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梅花賦
❶ 我收藏了一幅乾隆御筆書法拓本(原拓碑貼)不知價值如何
據收藏界專家介紹,乾隆一般的御筆書法拓本不太值錢。但在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鋪村梅花亭的乾隆御筆唐代名相宋璟《梅花賦》石刻(含乾隆手抄《梅花賦》、御筆《東川詩》和親畫古梅花一幅在全國唯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石刻拓片有十分珍貴的收藏價值,特別是乾隆御筆親畫古梅花在全國極為罕見。一套乾隆御筆《梅花賦》石刻拓片成本價在2000以上,市場價不會低於5000元。而且市場上沒有,很難得到。
❷ 梅花亭的簡介
在邢台市南七公里處的十里鋪村內有一座梅花亭。明正德年間,由沙河縣令方豪籌資所建,因唐代名相宋璟作「梅花賦」而得名。清康熙年間,縣令孔尚基曾重修。清乾隆十五年,知縣孫鳳立得知高宗弘歷「巡幸河南」,回京路過沙河,遂將梅花亭,大加開拓,別立堂室,迴廊曲欄,造橋引水,使之成為一處「廊接亭堂盡,池榭曲徑幽」的小巧玲瓏、優美別致的「梅花公園」。梅花亭位於梅花公園中間,木質結構,四角攢尖式頂,亭底平面為正方形,邊長七點六米,亭高四點五米,四周邊沿用青條石壘砌,全亭共十六根木柱,其中,外柱十二根為方柱,內柱四根為圓柱,柱下有石柱礎,總高約六米。 武侯垂拱三年,宋璟二十五歲,游東川時,在沙河縣作《梅花賦》,在序中贊梅,實以此自喻。其賦曰:「垂拱年……」。
❸ 梅花賦的簡介
宋璟(公元663-738),河北,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其祖於北魏、北齊皆為名宦。景少年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官歷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經武、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終於與姚崇同心協力,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原文】《梅花賦》
唐·宋璟
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戰藝再北,隨從父之東川授館舍。時病連月,顧瞻危垣,有梅花一本,敷葩於榛莽中。喟然嘆曰:「嗚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別乎?若其貞心不改,是則足取也已!」感而乘興,遂作賦曰:
高齋寥闃,歲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風悄悄而亂吟。坐窮檐而後無朋,進一觴以孤斟。步前除以彳亍,荷藜杖於牆陰。蔚有寒梅,誰其封植?未綠葉而先葩,發青枝於宿枿,擢秀敷榮,冰玉一色。胡雜遝乎眾草,又蕪沒於叢棘,匪王孫之見知,羌潔白其何極?!
若夫瓊英綴雪,絳萼著霜,儼如傅粉,是謂何郎;清馨潛襲,疏蕊暗臭,又如竊香,是謂韓壽;凍雨晚濕,宿露朝滋,又如英皇泣於九嶷;愛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來自姑射;煙晦晨昏,陰霾晝閉,又如通德掩袖擁髻;狂飆卷沙,飄素摧柔,又如綠珠輕身墜樓。半開半合,非默非言,溫伯雪子,目擊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東郭順子,正容物悟。或憔悴若靈均,或歆傲若曼倩,嫵媚若文君,或輕盈若飛燕,口吻雌黃,擬議殆遍。
彼其藝蘭兮九畹,采蕙兮五柞,緝之以芙蓉,贈之以芍葯,玩小山之叢桂,掇芳洲之杜若,是皆出於地產之奇,名著於風人之託。然而艷於春者,望秋先零;盛於夏者,未冬已萎。或朝開而速謝,或夕秀而遄衰。曷若茲卉,歲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專權?相彼百花,孰敢爭先!鶯語方蟄,蜂房未喧,獨步早春,自全其天。
至若托跡隱深,寓形幽絕,恥鄰市廛,甘遯岩穴。江僕射之孤燈,向寂不怨棲遲;陶彭澤之三徑,投閑曾無悁結。貴不移於本性,方有儷於君子之節。聊染翰以寄懷,用垂示於來哲。
從父見而勗之曰:「萬木僵仆,梅英載吐;玉立冰潔,不易厥素;子善體物,永保貞固」!
【譯文】
公元687年,我二十五歲,中進士後又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就隨伯父到四川東川(今四川劍閣縣一帶),寄住在官府為招待賓客新備的宿舍里。當時因連續幾個月生病,有時就到外邊走走,在一堵倒塌的牆邊,看到一株梅花,在雜亂叢生的草木中開花生長。我嘆息地說:「這株梅花長得不是地方,如此出眾的資質,卻被草木所掩,怎麼能被人識別呢?如果它堅貞的本性不改變,那是很可取的。」我很有感觸,生發興致,於是就作賦如下:
高大的房舍空曠寂靜,時令已晚我住的山深。陽光暗淡斜照大地,冷風微吹草木呻吟。我獨坐空房無朋無侶,備一杯淡酒自飲自斟。漫步台階獨自徘徊,手扶黎杖我佇立牆陰。那株茂盛的寒梅,是誰把它培植?綠葉未吐而花已盛開,蒼老枝條又長出青綠嫩枝。滋長嫩枝花開滿樹,如冰似玉純潔之至。為何卻被雜草所圍,又讓惡木掩沒高潔姿質。若不是遊客到此賞識,即使潔白至極又有何宜!
