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櫻花圖例

櫻花圖例

發布時間: 2023-08-07 15:51:18

1. 如何拍櫻花圖片

一、器材的准備
櫻花色美形單、花小成片、枝曲樹繁、花期較短(一般三周)。原則上用什麼相機,都能拍好櫻花,如果要創作,能換鏡頭的相機更好;鏡頭或微距頭,或長焦頭,或標頭加附件(如近攝鏡片、接圈),可視條件或創作要求而定。三角架,快門線,多隻閃光燈及同步器(陰天使用),防風備件等等。膠卷使用普通民用膠卷就行,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專業慢速膠卷。
二、拍攝的技巧
拍攝櫻花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場景,因為花枝很多,易分不清主次,在造型和用光上較難。拍攝櫻花可以選擇一枝或幾枝(如圖),一朵或幾朵的進行特寫,用側光或逆光較好,光感好,營造的質感、色感就好。在逆光下,花的脈絡都能看清,形態嬌美,有玲瓏剔透的感覺。在側光下,花的質感就更強,立體感也最好。
在構圖上,要尋找色彩的和諧,櫻花往往是一片「紅粉姿」,在色彩的對比上有困難,在拍攝特寫時,可以盡量用消色(黑、白、灰)來和諧畫面,如:把櫻花襯在黑色的背景上。現場沒有黑背景的,可以充分選擇櫻花與背景的反差來實現,像櫻花在陽光下,背景在陰影處。也可以充分使用櫻花的樹干樹枝來構圖,由於它們的色彩很深,接近黑色,參與構圖非常合適。在構圖中還要重視樹干樹枝的形狀與櫻花的形態選擇,去尋求樹枝樹乾的特點與櫻花的美點,使它們相形益彰,從而形成構圖的完美。
在創作中,要仔細觀察,認真審美,挖掘櫻花的形、色、姿,選擇樹干樹枝的形狀和姿態。在反復觀察運作中把櫻花拍攝好。
三、拍攝的注意事項
1.拍攝時,盡量用三腳架、快門線操作,提高照片的質量。
2.盡量在上午陽光中拍攝,因為「櫻花帶露濃」。陰天盡量用閃光燈做照明,多燈連用。
3.准確控制曝光量,曝光要求准確,這樣色彩還原才真實正確。
4.光線好時盡量用小光圈,追求高品質。
5.春天的風多,且方向不定。必要時要用防風設備。

2. 杏花因楊貴妃而揚名,後來為何又與女子「出牆」聯系在了一起

不都是說一枝紅杏出牆來,而且也是有典故的,因此紅杏和出牆便聯系在一起了。

先秦時,杏花的位置很高,曾被用來指孔子和儒家。根據傳說孔子,開河處種植了杏樹「杏壇」,後代「杏壇」則以孔子代表儒學。杏花和女孩在一起練習,都是因為楊玉環。馬是送來收集楊玉環屍體的香唐玄宗。每個人都去了那裡,但是沒有屍體,杏花被撒在地上,星星有些難過,但是美麗。


宋玉寫《登徒子好色賦》反獨立會使門徒欣喜若狂,為了證明無罪宋玉給了他一個交代。他的家鄉有一個美麗的鄰居,偷偷溜進了牆三年,但他沒有動彈,並保證與她沒有關系。沒有成功,但是東方的婦女走出了牆,打破了道德的束縛。

3. 高中地理,解釋原因,

第3題,由於韓國櫻花開放日期等值線大致呈東西走向、南北更替,因此平原地形不可能版主要分布在南權北方;與同緯度地區相比西部地區櫻花開放日期一般早於東部,因此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

第4題,櫻花開放日期的早晚主要受氣溫因素的影響,因地形、太陽輻射和洋流能影響氣溫,故其也影響櫻花開放日期的早晚。

4. 油畫棒技法有哪些

油畫棒技法有哪些

油畫棒手感細膩、滑爽、鋪展性好、疊色、混色性能優異。最為突出的超細增厚塗層材料,使塗層更有質感,塗層重量0.002g/cm2。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油畫棒技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認識油畫棒】

