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指手勢
❶ 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句中梅花指什麼把什麼比作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對貓的什麼
梅花指的是小貓的腳印,把腳印比作了梅花,表達了作者對於貓的喜愛之情。
❷ 翹著小指頭 叫什麼指 梅花手指
翹小拇指叫蘭花指~~~~~經常被譽為娘娘腔的男士經常做這個動作。
蘭花指在國際通用手語中表示數字「8」,在那個年代,如果一個男人有一翹就令人驚艷的蘭花指,就會身價百倍,無論是就業上崗、登踏仕途或談婚論娶,都會順順當當,無往不利。所以男人們不但想方設法使自己擁有符合標準的蘭花指,還很注重保養工作。許多人專門做蘭花套戴在指頭上,使之不受風塵雨露的侵蝕,為了讓蘭花指顯得白皙,他們甚至還在上面撲粉。就像今天的選美一樣,當時也有蘭花大賽:選手們臚陳擂台,一個個款款的取下蘭花套,各自擺出一個酷斃了的POSE,然後小指頭輕輕一彈,等漫天飛舞的粉塵落定,只見香噴噴、軟綿綿、白嫩嫩的蘭花指就翹然婉然的亮在那裡——其絕世風姿,令台下觀眾看得兩眼圓睜睜、渾身麻酥酥,立即有文人學士搖頭晃腦的贊嘆不已:「噫嘻!此蘭花指也,胡為乎美哉?」?」(譯成白話文就是:哎呦,這是蘭花指耶,好好漂亮噢!) 後來由於女權運動的風起雲涌,使得這一風氣漸漸移到了女性身上,翹蘭花指成了她們的特權之一。
不過蘭花指沒有更名為「淑女指」或別的什麼花指,而是沿用至今,以示承傳一脈,不忘本源。經意間翹起蘭花指,看上去顯得古意盎然,大概他們身上依然延續著上古君子的遺風罷?思之不禁令人憮然。 注:此亦舊文,純屬無聊之作。古今詞義有別,如「翹」,現今延伸出他意,可組詞如「死翹翹」,其意大抵與死或死的形狀相近。
所以現在人與人問候時,可曰「餐否」,絕不能說「翹乎」。 雪域: 哈哈,快去喊袖子來,她正想像不出「隨風」翹著「蘭花指」唱「小冤家」是個什麼男子,卻原來在這里等著這個詞呢~~~...深受啟發:當年符堅定是翹著蘭花指「投鞭斷流...武則天創造的「曌ZHAO」字,原來上面就是一個「翹著蘭花指」的「指」字。
❸ 語文二年級《梅花》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二年級《梅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梅花》教學設計1
(一)興趣導入
1、引言(PPT1)。同學們,大家喜歡花嗎?你們知道嗎?有一種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節,迎風傲雪獨自開放,它是什麼花?它,就是梅花。我們來認識梅花。
2、簡介梅花(點擊PPT2、3、4,出示梅花圖):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湖北地區2至3月開花。武漢磨山有座梅園,每年梅花開放季節都會舉辦「梅花節」。大多數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氣暖和了才開放(春暖花開),而梅花卻不一樣,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凍,它開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氣的花!梅花象徵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梅花曾經被定為我國的「國花」,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因而,梅花為歷代詩人所吟誦。
3、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贊美梅花的詩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點擊PPT5、6)
2、介紹作者(PPT7)
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撫州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曾兩次擔任宰相,他積極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對而失敗。他的詩作內容充實,語言精煉,藝術造詣極高。
請打開書P125,生自由讀,邊讀邊學習生字,指名讀、領讀、記字形。
3、講解生字(PPT8)
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
「為」是多音字,因為的「為」,在這里讀作wei,另外一個讀音「為什麼」的「為」;詩中的「數」也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hù,不讀shǔ。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換偏旁(梅);講故事(寒:房子里一個人,身上蓋了一層又一層的草,還是結冰了。表示寒冷。);兩個部分組成的合體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記字形。「枝」字的讀音是翹舌音。
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生字卡片去拼音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名讀,開火車讀。
4、理解詞語(PPT9)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誦讀,結合看投影、圖畫,讓學生在詩中找出不懂的詞語,大概了解「數枝」、「凌寒」、「遙知」、「暗香」這些重點詞句的意思。
5、初讀詩句,了解主要內容。(PPT10)
多種形式朗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再讓學生自讀詩句,反復讀詩文,逐句把詩文讀通,讀順,達到正確、流利,要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節奏。對詩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邊讀邊想作者寫了梅花的哪幾個方面的特點。
(三)細讀詩句,理解詩意。(PPT11)
1、學習第一、二句。
(1)指名學生讀,試說詩意,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確為止
(2)讓學生試著講講兩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學生運用過去學習古詩的方法,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後,適當添加一些恰當的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3)啟發學生從「牆角」、「凌寒」、「獨自」中體會出梅花的特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數枝梅」寫出它的「形」——板書;「凌寒」二字交代梅花開放的時間;「獨自」二字指明其他的花木都沒有開放,突出了春梅不怕寒冷,於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寫的是梅花的「神」 ——板書。
