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裡的茶花
Ⅰ 白雪塔茶花種植需要什麼土壤,怎麼施肥
茶花懼風喜陽、地勢高爽、空氣流通、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版壤土,黃土或腐權殖土。pH5.5-6.5最佳。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環境濕度70%以上,大部分品種可耐-8 ℃低溫,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
通常可用泥炭,腐鋸木,紅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質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陰,夏天可用50%遮光處理。江西綠農編贈。
Ⅱ 雪裡開花到春晚——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三)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贊揚山茶花的花期長:
東園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陸游是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因堅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一生創作頗豐,有《渭南文集》50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古近體詩9138首);《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等。
詩題就寫得很明確,山茶花自冬至清明後仍然花開不已,詩人為之心動,寫詩稱頌。
「東園三日兼風雨,桃李飄零掃地空」,實際是以桃花、李花在風雨中飄零掃地作為襯托之筆,然後一句轉折點題:「唯有山茶偏耐久」,突出山茶花花期長。「綠叢又放數枝紅」一句作結,形象鮮明。
山茶花盛開於冬末春曉,一朵茶花能開二十多天,甚至彌日不落,這首詩就是極力稱贊山茶花「雪裡開花到春晚」。當桃花、李花在春風春雨中開花,又在春風春雨中飄零掃地枝頭為之一空時,山茶花樹卻是花開不斷。這首詩前三句是為最後一句作鋪墊。通篇用賦體,直言道來,一目瞭然。結末「綠」與「紅」色彩相對有鮮明形象感,「放」字又給人以生機勃發的感覺,更突出了山茶花的可貴之處。
陸游向以愛梅、詠梅、以梅自喻著稱於世,他的這首詠山茶花詩並沒有以梅花來同山茶花比較。陸游嘲桃李易凋落,贊山茶花之耐久,表明了山茶花在他心目中也占據重要位置。
陸游的另一首《山茶》詩,同樣贊美山茶花花期「耐久」:
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
憑闌嘆息無人會,三十年前宴海雲。
前兩句「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直接贊揚山茶花的花期長,在先一年的冬天開花,一直開到春晚,花期如此耐久,世間花中少有。後兩句「憑闌嘆息無人會,三十年前宴海雲」,詩人感嘆如此好的花無人看重,三十年前在海雲參加宴會,就見過此花。隱含有自己抗金復國壯志無人重視之憾。
南宋詩人胡仲弓的《春晚山茶花數朵艷甚》,也贊美山茶花的花期長:
萬紅雕落盡,留住隔年花。
獨艷迎人笑,殘妝帶雨斜。
物情無老少,春意自繁華。
顏色休相妒,風流別一家。
胡仲弓雖登進士第,為會稽令,但很快被黜。此後浪跡江湖以終。工詩,著有《葦航漫遊稿》四卷。
首聯「萬紅雕落盡,留住隔年花」,是說到了春末,萬花都凋落盡了,唯獨留住「隔年花」任其開放。「隔年花」,先一年開的花,一般指梅花,這里指山茶花。頷聯「獨艷迎人笑,殘妝帶雨斜」,寫山茶花在暮春獨芳,艷麗的花朵迎人綻放。雖經風吹雨打,仍然留有殘妝。後兩聯詩人感嘆道:「物情無老少,春意自繁華。」萬物生長無論時間長的還是時間短的,都有自身的節律,春天自有春天的繁花。「顏色休相妒,風流別一家」,眾花對山茶花的艷麗不要嫉妒,各花自有各自的風韻特色。
詩人贊美山茶花的花期長,裝點著暮春大地。感嘆百花自有各自的特長,不要嫉妒別花。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的《山茶》,突出了山茶的堅貞勁節、高尚純潔:
樹子團團映碧岑,初看喚作木樨林。
誰將金粟銀絲膾,簇飣朱紅菜碗心?
