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花解析
『壹』 梅花古詩譯文 注釋
梅花古詩如下:
梅花 / 梅
王安石 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貳』 王初《梅花二首》詠梅花詩賞析
《梅花·梅花二首》詠梅花詩鑒賞
王初
應為陽春信未傳,固將青艷屬殘年。早宴
東君欲待尋佳約,剩寄衣香與粉綿。
迎春雪艷飄零極,度夕蟾華掩映多。
欲托清香傳遠信,一枝無計奈愁何。
梅花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題材。《梅花二首》在同題材的詩歌中不算佼佼者,但也有獨到之處。
陽春指溫暖的春天。信是音訊。殘年即歲暮。春天的消息還沒有傳來,梅將其青青的枝,艷麗的花展現在人們面前。
東君指的是春神。欲待,是說春天還沒有到來。尋,有重溫的意思。粉,白色。綿,延續。待到春意盎然的時刻,梅花要和春神重溫美好的盟約。彷彿她曾經對東君說:你到來之前,我裝點這世界。春天來臨了,她還要奉獻出余香,把不算色彩的白色融入萬紫千紅的春光中。
由此可見,梅花的品質可謂高貴矣。她只在大自然沒有花兒香,沒有柳絲綠的隆冬時節現其青艷。她並非要與百花爭妍,爭占春光,只是讓人們賞心悅目,向人們傳送春天來臨的消息。
飄零,墜落之意。夕即祀月(農歷十二月)。蟾為月之代稱。蟾華也就是月華。如: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枝即一枝春,代指梅花。劉宋時陸凱寄贈范曄詩雲:「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見《荊州記》)迎春之飛雪落盡了,梅更顯其艷。月光映照下的梅又顯其朦朧美。她還託付清香把春之信息傳向遠方,讓萬物都知道陸沖銀:春天就要來了,春天就要判拆來了。一枝還兼有數量詞的作用。作數量詞解,就有嫌其少的意思,所以她產生了愁。梅花大概希望有更多的姊妹吧,使隆冬時節勝似春光。
由此又可見梅花的美好心願:把人間裝扮得更美麗。
本篇中的梅花,謙和,無意惹人喜愛,而人甚愛之。
『叄』 《梅花》的詩和詩意
這首詩是北宋王安來石所做。自
原文如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白話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梅花》這首詩的意思是: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望梅花解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熙寧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飢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鍾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的地方,因此寫下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