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鹿分析

梅花鹿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8-30 01:44:38

A. 都知道梅花鹿全身都是寶,未來養殖梅花鹿的前景如何

1.梅花鹿養殖的發展前景

梅花鹿作為我國的特種養殖產業,有著鹿種好、鹿茸產量高以及質量佳的特點。即便是在世界上,也能夠排名第一。近些年來在一些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韓國擁有十分火爆的市場。同時,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對健康、養生等越來越關注,如今鹿茸已經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大家願意選擇的保健產品。


B. 介紹梅花鹿(不少於200字可加分)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的鹿類,體長-145厘米,尾長12-13厘米,體重70-100千克。它的體形勻稱,體態優美,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在陽光下還會發出絢麗的光澤,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差不多,藉以隱蔽自己。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故人們往往以為它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是其生存斗爭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再生長出新角。新角質地鬆脆,還沒有骨化,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皮里密布著血管,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鹿茸。這時若不採茸,繼續長到8月以後,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動脫落,重新長出鹿茸。

在鹿茸生長發育過程所處的不同階段,其外部形態也隨著發生變化。人們給各個生長階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干杈子"或者脫掉"清枝",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脫花盤"或"脫盤"。花盤脫落以後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這種狀態稱為「老虎眼」。以後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稱為「燈碗子」。此後,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呈粉紅色,初期時稱為「拔樁」,生長至1.5-2厘米時稱為"磨臍子",再經過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長3-4厘米時稱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幹分生眉枝時,形狀很象馬鞍,稱為「小鞍子」,當主幹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大鞍子」,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小二杠」,當主幹比眉枝高出6-7厘米時,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所以又稱為「瓜角」。主幹生出第2側枝的初期稱為「小嘴三杈」,生出第2側枝的中期稱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幹、眉枝和第2側枝,共有3個杈,所以稱為「三杈」。到第3側枝分生之後則稱為「四杈」。一般認為它可以最多生長到4-5個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說法。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毛杠」,脫皮後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河北興隆,山東,山西太原、四川紅原、江蘇太湖、鎮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廣西、廣東等地。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因為不利於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叢較為深密,並與其體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它的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善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姿態優美瀟灑,能在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或隱或現。

梅花鹿的生活區域還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強,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每年8 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棉羊一樣的「咩咩」叫聲。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只需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就可以隨雌獸跑動。雌獸對幼仔非常愛護,覓食的時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間草地上四處探望,確信沒有任何危險後,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帶出來,一旦發現險情,它就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飛奔逃進密林之中。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C. 梅花鹿的經濟價值有多少

梅花鹿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動物,許多名貴的中葯材都離不開它的產品。「馬身羊尾,頭側面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白斑。」梅花鹿是中國最早利用鹿茸制葯和馴養的野生動物之一,因而古時就有確切的描述。

梅花鹿的角,在未骨化的時候鋸下,可以加工成鹿茸,鹿茸中含有生長激素,可以強身健腦、防治神經衰弱、增強人體機能、促進傷口癒合,常在臨床應用於治療各種虛弱、外傷、眼科、婦科等疾病。鹿血、鹿胎、鹿心、鹿骨、鹿尾、鹿鞭、鹿筋和鹿內臟等均是名貴的葯材,鹿肉也是食補的內容之一,鹿皮可制皮革。

中國古書記載,服用鹿茸有「補精髓、壯腎陽、健筋骨」之功。古人當然不了解其成分,只是通過實踐而認識其功用。當時的解釋也頗有意思,認為「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惟麇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餘斤,計一日夜須生數兩。凡骨之生無速於此。雖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益精髓也。」他們注意到鹿角骨質生長異常迅速,一定會有某種特殊的物質在起作用。現在經分析和臨床證明,鹿茸含有內分泌素鹿茸精等,確有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作用,已成為公認的滋補強壯葯物。

相關連接:飼養梅花鹿

我國飼養梅花鹿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東北黑龍江和吉林等地,已由小群飼養逐漸擴大為專業化的養鹿場,取得了豐富的經驗。這樣既可以滿足我國傳統醫葯的需要,又保護了野生資源。梅花鹿在山區、丘陵、高原均可放養,是一項前景看好的養殖業,可望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貢獻更大的財富。

梅花鹿膽小,性怯,是神經質動物。因此,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要求有比較寬敞的圈舍,避免在受到干擾時狂奔亂跑而發生傷亡。一般要求有較大的運動場,平均每頭不少干20平方米。圈養地內地勢應稍有傾斜,以利於排水,免得圈內泥濘骯臟,地面要堅實或在圍欄內鹿經常活動的地方鋪設磚石,以供其磨蹄用;在圈舍內要設置食槽、水槽。圈內最好有樹蔭,否則,夏天就應搭棚,以供避陽,冬季在房舍內要多放些乾草,以供其睡覺和休息。梅花鹿是比較能夠耐寒的動物,冬天一般不需要什麼特別的防寒保暖措施。每日清晨要徹底清掃一次房舍以及運動場,清除糞便和吃剩的草料。另外,每次在接近動物時,如餵食或其他情況下,要給鹿提前發出信號。使其有所准備,否則突然闖入或做些莽撞的動作,會引起鹿的驚恐,臀毛逆立和亂跑亂撞,容易發生撞傷或撞死事件。

