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櫻子茶花
『壹』 請給我花名和花語還有花圖、、
櫻 艾菊 芭蕉 白鮮 白芨 百合 薄荷 寶巾 寶綠 貝母 碧桃 濱菊 巢蕨 稠李 雛菊 春蘭 慈姑
刺槐 刺桐 蔥蘭 翠菊 大薊 大青 大薸 大戟 地膚 地錦 帝冠 吊蘭 蝶豆 丁香 冬青 杜鵑 杜梨
番薯 繁縷 肺衣 粉藤 扶桑 桂花 海棠 海桐 海芋 含笑 荷花 合歡 紅花 紅蕉 紅桑 紅蓼 花葵
花忍 花燭 黃蟬 黃翁 黃楊 黃芩 黃櫨 黃橘 幌菊 火棘 雞麻 繼木 嘉蘭 莢蒾 姜黃 角蒿 結香
金柑 金琥 錦葵 景天 菊花 菊蒿 卷耳 決明 款冬 葵菊 蠟花 蠟菊 臘梅 蘭花 梨花 蓮翹 鈴蘭
凌霄 柳蘭 龍膽 蘆竹 蘆薈 綠蘿 落葵 絡石 馬蘭 玫瑰 梅花 米蘭 魔芋 牡丹 母菊 木瓜 木棉
木香 木槿 泡桐 菩提 蒲桃 莕菜 薔薇 球蘭 瑞香 瑞雲 砂仁 沙參 山茶 山柰 山楂 商陸 芍葯
蛇莓 射干 腎蕨 石榴 石蒜 石竹 石楠 石斛 蜀葵 水鱉 水蘇 水仙 水芋 水蕹 睡蓮 碩蔥 絲蘭
松霞 蘇鐵 酸漿 蒜松 桃花 田菁 鐵蘭 王蓮 衛矛 文竹 翁柱 烏頭 希稗 細辛 霞草 仙茅 襄荷
小檗 械葵 星球 杏花 旋花 雪松 岩芋 依蘭 銀花 銀杏 銀葉 櫻草 櫻花 迎春 油桐 雨菊 玉蘭
玉竹 玉簪 鬱金 郁李 圓柏 月桂 月季 雲實 澤蘭 澤瀉 知母 珠蘭 朱蕉 著草 紫荊 紫藤 紫苑
紫珠 紫菀 紫薇 棕竹 赬桐 芙蓉 芸香 茉莉 蔦蘿 茜草 葒草 菖蒲 萱草 蒿菊 蒺瑰 蝟實 溲疏
纈草 珙桐 杓蘭 梔子 枸骨 枸杞 檉柳 欒樹 桉樹 桫欏 棣棠 榕樹 曇花 鳶尾
矮牽牛 矮澤米 矮棕竹 艾琳季 安星桃 安祖花 澳洲茄 八仙花 霸王鞭 白布菊 白鶴芋 白鵑梅
白蘭花 白千層 白軟木 白穗花 白頭翁 白玉蘭 白雲錦 百合竹 百里香 百脈根 百日草 百子蓮
斑鳩菊 半邊蓮 半支蓮 報春花 貝殼花 貝母蘭 閉鞘姜 扁葉芋 變葉木 玻璃菊 波斯菊 博落回
卜若地 補血草 彩葉草 菜豆樹 草海桐 草珊瑚 草菖蒲 常春藤 長春花 長壽花 巢鳳梨 晨霧草
串金魚 垂盆草 春黃菊 翠雀花 翠雲草 大花蔥 大幌菊 大火草 大麗花 大岩桐 袋鼠花 燈台樹
滇丁香 點地梅 電燈花 吊竹梅 釣鍾柳 冬紅花 冬珊瑚 豆瓣綠 獨麗花 獨蒜蘭 獨尾花 杜鵑花
斷腸草 堆心菊 多榔菊 蛾蝶花 鵝掌柴 俄耳甫 番紅花 非洲菊 非洲堇 飛燕草 費利菊 風車草
風鈴草 風信子 鳳凰木 鳳仙花 鳳眼蓮 伏牛花 福祿考 富貴草 富貴竹 高代花 高雪輪 溝頭花
孤挺花 瓜葉菊 瓜子菊 觀賞茄 觀賞竹 觀賞蕨 觀音蘭 光萼荷 廣玉蘭 龜背竹 鬼腳掌 鬼針草
桂竹香 海石竹 含羞草 旱金蓮 荷蘭菊 何首烏 合果芋 鶴望蘭 黑殼楠 黑貓臉 黑珊瑚 黑眼菊
黑種草 紅背桂 紅鶴芋 紅芒草 紅千層 紅菾菜 紅葉李 紅葉莧 紅茴香 猴面花 胡頹子 蝴蝶草
蝴蝶花 蝴蝶蘭 虎耳草 虎皮花 虎皮菊 虎頭蘭 虎尾蘭 花環菊 花菱草 花毛莨 花亞麻 花煙草
花葉芋 花菖蒲 還羊參 黃刺玫 黃花棒 黃金葛 黃金菊 黃毛掌 黃秋葵 黃蜀葵 黃英花 灰毛蕕
火把蓮 火炬花 火炬漆 火星花 火燕蘭 霍香薊 雞蛋花 雞冠花 雞血藤 雞爪槭 姬鳳梨 吉利花
吉祥草 薊罌粟 夾竹桃 加爾那 假杜鵑 假連翹 假葉樹 假曇花 剪秋羅 劍鳳梨 角柱花 接骨木
金苞花 金光菊 金合歡 金花茶 金雞菊 金蓮花 金鈴花 金露梅 金縷梅 金錢草 金絲梅 金絲桃
金銀花 金銀木 金櫻子 金魚草 金盞菊 金鍾花 錦帶花 錦地羅 錦雞兒 錦綉莧 鏡面草 九里香
......