油畫棒一般各大商場和文具店都有售,有的叫油畫棒,有的叫油粉筆,油彩粉筆,它的品種很多,國內商店常見的有:日本的櫻花. 派通. 上海的馬利。油畫棒手感細膩、滑爽、鋪展性好、疊色、混色性能優異。最為突出的超細增厚塗層材料,使塗層更有質感,塗層重量0.002g/cm2。能充分展現油畫效果,滿足各種繪畫技巧度需求。油性蠟筆一般有軟硬兩種。如果畫棒太軟,會粘在你的手指上難以使用,這種軟質的油蠟筆適合用來厚塗,但他們無法達到混合、層塗所需的細微效果。通常軟蠟筆的“油”會弄臟紙面或把紙弄透。然而油畫棒是一種具有完美硬度的油蠟筆,軟硬適中,構成合理。沒有軟蠟筆的缺點。由於油畫棒的筆頭較大,勾出的線條較粗,不大適宜於表現太復雜的畫面。兒童在作畫時,應盡量把畫面的主要物體畫大,以此達到最好的畫面效果。油畫棒是易折斷的繪畫工具,握筆時,要靠近筆端,不要太靠上面。

油畫棒用紙品種也很多,各種漂亮顏色的卡紙. 白紙. 水磨砂紙. 馬糞紙均可。以紙面較為粗糙的為好。

【油畫棒的特點】

油畫棒既可用線去組織表現畫面,也可象水粉那樣大面積塗色。既可以平塗. 混合. 點彩,還可將深淺不同的油畫棒經過多層疊加,製作出變化神奇的刮畫,也可用於版畫的拓印(不同顏色的重疊,會變成另一種色)由此而產生深淺濃淡的變化。油畫棒對於各種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來說,是提高他們繪畫興趣及表現技巧的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基本材料:

油畫棒和紙

供選擇的輔材料:

酒精、不透明膠帶、剪刀、美工刀、調色板、畫筆、畫刀、黏土具、面巾(濕巾)、紙頭(擦筆)

油畫棒的基本技法:

1.線條

可直接運用筆頭邊棱來畫出線條,這樣的線條不一定均勻,但非常自然流暢,留意在畫線時盡量保持力度的分歧。

2平塗

平塗即在畫紙上均勻塗出特定的色塊。主要是根據物體的形狀及走向。採用豎塗. 橫塗. 粗細塗. 螺旋塗. 輕重塗等手法。將各色油畫棒分別均勻地塗在畫紙上。平塗法能將大小不等,形狀變化的各種對比的色塊組織在畫面上,畫面的色彩將會顯得特別醒目漂亮。想要達到較好的效果,一是事前勾勒出邊緣後再在內部填色,避免塗出邊緣;另一點是按照某一個特定方向塗色,效果會愈加均勻好看。

3漸變

漸變是指塗色中在一種或兩種顏色的基礎上,適當添加一些其它顏色從一種顏色過渡到另一種顏色。由於油畫棒特殊的厚重質感,漸變是油畫棒進階技法中最常用效果也最突出的技法之一,效果是可以避免顏色過渡的強烈變化,使得顏色過渡愈加自然並產生立體感和空間感。如蘋果由綠到黃的變化,荷花. 桃子由粉紅到大紅的變化,花瓣的深淺變化,樹葉由淡綠到翠綠的變化,都能通過色彩漸變法去表現

留意點是漸變通常適用於單色的減淡或者相近色的漸變,不適用於對比明顯的兩種顏色之間的漸變。

4點彩法(色彩並置法):