在人工飼養時,可以喂給一些樹葉、青草,如冬青樹葉、白楊葉、板栗葉、毛栗葉、甘薯藤葉、苜蓿草等;精料可用麩皮、玉米粉、豆餅、大麥渣等,並伴以骨粉、食鹽。一隻成年鹿每日飼料量達3.0~5.0千克,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青飼料要供給足量,使鹿有飽的感覺。精飼料組成為:麩皮50%、玉米粉25%、豆餅5%、小麥或大麥粉10%、高粱或其他雜面7%、鹽2%、骨粉%。這樣的精料,鹿每天需求量為0.8~1千克。多汁料每天需求為0.8~1.0千克,主要為:山芋、捲心菜、南瓜、胡蘿卜和黃瓜等。粗料每天需求為1.6~2.0千克,主要是青草、山芋藤、冬青樹葉和苜蓿草等。給予多汁飼料的目的,主要是加強營養的補充和飼料的調劑。冬季應該多給一些胡蘿卜或大頭菜等;夏季要使鹿盡量多吃些青草或樹的嫩枝葉,這時可相應地減少精料的量。在不同時期和特殊體質的情況下,鹿對營養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對處於換毛期的鹿,應多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質成分;而且對正在長鹿茸的雄性個體,也應增加蛋白質的含量;而在越冬前期,則要相應地增加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以保證在冬季動物體內有較多的脂肪貯存。雌、雄個體在非發情期分開飼養,對鹿群有較大的好處,可以增強它們的體質,也容易進行飼養上的管理和對食物營養上的管理。對懷孕的雌鹿要加強飼養上的管理,這對雌鹿健康、胎兒正常發育及產後乳汁的分泌有很大關系。妊娠初期,雌鹿的日糧應以較多的粗料和多汁料為主,妊娠中期以後,特別是妊娠後期,應選擇體積小、質量好、營養豐富和適口性強的飼料,忌喂酸敗腐爛變質飼料,以免影響胎兒發育和引起流產。對妊娠雌鹿,應減少驚擾,不應強行驅趕或拖拉,以防止損傷胎兒或引起流產。

D. 梅花鹿是聰明的動物嗎

不恩能夠說它夠聰明,但是至少它不傻

別名花鹿、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nippon。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黃色,

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故稱「梅花鹿」。臀斑白色。

生活於森林邊緣或山地草原地區。季節不同,棲息地也有所改變。雄鹿平時獨居,發情交配時歸群。晨昏活動,以青草樹葉為食,好舔食鹽鹼。

產於東北、安徽、江西和四川。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現人工養殖種群己達數十萬只。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馬身羊尾,頭側面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白斑。」梅花鹿是中國最早利用鹿茸制葯和馴養的野生動物之一,因而古時就有確切的描述。

梅花鹿過去廣布中國各地,但現在僅殘存於吉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棲息於灌林而有雜草叢生的丘陵區。群棲,常一、二十頭在一起活動。其活動范圍與植被、地形有關,一般為數十平方公里,棲息地較固定,在沒有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通常並不易地,即使受驚外逃,多數有不久便返回原地的依戀性。

雄鹿多單獨活動,秋末冬初繁殖季節,雄鹿經過激烈的斗爭,勝者佔有雌鹿群。四月至六月產仔,每胎一頭,偶爾二頭。

中國古書記載,服用鹿茸有「補精髓、壯腎陽、健筋骨」之功。古人當然不了解其成分,只是通過實踐而認識其功用。當時的解釋也頗有意思,認為「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惟麋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餘斤,計一日夜須生數兩。凡骨之生無速於此。雖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益精髓也。」他們注意到鹿角骨質生長異常迅速,一定會有某種特殊的物質在起作用。現在經分析和臨床證明,鹿茸含有內分泌素鹿茸精等,確有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作用,已成為公認的滋補強壯葯物。

E. 吉林一公鹿為守護母鹿攻擊主人,梅花鹿在什麼情況下會攻擊人類

首先我認為梅花鹿在四種情況下可能會攻擊人類,第一,在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第二,在人類對梅花鹿自身產生威脅時,第三,在人類靠近懷孕的母梅花鹿時,第四在人類靠近梅花鹿幼崽時。

其次我們來依次分析一下為什麼梅花鹿會攻擊人類,在第一種情況下,動物本身就有求生的本能,在它無緣無故受到攻擊時,它首先會自然的躲避攻擊或者驚慌逃竄然後它就會尋找是什麼攻擊了它。有的動物可能不會攻擊別的生物,但是梅花鹿不同,梅花鹿本身就有一定的攻擊性,在它受到傷害後如果人類在它的身邊,它可能會胡亂的去攻擊人類。

第四種情況下,梅花鹿攻擊人類都是出於保護自己幼崽的本能,這種保護行為是先天性的,因為它們知道幼崽只有在自己的保護下才能夠健康成長所以這個時候人類靠近梅花鹿幼崽一定會被梅花鹿攻擊,而且如果人類抱過梅花鹿幼崽可能會在它們身上留下人類的氣味,這樣可能會導致梅花鹿媽媽對自己幼崽的棄養。

我們從吉林公鹿為保護母鹿攻擊主人這件事來看,這就是屬於第三種情況,公鹿在交配期對母鹿的一種保護,所以我們在梅花鹿族群交配期的時候應該經量避免和梅花鹿直接接觸,以防止驚嚇梅花鹿遭到攻擊!

F. 長眼睛的梅花鹿中你為什麼喜歡梅花鹿

因為梅花鹿可愛活潑,給其他人帶來了快樂。小鳥們把梅花鹿的鹿角當作樹杈,在上面唱歌,梅花鹿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非常的高興,所以人們都非常的喜歡它。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