『貳』 湖南地區清明節山上開放白色的類似於野茶花但花朵要大一些的是什麼花
是這個嗎?
金櫻子的花
『叄』 花語大全:金茶花的花語是什麼
茶花的品種頗多,各個都資美色絕,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被譽為「茶族皇後」的金茶花。只見金茶花的花朵是高貴的金黃色,花瓣繁復精美,像塗了一層蠟,並且呈透明狀。而且金茶花通體是寶,葯用價值很高。這么美麗的花兒,它的花語會是什麼呢?本期花語大全,帶大家走進金茶花的世界。
金茶花花語:謙遜、理想的愛、美德、可愛
金花茶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極為罕見。金花茶的花金黃色,耀眼奪目,彷彿塗著一層蠟,晶瑩而油潤,似有半透明之感。金花茶單生於葉腋,花開時,有杯狀的、壺狀的或碗狀的,嬌艷多姿,秀麗雅緻。以前,人們沒有見到過花色金黃的種類。
1960年,中國科學工作者首次在廣西南寧一帶發現了一種金黃色的山茶花,被命名為金花茶。國外稱之為神奇的東方魔茶,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茶族皇後」。
金茶花的功效1、金茶花不僅觀賞價值高,同時還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除了可以制茶外,數鍵金茶花還可入葯,可治止血止痛的功效,還可治痢疾、便血,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泡酒成茶花酒,或煮糯粥時加入成茶花糯米粥,以治痢。茶花的種子可榨油食用或作工業原料。
2、山茶花具有很大的葯用價值,葉可食及作茶飲,其單瓣結實者,用以榨油,山地種之。花治血症。民間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葯用,視紅色寶珠茶花為葯用茶花。主治腸胃出血、子宮出血、鼻薯圓巧出腔巧血、咯血以及創傷出血等症。
您可能也喜歡:珍珠梅花語:友情、努力各種花的花語:紫玉蘭的花語各種花的花語:金櫻子花花語各種花的花語:日本晚櫻的花語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肆』 花語大全:金茶花的花語是什麼
茶花的品種頗多,各個都資美色絕,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被譽為「茶族皇後」的金茶花。只見金茶花的花朵是高貴的金黃色,花瓣繁復精美,像塗了一層蠟,並且呈透明狀。而且金茶花通體是寶,葯用價值很高。
這么美麗的花兒,它的 花語 會是什麼呢?本期花語大全,帶大家走進金茶花的世界。
金茶花花語:謙遜、理想的愛、美德、可愛
金花茶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極為罕見。金花茶的花金黃色,耀眼奪目,彷彿塗著一層蠟,晶瑩而油潤,似有半透明之感。金花茶單生於葉腋,花開時,有杯狀的、壺狀的或碗狀的,嬌艷多姿,秀麗雅緻。以前,人們沒有見到過花色金黃的種類。
1960年,中國科學工作者首次在廣西南寧一帶發現了一種金黃色的山茶花,被命名為金花茶。國外稱之為神奇的東方魔茶,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茶族皇後」。
金茶花的功效
1、金茶花不僅觀賞價值高,同時還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除了可以制茶外,金茶花還可入葯,可治止血止痛的功效,還可治痢疾、便血,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泡酒成茶花酒,或煮糯粥時加入成茶花糯米粥,以治痢。茶花的種子可榨油食用或作工業原料。
2、山茶花具有很大的葯用價值,葉可食及作茶飲,其單瓣結實者,用以榨油,山地種之。花治血症。民間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葯用,視紅色寶珠茶花為葯用茶花。主治腸胃出血、子宮出血、鼻出血、咯血以及創傷出血等症。
您可能也喜歡:
珍珠梅花語:友情、努力
各種花的花語:紫玉蘭的花語
各種花的花語:金櫻子花花語
各種花的花語:日本晚櫻的花語
『伍』 2020-10-06連平縣
連平縣位於廣東省北部,與江西省全南、龍南縣相鄰,是105國道入粵第一縣。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始建連平州,轄和平、河源兩縣,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改州為縣,1988年1月撤銷惠陽地區,成立河源市,連平改屬河源市管轄。轄13個鎮,159個村委會,16個居民委員會,縣政府駐元善鎮。
