發生在黃鱔尾部,只不過該病多發生於幼鱔期間。表現為尾部發白,病
灶處無黏液,病鱔行動較慢,人們只要用手抓它便一抓即著。流行季節為
5~8
月之間,死亡率可達
60%
以上。

7.2
防治方法


1


50
千克黃鱔口服土黴素
5
克,
連續
3
天為
1
個療程,
連續
3
個療程。


2
)中葯合劑潑灑

艾葉
1000
克、地虞子
100
克、蒼術
150
克、並頭草
250
克、百合
50
克、大黃
30
克,另加苯甲酸
20
克混合後以
70
℃溫
水浸泡
48
小時,
均勻地擠葯汁於
30
平方米的黃鱔池中,
並注意觀察,
如黃鱔無
反應,
2~3
天後換水、換葯,一般
2
次可可愈(該方可擠汁
3~5
次)


8
梅花斑狀病

8.1
病因和病症

此病病因不明。在長江流域一帶常發生在
7
月中旬,病狀為
黃鱔背部出現黃豆大小的黃色圓斑。

8.2
防治方法

在飼養池裡放養幾只蟾蜍
(俗稱癩哈蟆)

已發病者,
可用
1

2
只蟾蜍(池面積大,可多用幾只),將頭皮剝開,用繩系好,在池內反復拖幾
次,
1

2
天後即可痊癒。

9
萎癟病

9.1
病症和病因

又稱消瘦病

病因放養密度太大,
規則參差不齊,
爭食太強,
餌料不足,營養不夠所致。患病鱔魚獨游,體色發黑,消瘦、頭大、身細。

9.2
防治方法


同一鱔魚池規格整齊,防止爭食。

放養密度適宜,密度過
大,應及時分池。

飼料要求營養全面、豐富,投均勻,滿足鱔魚攝食生長。

10
出血病的防治

10.1
病原和病症

江蘇寶應縣科委凌天慧以及南京農業大學徐福南等,於
1990
年發現了國內外均未報道過的黃鱔敗血型疾病,暫稱黃鱔出血病。通過解
剖和顯微鏡觀察,
證實該病是由
「氣單孢菌」
引起的出血病,
對黃鱔人工接種
「氣
單孢菌」毒株,發病症狀與原發症狀完全相同,接種後
91
小時,黃鱔全部死亡。
剖檢可看到病魚皮膚及內部各器官出血,
肝的損壞較嚴重,
血管壁變薄,
甚至破
裂。從病理學來分析,這是由於「氣單孢菌」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10

2
防治方法



100
千克飼料添加漢寶出血停
250
克,每日
2
次,連用
3

7
天。

病鱔用
0.25g/m3
的金黴素或呋喃唑
0.8g/m3
全池潑灑,或將大黃片
1%

3%
拌入飼料投喂,效果較好。
看你上的圖及症狀描述應該是屬於梅花斑狀病和腐皮病,可以按上面說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或者再追問,謝謝!

3. 梅毒臉上會長豆豆嗎

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是性傳播疾病。分3期:①一期梅毒。即硬下疳 ,潛伏期2~4周,外生殖器部位發生暗紅色硬腫塊 、淺潰瘍 ,有軟骨樣硬度,周圍淋巴結腫大。②二期梅毒。在一期梅毒 1~2 個月之後,全身皮膚、粘膜發生對稱泛發皮疹、斑疹、丘疹、膿皰疹等。粘膜可發生粘膜斑、扁平濕疣,傳染性強。③三期梅毒。發生在感染後2~3年乃至10年,皮膚為樹膠樣腫,還可涉及骨、關節、心、血管,表現為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瘤等,侵及神經為脊髓癆 ,全身麻痹 ( 麻痹性痴呆 )。先天梅毒有早期先天梅毒,相當於後天二期,但較重。晚期先天梅毒與後天相似,但很少發生心、血管及神經病變。主要為實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哈欽森氏齒 (上門齒中央切痕,下小上大,寬厚相等)、佩刀形脛骨等。各期之間可有潛伏梅毒,無症狀,僅血清反應陽性。治療使用青黴素或紅黴素、四環素等。

梅毒是一種全身性慢性傳染病,梅毒、結核、麻風並列為世界三大慢性傳 染病。關於梅毒(syphilis)的起源和傳播有很多說法,據西方學者認為,在15世紀以前歐洲無梅毒。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一些水手與美洲婦女發生過性關系,水手回到歐洲時,將此病傳播到義大利、西班牙。1494年法蘭西國王查理第八世募集各國士兵三十餘萬人,遠征義大利,梅毒正蔓延於義大利國內,當圍攻那波里時,軍營中發生了梅毒大流行。1495年這些患有梅毒的士兵回國後,造成歐洲梅毒流行。有人認為1488年,葡萄牙艦隊將梅毒帶到印度。也有學者認為,1498年哥倫布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由於感染梅毒船員的到達,將梅毒也帶到印度。通過商業往來,梅毒也進入了我國,1505年在廣東省首先發現和記述了梅毒病例,此後,梅毒便從沿海到內地在我國廣泛傳播開來,發病率居高不下,居性病之首。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有效地取締了妓院,禁止賣淫活動,對性病進行廣泛的普查普治,已於1959年基本上消滅了梅毒。7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性病又在我國死而復生,特別是梅毒發病人數大大增加,發病人數急劇上升。

