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種梅花
⑴ 梅花在北方能種活嗎
可以!
如果是黃河流域的話,一些耐寒品種就可以,另外一些雜交培育的品種在北京都可以野外越冬了,但是在北方栽培梅花還是盆裝冬季市內越冬合適。
⑵ 北京哪個公園有臘梅花開
1、北京植物園:其中臘梅主要集中於該公園的梅園和宿根花卉區。梅園主要是以栽植、欣賞梅花為功能的專類園,包含了臘梅中的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宿根花卉區位於卧佛寺前坡路東側,內包含了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等60餘種植物。
⑶ 北京有哪些看花的公園
北京擁有將近192個踏青賞花點,覆蓋全市16個區,78處公園風景區,賞花面積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總面積達2200萬平方米。
一、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是一座環境優美的皇家園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景山公園的面積挺大,角度非常好,遼闊的視野。春季園內百花盛開,還有很多美麗的牡丹花,每到花開的季節,很多攝影愛好者帶著單反,留下花朵最美麗的照片。
賞花期:4月中旬—5月底
門票:牡丹花卉展覽期間5元/人
乘車路線:乘5、111、819路至景山站下車
二、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北京最早種植梅花的公園,有「中山杏」梅、「江南」、「密花江」梅、「江梅」等梅花品種。如今在梅園形成了以「豐後」、「淡豐後」為骨幹樹種,植有宮粉、硃砂、綠萼、玉蝶、豐後等三大梅花種系10個類型梅花,共計23個品種,100餘株,成為北京地區特有的賞梅勝地。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賞花期:3月下旬-4月上旬
今年中山公園在唐花塢和蕙芳園兩個室內展室舉辦的「國泰」鬱金香展,「國泰」鬱金香是鬱金香的一個珍稀品種,目前全球數量極少,堪稱鬱金香中的極品。花單朵頂生,花被片深紫色,花被為羽毛狀,大型而艷麗。花語:國際化,大愛,榮耀。'國泰'鬱金香是第一枝中國人的專屬鬱金香 ,是歐洲對中國人的尊重 ,是中國人的至尊榮耀 。
賞花期:蕙芳園的展覽將到26號,唐花塢可以到4月6號
門票:平日門票3元,優惠票1.5元,唐花塢、慧芳園聯票5元;鬱金香節花展期間門票10元,優惠票5元,此時唐花塢、慧芳園不另收門票。
乘車路線:1、乘坐公交1路、5路、52路、99路、觀光1線、專2路到天安門西站下車步行可至。2、乘坐地鐵1號線到天安門西站下車,從B出口出站步行可至。
三、玉淵潭公園
玉淵潭公園是北京市市屬十一大公園之一,這里每年春季舉辦的 「櫻花賞花會」國內知名,薈萃二千餘株櫻花的「櫻花園 」。趁著花期可以去玉淵潭櫻花節去賞賞櫻花,滿園的粉白和粉紅,很是美麗。櫻花的花期極短,從開花到凋謝只不過七日之期,而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也只有兩個禮拜左右。不要錯過開花時間,觀賞過程中也要注意愛護花朵。
由於今春天氣暖和,北京迎來15年來最早的櫻花季,公園2400餘株櫻花陸續進入觀賞期,而櫻花節也於17日正式展開,不過下周末才會迎來全園的最佳觀賞期,屆時日遊客量可能會達到10萬人。
賞花期:3月底—4月中旬
門票:櫻花節期間普通票10元/人次,半價票5元/人次,年票、季票、月票、老年人優待卡在平日全天有效,雙休日及清明節上午9:00至下午16:00期間無效。
公交路線:乘717、320、114路玉淵潭站下車
四、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植物種類很多,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植物園,每年3月這里都會舉辦北京桃花節。此時的北京植物園正值春暖花開的時候,徜徉在植物園大片的綠樹和各色花朵之間,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今年的桃花受天氣持續變暖影響,花期比往年提早了10天,植物園的山桃花已經開放了!千米桃花盛景就在植物園內爭相嬌艷綻放。近期桃花節也即將開幕,想要出遊的你們,一定要持續關注花期。以免錯過花開最美時刻。
賞花期:4月—5月中旬
票價:桃花節期間10元/人,溫室大棚票價50元/人
交通路線:
(1)乘331、563、696、運通112路北京植物園南門站或卧佛寺站下車即到,乘360、318、714、698路北京植物園站下車北行200米即到;
(2) 乘地鐵1號線到蘋果園站下車可換乘318路,乘地鐵4號線到北宮門站出西北出口可換乘563、331、696路;
五、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海棠花溪」是元大都遺址公園著名的景觀之一,它在公園的最西端,每當春季一到,便會應了「海棠笑迎客留步看花溪」這道景兒。海棠花的柔情能讓英雄甘願折腰,溫柔恬美的花色,怎能令人不憐愛,元大都遺址之海棠曼妙有情,君識海棠否?