連平擁有「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質」,是「廣東省生態縣」和「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這里「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季飄香,萬壑鳥鳴」,這里是神奇的山水畫卷,夢中的香格里拉,是一塊富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有粵東北第一高峰黃牛石,聞名遐邇的上坪桃園、天然雕琢的聖跡蒼岩、激情無限的新河漂流、風情濃郁的忠信花燈……構成特色迥異的九連山生態休閑旅遊勝地。「連平老八景」 為西山瀑布、聖跡蒼岩、丹灶虯松、戈羅聳翠、南樓野眺、龍潭噴雨、梧峰樵唱、仙塔遺蹤,現存的有西山瀑布、聖跡蒼岩、龍潭噴雨、戈羅聳翠、梧峰樵唱。「連平新八景」為聖跡蒼岩、黃牛仙峰、銀梅峰林、西山瀑布、新河泛綠、上坪桃源、戈羅聳翠、六祖禪蹤。
連平縣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全國文明縣城」「中國鷹嘴蜜桃之鄉」「第二個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廣東省衛生城鎮」「廣東省生態縣」「廣東省雙擁模範縣」「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客家花燈藝術之鄉」「廣東省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廣東省現代農業技術示範縣」等稱號。
連平是一個迅猛發展的後發地區,基礎設施完善,工業發展平台優質,擁有「一園兩邨」,是一塊投資興業的新興熱土。
連平縣地處廣東省北部,河源市西北部,東江流域上游。東鄰和平縣,南連東源縣、新豐縣,西接翁源縣,北與江西省龍南、全南兩縣交界。位於東經114°14′44″~114°56′51″,北緯24°05′48″~24°28′08″之間。縣境東西長約72.4公里,南北寬約55.6公里,總面積2275.08平方公里。縣城距省會廣州市217公里、河源市102公里,國道G105線、大廣高速、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粵贛高速和省道S341燈官線、S230忠定線貫穿境內,為國道G105線和大廣高速公路入粵第一縣。
連平縣地處粵北九連山區,境內地形復雜,山丘綿亘,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九連山脈在境內自北分別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平均海拔為693.5米。兩大水系(東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條主要河流(連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頭河、貴東河)縱橫全境。北、中部多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帶,東南部以谷底盆地為主。山地、丘陵、盆地佔全縣總面積的90%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
根據地貌形態特徵,縣內地貌大致可分為北、中部山地區,西南部丘陵區和東南部谷底盆地區及陂頭、內莞喀斯特地形區。
據出土文物考證,連平縣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21),連平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連平屬南海郡,為龍川縣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連平屬南越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國時期, 連平屬南海郡龍川縣、桂陽郡湞陽縣地。東晉時期,連平屬東官縣。南朝齊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連平先後分屬河源縣、湞陽縣、龍川縣、循州、翁源縣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禎六年(1518~1633),連平分屬河源、翁源、長寧(新豐)、和平縣地。
明崇禎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縣之惠化圖、河源縣之忠信圖、長寧(新豐)縣之長吉圖,韶州府翁源縣之東桃、銀梅兩鋪(後稱銀梅圖),置連平州。州治設在元善鎮,轄和平、河源兩縣,屬惠州府。這是連平單列縣級散州的開始。
清沿明制,連平仍設州,但無屬縣。
清宣統三年(1911)九月,連平改州為縣,屬惠州府,下轄4個圖:惠化圖、銀梅圖、長吉圖、忠信圖。
