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毛山茶花
❶ 山茶花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中醫大辭典》·山茶花
- 3.1 山茶花的別名
- 3.2 來源及產地
- 3.3 性味歸經
- 3.4 功能主治
- 3.5 化學成分
- 3.6 山茶花的葯理作用
- 4 《全國中草葯匯編》·山茶花
- 4.1 拼音名
- 4.2 山茶花的別名
- 4.3 來源
- 4.4 性味
- 4.5 功能主治
- 4.6 山茶花的用法用量
- 4.7 摘錄
- 5 《中華本草》·山茶花
- 5.1 出處
- 5.2 拼音名
- 5.3 英文名
- 5.4 山茶花的別名
- 5.5 來源
- 5.6 原形態
- 5.7 生境分布
- 5.8 栽培
- 5.9 性狀
- 5.10 化念賀悶學成份
- 5.11 山茶花的葯理作用
- 5.12 性味
- 5.13 歸經
- 5.14 功能主治
- 5.15 山茶花的用法用量
- 5.16 各家論述
- 5.17 摘錄
- 6 參考資料
- 附:
- 1 用到中葯山茶花的拍耐方劑
- 2 古籍中的山茶花
1 拼音
shān chá huā
2 英文參考
camelliae,flo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apanese camellia flowe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山茶花
山茶花為中葯名,出自《本草綱目》[1]。
3.1 山茶花的別名
紅茶花[1]
3.2 來源及產地
山茶科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的花。產江蘇、浙江、雲南、四川等地[1]。
3.3 性味歸經
甘、微辛,涼。入肝、肺經。[1]
3.4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散瘀[1]。
1.治吐血,衄血,血崩,腸風下血,赤痢。煎服:3~9g[1]。
2.治燙傷,研末麻油調塗[1]。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山茶酮一醇( camellenodiol)、山茶二酮醇(camellendionol)、芸香苷、對羥基苯甲酸、山茶鞣質A、B等、槲皮素、山柰酚、可可豆堿、β香樹脂醇、羽扇豆醇、兒茶精、表兒茶精、矢車菊素的3半乳糖苷和3葡萄糖苷等[1]。
3.6 葯理作用
山茶鞣質可抗腫瘤[1]。
4 《全國中草葯匯編》·山茶花
4.1 拼音名
Shān Chá Huā
4.2 山茶花的別名
茶花
4.3 來源
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以根、花入葯。根全年可采;花春冬采,曬干或烘乾。
4.4 性味
辛、苦,寒。
4.5 功能主治
收斂涼血,止血。用於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燒燙傷,創傷出血。
4.6 山茶花的用法用量
2~3錢。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
4.7 摘錄
《全國中草葯匯編》
5 《中華本草》·山茶花
5.1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百草鏡》:山茶多種,惟寶珠入葯。其花大紅四瓣,大瓣之中,又生碎瓣極多,味澀,二三月采,陰干用之。若俱是大瓣千葉者,名洋茶,不入葯,單瓣者,亦不入葯。
5.2 拼音名
Shān Chá Huā
5.3 英文名
Flower of Japanese Camellia
5.4 山茶花的別名
曼陽羅樹、寶珠山茶、紅茶花、寶珠花、一捻紅、耐冬。
5.5 來源
葯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山茶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mellia japonica L.
採收和儲藏:45月花朵盛開期分批採收,曬干或抗干仔彎。在乾燥過程中,要少翻動,避免破碎或散瓣。
5.6 原形態
紅山茶 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樹皮灰褐色,幼枝棕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 815mm;葉片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10cm,寬2.56cm,光瑞漸尖而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葉干後帶黃色。花兩性,單生或對生於葉腋或枝頂,大紅色,徑58cm;萼片5,寬卵圓形,外被白色柔毛;花瓣57,栽培品種多重辯,有白、淡紅等色,花瓣近圓形,先端有凹缺,基部稍連合;雄蕊多數,外側花絲基部連合,附著於花瓣基部,內側離生;子房上位,無毛,花柱先端3裂。葫果近球形,徑2.23.2cm,果皮厚,光滑無毛,室背開裂。種子近球形,有角棱,長l.882.5cm,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5.7 生境分布
原產我國東部,現全國各地常有栽培。
5.8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最適溫度為1525℃,忌烈日直曬和乾旱,寒冷山地不宜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的腐殖土或夾沙土的酸性土壤栽培較好,不直粘土栽培。
