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秦腔梅花獎得主名單

秦腔梅花獎得主名單

發布時間: 2023-09-17 04:55:55

⑴ 銀川市秦腔劇團的主要演員

柳 萍 女,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劇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 寧夏文聯副主席,寧夏劇協副主席,寧夏青聯常委,銀川市青聯副主席;寧夏九屆人大代表,銀川市十屆政協常委,銀川市優秀專家,寧夏「313」人才工程獎獲得者,寧夏2004年「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現任銀川市秦腔劇團團長。工小旦、花旦、武旦;
1998年被陝西省電視台金牌戲曲藝術欄目《秦之聲》特邀參加西北地區秦腔藝術青年新秀聯袂電視實況演出;
1997年 在9 7「廣廈昊都杯」寧夏十大傑出青年文藝家評選活動中當選為傑出青年文藝家;
2000年11月,飾演大型秦腔改編劇《狸貓換太子》上、下本主要人物劉妃榮「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2002年4月,榮膺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2年和2004年,先後兩度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錄制四期秦腔名段節目。
岳雙七,男,國家二級演員, 銀川市戲劇家協會理事。 工須生。
2000年10月領銜主演《狸貓換太子》一劇中陳琳榮獲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2002年和2004年,先後兩度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錄制兩期秦腔名段節目。他還在《劈山救母》、《金沙灘》、《八件衣》、《法門寺》、《玉鳳簪》等數十本劇目中擔任主演,並在唱功及表演方面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具備了形神兼備的表演素質。
屈蓮英 女,國家二級演員,銀川市戲劇家協會會員。 工須生。
2000年主演摺子戲《新殺驛》(飾吳承恩)在第四屆銀川地區專業青年秦腔演員展演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00年10在西安「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參賽劇目《狸貓換太子》(上本)中主演宋真宗趙恆,該劇上本榮獲優秀劇目獎,她清唱的《生死牌》選段(飾黃伯賢)榮獲清唱一等獎 ,
2002年11月在蘭州「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參賽劇目《殺驛》中主演吳承恩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2年和2004年,先後兩度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錄制兩期秦腔名段節目。
張新俠 女,國家二級演員,銀川市戲劇家協會會員,工青衣。
2000年11月,在西安「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參賽劇目大型秦腔改編劇《狸貓換太子》(上本)中主演李妃,該劇上本榮獲優秀劇目獎;與此同時,她清唱的《楊門女將》選段(飾佘太君)榮獲清唱一等獎;
2001年主演的《賣妙郎》、《卷席筒》、《狸貓換太子》(上本)等被陝西太平洋影音公司錄制影碟發行;
2002年11月,配演摺子戲《看女》(飾親家母)榮獲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摺子戲比賽表演三等獎;
2003年11月,領銜主演摺子戲《賣子》(飾劉會英)榮獲「首屆西北五省(區)首府市秦腔名家新秀摺子戲精品薈萃演出」優秀表演獎;
2002年和2004年,先後兩度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錄制兩期秦腔名段節目。
徐寶林 男 ,國家二級丑角演員。
早期隨父徐惠民學藝,後師承席子才、龔乃中、鍾新民等大師學藝。曾任銀川市秦腔劇團副團長、團長、中國劇協會員、寧夏戲劇家協會理事、銀川市戲劇家協會主席、銀川市第六屆青聯委員、銀川市振興秦腔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2000年在《狸貓換太子》中飾郭槐獲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獎;
2000年和2001年連獲寧夏寧創文學基金一等獎、銀川市文學藝術突出貢獻獎;
2001年在小品《人活一口氣》中飾雙喜榮獲第二屆「中國曹禺戲劇獎、小戲小品」二等獎;