用油畫棒的一端在紙上輕擊以形成彩色圓點。點彩是指將不同顏色的點或短線互相陳列在一同,使畫面的色彩有更加豐富的變化,其效果類似於歐洲印象派畫家中的點彩法。點彩可用於表現顏色斑斕以及閃爍動態的效果,例如花叢、羽毛、草地、天空及畫面的背景等。在顏色點彩順序上,遵照先淡色後深色准繩。點線的並置,應盡量密實,少留空白,也可採用由密到稀的表現手法。

5混色法(色彩疊加法):

畫在紙上之前,可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混色是指用多種顏色經過反復塗揉從而達到混合,使得色塊表現出愈加柔和朦朧的豐富效果。即可整個色彩混合,也可將色彩與色彩之間相連接部分混合。除了用油畫棒本人本身混色外,必要時需藉助其他混色工具,例如混色棒。混色顏色的搭配也要遵照同類或者相近色混合,避免對比色的准繩。上下色彩疊加最好按相同走向塗色,一般塗色規律是在淺色上疊加深色,或在深色上疊加淺色。初學的兒童,應多在冷暖相同的同類色中選色練習。

紅和綠,黃和紫,藍和橙等對比色,相互疊加後,以產生臟色。初學的小朋友不宜過多使用。對於學畫較久的小朋友,他們對色彩有了進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調和知識後,可大膽地運用於寫生畫面中。

6層塗法:

上好底色,然後選擇另外一種顏色,用油畫棒的粗頭把第二種顏色塗在底色上。

另外一種方法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用酒精溶解油畫棒,然後用畫筆把混合色刷在底色上,這種技法產生更透明的效果。表現特點是並不是單純混色或者覆蓋,而是一種顏色中顯顯露另一種顏色,以達到層次豐富的效果。疊色顏色的搭配也要遵照同類或者相近色可混合,避免對比色的准繩。

7刮畫法:

刮畫是指在白色或有色紙上先用較為淡色的油畫棒在畫紙上塗好顏色作為底色,塗的顏色越多,刮後顯露的色彩越豐富,再用較為深色的油畫棒在表面覆蓋一層後,用尖銳的工具(例如牙簽,尺子,雕刻畫刀、針、梳子、黏土具工具等)在覆蓋的圖層上刮出圖案。覆蓋的深色並不局限於通常我們所見到的黑色,還可以是其他各種顏色。

A.單層刮法用一種油畫棒的顏色塗在白紙或各種紙上。

B.雙層刮法1.用多種顏色較淺或鮮艷的油畫棒在白紙或色紙上塗好底色,最好塗成若干色塊狀,再用深色油畫棒在上面塗一層深色,如黑. 熟褐. 群青. 翠綠等或較厚的水粉塗在油畫棒上面。也可用各色水粉在下面塗上不同的底色,再在上面壓上深色油畫棒顏色,最後用各種硬器刮出來。

8分層法:

用油畫棒上色後,用手指或面巾塗抹顏色。酒精和松節油也可用於產生分層效果。

9松節油的使用法:

松節油和彩色油畫棒混合使用可產生分層效果或使色彩更加透明。松節油直接用在油畫棒色上或用來為油畫棒色打底。

10厚塗法:(用具:調色板、畫刀)

使用柔軟的油畫棒,可以產生類似油畫的厚塗效果。

11製作柔和的油畫棒肌理:

緊貼畫紙反復擦拭油畫棒,很快形成黏土狀。用畫刀或手指蘸上這種油彩作畫。厚塗技法也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法完成,即把油畫棒用力擠壓在紙上,在表面塗上一層厚厚的顏色。

12模版作畫法:(用具:紙模、美工刀)

模版繪畫是指藉助於事前製造的模版按照模版的邊緣繪畫的一種方式。過程是事前用美工刀刻出紙模版,放置模版在畫紙上,然後用油畫棒在空白處填色,移開模版,會產生一個輪廓分明厚實不透明的圖案。除了直接用油畫棒在空白處填色外,也可以只在模版邊緣勾勒線條,然後用手指沿邊緣朝內向空白處塗抹,可以產生漸變的透明顏色。

