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中文

茶花女中文

發布時間: 2023-09-03 01:14:26

『壹』 茶花女 作者及介紹

《茶花女》(中文)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
《La dame aux Camélias》 (法文)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24年7月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為了與同為作家的父親作區別,多稱小仲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國劇作家、小說家。《茶花女》是小仲馬的代表作。 《茶花女》(La traviata)亦是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四幕歌劇。義大利文劇本由皮亞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改編自亞歷山大·仲馬於1848年出版的小說《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劇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稱「La traviata」解作「流浪的婦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說,亦被改拍成電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藍本改編。

1〉劇本簡介
[編輯本段]
劇本。法國小仲馬作於1848年。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2〉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小仲馬(1824~1895),19 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他的父親是以多產聞名於世的傑出作家大仲馬。在大仲馬奢侈豪華而又飄浮不定的生活影響下,小仲馬最初「覺得用功和游戲都索然寡味」。20歲時,他就結識了一些有夫之婦,過著紙醉金邊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馬就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3〉作品簡介
[編輯本段]
《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

4〉劇情詳介
[編輯本段]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多鍾,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普律當絲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迪瓦爾,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當絲向瑪格麗特講了阿爾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爾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爾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找瑪格麗特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爾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爾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就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迪瓦爾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迪瓦爾先生毫不退讓。為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爾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爾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爾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給瑪格麗特寫信侮辱她,並寄去了一疊鈔票。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爾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爾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爾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亞歷山大·小仲馬(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當公務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受父親影響,他也熱愛文學創作,並且和他父親一樣勤奮,成為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間的重要作家。大仲馬很為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傳說曾經有人問大仲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馬自豪地回答:小仲馬。和大仲馬側重表現歷史,專寫歷史劇和歷史小說不同,小仲馬則專寫現代劇。小仲馬幼年飽嘗家庭不幸帶來的種種辛酸和痛苦,親眼看到大仲馬一生受累於種種桃色事件,並因此落得晚景貧困凄涼。所以小仲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揚家庭及婚姻的神聖,對資產階級社會風氣、家庭生活和倫理道德做了比較細致的描繪和揭露,抨擊了娼妓社會對家庭婚姻的威脅,歌頌了純潔高尚的愛情,成為社會問題劇的創始人之一。

小仲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開始為小說,後被改編為話劇,它贊頌了瑪格莉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話劇一上演,立即轟動了整個巴黎。小仲馬從此後專門從事話劇創作,其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錢問題》、《放盪的父親》《歐勃雷夫人的見解》《半上流社會》《阿爾豐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感情真切自然,語言通俗流暢。
◆一段故事:不想坐在父親的肩頭摘蘋果
起初,小仲馬寄出的稿子總是碰壁,父親便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簡訊,或者只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小仲馬固執地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 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直到後來,這位編輯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兒子小仲馬時疑惑地問道:「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小仲馬說:「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茶花女》
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
開創了法國"落難女郎"系列的先河
一場俗世的愛情成全了一個漂亮女人最終的美麗。
19世紀法國優秀作品
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在中國,《茶花女》可以說是讀者最熟悉、最喜愛的外國文學名著之一。早在100多年以前,著名翻譯家林紓用文言體翻譯出版了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之後,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故事在中國的讀者群中迅速流傳,深入人心。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據稱,《茶花女》當時一經出版即轟動全國。小仲馬一舉成名之後,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1852年,五幕劇《茶花女》上演時,劇場爆滿,萬人空巷。《茶花女》也許在社會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馬爭得好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令這位作者在死後依舊名垂千古。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小仲馬"構成了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父子雙璧"的奇觀。
大前年病中無聊,隨手撿起此書躺在床上重讀,竟然一口氣讀完,且潸然淚下。年輕時讀林琴南的譯本《巴黎茶花女遺事》也曾感動過,但以我現在的年紀自以為不會這樣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馬還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書列為愛讀的名單中。是什麼感動了我呢?主要是這個處於社會底層的女子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但妓女和公子哥的這類愛情故事在中國和外國的文學作品中是屢見不鮮的,《茶花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大部分篇幅讓茶花女的情人阿爾芒復述她的遭遇,最後又以她本人的日記更深地展示她的內心世界。這種敘事方式使讀者感到格外親切。
--著名學者 袁行霈
我讀《茶花女》是向好朋友挪的十小時,從晚上八時我便拚命看,夜間一時看完,讓我妹妹起來看,翌晨五時,妹妹回到床上睡覺。我一邊翻看第二遍,一邊走到輪渡過海去還書。還記得那晚停電,點兩盞油燈。彷彿聽見窗下有人哭泣,幾次撩開窗簾,望著發白的小路,我已淚流滿面。
--著名詩人 舒婷
《茶花女》影響確是不小,作為一種流行,卻是一百年前的事情,當時正趕上"戊戌變法"失敗,人心沮喪,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將就著胡亂看小說。《茶花女》在中國本土的誕生,是生逢其時。