2002年元月應邀參加了在西安舉辦的西北五省(區)春節戲劇晚會特別節目--西北名丑鬧長安。 趙瑞鋼 男、國家二級丑角演員,銀川市劇協會員。
2000年11月,領銜主演大型秦腔改編劇《狸貓換太子》(下本)中的范中華在西安「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榮獲優秀表演獎,該劇下本同時榮獲劇目獎;
2004年5月,主演小品《爺們兒結扎》(飾牛娃)榮獲第二屆山東博興國際小戲小品藝術節比賽表演銀獎。
楊萍 女, 國家二級演員,銀川市戲劇家協會會員。工小生。
曾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謝瑤環》中的袁行健、《火焰駒》中的李彥貴、《三滴血》中的周天佑等一系列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並多次獲得省(區)級及地市級獎勵。
2003年11月,主演摺子戲《婁昭君(逼宮)》(飾魏明帝)榮獲;「首屆西北五省(區)首府市秦腔名家新秀摺子戲精品薈萃演出」優秀表演獎;
2004年,曾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錄制一期秦腔名段節目。
邵曉玲 女,國家二級演員 ,寧夏劇協理事,銀川市劇協理事兼副秘書長,工小生。
2000年11月,主演大型秦腔改編劇《狸貓換太子》(下本)中新皇趙楨在西安「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榮獲表演獎,該劇下本還榮獲劇目獎;
2001年4月,參加演出的戲劇小品《人活一口氣》(飾女主人公杏花)榮獲「第二屆中國曹禺戲劇獎 -小品小戲獎」暨中國劇協百優小品大賽劇目二等獎及個人表演獎。
2004年9月,她與柳萍合作演出的《小宴》代表銀川市遠赴日本松江市訪問演出。邵曉玲在長期的舞台藝術實踐中形成了自己表演嚴謹細膩、刻劃生動傳神、台風灑脫大方等藝術風格特點和優良的藝德表現,成為深受區內外廣大觀眾喜愛的優秀青年女小生演員。
張衛東 男,國家二級武生演員,銀川市劇協會員。
2000年11月,領銜主演《漢宮驚魂》(飾劉秀)在西安「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摺子戲比賽中榮獲優秀表演獎;
2002年7月,領銜主演的《漢宮驚魂》被自治區文化廳推薦參加湖南長沙全國地方戲曲摺子戲評比展演暨全國優秀青年戲曲演員大獎賽,並在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白大平 男,國家二級演員,工花臉、小生。
2002年11月,主演摺子戲《白逼宮》(飾漢獻帝)榮獲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摺子戲比賽表演三等獎;
2003年8月,主演小品《甜甜的日子、濃濃的情》(飾村長)榮獲第三屆「中國曹禺戲劇獎、小戲小品」二等獎;
虎淑蓉 女,國家二級演員,工媒旦、老旦。
2001年6月,領銜主演小品《疼孫子》(飾外婆)榮獲中央電視台《夢想劇場》欄目比賽銀獎;
2002年11月,主演摺子戲《看女》(飾柳樹精)榮獲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摺子戲比賽表演一等獎;
2003年8月,主演小品《甜甜的日子濃濃的情》(飾金花)榮獲第三;「中國曹禺戲劇獎--小戲小品」二等獎;
沈銀華 男,國家二級演員,銀川市戲劇家協會會員。工須生。
1997年8月,主演戲劇小品《魚塘會》(飾李富山)榮獲文化部第七屆群星杯金獎;
2002年11月,撰寫的論文《依「情」而歌》在蘭州榮獲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論文研討一等獎;
2003年2月,榮獲「銀川市文學藝術家突出貢獻獎」。
李小雄,男,國家二級演員,第二十四界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1985年7月,年僅16歲的李小雄考入甘肅省定西地區戲曲學校學習戲曲表演藝術,主攻文武須生行表演。2007年5月,他進入銀川市秦腔劇團。2009年4月14日,戲劇梅花獎決賽北方片區比賽在河南平頂山開賽,李小雄帶著參賽曲目――秦腔摺子戲《殺廟》、《寇準背靴》、《太廟請罪》角逐梅花獎。在銀川市秦腔劇團的配合與支持下,他憑借扎實的唱功和精湛的表演技藝,從50多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摘取了第二十四屆梅花獎。李小雄曾先後在《斬姚期》、《野豬林》、《鍘美案》《金沙灘》、《八件衣》、《黑叮本》、《闖宮抱斗》等數十個傳統及現代劇目中擔任主演。多年來,他的舞台基本功、高難技巧、唱功做功及藝術刻畫功力日臻成熟,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具備了形神兼備的素質。
羅曉英 女,國家一級演員,原銀川秦腔劇團團長,代表劇目《祝福》、《狸貓換太子》、《洪湖赤衛隊》、《楊門女將》、《紅燈記》等等
此外劇團演員還有魚量 龔龍崗 李夢聰 李媚 王凡 王慧 鄧文 孫小鵬 杜銀鳳 朱小麗 吳冰  李亞蘭 侯艷等著名演員和青年新秀。

