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口梅花結
Ⅰ 宮斗時嬪妃服飾描寫的簪子、發髻、衣服、耳環……急!
親,建議你看紅樓夢或者甄嬛傳,可以借鑒
Ⅱ 旗袍越來越流行,吉祥紋樣在旗袍中有什麼應用
吉祥紋樣指具有吉祥含義的紋樣總稱。吉祥紋樣在民間被廣泛流傳和使用,是祖先對美好生活、願景的嚮往,也指一種比附手法,包括諧音和轉喻等等。其中,植物紋樣包括梅花、玫瑰、松柏等,動物紋樣包括白鶴、鳳凰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紋樣就是吉祥紋樣。
參考《吉祥紋樣在旗袍設計中的應用探析》
Ⅲ 民族民俗風格服裝
民族民俗風格服裝
民族民俗風格服裝,在時代的潮流中,獨樹一幟的民族風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很多民族風的元素也是時尚的代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很常見的,以下民族民俗風格服裝。
民族民俗風格服裝1
提起民族風的穿搭元素,你想起的是土樓里的布衣裝扮,還是異域風情的印花勾勒?很少會有人把民族風和高級感掛鉤吧,其實利用好一些設計的精華所在,換一種設計的呈現方式,服裝就能變得很高級,教你用現代的方式回歸民俗風情。
楊冪的服引發時尚熱潮,出席活動的禮服裝扮,也都讓人眼前一亮。這兩套長裙禮服,都選擇了民族風的刺綉印花元素,高定禮服用上傳統的工藝,是不是非常的特別。不過從設計上來說,我還是更喜歡右邊這套,魚尾長裙勾勒出身材,大冪冪太美了!
神仙姐姐劉亦菲,平常不營業一出現就能引起討論,這套有點類似於青花瓷配色的禮服,娜扎在之前也曾經穿過。兩個不同風格的女明星,駕馭起同一套服裝,顏值全部在線,但是劉亦菲的發型搭配更加合適,蓬鬆的長卷發,她真的是公主吧!
景甜也會顏值超能打的一個,大氣的五官超級上鏡,這條民族風的高定禮服,還加入了流蘇邊的設計,白皙的肌膚顯得更為迷人。王子文也穿過一條類似的禮服,但是用長袖打底衫作為搭配,看著就非常沉重,她還是更加適合古靈精怪的打扮。
女明星禮服中所運用到的民族風元素,實際上都是在普通禮服的基礎上,加入了民族風的紋路印花,造型風格就能變得很有韻味。日常穿搭中其實也可以學習這樣的方式,來點小小的點綴,輕松改變服裝的風格。
通過這些方式可以體現民族風
1、印花圖騰
民族風的元素中,圖騰是非常基礎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風情的圖騰印花。電視劇中的龍鳳圖騰、祥雲圖騰,如今已經不存在什麼穿著限制,日常的服裝中也可以加入這些元素,這也是被運用較多的一種設計方式。
2、立體刺綉
刺綉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手工藝,蜀綉、湘綉、蘇綉等都非常有名,現在的服裝中很多也會通過工業加入刺綉元素,更加的方便。包括明星的禮服中,也經常加入立體感的刺綉,栩栩如生的印花圖案,輕松體現出造型的層次感,服裝更有民俗風情。
3、飄逸流蘇
飄逸的流蘇設計,是一種比較立體的民族風元素,小到作為飾品的穗子,大到長裙晚禮服,都可以用流蘇進行設計。流蘇元素如今早就被廣泛運用,真正想要穿出民族風情,可能還是需要一些刺綉圖騰,或者其他的小設計作為輔助,單一的流蘇可能還是不夠看的。
民族風和現代服飾的結合
1、大色塊拼接的方式進行設計
現代的服裝中,經常會出現面料混搭的時尚,利用這種方式融入民族風的圖騰,造型自然不會覺得怪異。圖騰的設計通常會比較有藝術感,不像格紋一樣可以無縫銜接,還是需要一個幾何形狀作為邊框,融入服裝中才不會顯得凌亂。
2、整套搭配全選用民族風圖騰
整套搭配全都選擇民族風的圖騰,秀場中會比較常見這樣的設計方式,選擇風格搭調的絲綢元素,從面料的光澤質感,到服裝的印花樣式,都充滿了高級感。如果想要作為日常穿搭,只能在極簡風的服裝基礎上進行操作。
3、腰封等小細節點綴替代
以上兩種都是搶眼大面積的結合設計,我再推薦一種接受能力比較高的小配飾,女生經常會用到的腰封。寬大的腰帶點綴上民族風的圖案,腰封的寬度讓圖騰能夠得到一定體現,但是在整體造型上又不會占據很大的比例。
注意這些技巧服裝會更加高級
1、利用色彩沖撞提高民族風情
不管是圖騰還是刺綉,民族風的配色方式,和純色的極簡風算是兩個極端,繁雜的色彩才是基礎操作,所以如果真的想要穿出民俗風情,一定的色彩沖撞非常有必要。
2、巧用皮質面料提高現代感
皮質面料是現代感服飾的一種呈現方式,如果能把圖騰元素,巧妙的描繪在皮質面料上,保證了高度的現代感的同時,又別具一種風情。
3、深色系更加有民俗風情
古樸的民族風元素,雖然喜歡色彩沖撞,但是很少會運用到糖果色或者彩色,深紅、深綠、土黃色等等,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顏色上千萬不要用錯了。
樸素的民族風元素,其實也可以用高級感的方式,呈現在現代的服裝元素中,只是需要換一種設計方式,就能體現出民俗風情,你get到了嗎?
民族民俗風格服裝2
民族風也可以穿出時髦感
1、民族風披肩+白色連衣裙
紅色印花圖案的披肩,上面滿滿的民族風元素散發著神秘的氣息,發搭配白色連衣裙,更加凸現披肩的艷麗色彩,走在人群中非常吸睛。
2、民族風刺綉風衣+牛仔褲