春早橫遭桃李妒,歲寒不受雪霜侵。
題詩畢竟輸坡老,葉厚有棱花色深。
楊萬里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廣師博學,一生作詩兩萬多首,被譽為一代詩宗,詩歌作品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活潑自然,饒有諧趣的「誠齋體」。也有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這首《山茶》詩,從它明快而多彩的筆調里,飄逸出詩人欣快明朗的情趣,展示一種以花為友、借花自況的心志。
詩的首句,從山茶樹形的勾勒起筆,並刻畫了山茶花形的特色。 「樹子團團映碧岑,初看喚作木樨林」,「岑」,小而高的山。那青翠可愛的山茶樹,團團布滿山岡,與傍近綠茵茵的小山相互映襯。乍一看去,竟錯把它當作桂花林呢(「木樨」,桂花的別稱)。這是一個遠鏡頭的視覺形象,詩人從總體上把握了山茶樹的粗獷輪廓。接著,他又馬上把「焦距縮短」,投視點移向了山茶樹上面。「誰將金粟銀絲膾,簇飣朱紅菜碗心」,「膾」,細切。「飣dìng」,食物堆於器皿中。這一句,將外瓣殷紅,內蕊金黃,大如碗碟的山茶花,十分逼真地用精美的菜餚餐具比喻出來,恰似切得精細的黃色桂花絲條,堆放在朱紅菜碗的碗心。似乎人們可以透過習習清風,嗅到菜餚的香氣。請看,這朱紅的「菜碗」,「金粟銀絲」的「碗心」,配上外圍茶樹和「碧岑」,這是多麼美麗的色彩組合啊!詩人運用從遠及近的大跳動筆法,不僅造成強度極大的色彩效應,而且也形成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反差。從而呈現出互相扶襯的藝術效果。此外,「誰將」一句略帶俏皮的反詰,它給詩意添進特有的文學功效。那麼是「誰將」山茶花栽製得如此妥帖呢?人們都明白,它不是人工的力量,而是天造地設,是大自然的匠心。彷彿詩人在把孩子一般的「童心」融進大自然當中,顯得那樣活潑稚氣,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量。
詩人在彩繪山茶花的外觀之後,又轉而去揭示它的內在氣質。「春早橫遭桃李妒,歲寒不受雪霜侵」,抓住山茶的生態特徵,從「春早」到「歲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里,或遭桃李妒忌,或受霜雪侵凌,但都不曾改變它絲毫的色濃香重的秉性。山茶可謂堅貞勁節,可謂高尚純潔,為此,引起詩人賦詩贊美的慾望也就十分自然。然而,「題詩畢竟輸坡老,葉厚有棱花色深」,在蘇東坡之後寫詩卻自愧弗如,惟恐寫不出好詩,糟踏了山茶的高雅,則貽笑天下。產生這樣的擔心也是酣暢的。在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跌宕的一筆,轉而排出「葉厚」、「有棱」、「花色深」三個短朴的詞句。「葉厚」,指山茶樹葉革質肥厚,呈卵型;「有棱」,指山茶籽果有純棱;「花色深」,指山茶花色殷如血。那麼,詩人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三個詞句去概括山茶的形貌和特徵呢?你看,「葉厚」可以不顧「桃李妒」,不避「雪霜侵」;「有棱」才會免遭禽畜采啄;「花色深」能夠添情彩於人間,增繁榮給世界。
其實,詩人給山茶畫的這幅「像」,不過是他的自畫像而已。他生逢亂世,壯心不已,卻受奸佞猜忌。他所喜愛的山茶的品性,也正是自己處世的信承。於是,他以最為平俗卻生動的語言,譜出最為強勁的音符,當作心府粗獷的吶喊。
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寫有一首《梅花山茶》詩,贊美梅花、山茶花的品性:
月淡玉逾瘦,雪深紅欲燃。
同時不同調,聊用慰衰年。
范成大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代表作有《石湖詞》。其作品在當時即有顯著影響,到清初則影響尤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之說。范成大十分喜愛梅花,寫有我國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詩人將山茶花與梅花同列,同樣贊許,可見他對山茶花也十分喜愛。
前兩句「月淡玉逾瘦,雪深紅欲燃」分寫梅花和山茶花。像白玉半晶瑩剔透的梅花,在淡淡月色的映照下,更加清瘦奇崛。在大雪中綻放的山茶花,紅艷奪目,似燃燒的火焰。詩人抓住白梅花與紅山茶的特點,進行了生動的比較描繪,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兩句「同時不同調,聊用慰衰年」,是詩人的贊許。這兩種同時開放的奇花,雖然格調不同,但都具有不畏嚴寒、笑傲風雪的堅強品格,都是詩人的所愛。詩人欣賞她們,讓她們陪伴,姑且寬慰自己的晚年生活。表達了對梅花與山茶花的喜愛之情。
Ⅲ 雪裡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什麼意思
茶花的花期在冬春,霜雪中仍能花盛葉茂。茶花姿色俱佳,瀟灑自若,國人寓意「從容自在」,又因其寒冬怒放而寓意「不畏嚴寒及強暴」;歐美寓意紅山茶為「天生麗質」,寓意山茶花為「美極」。 宋代陸游的《山茶》詩雲:"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稱贊山茶開花能從冬到晚春,說世間能如此"耐久"的,有誰能比得上茶花呢?