⑵ 秦腔十大名旦排名

秦腔十大名旦排名從前往後分別是:李梅、李娟、齊愛雲、柳萍、竇鳳琴、侯紅琴、雷通霞、蘇鳳麗、李淑芳、惠敏麗。

1、李梅

李梅擅長正小旦,能夠熟練運用秦腔、眉戶、碗腕腔的技巧,因此被人稱為「三門抱」。李梅還是我國的國家一級演員,曾在陝西第十三屆中國戲劇中獲梅花獎,還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擔任團副。曾主演過《楊七娘》、《鬼怨殺生》、《隔門閑》、《西湖遺恨》、《留下真情》、《遲開的玫瑰》、《西部風景》等劇。

文化特徵

秦腔作為一種地方文化,其中最大特點是所謂的唱、念全都是以陝西關中方言為基礎的,同時也融人了我國漢唐時期的一些詩、詞、曲的語言,這些語言特點與音樂特點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藝術獨特的聲腔風格,即語調高亢激昂、語音生硬、語氣硬朗結實等。

秦腔的唱詞語言節奏也是非常豐富的,唱詞結構是永言體,唱詞的句子按照表現思想內容的需要有長有短,但其句式基本上可歸納為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散文句等。常見的有十字句和七字句,也就是整出戲詞如同一首無韻詩歌一樣排列整齊。

秦腔的唱腔為板式變化體,也就是以一個曲調為基調,通過節拍、節奏、旋律、速度等的變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彩腔」兩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帶板、滾板等六類基本板式。

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盪,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須歸人「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力,這也是秦腔與其他地方戲曲不同的地方。

⑶ 獲得戲劇梅花獎的演員不少,哪幾位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梅花獎是咱們國家對戲曲表演者的最高獎項,之所以叫「梅花獎」,可能是有一句話叫「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事戲曲表演藝術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就這個意思吧,獲此殊榮實屬不易,我自己猜想獲得大獎的表演者必須有自己的代表作吧。從84年到現在舉辦了27屆了,加上全中國大小劇種幾百個,期間湧出的藝術家何其多!戲曲表演是舞台藝術,是立體呈現的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舞台上講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是為「四功」,手眼身法步叫做「五法」),講究人物的塑造要有血有肉,要立體,要有 情感 上的跌宕起伏,很不容易。所以就有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一說。

現在說正題,我是陝西人,只對我們省的地方劇種回答一下。西北五省主要流行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很古老的一個劇種了。按照戲曲藝術的行當來說:生旦凈丑,千生萬旦,一凈難求,醜行更是人才稀缺。所以,戲曲梅花獎更多的講的是生角和旦角行當。這個秦腔生角旦角梅花獎獲得者數不勝數,但本人生角喜歡李愛琴老師、李東橋老師、紅生的康建海老師、劉隨社老師,還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的包東東老師,他們各自都有很精彩的作品呈現,就不一一列舉了。旦角更喜歡省戲曲研究院馬友仙老師,三意社肖(玉玲)派的侯紅琴老師,還有甘肅「隴上金鳳凰」之稱的竇鳳琴老師。她們在各自的舞台上塑造人物活靈活現,十分鮮明,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叫特點,有的都成了秦腔大家,成績斐然,毋庸諱言。

其實,秦腔戲曲舞台上涌現的好演員不在少數,尤其是民間,也是高手頻現。(比如甘肅的羊倌)真正的高手在民間,這樣最好了,秦腔藝術植根在老百姓的沃土中一定會薪火相傳生生不滅發揚光大的。[微笑]

尚長榮是給我印象很深的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他曾三次獲得梅花獎,是唯一獲得梅花大獎的演員。

尚長榮出身梨園世家,父親是四大名旦尚小雲。尚長榮本工花臉,發聲自然,非刻意模仿,能以傳統程式刻畫人物,演繹的每個人都能生動感人。他不但能把《李逵探母》《將相和》等前輩演紅的劇目演出新意,還創新排演了《曹操與楊修》《廉吏於成龍》等新編 歷史 劇。劇中的快原板等在繼承的基礎上確有發展和創新,令人耳目一新。

