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歷史

茶花歷史

發布時間: 2023-08-15 16:15:00

Ⅰ 山茶花有著怎樣的栽種歷史

說起山茶花的栽種,要追溯到三國時期了。

三國: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

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為「七品三命」。

資料記載,伍州臘世界上登記注冊的茶花品種已超過2萬個。

中國的山茶品種有883個。

在三國時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

但直至南北跡舉朝及隋代,帝王宮廷、貴族庭院里栽種的,仍是野生原始種茶花,花單瓣紅色腔滑。

當時有關茶花的文獻及文人吟詠的「山茶」,「海榴」詩,均未涉及品種名。

中國第一個記載茶花品種的是在唐代丞相李德裕(787-850年)著的《平泉山居草木記》。

「是歲又得稽山之——貞桐山茗。

」「貞桐山茗」是單辮花,現今是原始的紅山茶「金心大紅」距今已有1200年左右。

南宋《會稽續志》,則為「貞桐山茗》卷四「山茶」條中述及貞桐山茗時說:「在唐,唯會稽有之。

其種今遍於四方矣。

」又說:「其花鮮紅可愛,而且耐久。

」(會稽,即浙江紹興古稱。

稽山,為會嵇境內的山脈。

)這說明,此花的顏色是鮮紅色,而且花開得耐久。

宋代記載了茶花品種15個。

越丹、玉茗、都勝、鶴頂紅、黃香、粉紅、玉環、紅白葉、月丹、吐絲、玉磬、桃葉、罄口茶、玉茶、千葉茶。

Ⅱ 茶花的由來(來歷)

山茶花原產我國西南,重慶、四川、雲南、廣東等南方各省。山茶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世界名花之一,也是重慶市市花,雲南省省花,浙江寧波市、金華市、溫州市、江西景德鎮市市花,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花。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

我國山茶花的栽培早在隋唐時代就已進入宮廷和百姓庭院了。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之風日盛。南宋詩人范成大曾以「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的盛況。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象晉《群芳譜》,清代朴靜子的《茶花譜》等都對山茶花有詳細的記述。到了七世紀時,山茶首傳日本,十八世紀起,山茶多次傳往歐美。

Ⅲ 山茶花的栽培歷史是怎樣的

山茶是中國著名的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樹姿優美,四季常綠,花色嬌艷,花期較長。象徵吉祥福瑞。為昆明、寧波、金華、溫州、衡陽、景德鎮等市市花。

我國栽培山茶歷史悠久,至今已有4000餘年。唐朝時,山茶已植於庭院,視為花卉珍品。清朝的《廣群芳譜》、《花鏡》等著作中,就詳細介紹了山茶的栽培管理方法。

山茶產地廣泛。我國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尤以浙江、雲南為盛產。故有「雲南茶花甲天下」之說。如今全世界廣泛栽培。山茶品種頗多,同屬的就有200餘個品種,園藝栽培品種上百種,僅我國就有60餘種。世界新育成品種就達3000~4000個。按花形分,有單瓣牡丹、復瓣牡丹、重瓣牡丹、白頭翁等;按花色分有紅、白、黃、綠、紫等色,僅紅色又可分大紅、銀紅、粉紅、洋紅、玫瑰紅等。可謂艷麗多彩,色姿齊備,美不勝收。

Ⅳ 茶花名稱的來歷

茶花最早的用作也是用於生產茶葉,人們把茶花最頂端的那一點嫩芽摘下來,經過幾道工序,最後製成茶葉。故而得名茶花。古代又稱作山茶花中國、藪春、耐冬等。

中國栽培山茶花的歷史悠久。自南朝開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為珍貴花木栽培。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時溫州的茶花被引種到杭州,發展很快。

明代《花史》中對山茶花品種進行描寫分類。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種不斷問世。1949年以來,中國山茶花的栽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品種的選育又有發展。中國山茶花品種已有300個以上。

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

山茶花與其他花卉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的花朵凋零是一片一片掉落,但山茶花凋零是連同花萼整朵掉落的,如同人頭落地一般,因此時常被從前的日本武士忌憚,也使得山茶花又被稱作為「斷頭花」。

(4)茶花歷史擴展閱讀

茶花的價值

一、葯用

茶花除觀賞外,花籽與枝葉還可以食用或入葯。《本草綱目》上有記載:山茶嫩葉炸熟,水淘洗後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後曬干作為飲料。主治吐血、衄血、腹瀉、便血。

二、觀賞

植物造景材料。山茶四季常綠,分布廣泛,樹姿優美,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由於山茶對光照及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只要注意水、土的要求,在城市綠地、公園和住宅小區和城市廣場、花壇和綠帶中,均可以組合在其他植物中應用,當山茶盛開、滿樹燦爛, 大有畫龍點睛之功。