漢服的翻領加上領口的盤扣設計,增加了風衣的少數民族風韻。肩上的緞面刺綉讓整件風衣更加出彩。搭配牛仔褲穿,艷麗而時髦。
3、刺綉牛仔風衣+刺綉連衣裙
廓形的牛仔風衣給人粗獷不羈的感覺,肩上的中國風刺綉給風衣平添些許復古風韻。裡面搭配同樣緞面刺綉的連衣裙,鮮明的中國風色彩。
4、刺綉牛仔哈倫褲+民族風上衣
褲腿上的清代刺綉是亮點,讓牛仔褲色彩上更加靚麗,棉線刺綉怕你褲子更顯品質。上身搭配同樣民族風的上衣,風格統一。
5、碎花棉麻上衣+棉麻褲
民族風的碎花圖案,棉麻質地更顯衣服的獨特質感。下身搭配同樣棉麻質地的長褲,米白色給人復古的沉澱感,很有民族色彩。
6、民俗風長衛衣+網紗裙
誇張的花朵圖案給人鮮明的民族色彩,釘珠的設計又讓整件衣服更加光彩閃耀,搭配網紗裙一起,面料的混搭更有視覺沖擊力。
7、民族風刺綉長裙
V型領口的`民族風刺綉讓紅色連衣裙多了一些清新脫俗的味道,裙擺的開叉設計又增添了一絲女人味,整條裙子性感中帶點民族風情。
8、民族風毛呢大衣
灰色的毛呢大衣上,立體提花的工藝增加了衣服的質感,下擺的手繪梅花圖案讓衣服多了一絲亮色,盡顯民族風韻。
9、民族風棒球帽
棒球帽上的民族風刺綉,讓整個帽子更加靈動美,民族風的艷麗色彩也讓簡單的棒球帽更加吸睛,戴上可以襯出皮膚的好氣色。
10、壓花手拿包
手拿包上面的手繪壓花栩栩如生,讓包包更顯質感,在黑色的皮質下更加富有色彩,拿在手上吸睛十足,艷麗花朵突顯女人味
民族民俗風格服裝3
解析民族
01、 蠟染技術是民間傳統印染技術之一,是西南部少數民族在僅有簡單工具的條件下對美的不懈追求從而創造出的神奇工藝。它先用融化的蜂蠟或白蠟在布料上繪制或鏤刻出喜歡的圖案,經靛藍染色後加熱洗去蠟質,便留下了白色的漂亮圖案。蠟染服裝不但十分環保,而且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佳品。
——牡丹刺綉磨砂羊皮粗高跟靴
02 、牡丹花因為飽滿艷麗的花型而在傳統審美中代表著富貴美滿,因而多採用華麗的多色紗線精工刺綉成色彩鮮艷、造型鮮活的模樣。應用在高品質的反絨羊皮上,更突顯了高貴端莊的氣質。
——民族風圖案小翻領連衣裙
03、 景泰藍此名,是因「銅胎掐絲琺琅」技術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而得。工匠們用巧手將柔軟的銅絲在瓷胎上做出各式花樣繁多的圖樣,再綴以華麗多變的色彩,廣受國內外王公貴族的喜愛。它的難度不只在於花樣的翻新創造,更在於人工做出的精細對稱,難怪時至今日,依舊如此令人著迷。
——桔梗花刺綉高筒拼色雪地靴
04 、宗教信仰也同樣對中國傳統紋樣起著影響,在元、明、清時期,佛教的「八吉祥」和道教的「道八寶」都是非常時興的紋樣。桔梗花不僅擁有盛開時飽滿秀麗的花型,更因含苞待放時形象極似僧帽而得到「僧冠帽」的別名,被譽為「花中處士、不慕繁華」。
——民族風撞色純棉四件套
05 、同房花燭可算人生的一大喜事,在這極為重要的一天,家裡的老人們總要准備好花生、桂圓等物品撒在喜床上討個吉利。五顏六色熱鬧非凡的民族風圖案的床品極具復古氣息,一定能為你的家庭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撞色雲紋魚嘴鏤空坡跟靴
06 、雲紋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陌生紋」了,(只要不在帝都)每天早上出門抬頭可以見到它,回到家打開電視看古裝劇,也可以在王公大臣的服裝上見到它。抽象化的雲紋有著獨特的韻律,猶如水波般一層層漫開,正是模擬了雲朵柔軟飄逸的特性。
——民族風印花套頭針織衫
07、 無論廟堂還是殿宇,為了表現建築的富麗堂皇,都會進行盡極繁華的雕梁畫棟。那些在檐邊屋角隨處可見的精細花紋,正是能工巧匠們一筆一劃創造出的民族財富。方方正正的框型民族圖案,正是在向他們致敬。
——幾何民族風帆布多用包
08、 年輕化的民族風格設計將以往一針一線刺綉出的圖案簡化成為幾何形狀的色塊,沿用了少數民族的傳統配色,使得包包看起來既時尚又復古,是雜糅著民族風的潮感十足。
——青花瓷千足銀手鐲
09 、青花瓷雖然只有藍白二色,卻因圖式紋樣多變而衍生出許多精緻曼妙的清麗樣式。細節圖中的芙蓉紋是青花瓷常用的紋樣之一,是芙蓉花的藝術化形象,象徵著美好的愛情綻放的模樣。
Ⅳ 新手求腳手架搭設、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築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當之處,希望同道加以補充或指正
腳手架的搭設應將質量要求和安全要求有機地統一起來,確保搭設過程以及以後的使用和拆除過程的安全與適用。
(一)、搭設前的准備工作
1、搭設前,單位工程負責人應按腳手架搭拆方案的要求,對架子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義雙方履行簽字手續。
2、熟悉圖紙和施工現場看,掌握建築平面和立面的構造特點,環境條件,按照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中構造要求,決定腳手架步距等等,具體施搭設步驟。
3、材料准備。對進場的鋼管、扣件、腳手架、安全網等進行檢查驗收。