民國3年6月,省、縣之間設道制,連平屬潮循道。民國7年,全縣設4區:惠化區(一區)、銀梅區(二區)、長吉區(三區)、忠信區(四區)。民國14年,省、縣之間設行政區,連平屬東江行政區。民國15年至17年,連平轄5個區:惠化(一區)、上坪(二區)、長吉(三區)、忠信(四區)、銀梅(五區)。民國25年9月,廣東省始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連平屬第六區(區址:韶關)。民國36年,連平改屬第七區(區址:興寧)。
1949年(民國38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成立。6月25日,縣人民政府遷至元善鎮。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連平屬東江專區(地址:惠州)。1952年,改粵北行政區(區址:韶關)。1956年,改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連平、和平兩縣合並,仍稱連平縣,隸屬韶關專區。1959年11月,陂頭(包括貴東)劃給翁源縣轄。1960年4月,隆街劃給新豐縣轄。7月初,惠化、上坪劃給新豐縣轄。連平縣委、縣人委機關遷往和平陽明鎮辦公,連平縣改稱和平縣,隸屬韶關專區。1962年6月,原劃給新豐、和平兩縣的社(鎮)重歸連平,恢復連平縣建制,仍屬韶關專區,縣人委設在元善鎮。1963年6月,改屬惠陽專區轄。1967年6月,陂頭從翁源劃歸連平縣轄。自此,原連平縣境復原。
1983年冬撤社設區(鎮)。1987春,撤區建鄉(鎮)。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連平改屬河源市轄。
2015年至今,連平縣下轄13個鎮(上坪、內莞、元善、陂頭、溪山、隆街、田源、油溪、忠信、高莞、大湖、三角、綉緞)、16個社區、159個行政村、2509個自然村。
土地資源
根據連平縣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全縣土地總面積3412614.15畝,其中集體土地3224098.5畝,國有土地188515.65畝;耕地面積306791.1畝,園地68364.45畝,林地2744282.1畝,草地60519.75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76088.85畝,交通用地30439.5畝,水域68012.25畝,其他土地58116.15畝。
水能資源
境內有大小河流68條,其中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條(東江水系的連平河、大席河、雙頭河、忠信河、大湖河、高陂河,北江水系的陂頭河、貴東河)。年均水資源總量20.1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5739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5.51萬千瓦,可開發量10.1萬千瓦。
礦產資源
連平縣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有煤、鐵、銅、鉛、鋅、錫、鎢、金、銀、磷、石墨、粘土、稀土、陶瓷土、大理石、硅石、白雲岩、石灰岩、玄武岩、輝綠岩、花崗岩等,是廣東省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儲量較為豐富的一個縣,被譽為「粵北有色金屬之鄉」。
野生動物資源
縣境內野生動物品種繁多,分布廣,經縣林業局調查發現,縣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兩棲爬行動物20多種、哺乳動物20多種、鳥類50多種、昆蟲100多種。
獸類:有狼、豺狗、野豬、狐狸、獺、豪豬、果子狸、野兔、鼠、黃鼠狼、穿山甲、狸貓、豬獾、野牛、黃猄、山鹿、赤鹿、山羊、大靈貓、小靈貓、蘇門羚、蝙蝠等50多種。
禽類:有山雞、雉雞、竹雞、斑鳩、鷓鴣、野鴿、水鴨、燕子、烏鴉、雁、老鷹、麻雀、菜雀、白鷳、畫眉、黃鶯、啄木鳥、杜鵑、青翠、翡翠、白勞、天堂鳥、牛喜雀、蠟咀、貓頭鷹、鷂、鷺鶿、鴛鴦、鵪鶉、喜鵲、鵲鴉、八哥、布穀鳥、黃鶴、白鶴、山寒、山鳳凰、呼惡鳥、五彩鳥、夜鶯、子規、池鷺、鸛等100多種。
魚類:有鯇魚、青魚、鰱魚、鯉魚、鯽魚、黃鱔、泥鰍、桂花魚、七星魚、塘鯴、金魚、鱅魚、鯰魚、烏鰡、鰻魚、紅鮁、青鮁、灰勾魚、河鰹、豬姆鋸、角魭等。
甲殼類:有蚌、蝦、蟹、田螺、蝸牛、蟛蚌等。
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石蛙、犁頭蛙、娃娃魚等。
爬行類:有青竹蛇、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南蛇、泥蛇、飯鏟蛇、過山風、草花蛇、百步蛇、三線蛇、過樹容蛇、蜥蜴、蛤蚧、壁虎、龜、鱉魚等。環節動物有蚯蚓、水蛭等。
昆蟲類:有蠶、蜂、蜘蛛、蟋蟀、虱、蟬、螢、螳螂、蚊、蜻蜓、跳蚤、蚱蜢、黃蟻、黑蟻、蜈蚣、臭蟲、瓢蟲、蝴蝶、紫膠蚧、蠍子等。