三、食用

通過其種子榨取的食用油是較高級的一類。在江浙一帶的民間通過炒熱後機碎,再通過蒸熟後榨取的山茶油是這一帶民間山區除菜籽油外的主要烹飪油來源。

Ⅳ 山茶花的由來和傳說

山茶花的由來和傳說

山茶花,稱玉茗花。它四季長青,色澤絢麗,品種繁多,是我國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山茶花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栽培,到了宋代已聞名遐邇了。自從1677年英國甘寧醫生從我國引種後,歐洲人方知道此花。後來山茶花又陸續傳到日本、美洲、澳洲,引起各國園藝界的重視。近代各國園藝家們通過科學管理和有目的的人工雜交,形成更多花型。花色除藍色外,可說色色俱全,且多串色。近年在我國廣西南部山區發現的單瓣金茶花,填補了國際上夢寐以求的黃色系茶花的空白點。

山茶花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村居因父親生病來到這個神奇的山谷采葯。旖旎的風光和采之不盡的葯材讓村姑忘記回家,又飢又渴中村姑喝了這里的溪水。回家數月後,村姑發現自己的肚子一天天變大。村民們認為她做了不該做的事,冷嘲熱諷,她的`父親盛怒之下把女兒趕出了家門。無奈的母親在女兒出走時交給她一袋東西並告訴她:「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你帶上它,我們就有相聚的那一天。」村姑回到了這神奇而美麗的山谷,住在了現在生龍洞那個地方。過了一段時間,山谷里開滿了艷麗的山茶花,五彩繽紛,那花瓣晶瑩的閃動著,象在召喚著什麼。村姑凝望著這茶花,不得其解,為什麼我走過的地方都會有茶花呢?她打開媽媽給的布袋,才發現是一袋山花籽。強烈的思母之情讓女兒日夜淚流滿面,於是便有了現在的靜心池。思女心切的母親到處在尋找女兒,終於在這山谷中發現了漫山的山茶花,她在山谷一遍遍地呼喚著女兒的名字:「女兒你在哪裡啊,媽媽想你啊,媽媽日夜在找你啊。」這時,女兒已分娩出了兩條小龍,第三條剛生出一半的時候,母親的喚叫聲驚動了兩條小龍,小龍騰空而起,地動山搖天昏地暗,傾盆大雨。村姑受到驚嚇,第三條小龍只生到一半就消失在山谷中,於是便有了現在的生龍洞

山茶花的花語是什麼

理想的愛、謙讓。

山茶花總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靜靜地開在庭院之中。山茶花凋謝時,不是整個花朵掉落下來,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這么小心翼翼、依依不捨的凋謝方式,不就和人們追求理想中伴侶的態度一樣嗎?所以漸漸地山茶花就成為對心中愛慕女性表達心意的代言了。在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紅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覺得溫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種在庭園中也能讓人欣賞她淡淡的花香。所以,山茶花就讓人感受到了可愛、謙讓、理想的愛、謹慎、了不起的魅力。

謹慎而又孤傲。

山茶花總是在嚴冬中開得那麼美麗而自得。當庭院中大部份的植物都落葉而顯得枯乾無生氣時,即使在已有積雪的院子里,她還是靜靜地綻放著。那不僅讓人很容易感染到一份高傲,也更令人覺得她的深沉與謹慎。因此,她的花語之一就是謹慎。但是,這一份深沉和謹慎,也使她覺得份外的孤寂。既使內心有著無限的熱情,也不能傳答給對方。

山茶花有多種顏色,白色山茶花的花語是「純潔無邪」,紅色山茶花的花語是「天生麗質」。人們嚮往那潔白的山茶花,覺得它給人以一種愉悅的心靈享受。它是一個畫面和時間的定格,它背後的內容很復雜,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綻放美麗的追求。

Ⅵ 茶花和山茶花的區別是什麼

花和山茶花沒有區別,兩者是同一種花,只是不同的別稱而已。

茶花(學名:Camelliasp.)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

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茶花的栽種歷史:

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為「七品三命」。資料記載,世界上登記注冊的茶花品種已超過2萬個。中國的山茶品種有883個。

在三國時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宮廷、貴族庭院里栽種的,仍是野生原始種茶花,花單瓣紅色。當時有關茶花的文獻及文人吟詠的「山茶」,「海榴」詩,均未涉及品種名。

Ⅶ 茶花為什麼叫茶花

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為「七品三命」。資料記載,世界上登記注冊的茶花品種已超過2萬個。中國的山茶品種有883個。

在三國時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宮廷、貴族庭院里栽種的,仍是野生原始種茶花,花單瓣紅色。當時有關茶花的文獻及文人吟詠的「山茶」,「海榴」詩,均未涉及品種名。



生長習性:

茶花懼風喜陽、地勢高爽、空氣流通、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

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環境濕度70%以上,大部分品種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雲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

以利根毛發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鋸木,紅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質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陰,夏天可用50%遮光處理。