4、搭設場地准備。根據腳手架搭設高度、搭設場地土質情況與現行國家標准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JBJ202)做好腳手架地基與基礎的施工要求,堅實平整,不積水,砼硬化。經驗收合格後,按方案的要求放線定位。
5、架子工應持有效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上崗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帶、必須穿鞋,嚴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業。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內,扎緊衣袖口,領口以及褲腿口,以防鉤掛發生危險。
(二)搭設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要求
1、扣件式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一般順序是:里立桿→外立桿→小橫桿→大橫桿→掃地桿→腳手片→防護欄桿和踢腳桿→連牆桿→安全網
2、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牆件以上二步,保證搭設過程中和穩定性。
3、腳手架搭設中累計誤差超過允許偏差,難經糾正,每搭完一步腳手架後,按規定校步距、縱距、橫距、立桿的垂直度。
4、豎立桿時應由兩人配合操作。大、小橫桿與立桿連接時,也必須兩人配合。
5、當有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或雪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搭設作業。雨、雪後上架作業應注意防滑,並採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層腳手架上嚴禁堆放材料,且必須保持清潔,操作層腳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穩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過300kg,工作完成後及時清除干凈。
7、腳手架搭設後由施工企業組織分段驗收(一般不超過3步架),辦理驗收手續。驗收表中應寫明驗收的部位,內容量化,驗收人員履行驗收簽字手續。驗收不合格和,應在整改完畢後重新填寫驗收表。腳手架驗收合格並掛合格牌後方可使用。
十三、拆除方案
1、外架拆除前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對架子工程進行全面檢查與簽證確認,建築物施工完畢,且不需要使用時,腳手架方可拆除。
2、拆除腳手架應設置警戒,張掛醒目的警戒標志,禁止非操作人員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員能行,並有專人負責警戒。
3、長立桿、斜桿的拆除應由二人配合進行,不宜單獨作業,下班時應檢查是否牢固,必要時應加設臨時固定支撐,防止意外。
4、拆除外架前應將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雜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裝後拆,後裝先拆的順序。
5、拆除順序為:安全網→踢腳桿→防護欄桿→剪刀撐→腳手片→擱柵桿→連牆桿→大橫桿→小橫桿→立桿,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採用踏步式拆除,不準上、下同時作業。
6、如遇強風、雨、雪等氣候,不能進行外架拆除。
7、拆卸的鋼管與扣件應分類堆放,嚴禁高空拋擲。
8、吊下的鋼管與扣件運到地面時應及時按品種規格堆放整齊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牆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於規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樑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樑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於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定。