Ⅳ 犀甲鶴頭傲霜雪——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五)
元朝詩人方回的《山茶花》,贊美山茶花不畏嚴寒和花期悠長:
石楠岩桂萬年枝,方駕分花佔四時。
犀甲鶴頭傲霜雪,入春猶見歲寒姿。
方回字萬里,是元朝詩人、詩論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為江西詩派殿軍。其著作有《桐江詩集》。
前兩句「石楠岩桂萬年枝,方駕分花佔四時」,寫石楠、岩桂、山茶的花期分佔四季。「石楠」,石楠花,開於夏季。「岩桂」,即桂花,開於秋天。「方駕」,比肩;媲美。石楠、岩桂這些樹齡很長的樹,它們分別在夏天、秋天開花,同冬春開花的山茶花一並分佔四季。
後兩句「犀甲鶴頭傲霜雪,入春猶見歲寒姿」,著重寫山茶冬春開花。山茶樹葉厚實似犀甲,花紅如鶴頂紅的頭頂,在嚴冬笑傲霜雪而開;到了春天還可以見到冬天開的花仍然掛著枝頭。突出了山茶花不畏嚴寒的品格和花期悠長的特徵。
明代詩人歸有光的《山茶》,贊揚山茶有「奇質」:
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
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
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
歲寒無後凋, 亦自當春風。
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
梅君特素潔,乃與夷叔同。
歸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嘉靖進士,官南京太僕丞,著有《震川先生集》。他的散文名篇《項脊軒志》,狀物敘事記人,情真意切,委婉動人,顯示了其散文高超的藝術手法。
這首詠山茶花詩,我們仍然可以體味到詩人那種以平易暢曉語言,狀物抒情的簡省雅潔的風格。
詩的開頭兩句從外觀上概括山茶花給人的印象:「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說是山茶有奇特的品質。這種奇質究竟奇在什麼地方?「綠葉凝深濃」,綠葉顏色深濃,是一奇。二奇即「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山茶系常綠灌木或喬木,四季常青,冬春開花,花大色艷,多為大紅。花期較長,經冬歷春,吐蕊於紅梅之前,凋零於桃李之後,彌月不衰。白雪中見紅花,自然就是一奇。紅與白所形成的強烈對比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也是很壯美的。明代詩人沈周《紅山茶》說「猩紅點點雪中葩」,宋代詩人陸游也說:「惟有小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都強調山茶花經久耐雪。
第三奇就是「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山茶花,花大色紅葉厚,顯得莊重、典雅,氣度不凡。艷麗而不妖冶,凝重而不板滯。這種美好姿容在百花中是少見的。第四奇就是「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山茶四季常青,經冬雪而迎春風,自然非尋常花木可比。蘇軾說「長共松枝耐歲寒」「雪裡盛開」(《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其二),也都是贊美山茶花的堅強品格。大凡世上美好事物總難十全十美,即以花卉而言,艷麗而難莊重,典雅則易板滯,春花爛熳難以持久,秋花傲霜又不豐腴。惟有山茶花有奇質。花期長,耐冬雪,花色艷而不妖,枝葉綠而不衰,姿容富貴,品格堅貞。
詩人贊嘆道:「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 「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大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後又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詩人准備將山茶花比作輔助國君掌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最後又以梅花作比較:「梅君特素潔,乃與夷叔同。」夷、叔,即商末伯夷、叔齊弟兄倆,二人互讓王位,為古人稱為愷悌的模範。這里比喻山茶和梅花是密不可分的弟兄。
