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寨圖片
A. 河南南陽有哪些名勝古跡
南陽,位於河南南部,特別是鄭萬高鐵河南段通車之後,從鄭州到南陽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對於南陽 旅遊 來說,的確方便了許多。南陽,簡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東漢文化的重要城市,是國家級 歷史 文化名城。
提起南陽,人們都會想起劉秀、諸葛亮、張仲景,這些曾經在南陽待過的名人給南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記。那麼,到了南陽,如下幾個景點肯定不得不去:
1、武侯祠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武侯祠在南陽,差不多就是城市的象徵。在《出師表》中,諸葛亮說自己躬耕於南陽,也就是如今的南陽市卧龍崗。在這里,他隱居學習,在東漢末年的亂世,簡直是一個世外桃源。三國時,諸葛亮去世不久,黃權曾率族人在南陽卧龍崗建庵祭祀,紀念武侯,時稱「諸葛庵」;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鎮宛」討伐張昌時「觀亮故宅」並「立碣表閭」,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武侯祠 歷史 。自西晉以來,歷朝歷代對於武侯祠都是精心修葺,加以保護,特別是在清康熙年間,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廟堂,新辟廊廡和台榭,積土為山,疊石成峰,並按照歷代題詠和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建了卧龍崗十景,並命人在祠間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種植花卉,把卧龍崗武侯祠點綴得花團錦簇,幽雅媚人。此次修葺,對後世影響很大,並奠定了今日卧龍崗武侯祠的規模,乾隆時期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到了南陽,一定要來武侯祠參觀,來憑吊這位千古名相。
2、漢畫館
眾所周知,劉秀起兵於南陽,因此南陽被成為帝鄉。在東漢時期,南陽是特大城市,經濟發達,市場繁盛。南陽漢畫,始於西漢的墓內石刻畫像之風,到了東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封建統治階級大講排場,競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寶、偶人、車馬供死人「享受」外,還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築的「周閣重門」式的大型畫像石墓室,南陽漢畫像石刻,就是依附這種石墓室而誕生、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石刻藝術品。南陽漢畫像石刻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表現的內容也異常豐富。由於眾多大臣、王公貴族、巨賈商人都熱衷南陽,他們崇奢競富且痴迷當時的主流思想,認為人神相通,極為重視「生前身後」,生者有的,死者也要有。因而豪華門闕、祠堂和陵墓規模大且數量多,在其建築上多用青石,關鍵部位幾乎無石不雕,形成了漢畫像石藝術寶庫,得以聞名天下,它讓無數名家為之傾倒,存留下來的都是精品。對於喜歡南陽漢畫像的來說,不容錯過。
3、內鄉縣衙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的修繕及擴建,逐漸演變形成了一組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官衙式建築群,被專家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 歷史 標本」,有「北有故宮,南有縣衙」、「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的美稱。而且內鄉縣衙保存完整,以北京故宮為藍本,汲取長江南北的建築風格設計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佔地面積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進,房舍260餘間。是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有「天下第一衙」之稱,想了解古代縣衙的日常嗎,不如去內鄉縣衙走一遭吧。
除了上述三個景點,還有張仲景墓、西峽恐龍園、石人山等,對於喜歡遊玩的人,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河南南陽有哪些名勝古跡? 河南南陽有內鄉縣衙,武侯祠,南陽府衙,醫聖祠,花洲書院等名勝古跡。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作為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南陽有著2000多年的 歷史 ,也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以下,滄海帶您領略南陽的一些名勝古跡。 文中所有圖片為滄海所拍。
