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誇張
答案:
我那個紅色的新書包上綉著一朵美麗到可以把蝴蝶引來的山茶花
B. 山茶花的名言名句
山茶花名言名句:
1.丹霞皺月雕紅玉,香霧凝春剪絳綃。
元·郝經《月丹》。月丹:山茶花的別名。絳綃:大紅色的絲織物。這兩句大意是:紅山茶像是用紅霞鑲嵌的皺折的明月狀的紅玉,(那含香透亮的花瓣)像是香霧凝結著春光沾在剪出的紅絹上。奇思妙想,比喻新穎。用丹霞、明月、玉盤、香霧、絳綃這眾多的意象一股腦兒地形容山茶花,把紅山茶寫得很美,形狀、色態、質地、透亮度、芳香味都一一寫了出來,讀之爭人傾倒。
元初名儒 郝經 《月丹》
2.秀色未饒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宋·曾鞏《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酬》。未饒:不讓,不容。這兩句大意是:白山茶天然潔白的美色不容三谷白雪獨秀,它那清淡的芳香首先佔得五峰春光。山茶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屬山茶科半陰性植物,冬春開花,花期很長,花朵碩大,紅花似火,白花如雪,花色不一,五彩紛呈,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兩句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說明冬日的白山茶秀色不饒三谷白雪,春天的白山茶清香先得五峰春光,極贊白山茶色香俱美,是詠山茶花難得的佳句。
北宋散文家 曾鞏 《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酬》
3.春早橫招桃李妒,歲寒不受雪霜侵。
宋·楊萬里《山茶》。這兩句大意是:山茶花早春先開橫招桃花李花的妒忌,在歲末酷寒的季節里它不畏飛雪嚴霜的欺凌,常綠不凋。「似共東風解相識,一枝先已破春寒」(明人張新詩句)。山茶於冬春之交開花,先於桃李,獨領春光,因此橫招桃花李花的妒忌與不滿。它「葉厚有棱犀甲健」(蘇軾詠山茶詩),「老葉經寒壯歲華」(沈周詠山茶詩),是常綠植物,葉厚革質,濃綠而有光澤,因此不怕霜侵雪逼。這兩句從花早開、葉不凋兩個方面突出山茶的特點,盛贊山茶的品格,構思很有特色。
南宋詩人 楊萬里 《山茶》
C. 《山茶花》的詩句是什麼
《山茶花》的詩句如下: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意思是風和日麗,暈染花圃,百花今已凋謝,山茶花也不例外,有一朵掉落在階前,就像當年美麗的綠珠墜樓一般,而綠珠的死應怨孫秀無理要求,而今山茶花的墜落該怨誰。
(3)山茶花誇張擴展閱讀:
《山茶花》是貫休的一首詩,這首詩是貫休到成都龍華禪院後寫的。這首詩寫山茶開花景象,只用「風裁日染(即風和日麗)開仙囿(即佳圃)」一句,主要是借物抒情,曲折地抒發了貫休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情緒。
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雲:「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
D. 恍如赤霞彩雲飄——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一)
明朝女詩人劉淑的《踏莎行·梅》寫道:「含英不與牡丹開,傾心原共山茶醉。」在冬天傲雪綻放的梅花,只把與自己同時開放的山茶花,作為自己的知心朋友。
山茶花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莊高雅,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郭沫若曾盛贊曰:「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游黑龍潭》)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奈久,獨能探月占春風」(宋·曾季貍詩句)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霞」的凌牡丹之鮮艷,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
南朝·梁元帝蕭繹著《纂要》,載「一年二十四花信風」,將茶花列為第二十三位。茶花已成為我國二十四種名花之一。
在唐朝,對山茶花的喜愛成為一種時尚,出現了不少吟詠山茶花的詩作。
唐代詩人盧肇宅院中新栽了一株紅茶花,後因事外出,回家後發現被人偷走了,於是寫下《新植紅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詩索之》:
嚴恨柴門一樹花,便隨香遠逐香車。
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盧肇(公元818—882年),字子發,江西宜春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後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前二句「嚴恨柴門一樹花,便隨香遠逐香車」,寫山茶花被盜後詩人的怨恨、不舍心情。詩人想像柴門內的那株山茶花,被盜時的情形:山茶樹被挖後放在車子上運走,山茶花的香氣隨著車子愈走愈遠,似乎不願意離開……。
後二句「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詩人進一步想像山茶花不願意離開主人家,說山茶花如果會說話,就會說你們欺負我家主人不在家,偷偷將我挖走,我家主人回來後,一定不會饒過你們!