詩的首句點明山茶花有「奇質」,接下來分別從綠葉深濃、雪中開花、富貴而非妖冶、經冬雪而迎春風四個方面展示山茶花的奇質,最後以梅花作比,突出二者的高潔品質。全詩層次分明,形象鮮明,讓人讀後印象深刻。
明代詩人楊慎的《山茶花》,描繪了山茶花傲雪盛開的美麗形象:
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
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
楊慎字用修,號月溪、升庵等,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學家。 他參與編修了《武宗實錄》,因捲入「大禮議」事件,被杖責罷官。後追謚「文憲」。其著述多至100餘種,主要有《升庵經說》、《升庵詩話》、《升庵詩集》、《升庵長短句》、《陶情樂府》等。
這首詩描寫山茶花傲雪盛開的美麗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山茶花的喜愛之情。
「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銀白的雪花漂灑在山川大地上,採花的蜜蜂和輕佻的蝴蝶都不見了蹤影,只有火紅的山茶花在綠葉的陪襯下迎風傲雪怒放。用襯托的手法,映襯出山茶花傲雪盛開、冰清玉潔的美麗形象。一個「斗」字,活現了山茶花不畏嚴寒、冒雪綻放的英姿。
「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珠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似玉如珠的樹。「玉台」,傳說中天帝的居處。與山茶花相比,海邊似玉如珠的仙樹沒有艷麗的顏色,只好害羞地把美玉似的樹枝映照在天帝的宮台上。詩人進一步用神樹玉枝的素顏寡色與山茶花相比,突出了山茶花的美艷動人。
明代詩人文震亨的《山茶》,稱贊山茶花是「耐久花」:
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光一道映朝霞。
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
文震亨字啟美,大才子文徵明的曾孫。天啟中以恩貢官中書舍人,明亡絕食而死。家富藏書,長於詩文會畫,善園林設計,著有《長物志》十二卷,為傳世之作。並著有《香草詩選》、《儀老園記》、《金門錄》、《文生小草》等。
開頭兩句「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光一道映朝霞」,描寫山茶花像美女早晨從絳紗帳中出來,畫著濃妝,迎著朝霞,一路走來,泛起一道光彩。用擬人手法,突出了山茶花的美艷動人。
後兩句「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贊揚山茶花在春末仍然飄香送艷,裝扮春色,是真正的「耐久花」。在詩人的筆下,山茶花的「真紅耐久」,似乎有著言外有意。明亡之後,詩人飽受社稷易主之痛,竟絕食而亡,保持了堅貞的民族氣節。詩人贊美山茶花花期「耐久」的品格美,大約隱喻了自己的人格追求。
明代詩人李東陽的《山茶花》,贊美雲南的山茶花「尤奇妍」:
古來花事推南滇,曼陀羅樹尤奇妍。
拔地孤根聳十丈,威儀特整東風前。
瑪瑙攢成億萬朵,寶火爛熳烘晴天。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明朝官員、詩人。 他歷任左柱國、內閣首輔大臣等,在政治上多採取忍讓的態度。著有《懷麓堂稿》、《懷麓堂詩話》等,是茶陵詩派代表人物之一。