一.內鄉縣衙。
「北有故宮,南有縣衙」、「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 內鄉縣衙,位於內鄉縣城東大街,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有「天下第一衙」之稱。 內鄉縣衙,是以北京故宮為藍本,汲取長江南北的建築風格設計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的修繕及擴建,佔地面積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進,房舍260餘間。
名聞天下內鄉衙,縣治留存足可誇。
官署人文一標本,悠悠史跡亦中華。
----- 七絕·內鄉縣衙(滄海人間)
二.南陽武侯祠。
「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李白·《南都行》)。 南陽武侯祠,坐落於 歷史 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的卧龍崗上, 現有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後兩重,建築布局嚴謹,疏密相宜,殿堂雄嚴,亭台壯觀。
卧龍崗上尋遺跡,松柏蒼蒼芳草萋。
來往停留瞻仰意,深懷感念復東西。
----- 七絕·南陽武侯祠(滄海人間)
三. 南陽府衙。
南陽府衙(府署),即南陽知府衙門,位於南陽市區民主街西部北側。南陽府衙始建於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 歷史 時期,共歷199任知府。 南陽府衙,坐北向南,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兩側輔助,布局多路,院落數進。現存明清建築100餘間,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面積7200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封建 社會 留下的一個完整的郡級實物標本。
南陽府署保存全,從宋至今千百年。
儀門堂闊皆齊整,往事悲歡猶眼前。
---- 七絕·南陽府署(滄海人間)
四. 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位於河南省鄧州市,是《岳陽樓記》一文的誕生地。 慶歷四年(1044年),范仲淹由於 「慶歷新政」失敗,自請鄧州,次年,以給事中、資政殿學士身份到鄧州任上。
「七里河邊帶月歸,百花洲上嘯生風」, 范仲淹到鄧州之後,看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百忙中謀劃、創辦了花洲書院。
騰子京重修岳陽樓之後,派特使千里迢迢送岳陽樓文圖給范仲淹,懇請為岳陽樓作記。 慶歷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這天,范仲淹端坐於花洲書院的春風堂,憑著手上僅有的《洞庭秋晚圖》,揮筆寫下《岳陽樓記》。
春風堂里著名篇,千古以來被盛傳。
今日鄧州猶影響,書院重建似尊前。
----- 七絕花洲書院(滄海人間)
西峽縣老界嶺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以老界嶺為界與洛陽市欒川縣、嵩縣相鄰,東與內鄉寶天曼自然保護區接連。
淅川香嚴寺又名長壽寺、香嚴長壽寺、顯通禪寺,中原四大名剎之一。
社旗縣的山陝會館,是一座富麗堂皇巍峨雄偉的古代建築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廬」,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卧龍崗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躬耕南陽」的故址和紀念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五朵山 旅遊 區位於河南省南召縣四棵樹鄉,中原十佳生態 旅遊 勝地,也是久負盛名的道教文化 旅遊 聖地。
南陽的文化古跡太多了。想了解的話,還是自己過來慢慢的看吧。
南陽歡迎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卧龍崗,醫聖祠,王府山,張仲景墓亭,漢代冶鐵遺址,張恆墓地,
醫聖伺:張仲景、卧龍崗:諸曷亮、張衡博物館。
南召丹霞寺,唐朝年間的寺廟,不收門票。
卧龍崗,南陽府衙,楚長城,寶天曼風景,內鄉府衙,恐龍化石公園,
南陽的 歷史 還算是比較悠久的,南陽可以玩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南陽府衙、內鄉縣衙、花洲書院、南陽卧龍崗,醫聖祠、張衡墓、唐王府、梅花寨牆、漢桑城龍潭溝、坐禪谷、香嚴寺、丹江大觀苑等等,有時間的話,可以過來這邊玩玩
B. 歷史上」兩朵半梅花城」在那裡