保護層問題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樑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樑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 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綁扎 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後,更容易使綁紮好的鋼筋網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 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過時,內容已經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推廣《平法》以來,彎起筋已經很少採用,但在個別的設計中依然可見,其要點是彎起角度,斜長的計算和減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兩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點是作用不一樣,構造腰筋用G打頭,抗扭腰筋用N打頭,構造腰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與下部縱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計算,是以該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縱筋之間均分間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縱筋之間來分或按梁高來分。
負彎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負彎矩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加15d直角鉤。
負彎矩筋位於第一排的取1/3凈跨度ln,位於第二排的取1/4凈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兩個跨度值之大的應用,這是理解負彎矩筋的關鍵點。
梁下部縱筋
框架梁下部縱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鋼筋作用的重點,其錨固長度是0.4laE加15d直角鉤,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是12d,滿足12d可不做彎鉤。
箍筋
箍筋計算應以內皮尺寸為准,這樣不易出錯。
箍筋的彎鉤角度和彎鉤長度分抗震與非抗震,框架與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樑柱箍筋,可以執行以前的現定,鉤長按直徑6;8;10分別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彎鉤。這一說法有待探討。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必須執行《平法》,必須做成135度的彎鉤。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其鉤長為10d與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徑為6mm,鉤長為75mm,直徑為8mm鉤長為80mm,直徑為10mm,鉤長為100mm,依此類推。
箍筋按內皮尺寸下料時應加延伸率,加3d較准。
復合箍筋
復合箍筋分重疊復合與大小復合,現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疊復合,但是,重疊復合也有其應用的場合與好處。
復合箍筋的計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應當努力精通,學會並不難。
按內皮尺寸,首先減去下角主筋的兩個半徑,再除以主筋之間的空數 之後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數,最後再加上主筋的兩個半徑。注意空數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聲是空格的空,不是1聲空間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樑柱中,凡在受拉縱筋綁扎搭接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層的基礎頂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凈高度的下1/3內須加密,在除底層下部外,底層上部和以上各層的柱凈高度的1/6內及不小於500mm的范圍內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區位於受剪力最大處,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處起往梁中間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強度等級一級和二至四級來決定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兩個數值,最小不得小於500mm。