再一位令我推崇的是二度梅獲得者河南豫劇演員李樹建,他是豫劇李派的創始人,是國家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在傳統豫西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創立了唱腔深沉委婉低回醇厚,表演生動感人催人淚奔的豫劇新流派。新創劇目《程嬰救主》《清風亭》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再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梅花獎得主是現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火丁。張火丁是京劇的大青衣宗程派。她曾受教於很多程派名家,後拜在趙榮琛名下。張火丁繼承流派又不拘泥流派。把刻化人物放在首位。她的唱腔深沉委婉迂迴幽咽。非常感人心魄,比傳統的程派更好聽更有新鮮感。她演的傳統戲中規中矩,新編劇出彩出新。由她首演的現代京劇《江姐》是樣板戲後最成功的新編戲之一。不但好看好聽還滿滿的釋放了正能量。裡面的唱段《紅岩上紅梅開》和《綉紅旗》以及《春蠶到死絲不盡》膾炙人口廣為傳唱。

李梅,李娟,齊愛雲,竇鳳琴,侯紅琴,李小鋒,李淑芳,惠敏莉,李東橋,任小蕾,張蓓,袁丫丫,譚建勛,張濤,孫存蝶,李君梅,竇鳳霞,李小青,雷通霞,柳萍等。他們的梅花獎實至名歸。我心中的梅花獎還有康亞嬋,丁良生,馬璐璐,薛廣民。

中國戲劇梅花獎,始於1983年,取意「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旨在表揚在戲劇領域取得成就的中青年藝術家,苦盡甘來,予以肯定。作為愛好秦腔文化藝術的西北人,當然我們最為關注的就是獲得梅花獎的秦腔表演藝術家。因為這是戲劇界的最高榮譽勛章!

蘇鳳麗,甘肅省平涼市庄浪縣人。秦腔旦角演員,2013年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是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傳人、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女士親傳弟子,主攻正小旦,擅長唱腔表演大家閨秀,其風格大氣流暢,追求內秀。在藝術上不張揚,實實在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對自己的藝術要求非常嚴格。在唱腔上比較講究,做工細膩。為人謙和,業務是老鄉吧,印象深刻。可謂庄浪大山裡飛出來的金鳳凰!

韋小兵, 祖籍甘肅省庄浪縣,現為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花臉演員。第28界梅花獎獲得者。1986年,11歲的他因為愛好和特長,以優異成績考入甘肅省庄浪戲校學習秦腔表演藝術, 1989年7月戲校畢業後在甘肅省庄浪縣秦腔劇團參加工作、一干就是13年,從藝以來,足跡幾乎走遍了陝甘寧喜好秦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把自己的汗水揮灑在了秦腔藝術的大地上。其唱腔寬宏有力,質感強,風格獨特,深受觀眾喜愛。他和蘇鳳麗都是庄浪人的驕傲。每次回家鄉來演出,鄉親們都熱烈歡迎,他兩也很謙和,總是說回鄉演出感覺親切,也算是匯報演出!

譚建勛,陝西鳳翔人,18界梅花獎獲得者。主攻小生,須生。譚建勛戲路很寬,小生、須生都能演,他的《斬姚期》不論做工還是唱腔都堪稱精品,他做派穩健大氣,唱腔很有感染力,為人真誠敬業。在庄浪來演出過幾次,其《周仁回府》感情飽滿真摯,感染力強,令觀眾落淚!

還有其他梅花獎得主,都非常出彩,不在一一列舉,你心中的醉美梅花是誰?分享給大家聽聽!

劉長瑜——她就是一個為戲而生的一個人!她扮相好,聲腔好,表演好,修養好!

她塑造了一系列只屬於她的藝術形象,活潑可愛的梅香,俏皮的春草,悲情的燕燕,溫婉的樂昌公主………還有那個堅強不屈,英勇頑強的小鐵梅。無疑,這些角色已經成了中國戲曲畫廊中最具光彩的藝術形象!

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舞台下的她溫婉可親!

她就是一朵雪中紅梅,花色嬌艷動人,馨香撲鼻暖心。這就是常說的德藝雙馨吧!

這在戲劇界是不多見的!

最喜歡的梅花獎獲得者是李勝素和於魁智,她們是最美的一對舞台表演藝術家,唱 念 做 打 堪稱一流!還有王艷和孟廣祿的演唱也是我的最愛!她們的演唱及表演,功底扎實,瀟灑自如!