梅花那如玉的花瓣沾滿雪花,絳紅色的花萼上遍布白霜,就如擦搽上了一層白粉,真像是白面傅粉的何郎。稀疏的花朵暗暗散發香氣,淡淡的梅香漸漸充溢四周。又像是偷來西域的奇香,那就是風流幸運的韓壽。夜晚的雨打濕了它的全身,早晨的冷露滋潤著它的形體,又像是大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痛悼悲泣於巷梧九嶷。清明的陽光照耀它格外嫵媚,如水的夜月襯托它分外皎潔。又像是冰雪肌膚的神仙,來自遙遠飄緲的姑射。早晚時昏暗的煙霧彌漫長空,白晝時雲霧籠罩陰沈天氣,又像是西漢美女樊通德,心抑鬱掩袖嗚咽棒發抽泣。狂風起塵沙撲來,吹落鮮花摧殘嫩柔,又像是晉代名妓綠珠,不堪凌辱捨身跳樓。它的花苞半開半合,像人慾言又止的嘴唇,如同楚國君子溫伯雪子,觸目便知高潔品格的涵存。它的枝條有俯有仰,它的花朵端莊大度,恰如魏國賢人東郭順子,姿容端正使人望之頓悟。有的瘦弱憔悴如同被逐江南的屈原,有的輕慢傲視如像詼諧滑稽的曼倩;有的嫵媚可愛就像西漢才女卓文君,有的輕盈纖柔如同能歌善舞的趙飛燕。我隨口評議,揣度描寫,實在難以把梅花描繪全面。
那些種植在花圃中的蘭花,從行宮里採集來的蕙草,聚集於池塘中的出水芙蓉,男女互贈作為愛情信物的芍葯;淮南小山玩賞喜愛的叢叢桂樹,從香草遍地的沙灘摘來的杜若,這些香物都是物產中的奇寶,靠著詩人們的歌詠而美名遠播。
然而它們有的雖然在春天爭芳斗艷,將近秋季卻先凋零飄墜;有的於夏季繁盛一時,未到冬天就已干癟枯萎。有的早晨開花很快凋謝,有的晚上定蕊迅速衰頹。哪像這卓立突出的梅花,酷寒深冬更加芬芳美妍。冰封大地霜凝雪凍,它卻傲寒斗雪把美景獨占。再看那些百花眾草,誰敢與梅英爭先?黃鶯的鳴叫還沒有開始,蜂房寧靜的還未繁鬧聲喧,只有梅花獨立早春,把自己的自然天性保全。至於梅花長於隱僻,寄身幽靜與世隔絕;恥與繁雜的鬧市為鄰,甘心遁跡於山崖洞穴。就像江僕射獨對孤燈苦讀,不怨悲涼;又似陶淵明歸隱謝客,雖孤寂心不郁。它那高潔的本性堅固不變,確能並列於君子的氣節。我姑且寫此文抒發胸懷,以梅花的品格昭示後世的賢者。
伯父見此文對我勉勵叮囑:「萬木凋零枯敗,只有梅花吐英滿樹。晶瑩如冰亭亭玉立,冰封雪凍不改本素。梅花的形態你善描摹,還望你學梅花把節操永固。」
❹ 梅花亭的梅花賦
《梅花賦》全篇共計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詞麗言切,備受歷代文人所稱道。晚唐文學家皮日休評「梅花賦」時說,寫得「清便富麗」,也贊他為人「剛態毅狀,疑其鐵石心腸」。
公元一七五零年,高宗乾隆皇帝帶皇後和一批文武大臣巡幸河南返京時,路過十里鋪,聽說這里是唐名相宋璟故鄉,於是便「停駕駐蹕」於此。乾隆一生是個好大喜功,又善於舞文弄墨的封建皇帝,因讀《梅花賦》羨慕前賢,故在十里鋪揮毫行書《梅花賦》。隨之,又寫了「東川詩」一首,並畫古梅一枝,以贊頌宋璟是位忠心為國的前賢。後人將賦、詩、畫刊刻於石,鑲嵌在梅花亭北側的梅花堂內牆壁上,稱之為「乾隆御書石刻」。
御筆《梅花賦》石刻鑲嵌在梅花堂內中間牆壁上,長二點九米,寬零點八八米。《梅花賦》是宋璟一生傑作,詩以贊梅抒情,「賦梅蓋以自況」。乾隆行書石刻,字體結構嚴謹、運筆柔潤、宛轉流暢、瀟灑華麗,具有一定書法藝術價值。賦書互映,珠聯璧合,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御筆《東川詩》石刻鑲嵌在東間牆壁上,長零點六九米,寬零點六一米,為五言詩一首。
御筆梅花石刻嵌在西間牆上,該石長零點七三米,寬零點六四米,上有梅花一枝,枝幹蒼勁,花朵怒放,栩栩如生。右側題詩及跋一首。
梅花亭自明代初創,到清乾隆十五年擴建成為一風景優勝的公園,迄今歷經滄桑數百年。因保護不善,現僅存一座殘破的梅花亭和簡陋的三間梅花堂,御筆石刻三方鑲嵌於內,保存完好。當地政府為保護歷史文物,委派宋璟後裔,加以保護,以供參觀。
❺ 廣平有梅花賦、少陵無海棠詩 此詩句的意思
出自陸游《六言雜興》詩:「廣平作梅花賦,少陵無海棠詩。正自一時偶爾,俗人平內地生疑。
廣平——指宋容璟(663-737)唐南和人。人謂其為人耿介有節,守法持正,與姚崇並稱為唐代賢相,累官至廣平郡公,進尚書右丞。宋氏性喜梅花,所作《梅花賦》全篇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詞麗言切,倍受歷代文人稱譽。
少陵——即杜甫。杜甫自稱「少陵野老」。下聯謂杜甫詩集中沒有描寫海棠的詩作。人雲「楚辭無梅,杜詩無海棠。有傳聞說因為杜甫的母親乳名叫海棠,為了避諱,他就不寫。但後來有人對此進行了反駁。
大意可能就是:宋璟寫有梅花賦,但是杜甫集中卻沒有海棠詩。有一種無奈疑問之情。
個人意見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