在主次梁交叉處的主樑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單側加密區的計算從距次梁邊的50mm處算起,一個次梁寬度加上一個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為箍筋直徑的8d,且不大於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應設置到主梁的最下層縱筋處或者二排縱筋處。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長度為其直徑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長度為次梁寬加兩個50mm。
吊筋的斜長按梁高,當梁高小於800時為45度角,當梁高等於或大於800時為60度角。
45度角時,用其直角邊乘以根號2,即乘以1.414系數,當為60度角時,用其直角長邊乘以1.155系數。
吊筋下料時需減延伸率。
拉筋
又叫小拉鉤,其鉤長與彎鉤角度同箍筋的彎鉤。
拉筋必須鉤住箍筋並緊靠梁或柱的縱筋。
柱內復合箍筋可全部採用拉筋。
梁中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間距的2倍,一般為400mm。
梁中拉筋多於兩排時,其位置應上下相互錯開。
拉筋的計算不同於箍筋,應按內皮尺寸計算,按箍筋內皮尺寸再加上兩個箍筋直徑才對。
板主筋
板主筋的錨固長度為直徑的5d,且不小於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邊上下縱筋連線1/2板主筋間距。
板主筋間距過密時,可以跳綁,即綁扎梅花扣。但板邊的兩排必須綁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鉤只減上邊保護層,通常減20mm,下邊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疊時,有一個綁扎次序問題是必須注意的,同綁扎梁鋼筋一樣,先綁扎主梁方向的後綁扎次梁方向的,這樣才不至於使扣筋加高一層,造成上邊的保護層減小或者沒有了。
樓梯筋
樓梯梁相當於簡支梁。
樓梯平台板當於簡支板。
樓梯踏步板主筋的計算,只用於鋼筋進料計劃。不能用於實際鋼筋的下料。實際樓梯板主筋的准確尺寸,應當實際到模板上量尺。
樓梯板扣筋也應當通過實際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圖集要求算出來。
如果圖紙上給出了樓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為參考,也應當實際量尺後再下料。
鋼筋翻樣之《平法》要領(之二)
寫此文的願意,是想給我的徒弟們總結一下學習使用《平法》的參考資料,順便發到論壇里,試圖請壇友們幫助指導修改一下。
下面接著嘮叨,只要讀者不煩,我就高興。
先討論一下板扣筋重疊問題
很感謝一丁老師,提到板扣筋在重疊時,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鉤,由此進一步設想,把不打鉤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好么?也不超高,算計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這在理論上只可以探討,付諸實施恐怕不行,施工監理肯定不允許。監理只認規范。
至於扣筋的腳長,還是按板厚減去兩公分最為實用,前些年我都是減10mm,當澆築混凝土時,老闆總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鉤超高,太浪費混凝土,經研究找出的 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腳時常有偏差,2.混凝土經過震搗,有自動抬高板鋼筋的現象,3.在板扣筋重疊處加高了一個扣筋直徑。
為防止在扣筋重疊處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層的扣筋腳掰斜不使直立,這樣就好了。再說混凝土工也在時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幹。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 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 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 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靠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 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集中標注
