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長菇菌
Ⅰ 茶花花蕾乾枯絕大部分情況是病菌感染的,茶花花蕾乾枯能補救嗎
茶花花蕾乾枯絕大部分情況是病菌感染的,比如常見的葉腐病,需要使用大量的多可保利溶液,噴灑至茶花花朵的表面,堅持10天後,茶花乾枯的花蕾,就會出現生機。
在長出花蕾以後,必須將茶花放進一個光照比較好的部位,讓它接納到一定量的光。假如長期光照不夠,就很有可能導致它花蕾乾枯。將植物從原來較為暗的部位,改變到一個光亮一些的部位來養。等它進行到充足的太陽,生成一定量的營養物質,狀況便會明顯改善了。
Ⅱ 我的茶花是不是有病菌了
你的茶花是有病菌了。
茶花常見病蟲害防治:
一、炭 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赤葉枯刺盤孢菌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病率達33%。病症多出現於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初現暗綠色斑紋,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為黑色,嚴重時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
發病規律: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溫度有密切關系。一般發病適溫為25至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病,6至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後病情趨向停止。
防治方法:
1、徹底清除病葉。
2、冬季剪除病枯枝。
3、在每年發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
4、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噴3至4次。
5、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這個病最厲害,可能引起葉片落光以致死亡。我自己的經驗是,家裡的盆栽,在炎夏季節,特別是茶花這樣水分蒸發厲害的花木,該擔心的更多是高溫乾燥,一定要澆足水,(但不能過澇)葉面噴水降溫,可以預防該病發生。
二、藻班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寄生性銹藻引起。在葉片的兩面均可出現病斑,但以葉面為主。初期為針頭狀呈灰綠色小圓點,後逐漸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形成近似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病斑隆起明顯,表面有細條紋式的毛氈狀物。 後期病斑顏色由灰綠色變為暗褐色。由於病原體的覆蓋,影響葉面光合作用的進行,因而使 茶花植株生長衰弱。
發病規律:寄生性銹藻以絲狀營養體在寄生組織中越冬,在潮濕條件下產生游動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而使其得病。該病原菌是一種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溫高溫的條件下,因通風透光差而生長不良的茶花,發生此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1、加強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時修剪,避免茶花過於蔭蔽,做到通風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
2、可用0.2%至0.5%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三、枯枝病
病因及症狀:由病原真菌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後引起的一種病害。受害枝條壞死,葉片由綠變為淡黃,從頂部向下逐漸乾枯脫落,最後整個枝梢乾枯死亡。
發病規律:該病的發生情況是,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在病枯樹上越冬的病原菌飽子堆逐漸成熟,隨風飄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條上,從新芽、嫩枝傷口、葉痕、嫁接或修剪傷口等處,侵入茶樹為害,並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
1、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燒毀。
2、摘除無用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
3、將帶病植株隔離養護。
4、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特別要保證枝條傷口部位的噴葯。
5、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
不過現在這個時節,不是該病的多發季節。
四、赤葉斑病(赤葉枯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真菌引起。病斑多發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初為淡褐色圓形漬狀小點。以後病斑蔓延,顏色由淡褐色變為棕褐色,有時多個病班連合成較大的斑塊或蔓延於整個葉片,引起葉片的大量枯焦和 脫落。
發病規律:該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殘體上,孢子藉助風雨、流水等傳播。病害一般從5月份開始發生,7至9月份為發病高峰,受害葉片在大量脫落。
防治方法:
1、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至1 500倍液,或者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防治。
2、在乾旱時,可增加葉片噴水,以抑制病害的發生。
我自己的一盆茶花前些時得的就是這病,連日高溫,水分蒸發利害,盆土偏干,以致發病,我立刻每日多澆水一次,特別是晚上一定澆透水,並且在葉面大量噴水,也沒用什麼葯水,結果症狀立刻減輕,不到一星期就好了。這幾天重新抽了不少新葉,一時好看不少。
五、煙煤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是由蚜蟲和蚧殼蟲危害而誘發的。受害茶花葉片的表面上覆蓋一層病菌的菌絲,形成黑色的'煙煤'層,阻礙了茶花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氣體交換,使其生長發育嚴重受阻。
發病規律:該病病菌喜低溫高濕的環境條件,其中10至20℃的溫度條件最適宜於病菌的生長。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溫度越大,病菌繁殖蔓延越快。長期雜草叢生、濕度大、光照差的茶花林,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誘發煙煤病的害蟲,主要是蚜蟲和蚧殼蟲等,因此,要防治此病害必須首先防治茶花的蚜蟲和蚧殼蟲,害蟲滅,病即自然消除。
Ⅲ 茶花樹一般有什麼病
山茶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炭疽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病率達33%。病症多出現於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初現暗綠色斑紋,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為黑色,嚴重時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 【發病規律】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溫度有密切關系。一般發病適溫為25~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病,6~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後病情趨向停止。?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除病葉。②冬季剪除病枯枝。③在每年發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噴3~4次。⑤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藻班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寄生性銹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在葉片的兩面均可出現病斑,但以葉面為主。初期為針頭狀呈灰綠色小圓點,後逐漸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形成近似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病斑隆起明顯,表面有細條紋式的毛氈狀物。 後期病斑顏色由灰綠色變為暗褐色。由於病原體的覆蓋,影響葉面光合作用的進行,因而使 茶花植株生長衰弱。? 