相似但相反的.效果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把從模版上切出的部分放在紙上,用油畫棒沿邊上色,可以畫出一個中空的圖案。

另外一種模版制圖的技法是:在紙模的邊上上色,然後用手指沿邊向內擦拭,可以產生淡淡的透明色彩。不同的油畫棒用量帶來從厚、不透明到淺、透明色的多種效果。

13遮擋法:

(用具:不透明膠帶、美工刀)遮擋繪畫是指藉助於不透明膠帶或者專業繪畫留白膠水來畫出輪廓清晰的線條的一種方式。過程是先用膠帶粘於畫紙上,然後用油畫棒在膠帶和紙面上塗色,最後移去膠帶,就產生輪廓清晰的線條。按照實踐需求,膠帶外形並不局限於直線,可以先用刻刀將膠帶切成曲線或者其它外形,或者用留白膠水塗出想要的外形,就可以達到曲和特定的圖案效果。

14鋪蓋表面法:

(用具:美工刀、粉彩棒、畫筆)把粉彩棒一類的硬蠟筆用在油畫棒畫面上,可以產生粗糙的表面效果。首先需用美工刀把粉彩棒刮成粉狀,用指尖或畫筆清塗粉彩棒粉,色粉輕輕地粘在油畫棒畫的油性表面,產生粗糙的表面效果。使用熒光和珠光粉彩棒效果更好。

圖例顯示了把粉彩棒粉塗在紙模覆蓋的畫面上的基本過程。

15油水分離法:

(用具:調色板、水彩、畫筆)在油畫棒繪制的畫面上刷上水彩,產生明顯的油水分離效果。由於油畫棒以油和蠟為基料,水彩“抗拒”與之混合,一種獨特的油水分離效果達到了。先在畫紙上完成油畫棒塗色,再用水粉塗色覆蓋,產生水油分離效果,經常用於表現星空、浪花、白雲等效果。

17酒精的使用法

(用具:酒精、畫筆、針、棉布)酒精可以用來擦去油畫棒色或溶解油畫棒使之象油漆一樣刷寫。一塊酒精浸透的棉布用於擦去油畫棒色,或混合多種油畫棒顏色,用針刮油畫棒色覆蓋的表面,再用酒精擦拭可以產生蝕刻效果。

18拓印法

油畫棒拓印需要先製版。要採用剪刻. 撕. 拼貼. 折疊. 揉紙等方法製版,表現多種效果。

材料也可多樣化。如:用樹葉. 花葉(夾在舊書里壓平,選形狀完美,葉筋突出的葉子). 樹皮. 瓜果殼. 沙網. 皺紋紙. 沙粒. 鋸末拼貼在紙板所需要的部位上,表現某些質感相似的畫面,也可用8B的鉛筆在吹塑紙上出圖案。

版刻制好之後,把紙(可用高麗紙. 宣紙. 較薄的濾紙)蓋在圖形上。用各種顏色的油畫棒在紙上來回塗抹,這樣,底板上的圖形就顯露在宣紙上了。

19線描裝飾法:

用油畫棒畫出主要輪廓後,畫中主要物體往往顯得空洞。這時就可以用橫線. 豎線.斜線. 弧線. 折線及各種花紋,圖案去組合裝飾表現各種物體。用此種方法畫出的作品好似一幅幅美麗的線描畫。作畫時可以用單色或多種顏色,既可用同類色,也可用對比色。

20油畫棒與剪紙,刻紙,撕紙的結合法:

傳統的剪紙. 刻紙. 撕紙大多是單一色彩為主。將油畫棒的豐富的線的表現力,結合在剪紙. 刻紙及撕紙中,有特殊的效果。

21油畫棒與版畫結合法:

版畫色彩凝重,具有豐富的肌理效果,它與油畫棒相結合,可使畫面色彩表現自然,並具有協調畫面色調的能力。

22油畫棒與彩墨畫結合法:

將多種油畫棒的繪畫技法運用於彩墨畫的主體的邊沿線及背景的處理,可豐富彩墨畫的畫面。

用過濾紙、高麗紙、或較好的夾宣紙,將油畫棒塗在畫面上,由於油畫棒顆粒較粗,再加上劣質油畫棒不易上色的特點,色塊中形成了縫隙,在紙的背面塗上各種色塊,讓色彩滲透在畫面中,形成自然斑駁的畫面。

23寫生法:

兒童喜歡用色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他們用水粉,水彩顏料寫生,多以主觀感受來表現。用色單純明快,色彩對比強烈誇張。

低年齡段的兒童要畫出空間變化,物體的明暗關系,難度較大。他們大部分用的是平面化表現方法。如果採用油畫棒寫生就容易多了。第一,油畫棒色彩多,不需調配,很方便。第二,可用重疊顏色的深淺表現物體的明暗,特別是油畫棒的覆蓋力強,在寫生是可反復修改畫面,可與油畫相媲美。

對於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而言,寫生的對象很多,如人物,景物,風景都可以運用寫生去表現。一幅好的油畫棒寫生作品,也可以說本身就是一幅好的兒童創作畫。兒童通過寫生去了解社會,去感受大自然,這樣既增加了知識面,擴展了視野,又為他們的兒童畫創作收集了素材,還培養了他們觀察及綜合分析的能力。

;

5.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5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采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
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平原主要是萊茵河以東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歐平原。北部有縱貫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有橫貫東西的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眾多。半島西側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邊境上勃朗峰是歐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氣候 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溫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降水量向東逐漸減少,年溫差自西向東逐漸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耐旱。多瑙河發源流經九個國家,注入黑海,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53、歐洲西部的居民與經濟 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業區。其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工農業生產約佔世界的1/3。其對外貿易很發達,佔世界對外貿易總額的1/2以上,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54、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北海油田對經濟有促進作用。首都倫敦,過去曾叫做「霧都」,是游覽勝地,大英博物館,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內安眠著馬克思。
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著名,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著名的時裝與化妝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國 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宇航、飛機製造和微電子中心,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萊茵河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國的「黃金水道」。貨動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漢堡和慕尼黑。
57、歐洲東部和北亞 歐洲東部是指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以。
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二戰後,工業建設向東發展,在烏位爾山區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以及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其農業不穩定。首都莫斯科。聖彼得堡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西部高山區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脈組成。東部高原、山地區 在加拿大境內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國境內有阿巴拉契亞山。中部平原區有中央大平原。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過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國境內以外,其餘四湖為美、加兩國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區屬於北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北美所佔的范圍最廣。北美氣候除了受緯度位置影響,降水分布和天氣變化還受地形的影響比較顯著。北美當地原來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他們是黃種人。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美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里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島嶼中最大的是火地島,火地島與南美洲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墨西哥和南美大陸之間,有狹長的中美地峽,有「美洲大陸橋梁」和稱號。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地峽的最窄處。安第斯山被稱叫做「南美洲的脊樑」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熱點內容
張植綠飾演龍兒 發布:2025-02-05 12:03:31 瀏覽:361
手工製作大全康乃馨 發布:2025-02-05 11:54:10 瀏覽:531
歌曲黃玫瑰原唱 發布:2025-02-05 11:53:35 瀏覽:246
芊葉鮮花 發布:2025-02-05 11:46:48 瀏覽:925
百合花的圖片大全大圖 發布:2025-02-05 11:43:48 瀏覽:315
鮮花朵朵香 發布:2025-02-05 11:34:37 瀏覽:621
封城的七夕 發布:2025-02-05 11:34:36 瀏覽:744
白百合收入 發布:2025-02-05 11:15:39 瀏覽:359
素描的花語 發布:2025-02-05 10:55:40 瀏覽:983
黃島的荷花 發布:2025-02-05 10:55:00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