野生植物資源
連平是廣東省林業縣之一,山地廣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植物生長。按樣地調查及標本採集,縣內已發現的主要野生植物有1368種,其中苔蘚8科8屬8種、蕨類36科72屬121種、裸子植物5科7屬7種、被子植物152科617屬1232種(雙子葉植物127科489屬1022種、單子葉植物25科128屬210種)。
樹木:有馬尾松、濕地松、杉、香樟、黃樟、紅楠、黃楠、山蒼子、拐棗、酸棗、柯樹、竹柏、含笑、光皮樺、楓樹、白櫞、青岡、石斑木、綢木、紅椎、天料木、赤黎、白黎、檫木、泡桐、花欄木、榆樹、榕樹、柳樹、烏桕、山楂、楊梅、苦楝、槐樹、冬青樹、半楓柯、油茶、茶樹、石榴、棠梨、黃皮、青梅、石梅、桃、李、柿、栗、柑、桔、枇杷、沙梨、獼猴桃等,此外還有上百種無名雜樹。近幾年來發現的珍稀植物有銀杏、水杉、三尖杉、粉背蘭、古榕等。50年代末引進的新樹種有桉樹。
竹類:主要有毛竹、方竹、苦竹、青皮竹、撐桿竹、麻竹、黃竹、泥竹、單竹、簕竹、觀音竹、白眉竹、棕竹、箬竹、蒿竹、佛肚竹、蔓生秀竹、赤竹等。
葯用植物:有靈芝草、石花、茯苓、伸筋草、木賊、海金河、狗脊、金花草、石祈蛇、半邊旗、貫眾、骨碎補、肉補、石葦、薏米、淡竹葉、蘆根、水菖蒲、菏草、谷精草、燈芯草、天門冬、野百合、壽門冬、七葉一枝花、黃精、牛尾菜、仙茅、五葉薯、淮山、射干、山姜、金線蘭、石仙桃、盤龍參、苞舌蘭、魚腥草、狗貼耳、四大天王、九節茶、將軍木、五指毛桃、竹寄生、楓樹寄生、鐵線草、火炭母、牛膝、木通、何首烏、半邊蓮、黃蓮、大血滕、十大功勞、白葯子、秤鉤楓、黑老虎、玉桂、巴戟、鬱金香、仙鶴草、猴耳環、葫蘆茶、大葉千斤拔、雞血滕、狗尾草、兩面針、蓖麻、鐵冬青、鳳仙花、芙蓉花、山芝麻、元寶草、五加皮、扁豆、鴨腳木、大茶葯、念珠草、益母草、夏枯草、丹參、半枝蓮、韓信草、生地、枸杞、毛麝香、玄參、獨腳金、穿心蓮、車前草、玉葉金花、九節木、金銀花、羅漢果、甘菊、蒲公英、滿天星、旱蓮、竹節草、胡蔓藤、老公經、香附、山豆根、艾葉、天南星、九星明、地膽頭、薄荷、槐角、紫蘇、半夏、枝子、常山、乾葛、蒼耳子、石斛、草決子、石決明、急性子、金櫻子、青蒿、威靈子、六月雪、青箱子、黑丑、谷精子、七葉草、女貞子、木鱉子、絲線吊金鍾、夜明沙、茴香、杜促、療粉草、鳳尾草、蛇舌草、田基王、溪黃草、金錢草、獨腳仙茅、魚藤草、蠟燭草、還魂草、鵝不食草等300多種。
花草類:有玫瑰、月季、桂花、白蘭、黃蘭、夾竹桃、山杜鵑、五金梅、洋紫荊、羊蹄甲、夜來香、萬年青、石仙桃、菊花、蘭花、大麗花、美人蕉、文竹、佛肚竹、假檳榔、魚尾葵、木芙蓉、茉莉花、雞冠花、牡丹、芍葯、山丹、脫衣換錦、荷花、扶桑、石榴花、紫薇、木蓮、剪春蘭、薔薇、海棠、含笑、虎利、狗牙、野百合、月月紅、鳳仙、迎春、雁來紅、映山紅、九里魚、仙人掌、鐵樹、茶花、臘梅、玉簪花、錦屏風、寶珠絳桃、碧桃、綠萼、瑞香、牽牛花、蓮花、蒲公英、雞肉花、水仙花、一品紅、吊蘭等。
連平縣地處粵北九連山區,地形復雜,起伏較大,地勢自北向東南和西南方向傾斜,平均海拔693.5米。九連山脈在境內自北分別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兩大水系(東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條主要河流(連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頭河、貴東河)縱橫全境,北、中部多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帶,東南部以谷底盆地為主。
根據地貌形態特徵,縣內地貌大致可分為北、中部山區、西南部丘陵區和東南部盤地區及陂頭、內莞喀斯特地形區。
北、中部山地區
該區北接江西省,東至和平縣,包括上坪鎮及陂頭、內莞、溪山、田源、油溪、高莞等鎮的一部分。岩石組成主要有砂頁岩、花崗岩、礫岩、片岩和石灰岩等。區內土壤質地疏鬆,土層較厚,養分充足,適宜林、草生長,為縣內主要牧區和用材林區。區內地形多為中、低山,山脈連綿起伏。中山地勢高聳而陡峭,坡度30~50度,最大坡度60~65度,山峰大多在海拔900米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其中黃牛石頂海拔1430米,為全縣最高峰。低山山勢較緩,坡度30~40度,最低為10多度,海拔300~500米左右。多數溝谷切割較深,「V」形谷及嶂谷發育,山間夾有溪流,但流量不大。
區內山脈為九連山脈的一段,可分為黃牛石和風吹蝴蝶兩大山系。
黃牛石山系起於縣境北部粵贛交界處,主峰黃牛石頂海拔1430米。山系一般海拔高度為900~1100米,坡度30~40度,向西伸展,自北至南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仙人嶂,海拔1036米,是與江西省之界山;大山尾,海拔1084米,是元善、隆街、陂頭3鎮之界山;老虎坳,海拔1022米,是隆街鎮與陂頭鎮之界山;雷公礤,海拔1219米,是連平縣與新豐縣之界山;石牙頭,海拔1283米,位於溪山鎮境內;禾筆尖,海拔1233米,位於溪山鎮與元善鎮增壩村的交界處。
