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十茶花女
① 《茶花女》是怎樣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基本特點的(一)
居塞比·威爾第(義大利1813年-1901年)
《茶花女》是一部親切、細膩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抒情歌劇,它著重表現了犧牲於資產階級社會偏見和虛偽道德下的婦女的悲慘處境。它的音樂細膩流暢、真摯動人,具有撥人心弦的悲劇效果,充分體現了偉大作曲家威爾第高超的創作技巧和驚人的藝術才華。——義大利威尼斯歌劇院院長羅德尼威爾第、貝里尼、多尼采蒂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時期義大利最為著名的3位歌劇作曲家,而這其中屬威爾第的功績最高。貝里尼和多尼采蒂雖然也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分別創作了《夢游女》和《拉莫摩爾的露西亞》之後,彷彿創作思想一下枯竭了一樣,再也沒有為世人獻出更出色的作品。但是,威爾第卻不同,他的旋律天才非比尋常,他的旋律情感細膩而質朴、流暢,朗朗上口,他給旋律配上的和聲十分大膽,樂隊伴奏也充滿新意,而且他對舞台場景的要求十分細致,與歌劇的情節和音樂融為一體,藝術趣味比他同時期的歌劇作者們高出一籌。直到80歲的時候,他仍然寫出了《法斯塔夫》這樣偉大的作品。他的一生都可以說是創作高峰。而《茶花女》更是世人最為喜歡、直到今天都被經常演出的經典劇目之一。它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
② 歌劇《茶花女》從音樂和演員的表演角度怎麼去分析
《茶花女》是威爾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其餘兩部是《弄臣》及《游唱詩人》),它所獲義大利人的歡迎也是不亞於《游唱詩人》。
這是根據1852年法國的作家小仲馬(Alexandre Dumas)的戲劇「茶花女」(La Dame aux Camelias)而寫成。這部歌劇充滿著優美的詠嘆調,其出現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門》一樣,成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劇情,但絕對不會感到有「冷場」,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賞入門的歌劇.
威爾第的三幕歌劇《茶花女》於1853年在威尼斯進行首演,雖然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贊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效果的巨著,並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後, 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奧列塔。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
劇情:薇奧萊塔原是周旋於巴黎上流社會的名妓,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到巴黎近郊與阿爾弗萊德共同釀造愛情的蜜。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強要她承諾與他的兒子斷絕來往。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她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苦,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盛怒之下,在公開場合羞辱了她。薇奧萊塔信守對喬治歐的諾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體承受不了這一致命打擊,就此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但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她已經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調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中期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序曲採用第二幕中的愛情主題和下行的悲愴動機,對全劇作了提綱挈領的概括。第一幕的《飲酒歌》,是以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薇奧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前半部分表現她初次感受到愛情時內心的波動,音調誠摯、直率;後半部分表現她對愛情的大膽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調反映了她內心抑制不住的喜悅。終場的二重唱,是一個感人的音樂場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語式的急切語調,是這一對久經磨難的情人終又重逢時狂喜而激動心情的描寫;第二段的分節歌洋溢著浪漫曲的抒情氣質,抒發他們對愛情和幸福的嚮往。但後來,與阿爾弗萊德熱情奔放的旋律交織一起的微奧萊塔聲部中,出現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調,並逐漸發展擴大,最後占據了主導地位。威爾第應用這種對比手法,刻劃了垂死的薇奧萊塔對愛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劇深刻的悲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戲劇力量。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登陸我們的網站,查詢全國各大城市最新、熱門演出信息
具體請點擊:http://www.chinaticket.com ^_^
③ 歌劇《茶花女》劇情梗概及主要唱段(第一幕)
《茶花女》是根據法國作家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作品。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愛好文學、音樂且談吐不俗。一次在劇院門口咳血是被小仲馬看見,小仲馬甚是心痛。瑪麗也非常感動,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後來小仲馬和瑪麗的感情出現了問題,小仲馬回到巴黎是聽說了瑪麗的離去,異常後悔,寫出了這部文學史上的經典。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名叫瑪格麗特,男主人公叫阿爾芒。在歌劇中,瑪格麗特的名字改為維奧萊塔(薇奧莉塔),阿爾芒的名字改為阿爾弗瑞德(阿爾弗雷德)。
歌劇共三幕,省略了小說中的大量鋪墊,第一幕開場場景就在巴黎著名交際花薇奧莉塔的客廳里,這里正在舉辦一場宴會,眾多客人赴宴祝賀薇奧莉塔身體康復,卡斯東子爵也來參加宴會,他還帶來了一位新面孔——阿爾弗雷德,並告訴薇奧莉塔,在她生病期間,阿爾弗雷德每天都來探望她的病情。薇奧莉塔淡淡地表示感謝,當阿爾弗雷德表示他是真心的關心薇奧莉塔的身體健康時,薇奧莉塔表示深感榮幸的同時,也向另一位傾慕她的男爵詢問是不是對自己真心。卡斯東子爵看到這個情形,為了化解他的尷尬,就起鬨讓阿爾弗雷德為大家唱一首祝酒歌。阿爾弗雷德徵得薇奧莉塔的同意後,即興高歌一曲歌頌愛情,歌頌歡樂的《祝酒歌》。