『貳』 王壽昌的翻譯茶花女

王壽昌愛好文學,兼擅詩、書、畫。在法留學期間,他接觸並閱讀了大量西方文學名著。歸國時,帶回小仲馬父子名著等多部法國小說。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初夏,王壽昌在馬江任職時,好友林紓因喪偶,抑鬱寡歡,來到馬江朋友魏瀚家散心解悶。為解其憂郁,王便主動與林紓談起法國文學,向林介紹了法國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並建議與林合譯這本名著。因為林紓不通法語,合作是由精通法語的王壽昌口述原著情節,林紓筆錄的方式完成的。二人合作不到半年時間,此書全部譯完,書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經校對後,這部以文言文譯成的小說就以王、林二人的筆名「曉齋主人」、「冷紅生」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月在福州首版發行了。此後這部小說風行全國,接著各種版本不斷出現,計有二三十種之多,「國人見所未見,不脛走萬本」,「一時紙貴洛陽」。這本譯作令國人讀後大開眼界,不少讀者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灑下同情的淚水。當時嚴復有詩曰:「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腸」,就是對此譯作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的真實寫照。這本具反封建意義的文言小說,對當時的西方進步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據說在二人合譯此書過程中,王壽昌每日口譯一小時,林紓筆錄三千字。王口述要意給林紓,再由林紓用生花妙筆把它寫下來,雖然用古文敘述,可是由於精神貫注其中,文筆動人,處處扣人心弦,使讀者神往不已。這精彩的譯文,很大程度上是有賴於王對原文的准確理解。王壽昌不但法語精通,中文造詣也很高,既對小仲馬的小說情節十分熟悉,又富於情感,同情茶花女的遭遇,所以在合譯時,能把原著內容詳盡、動情地口述出來,尤其是對女主人公馬克的心態描述得委婉盡致、如泣如訴,成為林紓傳神而流暢的譯筆不可或缺的前提,使林在筆譯時能夠很好地表達原文的風格神韻,這才有了中國近代文學翻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遺事》的誕生。

『叄』 《茶花女(1936)》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茶花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LMgm_C13cNzBO-L-lhzvbQ 提取碼:3jmp
《茶花女》
導演: 喬治·庫克
編劇: 佐伊·艾金斯、弗朗西絲·瑪麗恩、詹姆斯·希爾頓
主演: 葛麗泰·嘉寶、羅伯特·泰勒、萊昂納爾·巴里摩爾、伊麗莎白·艾蘭
類型: 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36-12-12
片長: 109 分鍾
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認識。後倆人在書店相遇,瑪得知亞芒每天送花探病,深受感動邀其參加生日宴會。亞芒見她強顏歡笑更加憐惜,遂對她示愛。當晚男爵回來亞芒吃了閉門羹,懊悔之餘斥責她無情,請求父親資助他出國旅行。瑪趕去見他並互吐心意,瑪同意和男爵分手隨他到鄉下調養身體。亞芒父親勸瑪放棄亞芒,瑪因真心愛亞芒,為其著想,騙亞芒與其分手。幾個月後亞芒與男爵及瑪在賭場相遇,不料亞滿大贏,叫瑪隨他走,瑪拒絕,亞芒盛怒之下加以侮辱,並與男爵決斗,男爵受傷,亞芒畏罪潛逃。瑪深愛亞芒,卻拒絕任何資助,病情加重,待亞芒了解真相瑪已撒手人寰。