歷史上」兩朵半梅花城」在梅城鎮,其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轄的一個千年古鎮,是古嚴州府治所在地,地處於建德市東部。「梅城」因古嚴州府城牆沿江一段雉堞砌築成梅花形,故名。素有「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梅城)半朵」的美稱。
「梅城」一名因古城牆臨江一段築成梅花形而來。三國吳黃武四年(225)置建德縣,梅城即為縣治。唐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遷梅城。此後直至1959年,梅城向為州、府、路、專署所在地。民國28年(1939)置梅城鎮,1958年建立梅城公社,1959年7月恢復建置梅城鎮。
1992年4月,千鶴、南峰兩鄉並入梅城鎮。2002年,轄20個行政村,10個居民區,人口36896人,其中農業人口18572人。2003年人口41400人。面積104平方千米。2007年,將梅城鎮十里埠村劃歸楊村橋鎮管轄。調整後,梅城鎮轄5個社區,1個居民區,25個行政村。
(2)梅花寨圖片擴展閱讀:
梅城鎮位於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匯合處,北枕烏龍山,南臨三江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三國時期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置縣以來,已有1700餘年歷史。
歷為睦州、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所在地,歷史文化積淀深厚。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金瓶梅》等都曾描述過梅城的人文山水。
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陸游、劉長卿都曾在此任職為官,詩人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等都曾游歷過梅城山水。先賢們無不為梅城的山水陶醉,為梅城留下了傳唱千古的詩文佳作,為梅城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C. 金浦街道的金(深)浦名人
鄭徽(1086~1151)。世居福建莆田,宋解元,任廣南都運使。因金兵逼境,宋室南渡,於宋紹興元年(1131)前率妻及子朝奉郎鄭誠、孫鄭宥宦遊進潮,祖孫三代落籍潮陽。開端居住縣城西門外,後率領全家和侄孫移居深浦(今金浦街道)。他見對岸神山地曠人稀,合適發展,把已有基本的深浦留給侄孫鄭升,舉家到隆井都神山(今井都鎮)另闢基業。隆井地處海濱,水咸不可食用,他勘察地脈,鑿井24眼,使鄉民食用水和農田澆灌均得改良,鄉民對他非常感謝和尊敬。
鄭升,莆田涵頭人,宋進士,任秘書省修書郎,入潮拜會祖伯鄭徽,請求讓地創業。其祖伯外遷,他在潮陽深浦落籍創基,裔孫再向梅花平原發展。長孫鄭良臣,宋進士,任潮州軍州事。曾孫鄭佐龍,任江西袁州路務使;少時聰敏有奇才,被潮陽陳知縣招為孫女婿,就是潮劇《陳太爺選婿》中的主角原型。
鄭之僑(1707―1784),字茂雲,號東里,清·潮陽舉練都金浦鄉人。雍正13年舉人,乾隆2年(1737)進士,授江西鉛山縣令,兼弋陽縣令,歷升饒州府同知,署廣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寶慶(今邵陽市)知府,山東濟東泰武道員,湖廣安襄鄖兵備道(今湖北之安陸、襄陽、鄖陽三地區,當時各為府)。致仕後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其《農桑易知錄》是國內一本倖存的珍稀古代農書。
鄭安道,字茂周,號梅村。梅花鄉人(今屬金浦街道),官至國子監監丞。
鄭油春,梅花人,與洋烏都大長隴鄉(今屬普寧)人陳娘康聚眾陳店墟揭竿起義舉「忠義安良」旗號。義軍攻克惠來縣城活捉知縣孫廷英、游擊孫鼎甲、教諭彭瑞龍等並就地處死。義軍開倉濟貧懲治劣紳,為民解決怨案。義軍路過惠來華湖見一大漢押一再嫁少婦以為她違犯族規而處死,於是阻住並宣傳三從四德違背天道好生之德應當廢除當眾釋放少婦大快人心。繼而普寧北山許阿梅起義響應,天地會潮州東路義軍風起雲涌。6月,陳娘康卒於軍中,吳均官軍趁勢出擊攻破梅花寨鄭油春逃亡海外,義軍潰散。
鄭少東,曾長期從事刑事偵察工作,曾任廣東省公安廳刑警總隊副總隊長,刑偵局局長,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公安部經偵局長,2005年4月任公安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
鄭開德,深圳德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泛華建築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南粵慈善家。
鄭文忠,深圳博弈實業有限公司,金浦街道三堡官路村人。
鄭良淡,金浦人,泰名鑾探隆,泰國第8位總理。
鄭俊豪,裕福集團董事長、雲鋒基金發起及投資人之一、TNC四川基金發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