詩寫得生動活潑,對山茶花的喜愛、憐惜之情溢於言表。
唐代詩人司空圖的《紅茶花》,在與牡丹的對比中,極力贊美山茶花的美麗: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
司空圖(公元837—907年),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晚唐詩人、詩論家。擢進士上第,懿宗朝時曾被召為殿中侍御史。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唐亡。他飽經喪亂,絕食而死。其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詩的前兩句「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意思是說詩人有詩人的敏感,一般說來,見著什麼景、物都要稱頌誇贊一番,我並不是特別喜愛紅茶花的高雅風韻才來說說紅茶花的。這是解題,開場白,好像作者所以說紅茶花,也不過是詩人即興而發,並沒有什麼特別之意。這種起句很奇特。寫紅茶題目後又說僅僅是一般的見景見物即誇的詩人積習的表現,要讀者不必十分介意,並進一步解釋說,也並非自己特別喜愛紅茶花的高韻,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困感難解嗎? 其實這是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
接著兩句「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便揭開了謎底,原來紅茶花如此之美,連雍容堂皇的國色天香牡丹,費盡三春之力所開的花,與紅茶花一比,竟然不是花了,這紅茶花能不說一說,誇一誇嗎? 實在是不得不說,不能不誇。這種贊美紅茶花,傾向於紅茶花的感情一下子就升華到頂點,從而收到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運用側面烘托,造成強烈對比效果,這是藝術表現領域常用手法。古詩《陌上桑》中描寫秦羅敷之美就是一例。
司空圖很愛花,詩中詠杏花、菊花詩居多。對牡丹也有詩寫道:「得地牡丹盛,曉添龍麝香。主人猶自惜,錦幕護春霜」(《牡丹》)也並沒有寫牡丹花色、形,而僅言主人護愛之情。司空圖的詠花詩雖多,但似有一個共同之點,即他不著意花本身的形色味的客觀具體描繪,而多是從主觀感受方面來落筆,這首紅茶花堪稱是他詠花詩的代表作。
五代詩人花蕊夫人的《詠山茶》,贊美山茶花美如紅霞彩雲:
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
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小徐妃即為花蕊夫人,能詩,有《宮詞》一百五十餘首及詩一卷。(舊說《宮詞》作者為後蜀主孟昶的妃子徐妃。因才貌雙全,封貴妃,別號花蕊夫人。今據著名學者浦江清先生發表《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一文,考證出宮詞作者為前蜀皇帝王建之小徐妃。)
詩的前二句「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寫山坳里生長著許多山茶樹,遠遠望去,好像紅霞彩雲在山間飄盪。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山茶花紅艷似霞的壯麗景象。後二句「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人們都說邡江一帶的山茶花美如錦緞,勝過仙界天池盛開的百花。極力贊美山茶花美過仙花,表現了自己的極度喜愛之情。
晚唐詩僧貫休的《山茶花》,贊美山茶花是開在仙境中的仙花: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貫休(公元832—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市)人。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雲:「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山茶花又名曼陀羅,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名貴花卉。其花形較大,花色較多,盛開之時,真可謂花團錦簇、五彩繽紛。
這首詩的前兩句以誇張對比的手法極寫其美:「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山茶花是開在仙境中的仙花,其形是風裁製的,其色是七彩陽光染就的。對比之下,百花都失去了顏色,甚至連紅艷欲滴的猩血也不算紅了。
詩的後兩句筆鋒一轉,轉而詠史,似有所指。「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孫秀」,晉代趙王倫嬖人,與倫同謀廢賈後,逼惠帝禪位,多殺忠良。據《晉書》記載,齊王冏等起兵討倫時,秀亦被誅。因此,「今朝」「墜階前」的「一朵」當指忠良。那麼,「今朝」的忠良,「看人」,「孫秀」各是指誰呢?筆者以為,當時正是黃巢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時代。因此詩中的意象不必過於落實,可以理解為泛指。今天我們欣賞這首詠花詩,主要還是從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和誇張對比的藝術手法兩個方面去把握它。
E. 關於山茶花的古詩有哪些
山茶花
唐 貫休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山茶