『肆』 茶花女 的介紹

http://www..com/s?tn=ytxe_pg&bs=%B2%E8%BB%A8%C5%AE&f=8&wd=%B2%E8%BB%A8%C5%AE+ppt

這里全是人家做的PPT,需要下內載一下容。

『伍』 茶花女二重唱歌詞中文

茶花女來二重唱歌詞中文
男:讓我自們高舉起歡樂的酒杯
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
這樣歡樂的時刻雖然美好
但誠摯的愛情更寶貴
當前的幸福莫錯過,大家為愛情乾杯。
青春好像一隻小鳥,飛去不再飛回。
請看那香檳酒在酒杯中翻騰,像人們心中的愛情。

合:啊,讓我們為愛情干一杯再干一杯。

女:在他的歌聲里充滿了真情,它使我深深地感動。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快樂,我為快樂生活。
好花若凋謝不再開,青春逝去不再來。
人們心中心中的愛請不會永遠存在。

合:讓東方美麗的朝霞透過花窗照在狂歡的宴會上

『陸』 茶花女是一部什麼題材的書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阿爾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學經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銀幕。
[編輯本段]文學巨著
《茶花女》(中文)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 《La dame aux Camélias》 (法文)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 (Alexandre Dumasfils 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為了與同為作家的父親作區別,多稱小仲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國劇作家、小說家。《茶花女》是小仲馬的代表作。 《茶花女》(La traviata)亦是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三幕歌劇。義大利文劇本由皮亞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改編自亞歷山大·仲馬於1848年出版的小說《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劇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稱"La traviata"譯作「流浪的婦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說,亦被改拍成電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藍本改編。 《茶花女》最早由林紓(即林琴南)譯作漢語。
劇本簡介
劇本。法國小仲馬作於1848年。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淚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愛好文學,音樂,談吐不俗。一次在劇院門口咳血時被阿爾芒看見,阿爾芒甚是心痛。瑪麗也非常感動,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後來阿爾芒和瑪麗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一次阿爾芒回到巴黎時聽說了瑪麗的離去,異常後悔,愧疚,於是寫出了這部文學史上的經典。在一些版本里,您會看到這本書的第一頁就是小仲馬為瑪麗·杜普萊西寫的一首詩,名叫《獻給瑪麗·杜普萊西》。此外,由於小仲馬的母親並不是大仲馬的妻子,大仲馬曾不肯相認。小仲馬也藉此為當時所有母親這樣的女人說話。

『柒』 茶花女哪個譯本好

問題一:《茶花女》哪個中文譯本的比較好? 對於外國文學作品我是主張多看幾種譯本的。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著名翻譯家林紓便用文言體翻譯、出版了小說《茶花女》(中文譯本的書名是《巴黎茶花女遺事》)。林紓的譯文雖然未必完全忠實於法文本原著,但他那生動櫻粗消傳神、極富形象化的語言使小說《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譯本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人們又陸陸續續讀到了劉半農等人翻譯的話劇《茶花女》和夏康農等人翻譯的小說《茶花女》。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故事能夠在中國的讀者群中迅速流傳,深入人心,外國文學翻譯界的這些前輩們的努力是功不可沒的。
在一九四九年至「文化革命」結束之後這長達三十年的歷史時期內,《茶花女》卻經歷了一番曲曲折折的遭遇。這樣一部重要的外國文學作品居然沒有新譯本奉獻給新中國的讀者,而舊譯本的再版為數也極為有限,到了後來,《茶花女》乾脆銷聲匿跡了,以至於在年輕一代的讀者心目中,《茶花女》不僅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還頂著種種不應該有的惡名。粉碎「四人幫」以後,大批外國文學名著終於重見天日,振孫先生就是在這撫一種背景下著手翻譯小說《茶花女》的,並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他的新譯本《茶花女》不僅忠實於法文原著,而且生動地表達了原作的感 *** 彩,因而受脊知到了讀者的喜愛和歡迎。小說《茶花女》新譯本自一九八○ 年問世以來,一版再版,至今累計印數已達百萬余冊,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影響最大,流行最廣的一部中譯本。

