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櫻花紀念品
① 武大保留的櫻花是日本人侵佔時候留下的這種誤解是如何產生的
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的時間,最早應是在1939年。一般認為,日軍在此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住在這里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因此,珞珈山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據當時留守校園的武大老一代園林工人回憶,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
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國軍將領張軫師長被中共地下黨策反,於3月份投誠後表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裡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於是櫻花樹得以保存。
1957年,武漢大學主管部門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同時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櫻樹。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
因此,我們今天在武大櫻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種了,而多為原種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來,武大園林工人還不斷對其進行補栽。
日本國的櫻花再次來到武大珞珈山,已經是30多年以後的事情了。但這次已非國恥的印記,而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種植在玉淵潭、植物園及陶然亭等京城幾大公園里(雖然呵護有加,但絕大部分櫻花還是死去了)。
100株植於周恩來曾居住過的南京梅園新村;由於周恩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於是中央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栽植於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
1983年1月15日,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的遷先生向當時在京都大學學習的武漢大學生物系教師王明全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經王明全轉贈給學校後,栽植於楓園三舍南側公路邊和櫻園附近,1986年全部開花。
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率團訪問武漢大學,贈送櫻花樹苗200株,後栽植於八區苗圃。
② 玉淵潭櫻花開得真旺,我國還有哪些觀櫻聖地
春天是櫻花開放的時節,春暖花開到處鳥語花香的,正是人們喜歡出行的日子。隨著清明節前的一段雨季離去,天氣漸漸晴朗起來,溫度也舒適宜人,到處都變得清脆鮮艷,遊玩的人在開始尋找賞櫻花的地方,位於北京市的玉淵潭是一個賞櫻的好去處。北京人口眾多,到了假期上班族也都出來了,都選擇去玉淵潭看櫻花,於是到處擠滿了人顯得熱鬧非凡。
不管是去哪個地方,只要心情愉快就好,春季是天氣多變的時候,大家出門旅行要隨身攜帶備用衣服,玩得開心。
③ 武大女生拾千片櫻花送校友,她為校友製作了怎樣的特殊禮物
這個女生為校友製作了櫻花瓶,看起來非常的漂亮,同時也包含了滿滿的心意。每年的3月份都是武漢大學櫻花盛開的時期,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遊客來這邊賞花。這位女生原本是2020年的本科畢業生,當時因為疫情的影響,他們並沒有拍攝畢業照,甚至也有很多人連畢業典禮都沒有機會去參加。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禮輕情意重吧,一片小小的櫻花雖然並不值錢,但是其中卻包含了很深的情誼。
④ 武大女生做櫻花瓶寄校友,你覺得這樣的禮物有意義嗎
最近武漢大學一位研究生把飄落在地的櫻花花瓣拾起來做成了櫻花瓶,寄給去年畢業的近30位老同學的新聞,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更是讓大家感覺到非常的暖心,那麼這樣的方式用來紀念同學情誼到底有沒有作用?有時不值得我們來學習呢?