梅花獎是戲曲屆的最高獎項,今天咱們其它戲曲獎項不談,專門來談一談近年來秦腔的梅花獎獲得者。下面是第三屆到第24屆秦腔梅花獎獲得者名單。

第3屆 李東橋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屆 戴春榮 秦腔《卓文君》

第13屆 李 梅 眉戶《留下真情》

第14屆 竇鳳琴 摺子戲《斬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屆 雷通霞 摺子戲《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

第17屆 候紅琴 秦腔《火焰駒》

第18屆 譚建勛 秦腔《飛將軍李廣》

第18屆 孫存蝶 秦腔《柳書傳奇》

第18屆 李 娟 秦腔《楊七娘》

第19屆 柳 萍 摺子戲《武松殺嫂》《月下來遲》《打神告廟》

第21屆 李小鋒 摺子戲《白逼宮》《打柴勸弟》《盤腸戰》

第21屆 齊愛雲 秦腔《鄭英嬌》

第21屆 邊 肖 摺子戲秦腔《白逼宮》隴劇《坐樓殺惜》《蘇武歸漢》

第23屆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屆 王新倉 摺子戲《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屆 張小琴 摺子戲《斬竇娥》、《殺狗勸妻》、《劈棺驚夢》蘭州戲曲劇院

第23屆 張嘵琴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月下來遲》《李逵探母》青銅峽文工團

第24屆 張 蓓 摺子戲《虞姬淚》《殺狗》《鬼怨.殺生》

第24屆 惠敏莉 秦腔《柳河灣的新娘》

第24屆 屈巧哲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背女》《趕坡》

第24屆 李小雄 摺子戲《殺廟》《寇準背靴》《太廟請罪》

截止到第24屆,秦腔演員共有22人獲得秦腔梅花獎 。他們是秦腔屆的精英,秦腔屆的頂樑柱,是觀眾心目中的名家!

問那幾位演員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說他們都不錯,是秦腔屆的驕傲!至於印象最深的演員,我來說說。

第一、竇鳳琴,甘肅省秦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先後在30多部戲中,擔任女主角,代表劇目有《白花曲》、《斬秦英》、《竇娥冤》、《玉蟬淚》、《梨花情》、《思源》等。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在汲取秦腔藝術豐富營養的同時,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發聲、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細膩,在秦劇旦行表演藝術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有「隴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鳳凰」之美稱,與譚建勛、張蘭秦並稱為「隴原三俊傑」。

第二、雷通霞,1967年出生,甘肅省靖遠縣人。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六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劇協副主席,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攻正旦、小旦。秦腔肖派傳人,師承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和京劇表演藝術家陸淑綺。代表劇目有《官鵝情歌》、《王寶釧》、《秦香蓮》、《胡楊河》、《竇娥冤》、《女兒如花》、《黎秀芳》等。

她的成就最主要的是把肖(玉鈴)派藝術傳承和發揚,肖派的戲她演的惟妙惟肖!

第三、李小峰,1965年出生,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副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第二十一屆中國"梅花獎"獲得者。主攻文武小生。他先後在《白逼宮》、《周仁回府》、《清水衙門糊塗官》、《打柴勸弟》、《西湖遺恨》、《花亭相會》、《盤腸戰》、《寇準升堂》等幾十個大小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以娓娓動聽的唱腔、扎實的功底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舞台藝術形象。

當然,其她梅花獎得住我也很喜歡,比如王新倉、侯紅琴、李梅、李娟張蓓等名家都很厲害,是秦腔屆的翹首,我同樣也愛他們!

