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染梅花
❶ 已是懸崖百丈冰全詩
全詩:
卜運算元·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釋義:
品讀了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詞,反用陸游詞的原本的寓意而寫了這首詩。
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
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 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出自: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1)一染梅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籌劃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封鎖,蘇聯翻臉;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災害重重。
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共產黨人的態度和鬥志,便醞釀寫一首詞。他讀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義,所以他要再讀與陸游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
此詞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於戰勝困難。毛澤東的這首詞,借用陸游的原調原題,但整首詞所反映出來的意境卻截然不同,故作者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詞前小序說明這首詞是逆向思維,反向立論。毛澤東是充分肯定陸游詠梅詞的愛國主義主題的。「反其意」「主要是反憂傷、悲觀之意為積極樂觀、奮發有為的革命情懷;反寂寞、無出路之意為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戰斗精神;反孤芳自賞、個人奮斗之意為同春共樂、大公無私的集體主義高貴品質。」
上闋主要寫梅花傲寒開放的俏麗身姿。起始二句敘季節的變換,既平直自然,又蘊含哲理。第一句才說「春歸」,第二句就說「春到」。春歸是梅花在風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飛雪中所迎。很顯然,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風雨」、「飛雪」,而是梅和梅花。
在風雨中送走春天時,梅花雖已凋謝但在飛雪中迎來春天時,梅花卻正吐艷。「風雨」、「飛雪」喻指當時所說的修正主義和國際上的反華浪潮以及當時中國內的嚴峻形勢,由此襯託了梅和梅花不畏風雪嚴寒的強大生命力。
下闋是對無私無欲的梅花的禮贊。首句承「俏」字寫出。俏麗的梅花開放於寒冬之時,它是春天的信使,預報春天就要到來,當春天真正到來時她已經飄零了。這就是梅花樂於奉獻的性格,所以作者說梅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兩句,描寫春天降臨繁花似錦的時候,梅花那種舒心高興的樣子。寫出了花不僅有俏麗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❷ 讀了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你眼前浮現出的景象是
以下答案由星藍海學習網提供:
此詞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上闋主要寫梅花傲寒開放的美好身姿,描繪梅花的美麗、積極與堅貞;下闋主要寫梅花的精神風貌,表現了梅花堅強不屈、不畏寒冷,對春天充滿信心和謙虛的風格。
上闋主要寫梅花傲寒開放的俏麗身姿。起始二句敘季節的變換,既平直自然,又蘊含哲理。第一句才說「春歸」,第二句就說「春到」。春歸是梅花在風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飛雪中所迎磨橡空。很顯然,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風雨」、「飛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風雨中送走春天時,梅花雖已凋謝但在飛雪中迎來春天時,梅花卻正吐艷。這兩句對仗工整,擬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大無畏的戰斗精神。「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承「飛雪」寫出,極力渲染梅花開放時的冰雪環境,這是一種襯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時節梅花開放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樣一來,「猶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僅在如此嚴寒的環境中開放,而且開放得還特別俏麗。作者以冰雪襯托風骨錚錚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質、梅花的形象象徵中國共產黨人。作者筆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
下闋是對無私無欲的梅花的禮贊。首句承「俏」字寫出。俏麗的梅花開放於寒冬之時,它是春天的信使,預報春天就要到來,當春天真正到來時她已經飄零了。這就是梅花樂於奉獻的性格,所以作者說梅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俏」字濃縮了千種生機,萬般氣,是這首詞的詩眼,是新時代梅花精神風貌的外現。「俏」字也是上下闋之間過渡的橋梁,使整首詞的境界渾然天成。「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兩句,描寫春天降臨繁花似錦的時候,梅花那如配種舒心高興的樣子。寫出了花不僅有俏麗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寫出了新時代梅花謙遜脫俗的品質,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極大地升華了詞的藝術境界。新時代的梅花形象象徵了共產黨人斗爭在前,享受在後的崇高美德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這首詠物詞是運用逆向思維寫作的典範。詞前序中說的「反其意」是讀者進入這首詠梅詞藝術境界的極佳通道。陸游當時主張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擠、攻擊他,他難酬壯志,傷感悲涼,便作了《卜運算元·詠梅》。陸游以梅自況,表示要堅持愛國情操,至死不向惡勢力屈服。但是,陸游詞中的「梅」太孤寂了,要聽任群芳的嫉妒,沒有陽光普照,卻有風摧雨澆,盡管最後「零落成泥碾作塵」,但始終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澤東詞中的「梅」則完全相反。陸游筆下的「梅花」是一個孤獨的愛國者形象,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她是一個人,更代表了先進的無產階級群體。陸游筆下的「梅花」生長在「驛外斷橋邊」,在凄風苦雨中支撐,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與飛雪為伍,在「懸崖百丈冰」時,傲霜鬥雪成長。陸游筆下的「梅花」寂寞無主地開放,在黃昏中獨自發愁,頹唐哀傷,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將到來時綻放,自豪,樂觀。陸游筆下的「梅花」「無意苦爭春」,與世無爭,明哲保身,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只把春來報」,要把春光迎到人間,無私奉獻。陸游筆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賞,無可奈何,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在山花爛漫的花叢中歡笑,永遠與百花在一起。陸游筆下的「梅花」最終結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塵」,被人遺忘,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在春天裡得到永生。
《卜運算元·詠梅》是毛澤東詩詞中比、興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將梅花瞎瞎的自然美與人的德善美有機地融為一,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詞中象徵、擬人、襯托、比喻、誇張、對仗、頂針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寫出了梅花富於挑戰性的個性和謙遜無私的高風亮節,較完美地實現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❸ 「紅樓夢」「 詠紅梅花」幾首詩的意思
《詠紅梅花》的意思: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竟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詠紅梅花得「紅」字
(1)芳菲:花草香美。
(2)「沖寒」句:意即「先喜(紅梅)沖寒迎東風而笑」。
(3)「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
(4)「霞隔」句:用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妝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5)「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著紅燭、添加了紅妝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里借梅擬人,說「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說「添妝」,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雲。」妝,指紅妝,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妝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余形可覽,殘色未去。」也藉以喻花紅。
(6)「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說紅梅
詠紅梅花得「梅」字
(1)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2)「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3)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於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於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5)「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葯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葯」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詠紅梅花得「花」字
(1)「春妝」句:為紅梅花設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2)「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落霞,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閑庭,幽靜的庭院。
(3)「幽夢」句:意思是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紅袖」的「紅」點出花的顏色。
(4)「遊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氣使人如遊仙境。乘槎遊仙的傳說,見《博物志》記載:銀河與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島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果碰到了牛郎和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拾遺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乘槎本當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出花的紅色。槎,木筏。
(5)瑤台: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台。」瑤台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6)「無復」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台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