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一兩枝
『壹』 「一枝兩枝橫復斜 林下水邊香正奢 我亦騎驢孟夫子 不辭風雪為梅花」出自誰的詩句
畫梅
金農(清)
硯水生冰墨半干,畫梅須畫晚來寒。
樹無丑態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
東鄰滿座管弦鬧,西舍終朝車馬喧。
只有老夫貪午睡,梅花開後不開門。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
一枝兩枝橫復斜,林下水邊香正奢。
我也騎驢孟夫子,不辭風雪為梅花。
『貳』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翻譯】
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賞析】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盡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峰迴,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
2.雪 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3.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櫱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游)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里)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叄』 梅、松、竹被稱為歲寒三友,請你用詩句分別寫出他們的並指
松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岳色,九里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一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櫱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游)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里)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歲寒三友
陶行知
萬松嶺上松,鼓盪天風,
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鍾,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冬。
歲寒三友---七絕
松
滄桑歷盡古根盤,
屹立高涯鳥瞰攀;
弄月篩風迎旭日,
虛懷若谷耐嚴寒。
竹
風騷絕唱萬千年,
傲雪凌霜意颯然;
淡雅幽清盈綠筠,
高風亮節駕先賢。
梅
冰肌玉骨步春來,
銜雪含霜倚竹開;
倩影疏斜妍逸瘦,
清溪細雨暗香陪。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清江引·詠梅--貫雲石
芳心對人嬌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
《昌谷北園新筍》-李賀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黒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