門票:免費,海棠花節期間也是哦
公交路線:乘2、819路東華門站下車
六、陶然亭公園
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代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陶然亭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園內的文物及景點甚多,除了最富盛名的陶然亭外,還有慈悲庵、雲繪樓、賽金花墓,以及具有歐式風格的南線花街和古樸典雅的北門景區等。陶然亭的月季開花最美,每年花期一到,遊客就會來陶然亭逛一逛園子,賞一賞花開。
賞花期:4月—6月底
門票:2元/人
公交路線:乘122、102、66、40、59路至陶然亭站下車
⑷ 梅花是何時移植到北京的
眼下,京城多處景區梅花綻放,吸引了眾多遊人觀賞。在人們印象中,梅花多盛開於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蘇州鄧尉山而知名。其實,梅花的種植在北京同樣歷史悠久。那麼,北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梅花的?北京種植的梅花有哪些品種?
京城種植梅花始於元代
吳全節移梅進京成為燕地種植梅花第一人
早在元代,大都城(今北京)已有了梅花。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在《輟耕錄》中記載:“初,燕(今北京)地未有梅花,吳閑閑宗師全節時為嗣師,新從江南移至,護以穹廬,扁(匾)曰‘漱芳亭’。”吳閑閑,即吳全節,元代著名道士,字成季,號閑閑,饒州(今江西鄱陽)人,酷愛梅花,有“梅花道士”之稱。他於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大都謁見元世祖忽必烈,並於至大三年(1310年)赴江南祀茅山(道教名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及歸省雙親,回京時,移植梅花數十株於大都。因大都冬季較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遂建漱芳亭於齊化門(今朝陽門)外,並設穹廬(氈帳)將梅花植於其中。
吳全節所移植的梅花至少有紅、白兩種,因當時的文人范梈(“元詩四大家”之一)所作《次韻賦吳尊師漱芳亭白、紅梅花二首》中對白、紅兩色梅花均有贊美。同期的另一位詩人張雨(杭州人)在漱芳亭觀賞了梅花後,也寫文贊嘆:“恍若與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覺熟寢於中”。
此前,史籍中未見北京地區有梅花種植的記載,可以說吳全節移梅進京,開創了燕地種植梅花的先河,故元宮詞中有“繞羅亭植紅梅百株”,“紅梅初發,攜尊對酌”之詩句。由此可見,至少在700多年前,當時的元大都內已有梅花種植了,只是數量極少而鮮為人知。
明代香山天壇多處植有梅花
《游西山諸剎記》描繪“盆梅盛開”“玉色燦然”
到了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種植。據史料記載,天壇里很早已有梅花栽培,嘉靖年間儒學大師、散文家唐荊川(原名唐順之,江蘇常熟人)在天壇觀賞梅花後,欣然寫下《詠天壇梅花》:“名卉來南土,奇葩曜上方。花遲疑避雪,葉早為迎陽。靈液滋玄干,仙雲拂素裳。無言恆斂笑,不謝暗飄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飛窺玉女鏡,舞撲羽人觴。擬結千年實,先呈五齣妝。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西郊香山碧雲寺在萬曆年間也有梅花栽培。明代《宛署雜記》收錄了御史朱孟震(今江西新餘人)的《游西山諸剎記》,其中就有關於梅花的描述:“萬曆丁丑(1577年)日近暮,輿夫行不前,促之行,至碧雲……循池而出道右,幽洞敞明,貯花樹其中,時春已半,盆梅盛開,暗香襲衣袂,玉色燦然,恍惚若羅浮故人,千里會面,又奇矣!”作為南方人,他對在京西香山一帶能看到梅花感到驚奇,並予以“暗香襲衣袂,玉色燦然”的贊譽。隨後在《碧雲寺山房次日喜雪》中寫道:“梅花開未落,相對玉為標。雨聲方瀝瀝,雪意復蕭蕭。”從詩句的描寫來看,當時碧雲寺三仙洞(遺跡尚存,位於該寺東側水泉院)內擺放的盆梅應為白色品種。