這不僅沒有破壞掉校園裡面原有的風景,同時還給很多飄落在地的櫻花,找到了新的價值,另外也減輕了清潔工人的壓力,可以說這樣的方法也是一舉多得,所以通過多個方面來綜合進行分析,大家就可以發現,其實這樣的方法還是特別值得我們提倡的。
當然像武漢大學這樣有著風景優美環境的學校,數量可能並不是特別多,但是任何學校裡面都會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可能在很多地方看來都是稀奇平常,但是在這個學校裡面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那麼大家在給自己的同學送出禮物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這些有著獨特意義的物品,讓他們來寄託學校對於這些學生的關愛,也讓這些學生能夠永遠記住自己的母校。
⑤ 武大櫻花的觀後感
三月是花的世界,也是櫻花開放的季節。
因為學習,我第二次來到武漢這個美麗的城市,這里有黃鶴樓、東湖、珞珈山以及武大的櫻花,特別是武大的櫻花,是我最嚮往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櫻花的美麗,也因為它在武漢大學校園里,有幾分文化底蘊。一下火車,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和同事一起去武大看櫻花。怕晚去一會兒櫻花就會凋謝。
恰逢周末,自全國各地的遊人旅客如織如潮,上萬計的遊客慕名而來。從武大正大門沿自強大道到櫻花大道都是人山人海,一路都是拍照的人。正逢櫻花節,路邊擺有各種圍繞櫻花為主題的紀念品,還有武漢本地和全國的名小吃,在賞花之餘還可以品嘗美食。
武大櫻花開於三月中旬,至下旬最為鼎盛,花期較短,僅13-20天左右。武大校園內的櫻花最早由侵華戰爭時期佔領武漢大學的日本軍人所種植,武漢三鎮光復後,武大的師生們又引進了更多的櫻花品種,周恩來總理也曾於1972年轉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送的其中50株大山櫻給武漢大學,經過多年來的培育已經形成很大的規模。
一說櫻花,就會想起日本,我不喜歡日本這個國家,但我喜歡櫻花。它的花語是: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棄,一生一世只愛你,命運的法則就是循環,等你回來。櫻花,敢於不掩飾自己美麗的芬芳留下自己的嬌美給路人評說。美好的東西總是有太多的人去追尋,我也不例外,也是一個追求美好事物的人。
流年似水,一去不返。看見自己走過的青春歲月,有些好生歡喜和悲娛,我有時不敢想自己的事情,任何的冥思苦想只會打亂我生活的節奏,我寧願埋入自己的世界裡,看那風輕雲淡,看那雲卷雲舒。櫻花也是如此,盛極一時,也無法逃脫衰落的局面。在生命的最絢爛時刻,有著無數人的追捧,漸漸地,花凋葉落,在沒有過多的留戀,有的或許是一些傷感和落寞。
總感覺美好事物的漸漸離去是生命中的一種悲哀,一種無助。人定勝天?為何阻止不了櫻花的凋零?為何改變不了人那復雜的情懷?人還是如此的弱小。
唯只感嘆花落如此,人如斯。
⑥ 武漢大學的櫻花怎麼來的,為啥那麼出名
櫻花女神
⑦ 武漢大學的櫻花有百年的歷史嗎
武漢大學的櫻花沒有百年歷史,1939年春之前,武漢大學校園內並沒有櫻花。這之後,侵華日軍從本國運來櫻花樹苗,在武大珞珈山校園里種下了象徵國恥的、最早的一批櫻花樹。
1973年,有關部門將日本友人贈送給周恩來總理的20顆「山櫻花」(又名「福島櫻」、「青膚櫻」等,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轉贈武大,由學校栽植於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廬前。1989年春,武漢大學還從東湖磨山植物園引進了原產於我國雲南的「紅花高盆櫻」16株,栽植在校醫院旁。
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對華友好人士贈送「日本櫻花」樹苗約200株,栽植於人文科學館東面的八區苗圃。武大校內櫻花約1000多株,以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4種為主。這些花既有侵華日軍當年所留下的「國恥之花」,也有中日恢復邦交後由日本友人多次贈送的「友誼之花」。
提起武大櫻花最初的來歷,這裡面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往事,它記載了一段令人辛酸的國恥。20世紀30年代,初創的國立武漢大學在珞珈山大興土木,辟山建校,逐漸將這片原本亂石叢生、墳冢遍地的荒山野嶺,變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校園。經過9年的植樹造林,珞珈山林木蔥蘢,花叢掩映,成為華中最好的植物園,被郭沫若盛贊為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然而,正當武大的發展勢頭蒸蒸日上之時,日寇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半壁河山很快淪於敵手。至1938年初,武漢形勢吃緊,武漢大學亦是岌岌可危。這時,郭沫若來到武漢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並於4月底住進了珞珈山。而在此時,為了躲避戰火,武大正在舉校西遷到他的家鄉——四川樂山。10月底,武漢三鎮淪陷,武大珞珈山校園亦遭日軍侵佔。