問題二:茶花女的那個譯本最好,謝謝誒! 最早的當然是林紓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文筆很古雅,民國時,比較流行的是劉半農和夏康農的,78年骸後的,鄭克魯,王振孫的比較權威。

問題三:茶花女誰翻譯的好?王振孫還是鄭克魯? 覺得鄭克魯的不錯,另外一本沒看過。

問題四:茶花女哪個譯文版的好,哪個出版社翻譯的比較好?? 上海譯文出版常的最好,最接近原著,我覺得是最好的,且前面的序言和關於小仲馬的介紹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見地。。。我很支持上譯的版本。
人民文學的主要是看版本,序言好的才要,譯林的我覺得相當不好,整個走形了,所以最喜歡的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

問題五:《茶花女》誰的中文譯本的比較好? 是應該多看幾個譯本

問題六:茶花女的中文譯本 出版時間譯者出版社1979年陳林、文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王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夏康農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陳林、文光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王振孫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鄭克魯譯林出版社1993年黃甲年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文光河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張保慶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趙學橋貴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臧藏接力出版社1998年楊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年黃友玲精品出版社2000年孫良方海峽文藝出版社2001年王振孫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王殿忠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胡小躍灕江出版社2003年夏冰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王振孫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王瑞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劉遠征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年李文軍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年齊俊紅廣州出版社2007年楊松河華夏出版社2007年趙虛年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陳琳秀哈爾濱出版社2008年李登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李雨農村讀物出版社2008年謝磊廣州出版社2009年水木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李玉民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劉超哈爾濱出版社2011年董強譯林出版社2011年黃甲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問題七:茶花女哪個版本好??為什麼?急! 建議你看博集天卷版本的,很厚很全,字跡也很清晰,我剛好買了一凳兄本。