相對於原位標注而言,用一條直線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線引出,在柱中用斜線引出。在剪力牆中用折線引出。
集中標注是大致的總體的註明,在梁的內容有:構件代號,跨數,截面尺寸,箍筋直徑間距支數,上部或加下部貫通縱筋根數直徑,腰筋根數直徑等。在柱中縱筋有時表示全部根數直徑,有時表示4角的根數直徑。
原位標注
相對於集中標注而言,是集中標注的具體補充與細化。當這兩種標注發生矛盾時,通常是以原位標注為准,但是從安全起見,還是鋼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當原位標注負彎矩筋時,已經包含了樑上部的貫通縱筋在內,這一點在圖紙上常常發生混淆,設計者最容易糊塗,施工者千萬馬虎不得,有疑問時,直接去問設計師最好,或者寧可多用鋼筋也要確保工程質量免除後患。
錨固搭接
見101-1第35頁右上角圖,此構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證支座內受力縱筋的凈距不小於25mm,從而保證縱筋在支座內有一定的握裹力,這一點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內搭接是錯誤的,應該加以改正。
至於那個1:12斜度,是否可以考慮不打彎,直接插入,因為那個彎度太小,不易彎准,當角度彎不準時反倒影響了質量,如果不打彎,幹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如果支座兩邊縱筋直徑相同,最好是直接通過,不在支座內設接頭,想設接頭時,最好是把接頭設在凈跨度中的三分之一與四分之一之間的區段處隔一搭一,美國建築結構的經驗確實值得借鑒。
彎折弧度
實踐證明,鋼筋設計彎鉤,往往事與願違,本來是想增加錨固堅固的程度,其結果是在陡彎處,鋼筋內部結構已被破壞,陡彎處的內部出現了看不見的裂紋,成為了新 的薄弱點,當鋼筋受到極限應力時,最容易在彎點斷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強調採用彎折半徑4d;6d;8d,而不是彎折直徑,確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輕 視。
在縱向受力鋼筋端頭的彎鉤成型時,在鋼筋彎曲機上切不可加擋板,而且中心卡樁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樁用直徑35mm以上的,寧可讓其彎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為新的問題了,普通箍筋倒是沒的說,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彎的不陡,會縮小縱向鋼筋在構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彎的過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壞作用,解決的辦法,只有犧牲保護層,把箍筋做得大一些。
混凝土澆築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澆築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整體質量。對混凝土澆築的各個環節中的技術要點,往往被人忽略,現將混凝土澆築的技術要點簡單總結如下:
1.混凝土澆築前倉面要清理干凈,澆築面驗倉合格後才允許進行混凝土澆築;
2.為保證新老混凝土施工縫面結合良好,在澆築第一層混凝土前,應鋪與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2㎝~3㎝,鋪設的砂漿面積應與混凝土澆築強度相適應,鋪設厚度要均勻,避免產生過厚或過薄現象;
3.混凝土的澆築應採用平鋪法或台階法施工,嚴禁採用滾澆法,應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層進行,且澆築層面平整,澆築牆體時應對稱均勻上升,澆築厚度一般為30㎝~50㎝;
4.混凝土澆築應先平倉後振搗,嚴禁以振搗代替平倉。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並開始泛漿為准,將混凝土內的氣泡振搗出,避免振搗時間太短或過長,造成欠振、漏振及過振,振搗完應慢慢拔出,嚴禁速度過快。混凝土的振搗半徑應不超過振搗器有效半徑的1.5倍,應將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左右,不應過深,以免造成下層混凝土的過振;
5.混凝土澆築期間,如表面泌水較多,應及時清除,並採取措施減少泌水。嚴禁在模板上開孔趕水,以免帶走灰漿;
6.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尤其是澆築頂板,應設置位移變形觀測點,設專人定期觀測模板是否偏移,設專人檢查、加固模板;
7.承包商技術部應編制相應作業指導書,下發到施工班組,施工過程中派質檢員監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