栽培技術 用扦插、嫁接或壓條繁殖。扦插繁殖:採用單芽扦插法,育苗移栽。910月期間進行。在母株上剪取當年生香消,每節剪成!支插條,從葉片上部0.3cm左右處稍斜剪斷剪口要平滑,剪後立即插於苗床中,行距1520cm,株距5cm左右,四周要圍好,以能稍透陽光即可。經常注意噴水,保持苗床濕潤。第2年春新芽萌發後,追肥1次,並適當增大蔭棚的透光度,可調整為半陰半陽。第4年即可移栽。嫁接繁殖:選單瓣山茶花的種子,春季播種育苗,第2年34月移栽在盆缽中,再培育23年,45月,連盆缽移到良種母樹下,靠接,l年後介面癒合,在34月與母株分離,即可出盆移栽。壓條繁殖:可採用高技壓條法培育l2年,即可剪下栽種。
田間管理 栽後34年內生長緩慢,要注意經常鬆土除草,並應在夏、冬兩季追肥1次。剪去過多的側枝,便成單一主幹。由於山茶花不耐強光,故在封林前,夏季可在林中間種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冬季可間種豆類或蔬菜。但間種不能過密,避免妨礙生長。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茶炭疽病、茶煙煤病;蟲害有紅蜘蛛、多種介殼蟲。
5.9 性狀
性狀鑒別 花蕾卵圓形,開放的花呈不規則扁盤狀,盤徑58cm。表面紅色、黃棕色或棕褐色,萼片5片,棕紅色,革質,背面密布灰白色絹絲樣細絨毛;花瓣57或更多,上部卵圓形,先端微凹,下部色較深,基部連合成一體,紙質;雄蕊多數,2輪,外輪花絲連合成一體。氣微,味甘。以色紅、未開放者為佳。
5.10 化學成份
花含花色甙(anthocyanin),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芸香甙(rutin),山奈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hamnoglucoside),楊梅樹皮素3O葡萄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矢車菊素3半乳糖甙(cyanidin3galactoside),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車菊素3( 6對香豆醯基)葡萄糖甙〔cyanidin3OβD(6OpCOUMAROYL)glucoside]即是風信子甙(hyacinth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3, 4,5, 7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sexangularetin),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和3β羥基28去甲齊墩果17烯16酮12,13環氧化物(3βhydroxy-28-norolean-l7en16on12,13epoxide),山茶二酮醇(camellendionol),山茶酮二醇( camellenodiol),馬瑞甙元(maragenin)Ⅱ等三萜類成分。又含路邊青鞣質(gemin)D長梗馬兜鈴素(Pencula-gin),新嗩吶草素(tellimagrandin),山茶鞣質(camelliin)A及B等鞣質以及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豆甾7烯3β醇(stigmast7en3βol)。近又分得山茶皂甙(camellidin)Ⅰ、Ⅱ。還含可可豆堿(theobromine)。
5.11 山茶花的葯理作用
山茶甙予大鼠或小鼠口服13個月,可抑制移植性軟組織腫瘤的生長,並抑制9,10二甲基1,2苯駢蒽引起的成橫紋肌細胞瘤的形成。
5.12 性味
甘;苦;辛;澀;涼
5.13 歸經
肝;肺經
5.14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散瘀;消瘀腫。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帶下;燙傷;跌撲損傷
5.15 山茶花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塗。
5.16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山茶,吐血、衄血、下血為要葯。生用能破宿生新,入童便炒黑則能止血。朱震亨:吐血、衄血、腸風下血,並用紅者為末,入童溺、薑汁及酒調服,可代鬱金。2.《綱目》:湯火傷灼,研末麻油調塗。3.《醫林纂要》:補肝緩肝,破血去熱。4.《百草鏡》:涼血、破血、止血。消癰腫跌撲,斷久痢、腸風下血,崩帶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瘡。5.《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腸風,清肝火,潤肺養陰。
5.17 摘錄
❷ 山茶花什麼樣子有啥特點.
茶花之特性、分類
--------------------------------------------------------------------------------
一、樹形
1.茶花為常綠性灌木、小喬木或大喬木。
2.樹形有直立性、枝垂性、橫張性,叢生性及匐葡匐性等五種變
化。
據馮時可滇中茶花記:「""南城鄧直指茶花百韻詩,言茶有十絕,一壽經三、四百年,猶如新植,一枝幹高可達四、五丈,大可合抱‧‧‧」證明茶花不僅為灌木類花卉,且為大喬本之樹水。茶梅中之『八重梅』,就是灌木類之主要品種之一。其生育達70~80年的樹木、高仍不過二尺。我國古時候所謂」英雄樹」,並不是指其他樹木,而是專指茶花樹而言。所以茶花具有多種樹形及生長特性,其應用方式具有多種選擇。
二、葉片