這首詠山茶花詩所寫系我國著名山茶花發源地南滇的山茶花。南滇,指雲南,其境內有滇池。戰國至漢武帝前為滇國屬地。自古以來,滇地就以花事名世。而山茶花——又稱曼陀羅樹,尤為奇妍。《雲南通志》載稱「雲南茶花奇甲天下」。據說雲南大理至今尚有一株上千年山茶老壽星,花開時節,紅花滿枝,被譽為萬朵茶。詩人說「拔地孤根聳十丈,威儀特整東風前」,即是稱頌山茶花樹干高大挺拔,山茶花生命力頑強。正如《廣群花譜》中贊美的「凌寒強比松筠秀,吐艷空驚歲月非。冰雪紛紜真性在,根株老大眾園稀。」
此詩以山茶花的樹之高、威儀之整作為其花的陪襯,重點還是突出花,所以緊接著就以生動的比喻,寫茶花有如「瑪瑙攢成億萬朵,寶火爛熳烘晴天。」真是氣象萬千,蔚蔚大觀。這是一株山茶,也是千萬朵山茶。山茶花紅如寶石瑪瑙,晶瑩明亮,使之天空為之烘晴天。這種誇張的浪漫手法,寫出了山茶花的氣勢,較之那些就一枝一葉的精雕細刻更令人神往,可以說是有特色的詠花之作。
全詩七言六句,結構上也奇特,以奇特格式寫奇妍的山茶,就頗有奇特韻味。
清代著名詩僧擔當和尚的《山茶花》,贊美雲南的山茶花紅似火:
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
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
擔當,清代詩僧。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雲南晉寧人。俗姓唐,名泰,字大來。明初從浙來滇,世居晉寧。明亡後,出家為僧,出世弘法,住雞足山石鍾寺。曾學詩書畫於董其昌、陳眉公、李本寧諸大家門下,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為人志存氣節,放浪形跡,故畫作飄逸有奇氣。著有詩集《翛園集》、《罔措齋聯語》、《雜偈》、《橛庵草》、《拈花頌》等。
前兩句「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寫山茶花始開於寒冷的冬天,到春天與百花爭艷,依然花容燦爛。按《茶花譜》記載,雲南的山茶花應該排在前列。
後兩句「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贊美山茶樹頭萬朵花齊放,花紅似火,融化了殘雪,映紅了半邊天空。詩人用比喻、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力贊美山茶花美艷動人。
Ⅳ 茶花詩句經典名句
《詠朱墨齋山茶花》宋朝·金朋說誰掇孤根牆解栽,天然農艷襯瑤台。歲寒松柏如相問,一點丹紅雪裡開。2.《山茶·游蜂掠盡粉絲黃》宋朝·蘇軾游蜂掠盡粉絲黃,落蕊猶收蜜露香。待得春風幾枝在,年來殺菽有飛霜。
《題畫·其十二·山茶》清朝·成鷲綠葉丹葩迥自殊,何須琪樹秀三株。清風襲襲生衣袂,一笑相看人姓盧。
《山茶》宋朝·劉克庄青女行霜下曉空,山茶獨殿眾花叢。不知戶外千林縞,且看盆中一本紅。性晚每經寒始拆,色深卻愛日微烘。人言此樹尤難養,暮溉晨澆自課僮。
《白山茶雜花》宋朝·陳宓奇葩冬後蕊,羞澀見東風。不變冰霜操,從他百卉紅。芍葯包紅錦,橘花爛明珠。不復憶海棠,飄零煙雨中。
《題卧屏十八花·山茶》宋朝·葛立方十月幽園開曉風,層層絳蕊艷芳業。江南只慣收鷹爪,誰顧山前鶴頂紅
《次韻伯父茶花·真態妖香自不言》宋朝·蘇籀真態妖香自不言,斲冰修月妙無痕。直須嚌啜松風碗,豈患詩魔渴醉魂。
《春晚山茶花數朵艷甚》宋朝·胡仲弓萬紅雕落盡,留住隔年花。獨艷迎人笑,殘妝帶雨斜。物情無老少,春意自繁華。顏色休相妒,風流別一家。
《十一月十日海雲賞山茶》宋朝·范成大門巷歡呼十里村,臘前風物已知春。兩年池上經行處,萬里天邊未去人。客鬢花身俱歲晚,妝光酒色且時新。海雲橋下溪如鏡,休把冠巾照路塵。
《山茶花·花近東溪居士家》宋朝·俞國寶花近東溪居士家,好攜樽酒款攜茶。玉皇收拾還天上,便恐筠陽無此花。
《山茶》明朝·於若瀛丹砂點雕蕊,經月獨含苞。既足風前態,還宜雪裡嬌。
《茶花》宋朝·洪芻萬卉千葩畫不如,芬芳合比白雲腴。應憑巧絕傳神筆,幻出江南沒骨圖。
《梅花山茶》宋朝·范成大月淡玉逾瘦,雪深紅欲燃。同時不同調,聊用慰衰年。
Ⅵ 為什麼說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
三九嚴寒,百花寂寥,萬物凋零,而梅花、山茶花、水仙花、迎春花卻迎著寒風綻開。
踏雪尋回春何處是?「雪中四答友」璨然開。
她們被文人雅士譽為「雪中四友」,亦被醫家本草視為治病良葯。
其中迎春花雖然開在早春時節,但冬寒未逝。