後來,郭沫若在其回憶錄《洪波曲》中寫道:「在這大學區域還有最好的防空設備,有因山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陣地環列在四周。但卻不曾遭受過一次轟炸。敵人是應該知道這兒是做著軍官訓練團的,有高級的人員集中著,但它卻從不曾投過一次彈,盡管對於武昌城是炸得那樣頻繁,而每次敵機的航路又都要經過這大學區的上空。
「我們在當時是作著這樣的揣測:無疑敵人是愛惜這個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來讓自己來享福。
「這揣測,後來是猜中了。敵人佔領了武漢之後,把大學區作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軍攻佔武漢前夜,九江的日寇華中派遣軍前方指揮所畑俊六(甲級戰犯,戰後被判處死刑)向所屬部隊下達了進占武漢及入城後的注意事項,其中第11項規定:「須保護漢口、漢陽、武昌的建築物、廟宇、大學、圖書館、博物館(見附表所列)。」在這張附表中,「武漢大學」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項又指出:「武漢有各國租界及使館,本軍一舉一動世界矚目,因此正是以實際行動宣揚皇威,使其理解皇軍真姿的絕好時機,所以每人對此務須慎戒,且鑒於過去之教訓,防止因日久而鬆懈。再,武漢為本軍今後長駐和作戰之基地,一切建築、設施,嚴禁破壞。」由此可見,懾於由諸如南京大屠殺等「過去之教訓」所激起的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日軍在侵佔武漢之後,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大規模屠殺行為;而出於自行享用之目的,日軍果然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辟為其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當武大校長王星拱和遷校委員會委員長楊端六率領最後一批師生離開珞珈山前夕,曾委託以湯子炳(又名湯商皓)先生為首的五位教職工留守護校。湯商皓193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後東渡日本留學深造;1937年抗戰爆發後,攜其日本夫人鈴木光子回國,並返校任教;抗戰勝利後去台灣參加接收工作,後又輾轉任教於台北各大專院校;1979年赴美國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湯老回到闊別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參觀訪問,其間負責接待的校友總會劉以剛老師,曾委託當時一道陪同的、湯老當年的同窗學友張培剛先生問及武大校園內櫻花樹的來歷,並請求湯先生將此事寫成文章。湯先生回美國數月後,寄來一篇《1985年回國重遊珞珈母校武大憶往感懷記》,詳細敘述了這段歷史,以當事人對自己親身經歷的珍貴回憶材料,彌補了抗戰期間珞珈山這段史實的不足。
⑧ 武漢大學的櫻花的來歷
武漢大學的櫻花,卻是與抗戰的一段屈辱歷史有關,武大最初並沒有櫻花,他們原本內是,清華日軍所種植。
武漢容大學就這樣被種上了櫻花,日軍所種的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櫻花的壽命一般只有幾十年,到了五六十年代,日軍所種的第一批櫻花已基本死亡,1972年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櫻花,由於周總理曾經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所以武漢大學也被轉贈20株,這樣逐漸的繁殖越來越多。
⑨ 武漢大學的櫻花是日本人種的嗎有什麼記載
每年到了一定的季節,武漢大學的櫻花就會盛開的非常美麗。有很多人會比較好奇,那麼這批櫻花到底是來自於哪裡,會有什麼樣的歷史。其實這批櫻花是來自於日本,而且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日本人種的。
三、總結
不管大家選擇去哪裡看櫻花都要提前做好攻略,因為現在疫情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大家如果要遠行去看櫻花,那麼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要提前想好交通工具,而且在出行的時候也要佩戴好口罩和一次性的手套,這樣可以防止大家被感染,而且在選擇去的目的地也要提前訂好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