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茶花雞
1. 雲南六大名雞是哪些
1、鎮沅瓢雞
瓢雞,也稱無尾瓢雞或閉毛雞,它的體型小而緊湊,尾部羽毛下垂,臀部肌肉發達,腹脂厚,使整個臀部豐腴圓滑,加之瓢雞腳矮,神似葫蘆水瓢,故名瓢雞、毛雞。
瓢雞口感的肉細嫩,湯香甜,皮韌脆選擇公雞母雞口感也會不同公雞個頭大,溫補作用較強,肉質相對緊致、結實,適合旺火快炒,保持鮮嫩的美味母雞有益氣養血,健脾補虛之用,母雞適合燉湯,其中肉營養更易溶於湯中,使雞湯味道更鮮美。
2、西雙版納茶花雞
西雙版納茶花雞,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茶花雞俗稱原雞、紅原雞、野雞、燭夜。公雞體羽上體多紅色,下體黑褐色。母雞體羽上體大都黑褐色,上背黃而具黑紋,胸部棕色聞名於中國西南地區,產於西雙版納周邊地區的深山老林。
茶花雞羽毛亮麗,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香味濃郁無腥味、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生素,具有滋補、補腎、益壽、美容等功效,是中老年,小孩孕婦的高級滋補膳食。
3、鹽津烏骨雞
鹽津烏骨雞是昭通市區域性家禽品種,因起源並主產於雲南省鹽津縣而得名。主要生長和分布於烏蒙地區而故稱「烏蒙珍禽」。鹽津烏骨雞全身看起來烏黑發亮,黑羽毛,黑腳,連雞冠也都是黑的,這也是它很有特色的一點。
該雞集口味美、保健、葯用之大成於一體,是葯用價值特別高的葯膳雞。
4、無量山烏骨雞
無量山烏骨雞為地方優良品種,集中分布在以無量山為中心的區域,無量山烏骨雞骨骼粗壯結實,腿粗,肌肉發達,腳有脛羽、趾羽,故稱「毛腳雞」。
2009年被列入國家畜禽品種遺傳資源名錄,2011年被評選為雲南省「六大名雞」之一。南澗縣委、縣政府把無量山烏骨雞列為最具開發潛力的特色產業。
無量山的烏骨雞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所以他的肉質有嚼勁,香郁,營養價值也是極高的。
5、雲南楚雄武定雞
武定雞主要生產於雲南省楚雄武定、祿勸兩縣,武定雞羽毛蓬鬆,體型高大,骨骼粗壯,腿粗,脛較長,肌肉發達,體軀寬而深,頭尾昂揚,步態有力。公雞羽毛多呈赤紅色,有光澤,母雞的翼羽、尾羽全黑,軀體披有新月形條紋的花白羽毛。
武定雞素以體大、肉嫩、骨酥、皮脆、味道鮮美而著稱。
6、大圍山微型雞
又叫「香雞,嬌雞,金雞」,來源於屏邊縣大圍山系特有的野生原雞,後經當地百姓長期的家養馴化而來。這種雞公雞體重僅為750克左右,母雞體重只在500克左右。
大圍山微型雞天生好鬥,胸部、腿部肌肉發達,骨骼纖細,肌纖維細嫩,肉香、脂肪少,價格也比普通的雞貴,正所謂濃縮就是精華。
2. 昆明特產是什麼
昆明的土特產介紹
雲南海拔最高點達6740米,最低點僅76.4米,形成了寒、溫、熱帶俱全的立體氣候。雲南的地勢既有高山峽谷,也有平壩丘嶺;既有江川湖泊,也有平疇沃野。從熱帶生產的橡膠、甘蔗、咖啡,溫帶生產的茶葉、烤煙,到寒帶生產的天麻、蟲草等產品都有。雲南動物繁多,礦藏豐富,是一個天然寶庫,素有動、植物和有色金屬之"王國",銅、錫之"都",葯材之"鄉",百花之"園"等許多桂冠,土特產品很多,而且質優價廉。雲南的能工巧匠們充分利用原材料豐富的優勢,結合本地區、本民族的特點,創造生產了許多精緻的工藝品,為中外人士所青睞。許多遊客都把購買雲南的卷煙、珠寶、茶葉、山珍、葯材、工藝珍品等土特名產作為一大樂事。 食用菌食用菌含有多種氨基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視為珍貴的"山珍"佳餚。經常食用可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清肺益氣,降低膽固醇,預防肝硬化,有的還有抗癌作用等已成為世界各國喜愛的高級滋補食品。
松茸
松茸是一種珍貴的真菌,學名叫鬆口蘑,別名有大花菌、松菌、剝皮菌等多種。松茸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 C、維生素PP等元素,不僅味道鮮美可口,還具有葯用價值,能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及治療糖尿病等獨特功效,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在歐洲、日本自古就梘松茸為山珍,日本在古代還把松茸作為百姓向貴族和皇親戚進獻的貢品之一。雲南出產的松茸朵頭大,莖柄粗,肉質純白細嫩,具有一股濃郁的香味,是高檔宴席的佳餚,產品主要用於出口創匯。
雞 樅
雞樅,又叫雞樅菌、雞腳麟菇、蟻樅、傘把菇等,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田雯在《黔書》中罵道:「雞樅菌,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笠,漸如蓋,移晷紛披如雞羽,故名雞,以其從土出,故名樅」。從夏至冬,都陸續有雞樅出,但尤以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前後和七月十四的月半節前後出得最多最集中。它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它不僅含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據《本草綱目》記載,鵂樅還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雞樅的吃法很多,可以單料為菜、還能與蔬菜、魚肉及各種山珍海味搭配,可作一般的家常小菜,也可作珍饈供宴會使用。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還是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H,被人們推為菌中之冠。在我國,雞樅僅西南、東南兒省及台灣的一些地區出產,其中以雲南所產為佳,也最多。雞樅以黑皮和青皮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黃皮、土堆雞樅、雞樅花。雞樅在很早以前就列為貢品。據傳,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愛吃雲南的雞樅,每年都要由驛站飛騎傳遞迸京,熹宗只捨得分少許給寵妃和獨攬大權、稱為九干歲的太監魏忠賢,連正宮娘媲張皇後這樣的人都無福品嘗。近幾年,雲南各產地都製作油雞樅,昆明的副食商店幾乎都有出售。沒有到出雞樅的季節來雲南旅遊的遊客,都喜歡購買雞樅罐頭品嘗,或帶回去饋贈親朋好友。
乾巴菌
乾巴菌,學名綉球菌,因萁香味如同牛乾巴而得名。另有別名叫對花菌、馬牙菌等。乾巴菌是雲南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主要產於滇中及滇西,顏色深黑,有的泛一層白色。此菌香味濃郁,滋嫩香甜,回味醇香綿長,可炒、炸、干煸、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牛肝菌
牛肝菌是雲南獨有的一大特產,而且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有紅、黃、紫、粉牛肝菌等品種,其申以白牛肝菌為多,白牛肝菌的學名叫美味牛肝菌。牛肝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核黃素等營養成分,食用鮮香可口,營養平富,還具有渭熱解煩、養血和中、追風散寒、舒筋活絡、補虛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還可治療婦女白帶及不孕症,對流感病毒,癌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葯材
雲南是我國著名的葯材王國,這里復雜的自然條件,有利多種葯材的生長,雲南出廠的葯材多達1000餘種,佔全國葯材品種的70%,其中三七、天麻、蟲草、當歸等品種,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中成葯中的"雲南白葯"譽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