宋 蘇軾
蕭蕭南山松,黃葉隕勁風。
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傳歲寒姿,古來惟丘翁。
趙叟得其妙,一洗膠粉空。
掌中調丹砂,染此鶴頂紅。
何須誇落墨,獨賞江南工。
紅山茶
明 沈周
老葉經寒壯歲華,猩紅點點雪中葩。
願希葵藿傾忠膽,豈是爭妍富貴家。
山茶花
清 段琦
獨放早春枝,與梅戰風雪。
豈徒丹砂紅,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
擔當和尚
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
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
F. 犀甲鶴頭傲霜雪——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五)
元朝詩人方回的《山茶花》,贊美山茶花不畏嚴寒和花期悠長:
石楠岩桂萬年枝,方駕分花佔四時。
犀甲鶴頭傲霜雪,入春猶見歲寒姿。
方回字萬里,是元朝詩人、詩論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為江西詩派殿軍。其著作有《桐江詩集》。
前兩句「石楠岩桂萬年枝,方駕分花佔四時」,寫石楠、岩桂、山茶的花期分佔四季。「石楠」,石楠花,開於夏季。「岩桂」,即桂花,開於秋天。「方駕」,比肩;媲美。石楠、岩桂這些樹齡很長的樹,它們分別在夏天、秋天開花,同冬春開花的山茶花一並分佔四季。
後兩句「犀甲鶴頭傲霜雪,入春猶見歲寒姿」,著重寫山茶冬春開花。山茶樹葉厚實似犀甲,花紅如鶴頂紅的頭頂,在嚴冬笑傲霜雪而開;到了春天還可以見到冬天開的花仍然掛著枝頭。突出了山茶花不畏嚴寒的品格和花期悠長的特徵。
明代詩人歸有光的《山茶》,贊揚山茶有「奇質」:
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
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
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
歲寒無後凋, 亦自當春風。
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
梅君特素潔,乃與夷叔同。
歸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嘉靖進士,官南京太僕丞,著有《震川先生集》。他的散文名篇《項脊軒志》,狀物敘事記人,情真意切,委婉動人,顯示了其散文高超的藝術手法。
這首詠山茶花詩,我們仍然可以體味到詩人那種以平易暢曉語言,狀物抒情的簡省雅潔的風格。
詩的開頭兩句從外觀上概括山茶花給人的印象:「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說是山茶有奇特的品質。這種奇質究竟奇在什麼地方?「綠葉凝深濃」,綠葉顏色深濃,是一奇。二奇即「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山茶系常綠灌木或喬木,四季常青,冬春開花,花大色艷,多為大紅。花期較長,經冬歷春,吐蕊於紅梅之前,凋零於桃李之後,彌月不衰。白雪中見紅花,自然就是一奇。紅與白所形成的強烈對比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也是很壯美的。明代詩人沈周《紅山茶》說「猩紅點點雪中葩」,宋代詩人陸游也說:「惟有小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都強調山茶花經久耐雪。
第三奇就是「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山茶花,花大色紅葉厚,顯得莊重、典雅,氣度不凡。艷麗而不妖冶,凝重而不板滯。這種美好姿容在百花中是少見的。第四奇就是「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山茶四季常青,經冬雪而迎春風,自然非尋常花木可比。蘇軾說「長共松枝耐歲寒」「雪裡盛開」(《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其二),也都是贊美山茶花的堅強品格。大凡世上美好事物總難十全十美,即以花卉而言,艷麗而難莊重,典雅則易板滯,春花爛熳難以持久,秋花傲霜又不豐腴。惟有山茶花有奇質。花期長,耐冬雪,花色艷而不妖,枝葉綠而不衰,姿容富貴,品格堅貞。
詩人贊嘆道:「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 「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大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後又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詩人准備將山茶花比作輔助國君掌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最後又以梅花作比較:「梅君特素潔,乃與夷叔同。」夷、叔,即商末伯夷、叔齊弟兄倆,二人互讓王位,為古人稱為愷悌的模範。這里比喻山茶和梅花是密不可分的弟兄。
詩的首句點明山茶花有「奇質」,接下來分別從綠葉深濃、雪中開花、富貴而非妖冶、經冬雪而迎春風四個方面展示山茶花的奇質,最後以梅花作比,突出二者的高潔品質。全詩層次分明,形象鮮明,讓人讀後印象深刻。
明代詩人楊慎的《山茶花》,描繪了山茶花傲雪盛開的美麗形象:
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