此外,明代史料中還有昌平小湯山、北郊滿井、西直門外高梁橋極樂寺和豐台草橋等極小范圍種植梅花的記述。《京師雜憶》記載:“草橋偶見梅樹,妖艷而幽芬,別有景觀。”《帝京景物略》記載:“右安門外南十里橋,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為業。都人賣花擔,每辰千百,散入都門,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由此可見,在京城眾多的初春花木中,梅花開放得最早。
清代梅花多植於宮苑
乾隆皇帝盛贊梅花“冰姿玉骨鐵干古心”
圓明園等御園都曾有梅花種植,《圓明園內工則例》記載了圓明園所種植的花木70餘種,其中就有梅花。據傳康熙皇帝對梅花情有獨鍾,在暢春園聽政時,每到初春之日,總要在他的御案上擺上一兩盆梅花,以作“歲朝清供”,獨自欣賞。
清乾隆年間在興建香山靜宜園時,曾栽培過梅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觀賞梅花後,題寫了一首《梅》詩,並在詩的前面寫下一段解釋文字:“梅於北地不宜,而香山土脈殊勝,卉樹皆易植。嘗以盆梅移種庭中,今七年,高可八尺許,枝幹勁達,其天自全。初夏駐山館,梅始著花踈蕊,暗香故不減冰雪中標格。而草樹扶疏時,得此亭亭玉照,更足為泉石之助。夫孤山鄧尉非不繁且早,而茲獨以後開見珍,塵外一枝,所成正復不少,又何必較量遲早之間哉。”其詩曰:“盆梅棄可惜,試種岩之隈。山中氣候遲,清和花始開。瀟灑五齣葩,因緣值我來。羞同桃李芳,雅契泉石材。一樹不為少,雪海何為哉。白傅與林翁,假借聊相陪。”詩中生動記述了乾隆皇帝在香山試種梅花的過程。
紫禁城內也有梅花種植。乾隆皇帝在《庭梅四聲四首》序中稱:“北地無梅,有之亦盆植耳。十數年前命於靜怡軒庭中植梅二株,冬時設旃棚護之,今已成樹。”靜怡軒為紫禁城建福宮內寢宮,據傳每至冬日,乾隆皇帝便在靜怡軒里放置多盆梅花。他不僅喜歡梅花,還對梅花大加贊許:“梅花品格最勝,冰姿玉骨,鐵干古心,迥非凡卉之匹。”
慈禧太後也獨愛梅花,在頤和園的寢宮里,梅花與水仙是她必置的花卉,她還以此為臨摹對象,創作了不少山水畫。《花鄉豐台》中也記述了草橋附近清代已有冬日在暖洞子(暖房)里培育梅花,除送往大內(皇宮)外,也送往海甸(淀)諸多宮苑裡,供帝後們觀賞的記述。
“南梅北移”漸成新景
京城梅花品種已超過125個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城一些文人雅士和宅門大戶還有在家中養殖梅花的。當時豐台一帶的花農,多在春節前將造型優美、熏成含苞待放的梅花用糊了八層紙的保溫筐肩挑著進城,送進預定了梅花的人家,並有文人雅士借景生情,吟詩作賦及繪畫。當時的北平農事試驗場(今北京動物園)和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等地均設有花圃,培育花卉,其中也有梅花種植,“數株種於地上,冬日築花房以避寒雪”。
由於地域與天氣的原因,北京地區地氣寒冷,梅花很難正常越冬,所以均在暖棚中培植,而較大范圍種植梅花還是近五十年的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北京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南梅北移”的艱苦實踐。
1957年植物學家陳俊愉調入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一邊教學,一邊與北京植物園合作,進行梅花引種馴化研究,嘗試著把江南的梅花移到北京。三年後,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個鮮艷的花蕾。但在朔風寒流的不斷襲擊下,大部分花蕾被吹乾枯死,到3月底就只剩下兩個花骨朵了,不過這兩個花蕾終於在1962年4月初怒放了。翌年,那些梅花開了更多的.花,初夏時還結了一個碩大的梅子。兩朵梅花度過北國嚴寒,由此宣告了“南梅北移”的成功。主導“南梅北移”研究的陳俊愉被譽為“梅花院士”,並榮獲“中國梅花研究終身成就獎”。