大家好,我是老蘆聽戲,今天說說我最喜歡的梅花獎演員,京劇程派演員張火丁。

張火丁作為當今京劇舞台少數極富藝術魅力與個人魅力的領軍人物,「程腔張韻」早被戲迷們口口相傳。張火丁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她的程派唱腔收放合度,充分又得體,每一個小腔從她沉斂的嗓音中細細地、清晰完整地吐出來,迷倒了無數觀眾,更為她贏得了「第一票房青衣」的美譽。張火丁以極佳的天賦和良好的悟性,很快成長為程派後學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純正幽遠,行腔低回婉轉,表演節奏鮮明,身段豐富多彩。

我最愛的是《鎖麟囊》,尤其是2015年2月7日,上海大劇院的演出給我印象最深,戲中登朱樓水袖的表演堪稱一絕。後來這一次的演出看了很多遍,很是過癮,愛聽、愛看。我也就成了火粉,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就是喜歡張火丁。這就是我的回答,一個京劇愛好者的偶像張火丁。

崑曲名家張繼青,首屆梅花獎榜首;京劇名家尚長榮,首位梅花大獎(三度梅)獲得者;

梅花獎是兩年選一次,這是頒給那些在藝術上有極高成就的藝術家,也是對藝術家最高的奨勵。我映象最深刻的是京昆表演藝術家裴艷玲先生,她是位女性,但表演的男性角色那真是絕了。記得60年看她演的"林沖夜奔"心裡真是崇拜到五體投地,裴先生把林沖的絕望,孤獨,滄涼悲憤表現得淋漓盡致,唱,午,動作配合得絲絲入扣。裴先生的表演稱得上是到了戲劇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地,她是我國戲劇界的國寶級人物。

⑷ 秦腔梅花獎有幾位

第3屆 李東橋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屆 戴春榮 秦腔《卓文君》
第13屆 李 梅 眉戶《留下真情》
第14屆 竇鳳琴 摺子戲《斬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屆 雷通霞 摺子戲《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
第17屆 候紅琴 秦腔《火焰駒》
第18屆 譚建勛 秦腔《飛將軍李廣》
第18屆 孫存蝶 秦腔《柳書傳奇》
第18屆 李 娟 秦腔《楊七娘》
第19屆 柳 萍 摺子戲《武松殺嫂》《月下來遲》《打神告廟》
第21屆 李小鋒 摺子戲《白逼宮》《打柴勸弟》《盤腸戰》
第21屆 齊愛雲 秦腔《鄭英嬌》
第21屆 邊 肖 摺子戲秦腔《白逼宮》隴劇《坐樓殺惜》《蘇武歸漢》
第23屆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屆 王新倉 摺子戲《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屆 張小琴 摺子戲《斬竇娥》、《殺狗勸妻》、《劈棺驚夢》蘭州戲曲劇院
第23屆 張嘵琴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月下來遲》《李逵探母》青銅峽文工團
第24屆 張 蓓 摺子戲《虞姬淚》《殺狗》《鬼怨.殺生》
第24屆 惠敏莉 秦腔《柳河灣的新娘》
第24屆 屈巧哲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背女》《趕坡》
第24屆 李小雄 摺子戲《殺廟》《寇準背靴》《太廟請罪》

⑸ 第二十六屆梅花獎得主是誰(秦腔)

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二十六屆獲獎演員(2013年)
一度梅:34人 二度梅6人 梅花大獎:1人
一度梅:34人
姚百青(浙江省紹劇團) 方汝將(溫州市甌劇團) 王濱梅(浙江越劇團)鄭國鳳(杭州越劇院)
呂洋(天津京劇院) 姜亦珊(北京京劇院) 孫勁梅(福建京劇院)
劉建傑(山東省京劇院) 呂淑娥(山東省呂劇院)
周利(重慶市京劇團有限責任公司) 黎安(上海昆劇團)
王超(成都市川劇研究院) 劉露(成都市京劇研究院)
陳亞萍(雲南省滇劇院)
蘇鳳麗(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佟紅梅(甘肅省隴劇院)
趙楊武(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 屈連英(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詹春堯(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楚劇)
王琴(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 孫娟(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范樂新(南京市京劇團) 董紅(張家港市藝術中心,錫劇)
崔玉梅(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
劉雯卉(河南省濟源市戲劇藝術發展中心)
王紅(邯鄲市平調落子劇團) 賈菊蘭(山西省運城市蒲劇團)
雷玲(湖南省昆劇團)
邊點旺久(西藏自治區藏劇團)
袁泉(中國國家話劇院)、張艷秋(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王斑(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馬力(中央戲劇學院)
陳小朵(中國歌劇舞劇院)

二度梅獲得者是:
李東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景雪變(山西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
柳萍(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劉子微(武漢京劇院)
茅善玉(上海滬劇院)
張秋歌(中國國家話劇院)