滿意請及時採納哦~
Ⅶ 爛紅如火雪中開——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二)
到了宋代,山茶花進一步走進了文人的視野,詠山茶花的詩詞層出不窮,出現了不少佳作。
宋代大詩人蘇軾寫了許多詠山茶花的詩。先看《邵伯梵行寺山茶》:
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
說似與君君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
邵伯鎮在今江蘇江都縣北。
這首詩作於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詠在邵伯鎮梵行寺中所見的紅山茶花。
「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詩人一見到山茶花就發問,「阿誰栽」不得而知,自己冒雨而來卻是真切無誤,由此可見賞山茶之情的執著。「說似與君君不會」,有的版本作「君不見」,意思是因獨自雨中賞山茶心中有感,想要說給人聽,人或聽而難得一見,或聽而不信。這倒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詩人要告訴讀者的是「爛紅如火雪裡開」這一鮮艷奪目的形象。詩人是深深為之感動了。紅火與白雪形成強烈對比,這最後一句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蘇軾另有一首《趙昌四季·山茶》詩:
游蜂掠盡粉絲黃,落蕊猶收蜜露香。
待得春風幾枝在,年來殺菽有飛霜。
詩中前兩句「游蜂掠盡粉絲黃,落蕊猶收蜜露香」,是寫山茶花香氣濃郁,游蜂頻顧。後兩句「待得春風幾枝在,年來殺菽有飛霜」,是說山茶花開於雪中,其至春時,在者能幾,最終還有殺菽之霜,使之凋殘。這句反過來說因有殺菽之霜,故不能多枝留待春時。一說是以比遭受貶謫之人,不能再承受春和雨露的滋潤,可供參考。
這首詠山茶花詩題中的趙昌字昌之,宋代花鳥畫壇的傑出畫家。他擅長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沒骨花鳥自成一派。蘇軾另在《王伯敭所藏趙昌花四首》中寫道:
蕭蕭南山松,黃葉隕勁風。
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傳歲寒姿,古來惟立翁。
趙叟得其妙,一洗膠粉空。
掌中調丹砂,染此鶴頂紅。
何須誇落墨,獨賞江南工。
趙昌所繪的是紅山茶花。蘇軾稱紅山茶花「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同「爛紅如火開雪中」是同調,而且進一步指明:「能傳歲寒姿,古來惟立翁」,山茶花這種歲寒姿值得推崇,只有趙昌老先生能傳其神韻。
蘇軾還有一首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寫的《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其二寫道:
長明燈下石闌干,常共松杉守歲寒。
葉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態鶴頂丹。
久陪方丈曼佗雨,羞對先生苜蓿盤。
雪裡盛開知有意,明年歸後更誰看。
詩人對山茶花雪裡盛開有極深印象,詩的首聯同樣贊美山茶花「常共松杉守歲寒」的堅貞品格。頷聯「葉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態鶴頂丹」,寫山茶的葉子厚實,果實有稜角,如同「犀甲」般堅硬;花色深濃,如丹頂鶴的紅頂一樣紅艷,引入注目。
頸聯「久陪方丈曼佗雨」,顯然是指山茶花又名稱曼佗羅花(實非一物),傳說佛說法時曾有天雨曼佗羅花。「羞對先生苜蓿盤」,「苜蓿盤」是用典故,形容小官清苦冷落的生活。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閩中進士》載:「薛令之,……累遷左庶子。時開元東宮官僚清淡,令之以詩自悼,復記於公署曰:『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筋易寬。只可謀朝日,那能度歲寒!』」