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
楊慎字用修,號月溪、升庵等,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學家。 他參與編修了《武宗實錄》,因捲入「大禮議」事件,被杖責罷官。後追謚「文憲」。其著述多至100餘種,主要有《升庵經說》、《升庵詩話》、《升庵詩集》、《升庵長短句》、《陶情樂府》等。
這首詩描寫山茶花傲雪盛開的美麗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山茶花的喜愛之情。
「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銀白的雪花漂灑在山川大地上,採花的蜜蜂和輕佻的蝴蝶都不見了蹤影,只有火紅的山茶花在綠葉的陪襯下迎風傲雪怒放。用襯托的手法,映襯出山茶花傲雪盛開、冰清玉潔的美麗形象。一個「斗」字,活現了山茶花不畏嚴寒、冒雪綻放的英姿。
「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珠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似玉如珠的樹。「玉台」,傳說中天帝的居處。與山茶花相比,海邊似玉如珠的仙樹沒有艷麗的顏色,只好害羞地把美玉似的樹枝映照在天帝的宮台上。詩人進一步用神樹玉枝的素顏寡色與山茶花相比,突出了山茶花的美艷動人。
明代詩人文震亨的《山茶》,稱贊山茶花是「耐久花」:
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光一道映朝霞。
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
文震亨字啟美,大才子文徵明的曾孫。天啟中以恩貢官中書舍人,明亡絕食而死。家富藏書,長於詩文會畫,善園林設計,著有《長物志》十二卷,為傳世之作。並著有《香草詩選》、《儀老園記》、《金門錄》、《文生小草》等。
開頭兩句「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光一道映朝霞」,描寫山茶花像美女早晨從絳紗帳中出來,畫著濃妝,迎著朝霞,一路走來,泛起一道光彩。用擬人手法,突出了山茶花的美艷動人。
後兩句「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贊揚山茶花在春末仍然飄香送艷,裝扮春色,是真正的「耐久花」。在詩人的筆下,山茶花的「真紅耐久」,似乎有著言外有意。明亡之後,詩人飽受社稷易主之痛,竟絕食而亡,保持了堅貞的民族氣節。詩人贊美山茶花花期「耐久」的品格美,大約隱喻了自己的人格追求。
明代詩人李東陽的《山茶花》,贊美雲南的山茶花「尤奇妍」:
古來花事推南滇,曼陀羅樹尤奇妍。
拔地孤根聳十丈,威儀特整東風前。
瑪瑙攢成億萬朵,寶火爛熳烘晴天。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明朝官員、詩人。 他歷任左柱國、內閣首輔大臣等,在政治上多採取忍讓的態度。著有《懷麓堂稿》、《懷麓堂詩話》等,是茶陵詩派代表人物之一。
這首詠山茶花詩所寫系我國著名山茶花發源地南滇的山茶花。南滇,指雲南,其境內有滇池。戰國至漢武帝前為滇國屬地。自古以來,滇地就以花事名世。而山茶花——又稱曼陀羅樹,尤為奇妍。《雲南通志》載稱「雲南茶花奇甲天下」。據說雲南大理至今尚有一株上千年山茶老壽星,花開時節,紅花滿枝,被譽為萬朵茶。詩人說「拔地孤根聳十丈,威儀特整東風前」,即是稱頌山茶花樹干高大挺拔,山茶花生命力頑強。正如《廣群花譜》中贊美的「凌寒強比松筠秀,吐艷空驚歲月非。冰雪紛紜真性在,根株老大眾園稀。」
此詩以山茶花的樹之高、威儀之整作為其花的陪襯,重點還是突出花,所以緊接著就以生動的比喻,寫茶花有如「瑪瑙攢成億萬朵,寶火爛熳烘晴天。」真是氣象萬千,蔚蔚大觀。這是一株山茶,也是千萬朵山茶。山茶花紅如寶石瑪瑙,晶瑩明亮,使之天空為之烘晴天。這種誇張的浪漫手法,寫出了山茶花的氣勢,較之那些就一枝一葉的精雕細刻更令人神往,可以說是有特色的詠花之作。
全詩七言六句,結構上也奇特,以奇特格式寫奇妍的山茶,就頗有奇特韻味。
清代著名詩僧擔當和尚的《山茶花》,贊美雲南的山茶花紅似火:
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
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
擔當,清代詩僧。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雲南晉寧人。俗姓唐,名泰,字大來。明初從浙來滇,世居晉寧。明亡後,出家為僧,出世弘法,住雞足山石鍾寺。曾學詩書畫於董其昌、陳眉公、李本寧諸大家門下,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為人志存氣節,放浪形跡,故畫作飄逸有奇氣。著有詩集《翛園集》、《罔措齋聯語》、《雜偈》、《橛庵草》、《拈花頌》等。
前兩句「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寫山茶花始開於寒冷的冬天,到春天與百花爭艷,依然花容燦爛。按《茶花譜》記載,雲南的山茶花應該排在前列。
後兩句「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贊美山茶樹頭萬朵花齊放,花紅似火,融化了殘雪,映紅了半邊天空。詩人用比喻、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力贊美山茶花美艷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