(4)朗讀體會。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之後再指名讀,深入體會。
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的是:寒冷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
2、學習第三、四句。
(1)學生試著說說詩意,再集體討論訂正。在理解這兩句詩意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啟發學生想像出梅花潔白如雪的特點,雖然不是雪,卻像雪一樣潔白。板書——色
第三句,「遙知不是雪」。詩中說「不是雪」,但是以雪作比,暗指梅花色潔白如雪。
第四句,「為有暗香來」。「暗香」:幽香。幽幽清香從遠處飄過來,因為聞到梅花的香氣,因此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板書——香
(2)輕聲自由讀詩句,男女生對讀,體會梅花「色潔」、「幽香」的.特點。
(3)感情啟發,朗讀體會。
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人用巧妙的手法,運用比喻描寫出梅花潔白如雪,花香清遠的特性。
3、再讀詩句,理解全詩的意境。(PPT12)
齊讀全詩,小結全詩
(1)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在一個不被人注意的牆角邊,幾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著凜凜寒風,獨自開放。從遠處看,花如雪白,但知道那牆角處白色的不是雪,而是怒放的梅花,因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從那裡緩緩地飄來。)
(2)說說這首詩寫了梅花的哪些特點,並分析從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
(3)啟發想像,體會意境。請學生認真地想像並體會:詩句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這種畫面使人產生怎樣的感受?思考好之後用自己的話說說。
(4)再讀詩句,邊讀邊思考,從「凌寒」等詞語中體會,作者表面上贊美梅花凌寒獨放,實際上是在表白什麼心境?(可適當地作背景介紹:這首詩是作者推行變法失敗後寫的,借寫梅花的品性來表達自己堅忍不拔,身處逆境潔身自好的心態。)需要注意的是,對詩人心境的體會是個難點,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深究。
(5)朗讀詩句,邊讀邊體會作者的感情。
全詩讓人領略到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韻,給人留下梅花花白如雪、氣味芬芳的鮮明印象,贊美梅花堅強的品性和頑強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
4、配樂朗讀,練習背誦。
運用音樂、投影,啟發學生想像梅花在嚴寒中傲然怒放的英姿,感悟詩的意境美。伴著音樂,學生有感情地反復吟誦,教師可適當提示:
(1)梅花開在什麼地方?
(2)梅花有哪三個特點(不畏嚴寒、花色潔白、氣味幽香)?用這種方法幫助學生背誦。
(四)布置作業:
課外了解歷代詩人贊美梅花的詩句。
板書: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形)
凌寒獨自開。(神)
遙知不是雪,(色)
為有暗香來。(香)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梅花》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並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麼?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 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麼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後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為什麼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麼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麼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為什麼呢?(因為那是畫!)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里,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後兩句。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開什麼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
冬天呢?
3、那為什麼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著呢?(是畫!)
4、出示小鳥。
(1)這里有隻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麼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麼?
(3)「驚」就是心裡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麼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為什麼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里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後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後兩句。
(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 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麼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