尾聯「雪裡盛開知有意,明年歸後更誰看」,寫山茶花很有情意,特意在雪裡盛開供詩人欣賞。詩人感嘆世事難料,明年開的花可能就看不到了。
這四首詠山茶花詩雖作於不同時期,但其共通之處還是十分明顯,一贊其雪裡紅花鮮艷異常,二贊其歲寒之姿,品格堅貞。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歷盡磨難,政治觀點雖不無可非議之處,其操守品格,表裡如一,不肯隨時俯仰卻令人敬佩。他贊美山茶花,喜愛山茶花,這其中未始沒有借物托志之意。
蘇軾的胞弟蘇轍也寫有《山茶花二首》,其一寫道:
黃櫱春芽大麥粗,傾山倒谷采無余。
久疑殘枿陽和盡,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嶺梅如。
經冬結子猶堪種,一畝荒園試為鋤。
蘇轍(公元1039—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1],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宰相。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
這首詩寫山茶的生長情景。前兩聯寫山谷間的山茶樹,到了春天,山茶樹的舊枝發出新芽,長到大麥粒大小時,被採摘一空,只留下一些殘花。,讓人嘆息。頸聯「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嶺梅如」,寫山茶花濃郁的清香讓山崖上的菊花香氣顯得清淡;花色清秀艷麗如嶺上盛開的梅花。尾聯「經冬結子猶堪種,一畝荒園試為鋤」,過了冬天結的山茶籽還可以栽種,讓一畝荒地變成綠園。表現了山茶旺盛的生命力。
詩中描繪了山茶一年四季的生長情況,贊美了山茶花的香濃、花艷,以及山茶旺盛的生命力。
再看南宋詩人王十朋的《山茶花》:
鶯聲老矣移雖晚,鶴頂丹時看始佳。
雨葉鱗鱗成小蓋,春枝艷艷首群花。
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龜齡,號梅溪。生於溫州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南宋政治家、詩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官秘書郎。孝宗立,累官侍御史,歷知饒、夔、湖、泉諸州。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紹熙三年(1192年),追謚「忠文」。有《梅溪集》等。
這首七絕寫出詩人所移植的山茶花,枝繁葉茂長勢良好的景象。
「鶯聲老矣移雖晚」,是說在黃鶯鳥啼叫時才移栽,雖然為時稍晚些,但詩人也自有獨到見解,因為「鶴頂丹時看始佳」,丹頂鶴幼時頭頂不紅,及長大始紅。這里以喻山茶花含苞待放,說它含苞孕花時,正是賞山茶花最好的時光。
接著就轉入了對山茶花葉的描繪:「雨葉鱗鱗成小蓋,春枝艷艷首群花。」寫山茶花葉芽在夏季雨時漸次抽成,長大成葉。到第二年二至三月但可著花。「春枝艷艷首群花」,乃為群花之首的意思。
這首詠山茶花詩並不著意寫山茶花花朵如何,而是針對移栽之時,尚未開放,須養護蓄芳以待來春這一特定情景而發,以丹頂鶴美在其幼時作陪襯,寫山茶花此時別具風彩,也堪賞玩。這種寫法也很別致。
詩人另有一首詠山茶花詩《表兄璐挺二道人以山茶一根見贈,植於便便閣前,每黑甜餘,開窗寓目,茗碗不捧,精神自清,因成小詩》寫道:
一枕春眠到日斜,夢回喜對小山茶。
道人贈我歲寒種,不是尋常女兒花。
這首詩的題目很長,交待了寫這首詩的緣由。
此詩記敘他夢醒後見到山茶花的欣喜感慨之情。這山茶花是否就是他上首詩所寫的移栽後的那株不能判定。但他對山茶花的喜愛之情卻是確實無疑的。
前兩句「一枕春眠到日斜,夢回喜對小山茶」,寫春眠午睡到傍晚,夢醒後面對窗外的小山茶花心情非常高興。後兩句「道人贈我歲寒種,不是尋常女兒花」,詩人稱贊山茶花是「歲寒種」,「不是尋常女兒花」,寫出了山茶花耐寒經冬、不畏霜雪的品格,那些柔弱嬌嫩的女兒花就難免相形見絀了。
這兩首詠山茶詩都記敘了詩人的作為,一為移栽,一為春眠,都同山茶有關。詠花而兼記事,以記事襯托詠花,很有宋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