問題八:世界名著的最佳譯本有哪些 ・俄國・
《戰爭與和平》-- 草嬰,短期無法超越。(可惜由於草嬰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戰爭與和平》-- 高植,也很好。(上海譯文八十年代)
《戰爭與和平》-- 劉遼逸,人民文學版。
《安娜卡列尼娜》-- 草嬰
《安娜卡列尼娜》-- 羅稷南(三聯)
《復活》-- 汝龍
《復活》-- 草嬰,這兩個譯本都是經典。
《前夜》-- 麗尼
《貴族之家》-- 麗尼
《父與子》-- 巴金
《卡拉瑪左夫兄弟》-- 耿濟之
《罪與罰》-- 朱海觀 王汶
《 *** 》-- 南江
《被欺凌與被侮辱的》-- 南江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劉遼逸 樓適夷 陸風
《高爾基短篇小說選》-- 瞿秋白 巴金 耿濟之 伊信
《獵人筆記》-- 豐子愷
《獵人筆記》-- 馮春,未知如何。
契訶夫作品 -- 汝龍
《當代英雄》-- 翟松年
《靜靜的頓河》-- 金人
《普希金詩選》-- 查良錚
《家庭的戲劇》-- 巴金
《死魂靈》-- 滿濤
《一個人的遭遇》-- 草嬰
《阿列霞》-- 藍英年
《日瓦戈醫生》-- 藍英年 張秉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梅益
《誰之罪》-- 樓適夷
《苦難的歷程》-- 王士燮
《往事與隨想》-- 巴金,上海譯文79年版。
・法國・
《悲慘世界》-- 李丹 方於,短期無法超越。
《悲慘世界》-- 鄭克魯,也很好。
《巴黎聖母院》-- 陳敬容
《海上勞工》-- 陳筱卿
《笑面人》-- 鄭永慧
《笑面人》-- 魯膺,上海譯文,也相當不錯。
《九三年》-- 鄭永慧
《冰島的凶漢》-- 陳筱卿
《雨果詩選》-- 程曾厚
雨果戲劇 -- 許淵沖
《包法利夫人》-- 李建吾,短期無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 周克西(譯文),也很好。
《約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
《歐也妮葛朗台》-- 傅雷
《高老頭》-- 傅雷
《幻滅》-- 傅雷
《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選》-- 鄭永慧
《惡之花》-- 錢春綺
《茶花女》-- 王振孫
《紅與黑》-- 郝運
《巴馬修道院》-- 郝運
《都德小說選》-- 郝運
《一生 漂亮朋友》-- 王振孫
《吉爾・布拉斯》-- 楊絳
《莫里哀喜劇六種》-- 李建吾
《娜娜》-- 焦菊隱
《吉爾布拉斯》-- 楊絳
《基督山伯爵》-- 蔣學模
・德國・
《浮士德》-- 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學版。
《浮士德》-- 董問樵,1983年復旦大學版。
《浮士德》-- 錢春綺,1982年上海譯文版。
《浮士德》-- 綠原,人民文學版。
《少年維特之煩惱》-- 郭沫若
《席勒戲劇詩歌選》-- 錢春綺等
《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 馮至 姚萬昆
・英國・
《唐璜》-- 查良錚
莎士比亞戲劇 -- 朱生豪
《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卞之琳
《傲慢與偏見》-- 王科一
《孤星血淚》-- 王科一
《牛虻》-- 李Z民
《卡斯特橋市長》-- 侍桁
《性心理學》-- 潘光旦
《雪萊抒情詩選》-- 查良錚
《一九八四》-- 董樂山
《魯濱遜漂流記》-- 徐霞村
《德伯家的苔絲》-- 張谷若
《無名的裘德》-- 張谷若
《還鄉》-- 張谷若
《大衛?考坡菲》-- 張谷若
《呼嘯山莊》-- 張玲 張揚
《名利場》-- 楊必
《傲慢與偏見》-- 張玲 張揚
《失樂園》-- 朱維之
《福爾賽世家》-- 周煦良
《董貝父子》-- 祝慶英
・美國・
《瓦爾登湖》......>>

問題九:茶花女cd版本哪個最好 建議用上海譯文出版社的。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最好,最接近原著,且前面的序言和關於小仲馬的介紹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見地。人民文學的主要是看版本,王振孫的譯本就不錯。譯林的不好,整個走形了,所以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本好。

問題十:「茶花女」有這個句子的譯者和出版社版本。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 70分 我喜歡這句話

『捌』 茶花女的主要內容概括(中文)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瑪格麗特。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劇情梗概是因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原是一名商店職員,淪落為娼妓後,雖然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但精神與肉體上卻蒙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愛了她4年。見面後,瑪格麗特正巧發病,其他人對此漠不關心,而阿芒卻真誠地照護她、體貼她。瑪格麗特深受感動,接受了阿芒的愛情。

為了擺脫那種奢華但又令人窒息的環境,她傾全部積蓄,與阿芒到鄉間居住,平靜的生活中兩情繾綣,十分恩愛。不料阿芒的父親聞訊後大怒,趕來鄉間興師問罪,當他得知瑪格麗特對自己兒子確是一片真心後,有所觸動,但仍堅決要求她與兒子斷絕關系。瑪格麗特考慮到阿芒將來的幸福,忍痛答應阿芒父親的要求,給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稱自己已做了別人的情婦,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內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瑪格麗特遭此打擊,頓時暈倒,病情加劇,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親才將真情告訴兒子,阿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