《祝酒歌》後,從另一個房間傳來樂曲聲,薇奧莉塔告訴大家,舞會將要開始,請大家去跳舞。當她剛剛起身時,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眾賓客上前問候,薇奧莉塔請大家先去跳舞,自己休息一下就好。薇奧莉塔獨自在大廳中看著鏡子中自己憔悴的面容時,阿爾弗雷德關切地走過來,向她表達關心和愛意,雖然薇奧莉塔被阿爾弗雷德感動,但還是勸他不要在自己身上浪費時間,兩人唱出一段二重唱《在那歡樂的一天》。
兩人的交談被卡斯東子爵撞見了,子爵知趣地離開。阿爾弗雷德也要離開時,薇奧莉塔叫住他,給了他一朵茶花,暗示他第二天茶花凋謝時再來拜訪。本來以為被拒絕了的阿爾弗雷德非常欣喜,約定第二天再來探望薇奧莉塔。
客人都離開後,大廳里只剩下薇奧莉塔一人,她的內心難以平靜。即為阿爾弗雷德的真誠愛情所感動,又想到自己卑微的出身和交際花這樣不光彩的身份,感到愛情希望渺茫。突然,她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唱出了一首詠嘆調《及時行樂》,這首詠嘆調由《好生奇怪》、《夢中情人》和《及時行樂》三部分組成,唱出了薇奧莉塔心中從思量如何能夠獲得真愛,到感嘆不如把握良機,及時行樂的心理轉變。
④ 歌劇《茶花女》簡述
鏈接: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⑤ 歌劇《茶花女》有哪些主要唱段
歌劇《茶花女》由抄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襲、作家皮亞維譜於1853年根據小仲馬的同名小說創作而成,百餘年來盛演不衰,與小說成為世界名著一樣,已成為世界歌劇中最受歡迎的保留劇目,並被譽為世上最美的歌劇。
全劇共分三幕,第一幕剛開始時薇奧萊塔與阿爾弗萊德的《飲酒歌》則是所有唱段中最家喻戶曉的一首,已成為音樂會上久唱不衰的保留曲目;第二幕里阿爾弗萊德的獨唱《我年輕狂熱的夢》把愛情生活的甜蜜展露無遺,阿氏父親與薇奧萊塔的二重唱把卑劣與高尚的人格差異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三幕凄美絕望的詠嘆調《再見,往昔美麗的夢》表現了薇奧萊塔的憂思和孤寂,主人公的二重唱《遠離巴黎》則又充滿希望。
⑥ 求歌劇茶花女賞析
一、賞析如下:
1、威爾第在劇中以細微的心裡描寫,展現了特定時代人們的心理狀態。音樂採用了義大利風格的曲調和舞曲,旋律誠摯優美,明快流暢,在布局上以音樂主題的統一貫穿和場、段之間的強烈色彩對比為特點,體現出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
2、在整首歌劇當中,最膾炙人口、經久留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即第一幕裡面的一首詠嘆調《飲酒歌》。在薇奧萊塔家中舉行的宴會上,阿爾費雷多應大家請求,為青春、為愛情而場了這《飲酒歌》,借歌聲向薇奧萊塔表達真摯愛情。薇奧萊塔在祝酒時做出了巧妙的回答,客人們加以熱烈的應和。
3、歌曲為單三部曲式。曲調共反復三遍,頭兩遍分別由阿爾費雷多和薇奧萊塔演唱,第三遍是客人們的合唱。歌曲以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出男女主人公對青春和愛情的渴望和贊美。第三遍的合唱由原調降B大調轉到下屬降E大調,使得情緒更加熱烈。全曲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曲調鮮明易記,廣為流傳。
4、薇奧莉塔一生的命運是多麼地坎坷和無奈,然而這不是她所能決定的,她是被社會壓迫的下層市民,揭發了資產階級偏見與世俗勢力,劇本不僅飽含感情地寫出了薇奧莉塔的不幸遭遇,為她的悲劇結局而嘆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誠的品格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二、茶花女
1、《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2、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⑦ 茶花女是誰的歌劇
歌劇
茶花女(La Traviata)
皮阿維詞
威爾第曲
《茶花女》是廣大中國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是三內幕歌劇。劇本是皮阿威容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同名悲劇改編而成,由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雖然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贊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效果的巨著,並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劇本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對壓迫下層市民的資產階級偏見與世俗勢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僅飽含感情地寫出了瑪格麗特的不幸遭遇,為她的悲劇結局而嘆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誠的品格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瑪格麗特是一個淪落風塵但心地純潔的女性形象。
(歌劇與小說人物的名字對照:薇奧萊塔--瑪格麗特、羅多爾夫--阿爾芒)
⑧ 《茶花女》這部作品的內容敘述了什麼劇情
《茶花女》是一部我們非常熟悉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話劇或歌劇,《茶花女》的故事內容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改變,它敘述的始終是男主人公阿爾芒與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
《茶花女》的義大利語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歌劇描寫了19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瑪格麗特。這個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從一名商店職員淪落為娼妓後,雖然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但精神與肉體上卻蒙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青年阿爾芒,阿爾芒早已暗戀她4年了。見面後,瑪格麗特正巧發病,其他人對此漠不關心,而阿爾芒卻真誠地照顧她、體貼她。瑪格麗特深受感動,接受了阿爾芒的愛情。
為了擺脫那種奢華但又令人窒息的環境,瑪格麗特傾全部積蓄,與阿爾芒到鄉間居住。平靜的生活中兩情繾綣,十分恩愛。不料阿爾芒的父親聞訊後大怒,趕來鄉間興師問罪,當他得知瑪格麗特對自己兒子確是一片真心後,有所觸動,但仍堅決要求地與兒子斷絕關系。瑪格麗特考慮到阿爾芒將來的幸福,忍痛答應了阿爾芒父親的要求,並給阿爾芒留了一封信,假稱自己已做了別人的情婦,又重回巴黎,阿爾芒不知內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瑪格麗特遭此打擊,頓時暈倒,病情加劇,生命垂危。至此,阿爾芒父親才將真情告訴兒子,阿爾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