【梅毒病因】
梅毒的病原體是一種螺旋體,梅毒螺旋體是一種小而纖細的呈螺旋狀的微生物,長度為5—20nm, 直徑<0.2nm。它有6—12個螺旋, 肉眼看不到,在光鏡暗視野下,人們僅能看到梅毒螺旋體的折光性,其活動較強。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樣細纖維束,其末端呈捲曲狀。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時,螺旋是規則的。因其透明不易著色,又稱之為蒼白螺旋體。梅毒螺旋體是厭氧菌,在體內可長期生存繁殖,只要條件適宜,便以橫斷裂方式一分為二的進行繁殖。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乾燥、肥皂水和一般的消毒劑(如升汞、石碳酸、酒精等)很容易將它殺死。

【傳染情況】
梅毒患者的皮膚、粘膜中含梅毒螺旋體,未患病者在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中, 皮膚或粘膜若有細微破損則可得病。極少數可通過輸血或其它途徑傳染。獲得性梅毒 (後天)早期梅毒病人是傳染源,95%是通過不潔性交傳染,少數通過接吻, 握手、輸血、接觸污染的內衣濕毛巾、茶杯、煙斗、哺乳、尿布等傳染。胎兒梅毒(先天 ):孕婦體內螺旋體,一般在妊娠3—4月通過胎盤感染嬰兒。

【傳播途徑】
關於梅毒(syphilis)的起源和傳播有很多爭執,據西方學者認為,在15世紀以前歐洲無梅毒。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一些水手與美洲婦女發生過性關系,水手回到歐洲時,將此病傳播到義大利、西班牙。1494年法蘭西國王查理第八世募集各國士兵三十餘萬人,遠征義大利,梅毒正蔓延於義大利國內,當圍攻那波里時,軍營中發生了梅毒大流行。1495年這些患有梅毒的士兵回國後,造成歐洲梅毒流行。有人認為1488年,葡萄牙艦隊將梅毒帶到印度。也有學者認為,1498年哥倫布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由於感染梅毒船員的到達,將梅毒也帶到印度。通過商業往來,梅毒也進入了我國,1505年在廣東省首先發現和記述了梅毒病例,此後,梅毒便從沿海到內地在我國廣泛傳播開來,發病率居高不下,居性病之首。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有效地取締了妓院,禁止賣淫活動,對性病進行廣泛的普查普治,經過十年的努力,已於1959年基本上消滅了梅毒,1964年我國向全世界宣布基本消滅了性病,這一舉動震驚了世界,轟動了全國。
7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性病又在我國死而復生,特別是梅毒發病人數大大增加,發病人數急劇上升。
梅毒的病原體是一種螺旋體,它可存在於梅毒患者皮膚粘膜硬下疳、皮疹、體液中。當與健康人性交時,螺旋體了、就隨分泌物進入健康人體有破損的皮膚粘膜(即使是很細微的肉眼看不見的損傷),而使接觸者受到感染。極少數可通過輸血或接觸污染了梅毒螺旋體的物品被傳染。母親患梅毒可傳給胎兒。醫學上稱之為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im),1905年由法國科學家Schaudinn 與Hoffmanu發現並報告的。
梅毒螺旋體是一種小而纖細的呈螺旋狀的微生物,長度為5-20nm,直徑<0.2nm。它有6-12個螺旋,肉眼看不到,在光鏡暗視野下,人們僅能看到梅毒螺旋體的折光性,其活動較強。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樣細纖維束,其末端呈捲曲狀。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時,螺旋是規則的。因其透明不易著色,又稱之為蒼白螺旋體。
梅毒螺旋體是厭氧菌,在體內可長期生存繁殖,只要條件適宜,便以橫斷裂方式一分為二的進行繁殖。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乾燥、肥皂水和一般的消毒劑(如升汞、石碳酸、酒精等)很容易將它殺死。
梅毒的傳染性隨著病期的延長而減小。一期、二期的梅毒患者都具有傳染性,她們的皮膚粘膜損害處有大量的梅毒螺旋體存在;潛伏早期的梅毒患者也有傳染性。病程超過2年以上時,梅毒的傳染性會逐漸減弱,即使與未經過治療的病程在2年以上的梅毒婦女有性接觸,一般也不會被傳染。病程越長,傳染性越小,病程超過8年以上者,其傳染性已非常小。

熱點內容
褪色的玫瑰 發布:2025-02-06 06:44:07 瀏覽:745
毛峰蘭花香 發布:2025-02-06 06:42:30 瀏覽:792
貴港看荷花 發布:2025-02-06 06:33:15 瀏覽:106
野生金豆盆景 發布:2025-02-06 06:31:43 瀏覽:363
七夕情人節最後的說唱 發布:2025-02-06 06:31:04 瀏覽:194
彩色的康乃馨 發布:2025-02-06 06:10:58 瀏覽:147
綠植小管 發布:2025-02-06 06:10:57 瀏覽:896
梔子花吧少 發布:2025-02-06 06:04:28 瀏覽:376
北方花卉品種 發布:2025-02-06 05:47:43 瀏覽:691
孕婦插花班 發布:2025-02-06 05:46:19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