風吹蝴蝶山又稱雙峰山,位於縣境東北部,是連平縣與和平縣之界山。主峰海拔1272米。山系一般高度為海拔900~1000米,坡度30~50度。最大坡度60~65度,最小坡度10多度,大小坡度懸殊較大。整個山系由東北向西南伸展,自北至南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三堆樹,海拔1219米,是上坪鎮與內莞鎮之界山;打石坑頂,海拔1100米,位於上坪鎮境內;蘭房合頂,海拔1151米,位於內莞鎮北部;蘭房尾,海拔1013米,東面是鋸板坑礦區;寒山,海拔1249米,位於內莞鎮內;七星墩,海拔1170米,是內莞鎮與油溪鎮之界山;朝天馬,海拔1320米,是內莞鎮與油溪鎮之界山;滴水岩,海拔1305米,位於油溪鎮境內;貓牙狸,海拔1034米,是油溪鎮與元善鎮之界山。
西南部丘陵區
該區西接翁源縣,南界新豐縣,包括隆街、元善等鎮及陂頭、溪山、田源的大部分地區。地形多為丘陵及低山,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坡度為10~30度,岩石由泥質頁岩、砂頁岩和花崗岩組成。土壤多為中厚土層,土質較為肥沃。連平河流經元善、溪山、隆街等地。水資源豐富。該區適宜發展糧食作物和經濟林,為連平主要的糧產區及經濟林區。
東南部盤地區
該區東至和平縣,南接河源市郊區,包括忠信、大湖、綉緞等鎮和蓮塘茶場,以及高莞、油溪的大部分地區。地形多為盆地,盆地邊緣有低丘陵。地勢平坦,低矮平緩,高度一般在海拔200米以下,素有「忠信小平原」之稱。岩石組成多為礫石、砂及粘土,土壤質地疏鬆,土層深厚,適宜種植水稻、花生、大豆、蒜頭、茶葉、油茶、油桐、沙梨和楓栗等,為縣內糧食產區及主要經濟作物區。
喀斯特地形區
縣內陂頭洞周圍山嶺和內莞的中莞、塘興、小洞等處山嶺,因由石灰系灰岩、白雲質灰岩構造,經長期的水溶侵蝕作用形成許多石峰和岩(溶)洞,構成了喀斯特地形區的特殊景觀,為連平縣主要旅遊景點。主要岩洞有:
聖跡蒼岩:又名內莞岩,位於縣城東向內莞鎮境內。岩體為石灰系灰岩構造,經長期水溶作用,形成洞內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
龍岩:舊稱「龍潭噴雨」,位於連平縣西部陂頭鎮臘溪洞尾龍岩山的半山腰處。洞長300米,洞內的石鍾乳、石筍等別有風韻。春、夏季水從洞口湧出,秋、冬季水從洞底石縫中流出。一年四季水源穩定。1972年,在洞口下側20米處攔水築壩,開渠引水發電,裝機容量800千瓦。洞內的水源從何而來尚未查明。
上岩、下岩:位於連平縣西部陂頭鎮境內,為石灰系灰岩天然溶洞。上岩、下岩兩個岩洞相距約100米,因一個在上,另一個在下,故名。兩洞的地面皆成長方形。其中上岩洞內面積1600平方米,下岩洞內面積1200平方米。兩洞高度均為6米。1939年(民國28年),它們俱被國民黨十二集團軍余漢謀部修整為軍事倉庫。1948年(民國37年),這兩處軍事倉庫搬遷至江西後,上、下岩廢棄。
連平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主要特徵為:夏冬長,春秋短,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季節明顯。
一、水文河流
境內河流分屬東江、北江兩大水系。
東江水系河流有連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和大湖河,流域面積1965.5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3.11%。大小支流57條,其中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42條。
連平河:發源於元善鎮的黃牛石山麓,往西南流經元善、溪山、隆街,至隆街鎮塘河口匯入新豐江。全長71公里,河寬平均28米,流域面積58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78,天然落差818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8.28立方米/秒。大小支流18條。
大席河:發源於上坪鎮中村的尖峰嶺(海拔732.9米),流經上坪、內莞、元善、田源等鎮,至田源河頭村和石坑西約2公里處出縣境,流入新豐縣。境內河長59公里,流域面積53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398,天然落差107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5.95立方米/秒。大小支流15條。
忠信河:發源於和平縣青州蜆仔塘,向西南流經鋸板坑東側,折向南流經九連、油溪、忠信,至忠信石塘水出境流入河源市郊區。境內河長65公里,流域面積593.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409,天然落差819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4.24立方米/秒。有10條主要支流。