Ⅷ 茶花栽培歷史有多久

茶花栽培歷史悠久,隋唐時代即已盛栽,「山茶似海石榴,出桂洲,易地亦有。山茶花葉似茶樹,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至宋代出現了茶花花會,范大成詩曰「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明清已有茶花「花史」和茶花譜的專著。茶花古樹有雲南普洱縣的茶花王,樹高13米,粗3、2米,樹齡1700多年。大理有株千年茶,重瓣大花,被譽為「萬朵茶。」昆明西山華庭寺內,有明朝種植的南山茶,一樹干苞,浩如花海。西山太華寺的「通草片」古樹,相傳是明初建文帝流亡入滇時手植。浙江瑞安縣大羅山化成洞寶岩庵海拔380米的裸岩間,保存1200年的樹高8、5米的「金心茶」。青島嶗山太清宮有600年的「絳雪」,四川什邡八座墳有520年川茶「鐵殼寶峰」,浙江普陀山龍壽庵有330年古山茶,重慶市萬縣西山200年以上的古茶樹。

Ⅸ 茶花的栽培史有多久

茶花(C.japonicaL.)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中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常綠植物。包括山茶、雲南茶花、南山茶、茶梅和金花茶。由於其花色艷麗、四季常綠,且多在冬春之際開花,能為園林增輝添色,所以深受人們喜愛。中國是山茶屬植物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栽培歷史悠久,三國時期山茶已進行了人工栽培。唐代以前,人們已把山茶作為珍貴的花卉進行引種栽培。明代為茶花栽培的全盛時期,特別是雲南茶花更盛。山茶花具有花期長、花色美、樹冠多姿、冬季開花等特點,是名勝古跡、風景庭園的優良綠化樹種。株型低矮者適於盆栽,同時又是插花的重要材料。山茶花的花、根可以入葯,有收斂止血功用。多種山茶種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食用油。

Ⅹ 中國山茶的栽培始於何時

中國山茶的栽培究竟始於何時,國內外茶花學術界對此都非常關注。我國有幾本茶花專著,都說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的梧桐園中栽有山茶。2001年筆者去四川考察古山茶時,曾向最早發表此說的作者請教,結果未得到確證。後來,又去了蘇州市(古代曾為春秋時期吳國都城)找到有關文物、檔案部門查閱了許多古代地方誌等古籍文獻,也均未發現有梧桐園種山茶的記載。

2002年初,我們編著《中國茶花文化》專著時,在《四庫全書》中查到了宋初陶榖撰寫的《清異錄》,其中輯錄有張翊的《花經》。張翊在《花經》中將許多花卉按「九品九命」的等級進行排列。而山茶被排列為「七品三命」,即第七等。這至少說明:其一,當時山茶已從野生進入人工栽培;其二,當時山茶已成為公認的名花;其三,當時山茶已成為人們喜愛的觀賞性花卉了。

張翊的《花經》究竟成書於何時?筆者在紹興圖書館新購置的一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發現了一篇明代陳詩教的《花里話》。《花里話》中也引錄了張翊的《花經》,內容與《清異錄》所引的《花經》一字不差,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引錄的前言第一句寫著:「蜀漢張翊好學多思致,嘗戲造花經……」。至此我們可以認定,張翊是三國蜀漢時期(221—263)之人,而當時蜀漢的疆域,佔有今四川、雲南的大部分,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南部白龍江流域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早在1800年前的三國蜀漢這些地域,山茶已成為人們喜愛的花卉了。中國山茶由野生進入人工栽培的歷史,至少已有1800年。我們把這一結論寫進了《中國茶花文化》一書,許多專家對此表示了肯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夏麗芳研究員在書面審稿意見中寫道:「把茶花的栽培歷史追溯到三國時代(1800年前),給中國以及全世界的茶花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中國花卉協會江澤慧會長在序言中更是寫道:「本書以翔實的資料,確鑿的證據,將中國茶花栽培的歷史,由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提前到1800年前的三國時期。」

熱點內容
1米8盆栽 發布:2025-02-04 21:39:14 瀏覽:766
客廳鮮花擺放 發布:2025-02-04 21:13:11 瀏覽:158
丁香酚面 發布:2025-02-04 21:10:40 瀏覽:796
玫瑰鮮花圖片大全花束 發布:2025-02-04 20:53:11 瀏覽:412
櫻花鋪滿床 發布:2025-02-04 20:48:05 瀏覽:761
排比牡丹 發布:2025-02-04 20:43:43 瀏覽:430
萊蕪辛庄花卉 發布:2025-02-04 20:43:04 瀏覽:726
七夕微信花 發布:2025-02-04 20:35:12 瀏覽:236
西蘭花蒸多久能熟 發布:2025-02-04 20:26:22 瀏覽:704
色彩臨摹鮮花 發布:2025-02-04 20:04:36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