1.葉形:有披針形、橢圓形、廣橢圓邢、倒卵形及長橢圓形;有的品種葉片很大,有的則很小。
2.葉緣的鋸齒:有細鈍鋸齒狀、小牙齒狀,粗鋸齒狀及、深鉅齒狀及淺鋸齒狀等。
3.葉脈:有凹入的、鼓起的開散狀的及網狀的。
4.葉片由側面觀察:有反曲、中折,波曲、平坦及葉緣外曲多種。
5.葉片之結構:即革質的、硬質的堅實的、光亮的、柔軟的或紙質的。
6.葉片色澤:由淺綠到綠而濃綠色,更有些品種具有黃綠色斑點或黃白色的斑塊狀。
所以由以上特色了解茶花葉片不僅葉形變化多,而且葉色、葉緣、葉尖,葉基、葉脈及葉之大小亦有許多珍奇變異,所以茶花在無花的季節,還可以欣賞葉形的變異,或是也可以葉片為主要觀賞目的的關觀葉植物。
茶花可依其葉形來辨識品種,但有的茶花品種具以葉片是不能判別的,那是因為其葉形非常相似。枝變的品種或走同一系統的實生品系如十八學士和鯉魚珠,在無花季節,很難加以區別,此外,茶花葉之大小因品種及環境及栽培管理的不同,亦有差異。總之,茶花之葉片變異甚多,很少有其他木本花卉可與其相比擬的,故茶花在應用價值上,如盆栽及庭固布置皆有其獨特的價值。
三、花型
1.茶花的花形:大致分為單辮、重辮及完全重辮。
A.單辮:雄蕊全部於中間聯合或呈中央的群狀。
B.重辯:為不完全重辮,雄蕊成群狀參差在花辦之中。
C.完全重辮:雄蕊完全變為花辮,若有未變者,則是被花瓣所隱藏著。
2.花徑尺寸:有極大輪(13公分以上)、大輪(11~13公分)、中輪(8~10公分;小輪(6~7公分)及極小輪(6公分下)多種。
一般大花型的茶花,其樹形伸展,樹葉亦大,適於庭植;小花型的花,花形緊密,樹枝及葉均衡生育,為盆栽的好材料。而不管它是品種茶花,當開花時大朵、小朵、單瓣、重瓣,完全重瓣都是美艷絕倫,嬌艷可愛。
四、花色
1.花色:主要花色以紅色佔大多數,其色彩的深淺變化,也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其他花色有粉紅、深紅、玫瑰紅、紫、淡紫、白、黃、粉白及玫瑰綾紋等色。
2.斑紋變化:茶花的斑塊及塊紋變化亦多,通常有白條斑紋、直條斑紋、細斑紋、噴霧斑紋、大理石斑紋、雲狀斑紋、虎斑、鑲白邊、紅鑲邊及白底等多種。
茶花花的色彩及斑紋千變萬化,為一很重要的觀花植物。
另外茶花有一主要特性為易變性,所以其花色變化是無限的,一朵花就可呈現出多樣的美感。更有一株茶花樹可開出幾種不同之花色,故其觀賞價值較其他的觀花植物相對的又提高了許多。
❸ 山茶花和水貂毛睫毛區別
濃密程度肢迅不同、易脫落性不同。水貂毛睫毛比山茶花睫毛更加宴飢首濃密,水貂毛材質的睫毛不易脫落,可避免二次手術,山晌數茶花睫毛更加容易脫落。
❹ 山茶花該怎麼養
山茶花系半陰性樹種,深根性,主根發達,常生於松櫟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次生灌叢中,在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疏陰濕潤地或溝谷兩側生長良好。雲南山茶花的花期12月至翌年2~3月,每朵花自始花至終花延續約15天,果熟期9-10月。[1]
栽培特性:山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忌烈日,喜半陰的散射光照,亦耐陰。
1.花芽形成 花蕾形成於初夏,6~7月份形成花芽。花芽形成的適宜溫度;白天26(、,夜間1 5 C。
2.開花整個山茶花花期較長,在秋末至次年5月均有山茶開花,不同品種花期不同,大部分品種花期在2~4月,有的品種早在11月,有的品種可遲到次年5月,單朵花期可長達兩周。
3.結果果實秋季10月底至11月份成熟。成熟果實開裂,種子自行脫落。
4.種子萌發 種子須經過休眠方可萌發。種子保存溫度:0~5℃,在18~20 山茶花
℃時一個月可發芽,5月上旬至中旬出苗。[3]
施肥方法:不能施肥過量,不能施濃肥,這是山茶花的不喜歡濃肥的特性,否則會損害根系,減少花朵的數量,山茶花的基肥最好是用有機肥,如經過發酵的雞鴨糞和動物臟器以及豆餅、魚骨粉等。這些有機肥中氮、磷、鉀等成分俱備,比較全面,而且肥效很長。施用時,可以將其曬干,碾碎成粉末,先和5~6倍的干土混合起來,然後在翻盆裝盆土時撤在離植株根部2~3厘米處。
山茶花喜歡陰涼的天氣,懼怕高溫炎熱,在開春以後迫肥時,須澆施礬肥水。礬肥水的製作是在10公斤清水中加入100克綠,再加入200克豆餅粉、1000克干禽糞泡漚。天熱時泡1個月,天涼時泡3~4個月即可腐熟。[4]
常用方法:有扦插、嫁接、播種。
❺ 山茶花的資料
茶花復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制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
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5)水貂毛山茶花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茶花懼風喜陽、地勢高爽、空氣流通、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
環境濕度70%以上,大部分品種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雲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
以利根毛發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鋸木,紅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質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陰,夏天可用50%遮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