【發病規律】寄生性銹藻以絲狀營養體在寄生組織中越冬,在潮濕條件下產生游動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而使其得病。該病原菌是一種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溫高溫的條件下,因通風透光差而生長不良的茶花林,發生此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①加強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時修剪,避免茶花林地過於蔭蔽,做到通風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②可用0.2%~0.5%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枯枝病 【病因及症狀】由病原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後引起的一種病害。受害枝條壞死,葉片由綠變為淡黃,從頂部向下逐漸乾枯脫落,最後整個枝梢乾枯死亡。? 【發病規律】該病的發生情況是,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在病枯樹上越冬的病原菌飽子堆逐漸成熟,隨風飄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條上,從新芽、嫩枝傷口、葉痕、嫁接或修剪傷口等處,侵入茶樹為害,並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①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燒毀。②摘除無用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③將帶病植株隔離養護。④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特別要保證枝條傷口部位的噴葯。⑤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
根腐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多種病原菌真菌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有Phytophthora cinnamoni、Cylindrocladium crotalariae和Armillaria三種,主要侵染茶花的根系。受害植株根部腐爛變黑,葉片變黃,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漸凋萎死亡。?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當溫濕度適宜時,菌核萌發菌線,在土壤中蔓延,侵害植株根部。氣溫越高,其發病率也越高。? 【防治方法】①要及時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帶菌土,並用1%硫酸銅溶液對病株周圍的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擴散蔓延。②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嚴防栽培地積水。③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茶花品種進行栽培。
赤葉斑病(赤葉枯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發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初為淡褐色圓形漬狀小點。以後病斑蔓延,顏色由淡褐色變為棕褐色,有時多個病班連合成較大的斑塊或蔓延於整個葉片,引起葉片的大量枯焦和 脫落。? 【發病規律】該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殘體上,孢子藉助風雨、流水等傳播。病害一般從5月份開始發生,7~9月份為發病高峰,受害葉片在大量脫落。? 【防治方法】①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者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防治。②在乾旱時,可增加葉片噴水,以抑制病害的發生。
花腐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是由茶花花腐真菌(Giborinia camelliae Kohn )侵染花瓣所引發的一種病害。受害的花朵先是出現棕褐色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直至整 個花朵變成褐色而枯萎。? 【發病規律】花腐真菌可在花柄處形成菌核,其孢子可隨風傳播。一般秋季發病率較低。在12月份至翌年3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花朵受害率增高。? 【防治方法】①發現有感染此病的茶花花朵時,應及時摘除,並予集中燒毀。特別是在花期,更要及時清掃掉落在地面上的病花。②在開花前,可用殺菌劑,如多菌靈,噴灑花蕾2~3次。③多選栽秋季開花的茶花品種,或者用赤黴素處理中晚花品種,使之秋季開花,以躲開茶花花腐真菌的發生高峰期。④採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土壤中接種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 Coniotnyrium minitans兩種真菌,以殺死病菌孢子。⑤不要購買和栽培有花腐病的茶花植株。
煙煤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是由蚜蟲和蚧殼蟲危害而誘發的。受害茶花葉片的表面上覆蓋一層病菌的菌絲,形成黑色的煙煤層,阻礙了茶花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氣體交換,使其生長發育嚴重受阻。? 【發病規律】該病病菌喜低溫高濕的環境條件,其中10~20℃的溫度條件最適宜於病菌的生長。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溫度越大,病菌繁殖蔓延越快。長期雜草叢生、濕度大、光照差的茶花林,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誘發煙煤病的害蟲,主要是蚜蟲和蚧殼蟲等,因此,要防治此病害必須首先防治茶花的蚜蟲和蚧殼蟲,害蟲滅,病即自然消除。具體方法,可參見以下主要蟲害及其防治一節中的蚜蟲和蚧殼蟲的防治。
Ⅳ 茶花樹枯萎後樹干結了白色的東西,用手捏會有類似水的液體。
這是介殼蟲,同翅目昆蟲,幼蟲分泌出蠟質外殼,就是介殼,重要的農業害蟲,附著在枝幹上吸食汁液,並釋放毒素,常導致作物枯萎
Ⅳ 椴木茶花菇跟茶花菇的區別在哪
椴木茶花菇跟茶花菇的區別有:
1、椴木花菇以其朵大、肉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長,而茶花菇肉厚、細嫩、鮮美。
2、椴木花菇口感要比茶花菇好一些。筋道。
3、椴木花菇表面菱色、淺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鱗片,而邊緣常有污白色毛狀或絮狀鱗片。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細密,具香味。而茶花菇菇紋開暴花,白色,菇底呈淡黃色。
這就是椴木茶花菇跟茶花菇的區別。
椴木花菇,香菇品種里的上品,具有獨特的香味,優良的質地,高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在美國被譽為「上帝食品」,我國則譽為「山珍」。香菇所含的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形態特徵:
1、香菇子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子實體中等大至稍大。
2、菌蓋直徑5-12cm,有時可達20cm,幼時半球形,後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菱色、淺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鱗片,而邊緣常有污白色毛狀或絮狀鱗片。
3、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細密,具香味。幼時邊緣內卷,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絨毛,隨著生長而消失。菌蓋下面有菌幕,後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環。老熟後蓋緣反卷,開裂。
4、菌褶白色,密,彎生,不等長。菌柄常偏生,白色,彎曲,長3-8cm,粗 0.5-1.5⑵cm,菌環以下有纖毛狀鱗片,纖維質,內部實心。菌環易消失,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無色,橢圓形至卵圓形,4.5-7×3-4μm,用孢子生殖。雙核菌絲有鎖狀聯合。
Ⅵ 茶花樹幹上長滿白色的東西怎麼辦
應該是長蟲了。及時清除蟲害,在春季樹木發芽前,用硬毛刷刷去枝幹上越冬的雌成蟲,並結合剪枝剪去帶病蟲枝,集中起來燒毀;種植密度適當,保持通風透光,減少病蟲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