大湖河:發源於和平縣青州鄉和尚棟之北,經下礤流入縣境。流經大湖鎮,收入溪水、清溝水、河洞水,至敖嶺出縣境,流入河源市郊區。河長42公里,流域面積122.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758,天然落差70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5.2立方米/秒。
北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陂頭河和貴東河,流域面積313.4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面積的13.25%。大小支流11條,其中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7條。境內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水質良好,全縣地下水平均每日涌水量8873.76噸。
陂頭河:發源於陂頭鎮的分水坳。流經陂頭鎮的三水、臘溪、蓮光、夏田村,至夏田徑口流入翁源縣。河長25.3公里,流域面積184.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05米,河道平均比降0.00782,多年平均徑流量5.38立方米/秒。
貴東河:源於江西省大吉山之南,向西南流經狗背坑至塘田,沿途收寨背坑水、蒲洞水、大華水、嶂背水、花山水、楊公坑水等左右諸水,流經蒲洞、貴東墟至其吉圍入翁源縣境。河長16公里,流域面積128.9平方公里,天然落差350米,河道平均比降0.00894,多年平均徑流量3.76立方米/秒。
地下水
連平縣地下水補給的主要來源是降水,其次是山塘、水庫、渠道、水田等地表水的滲漏補給。境內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水質良好。據廣東省地質局1982年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連平幅)的調查:境內地下水類型主要有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鬆散岩類孔隙水主要分布於連平水、忠信水等河谷地區;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陂頭、元善、溪山、隆街等鎮盤地及河谷地區;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於戈羅筆、隆街、九連、謝洞、西山、貴東等岩體地區。據鑽孔水文地質資料調查:陂頭鎮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75米;上坪、內莞、元善、溪山、田源、隆街等鎮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10米;九連、油溪、忠信、大湖、綉緞等鎮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30米。全縣地下水平均每日涌水量8873.76噸。有代表性的出泉點有陂頭龍岩、內莞聖跡蒼岩、忠信獅子口泉水坳等。
二、氣候
連平縣地處廣東省北部,南嶺山脈的南麓,位於東經114°14』至114°56』,北緯24°06』至24°36』之間,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主要特徵是:夏冬長、春秋短,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降水季節明顯。
四季
按照日常平均氣溫12℃—22℃為春秋季,低於12℃為冬季,高於22℃為夏季標准劃分,全縣四季分明。
春季從2月21日起至4月25日止,共64天。天氣多變,常有低溫陰雨,陽光缺少。
夏季從4月26日起至10月5日止,共163天。初夏是全年降雨高峰期,盛夏除熱力性雷陣雨或受台風影響外,一般是高溫睛熱天氣;夏末受弱冷空氣影響,偶爾出現寒露風天氣。
秋季從10月6日起至12月10日止,共66天。雨季結束,形成寒露風天氣過程,多是秋高氣爽,極少數年份有陰雨天氣。
冬季從12月11日起至次年的2月20日止,共72天。多出現晴冷天氣,「冬至」後為全年最冷期,甚至出現霜凍或冰凍,半數年份高山有積雪。
日照
縣境內光照條件良好,年均日照總時數為1659.8小時,占年可照時數的38%。2~4月份,每月日照總時數在70~80小時之間,其餘各月在100小時以上;7月份最多,超過200小時。
連平地處低緯度,日照時數較長。但由於山地面積廣,平原甚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雲霧亦較多,各地日照分布不均。這種現象有利於香菇、木耳、茶葉、水果、竹木等林作物的生長,但不利於農作物春播、春種和春收。