梅花大獎:
馮玉萍(沈陽評劇院)
點評:35人參評一度梅,34人獲獎。來自台灣的蕭揚玲遺憾與梅花獎失之交臂。7人參評二度梅,6人獲獎,來自甘肅省話劇團的朱衡並未獲獎,不過依照慣例,蕭揚玲與朱衡已經預定了下一屆的梅花獎。本次大賽,京劇、秦腔與越劇成為大贏家。京劇共8人(北京、天津、重慶、江蘇、四川、山東、湖北、福建各有一人)獲獎,其中一人(湖北武漢京劇院劉子微)獲得二度梅,無愧為中國第一大劇終。秦腔此次共有5人獲獎(陝西2人;寧夏2人;甘肅一人),其中兩人獲得二度梅。越劇共有4人獲獎,全部來自浙江。傳統戲曲大省河南僅有1人獲獎,且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豫劇僅有此一人獲獎。這值得河南方面關注,希望下一屆梅花獎河南和豫劇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本次梅花獎評選,來自甘肅的隴劇與來自西藏的藏劇都是首次參加梅花獎的評選,並且一舉摘梅。上一屆惜敗的沈陽評劇院馮玉萍憑借《我那呼蘭河》沖刺梅花大獎成功,國家話劇院袁泉憑借《簡·愛》、北京人藝王斑憑借《我們的荊軻》都榜上有名。
另外,本屆梅花獎,從各省申報之處就爭議不斷。來自福建的王君安,呼聲極高,但是最終未能入選參評名單,這讓喜愛王君安的戲迷心痛不已。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河南,河南省梅花獎申報評選的過程中,排名第一的曲劇劉艷麗最終沒能拿到前往成都申梅的車票,反而是排名第二的濟源市豫劇團劉雯卉最終入選,這讓河南許多戲迷大呼不公。客觀來講,河南作為戲曲大省,沒能在此次評選中獲得2個或2個以上的參賽資格,河南省劇協領導要進行反思。當年魏俊英沒能參選是多少豫劇迷的心中痛。不過此次劉雯卉能夠獲獎,我們還是要恭喜她,來自濟源一個小城市的豫劇團演員,能夠憑借努力獲獎,難能可貴。值得一提的是,劉雯卉也是馬金鳳大師的眾多弟子們中,第一個獲得梅花獎的,這和常香玉大師眾多弟子及再傳弟子獲得梅花獎正好形成對比。馬派傳人柏青至今沒能獲得梅花獎,也是極大的遺憾。
梅花獎風風雨雨走過了26屆,許許多多的行家一生都未得到梅花獎的肯定,戲曲大省因為名額爭得頭破血流,省內的競爭程度絲毫不亞於梅花獎的最終評選。希望中國劇協能夠考慮山西、河南、浙江這些戲曲大省的實際情況,在每次評選梅花獎的時候,適當的向這些省份傾斜。並且要鼓勵民營劇團的戲曲演員參賽,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

⑹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01、李東橋(榮獲第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版中榮獲「二度梅」權) 眉碗團02、李 梅(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中榮獲「二度梅」)青年團03、譚建勛(榮獲第1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秦腔團04、李 娟(榮獲第1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青年團05、孫存蝶(榮獲第1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青年團06、李小鋒(榮獲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青年團07、齊愛雲(榮獲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秦腔團08、任小蕾(榮獲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青年團09、王新倉(榮獲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秦腔團10、張 蓓(榮獲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青年團11、李軍梅(榮獲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青年團12、趙楊武(榮獲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秦腔團

熱點內容
漢中七夕節 發布:2025-02-01 14:02:54 瀏覽:756
絲瓜瓤盆栽 發布:2025-02-01 14:01:19 瀏覽:187
好一朵簡譜 發布:2025-02-01 13:51:46 瀏覽:488
室外綠化花卉 發布:2025-02-01 13:41:15 瀏覽:543
丁香助消化 發布:2025-02-01 13:39:38 瀏覽:657
冬筍的花語 發布:2025-02-01 13:38:08 瀏覽:237
過年贊花語 發布:2025-02-01 13:38:00 瀏覽:268
鬱金香手花環 發布:2025-02-01 13:37:22 瀏覽:976
鬱金香自然球五度球 發布:2025-02-01 13:12:32 瀏覽:42
龍抓榕盆景 發布:2025-02-01 13:10:44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