據《北京梅花》統計:北京市域內的梅花品種已經超過125個,約佔中國梅花品種登錄總數的32.64%,遍布全市40多個景點景區。其中,中山公園梅園是京城建立最早的梅園,種植的梅花品種最多,包括杏梅、江梅、綠萼、宮粉、硃砂、龍游、垂枝梅、豐後等;明城牆遺址公園梅園種植的梅花多是早花品種,如復瓣桃枝、小宮粉、小綠萼等;位於香山腳下的北京植物園梅園種植的梅花數量最多,已有杏梅系、真梅系、櫻李系梅花等三十餘個品種共2000餘株;地處西山鷲峰的梅園則匯集了國內外精選的珍品上百個,其中露地抗寒梅花分櫻李梅、杏梅和真梅等種系,並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
⑸ 梅花生長在什麼城市
南京的梅花山,就以盛產梅花而聞名。
不過南方的梅花花期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北京古城牆有種梅花的歷史,明城牆遺址公園牆下的大約2公里種滿梅花;中山公園也是在故宮牆外的地段,有古樹老梅花,還有一小片梅林;另外北京周邊的一些森林公園也有大片種植室內外梅林。我國其他南方城市很多都產梅花,尤其是有古城牆的地方,你可就近觀賞,不過要掌握好花期。北方的花期比南方晚,南方開完北方才開。
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5)北京種梅花擴展閱讀:
梅(學名:Armeniaca mumeSieb.):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⑹ 北京植物園梅花什麼時候開
北京植物園梅冊散園的梅花一般是在二月到三月之間開的,也就是冬春兩季,花期大概維持一個月左右。 北京植物園卧佛寺一直是北京地區賞蠟梅的勝地。蠟梅在北京地區的開花時間一般是在早春,為了能延長胡姿族蠟梅的觀賞期,讓廣大市民在初冬時節就褲弊能欣賞到蠟梅盛開的景緻,北京植物園專門從南方引入了這兩株早花蠟梅品種。
⑺ 北京梅花最多的地方是哪裡
北京國際梅園、北京植物園卧佛寺、香山臘梅谷、紅螺寺梅帆虛園、玉淵潭公園、頤和園、北京大觀園、明城牆遺址公園 都是北京賞梅的好去處。
冬天是梅花盛開的季節,冬天的梅花脊轎枯就是冬天裡面一抹亮色,梅花的品種非常的多,梅花代櫻洞表著高風亮節。
北京國際梅園
位於北京鷲峰國家森林公園內,整體面積1000多平米、8個種群,30多個品種近400株梅花,北京集中展示梅花種類最全的賞梅聖地。
植物園卧佛寺
北京植物園卧佛寺的臘梅虯枝剛勁,花開嬌艷欲滴;還因其在佛殿前沐風浴雨,很有點禪意的味道,所以這里一直是觀賞臘梅的好去處,吸引眾多市民拍照留影。
香山臘梅谷
臘梅谷已有10餘年歷史,谷內100餘株臘梅,盛放期幽香滿谷。臘梅開放時,輕黃綴雪,凍莓含霜,香氣濃而清,艷而不俗,真是 「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品種。
紅螺寺梅園
除了祈福靈驗之外,紅螺寺還是賞梅的好去處。紅螺寺內培育了20餘種400餘盆梅花以供觀賞,佛韻飄香,清淡幽遠。
玉淵潭公園
玉淵潭公園中山島一帶種有梅花,品種有玉蝶、跳枝、黃香等10餘種,共150餘株,花開時十分美麗,另外,健康大道橋下西門向東沿線一帶也植有梅花,是賞梅的好去處。
⑻ 北方有沒有梅花啊
北方也有梅花,比來如單自瓣、玉蝶、硃砂、宮粉以及杏梅、美人梅等九個品種群。
梅花原產南方,但是經過嫁接改良,已經實現了南梅北移,例如北京的植物園中就有梅園,又例如在2018年3月5日,北京響水湖長城腳下就舉辦了梅花展。
北京的南梅北移最初由我國已故花卉泰斗陳俊愉院士指導,在經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展出的十餘種梅花品種可以在北京及北京以北地區栽植。
(8)北京種梅花擴展閱讀:
梅為落葉喬木,高達10m。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花期春季,果期5-6月。綠萼梅的花為白色,花萼綠色。
梅的適應性較強,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需陽光充足,花期溫度對產量影響極大,低於-5--6℃或高於20℃對座果率有明顯影響,年平均氣溫16-2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區最適宜栽培。
梅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怕澇,耐乾旱,低畦多濕之地不宜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