太陽輻射
縣內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07223.7卡/厘米,基本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但年際變化較大,各月差異也明顯,7月份達13601.0卡/厘米,而3月份僅為5314.0卡/厘米。
氣溫
據1952年至1988年氣象資料記載,縣內全年平均氣溫徘徊在18.0°C~20.7°C之間。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一般在9.2℃~10.8℃之間;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一般在26.3℃~28.0℃之間。全縣絕大多數的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歷年僅出現過一天日平均氣溫為-0.1℃。歷年最低氣溫出現在1955年1月,為-5.4℃。歷年最高氣溫出現在1953年8月,為39.5℃。
降水
縣內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779.7毫米,雨量充沛。但年際變化較大,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75年,達2732.0毫米;最少的是1963年,僅997.5毫米。另外降水的季節差異也很大,4~6月份降水量最多,佔全年降水量的48%;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降水量最少,僅佔全年的16%;其他月份共佔36%。歷年月最大降水量為823.9毫米,出現在1968年6月。一般從3月份開始,雨量逐漸增多,5、6月份為降水最集中期,而且強度大,易引起山洪暴發。如1964年6月15日降水量達200.6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為1小時54.4毫米,引起全縣性的山洪暴發,造成慘重損失。日雨量大於或等於80.0毫米的暴雨日數,平均每年為1.4次。8月份以後降水逐漸減少,如果沒有台風調節,則易產生秋旱,甚至秋、冬、春連旱,如 1963年旱期長達162天。
濕度
連平縣年平均濕度為79%,年內平均相對濕度最大的月份是6月,為85%;平均相對濕度最小的月份是12月,為71%。
蒸發
連平縣屬內陸山區,植被良好,日照短,風速小,蒸發量不大,年均蒸發量為1393.6毫米,折算成自然水體的蒸發量為1059毫米,相當於廣東省變幅的下限值。年內蒸發量最大月是7月,月總量174.2毫米,佔全年的13%;最小月是2月,月總量67.6毫米,佔4.9%。蒸發量最大年是1955年,年總量1587.1毫米;最小年是1965年,年總量1101.0毫米。
風
連平縣受季風影響,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秋冬偏北風較多,春夏東南風較多,6~8月多偏南風。年均風速為1.4米/秒,瞬間極大風速為20米/秒。
霜
據連平縣氣象資料記載,最多霜日是1963年,為33天,最少霜日是1962、1985年,均只有2天。霜日出現天數,以12月至次年的1月佔多,2月次之。初霜日一般在11月末至12月初,最早是1982年11月11日;終霜日一般在2月末至3月初,最晚是1954年3月23日。縣內各地無霜期277~317天。由於每年冷空氣的強度和路徑不同,故歷年出現初、終霜日的年際差異較大。歷年平均霜期日數為65天。
雪
連平縣有半數年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雪,但時間短,大雪少。最多降雪日出現在1968年,一年共降雪6天。最大積雪深度出現在1975年12月14日,平均雪深4厘米,個別山溝積雪月余。初雪最早出現在1952年12月3日,終雪最遲出現在1969年3月13日。
災害性天氣
縣內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低溫陰雨、冰雹、暴雨、寒露風、霜冰凍、乾旱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低溫陰雨、寒露風、暴雨和乾旱。
低溫陰雨多發生在早春期間的2~3月份,常有明顯的冷空氣入侵,冷暖氣流相持於華南上空,產生持續性低溫陰雨天氣。寒露風多發生在9月25至10月25日之間,每年最少有1次寒露風過程。暴雨多發生在 5~6月,歷年平均月降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由於降雨強度大,大雨、暴雨日數多,且時間集中,易引起山洪暴發,河水猛漲,造成災害。乾旱主要有春旱和秋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