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詩字帖
① 中國古代文人的書齋名
1、陋室: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下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把自己的「陋室」與三國時諸葛亮的「茅廬」以及西漢文學家楊雄的「玄亭」相提並論,表現了高潔的品行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2、老學庵: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齋名。取「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行」之語銘齋,立志要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3、苦齋 :明朝文學家章溢隱居在龍泉縣一間陋室里進行學習和創作,他以苦為樂,發奮用功,寫出不少著名的詩文。
(1)梅花詩字帖擴展閱讀:
源起
古往今來,中國騷人墨客大都有為自己書齋冠名的雅習幽興,誠如文博專家史樹青所說:「齋號是一種文化現象,且歷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稱是歷代文人的一種雅嗜」。
特點
齋號往往由主人染翰書之,或恭請名家題贈,再行加工,雕於木,鐫於石,或鑲嵌門楣,或懸掛壁間,益發增添書房文采。除此,常借銘、詩、賦、文、聯、畫等形式以記之。有些齋主還配刻一方或幾方齋名印章,鈐在所作書畫文章署名處。
書齋名常用尾字
書齋題名瑰麗多姿,常取室、庵、亭、軒、堂、館、齋、園、閣、樓、廬、庄、村、洞、龕、屋、窗、舫、棲、處、院、巢、居、舍、圃、廊、宦、苑、台、簃、小築、山房、書屋、草堂、書舍、精舍、村舍、山莊等尾字命名,以此表達主人的志向、情趣、品格。
書齋名的文化意義
齋號取義廣泛,大致有所居之室,所寓之志,所藏之書(畫),所敬之人,所寶之物,所愛之詞。寓意亦豐富,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詞雋意蘊,情溢於墨,理見其辭,耐人尋味。
歷史名人書齋名
(蒲松齡:聊齋)、(楊雄:玄亭)、(舒位:瓶水齋)、(徐文長:湘管齋)、(翁方綱:復初齋)、( 王毅榮:天繪閣)、(黃宗羲:惜字齋)、(曾國藩:求缺齋)、(劉鶚:抱殘守缺齋)、(梁啟超:飲冰室)。
(吳昌碩:缶廬)、(張溥:七焚庵)、( 紀曉嵐:閱微草堂)、(章鈺:四當齋)、(毛澤東:菊香書屋)、(沈從文:窄而霉齋)、(柳亞子:弈樓)、(朱自清:猶賢博弈齋)、(李可染:師牛堂)、(豐子愷:緣緣堂)。
(聞一多:何妨一下樓)、(黃錦祥:知覺齋)、(何香凝:雙清樓)、(胡潔青:雙柿齋)、(劉海粟:藝海堂)、(豐子愷:緣緣堂)、(馮其庸:寬堂)、(賴少奇:一木一石齋)、(梁實秋:雅舍 )。
( 馮友蘭:三松堂)、(梅蘭芳:梅花詩屋)、(葉聖陶:未厭居)、(齊白石:寄萍堂)、(張善孖:大風堂)。
( 孫犁:耕堂)、(方漸:富文閣)、(楊樹達:積微居)、(阮章競:苦噪樓)、(姚雪垠:無止境齋)、( 賈平凹:靜虛村)、(王力:龍蟲並雕齋)、(李耕:菜根精舍)
② 些小楷有什麼好處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產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盡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產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范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借鑒與思考的重要範例。 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 唐代的書法理論在三國、兩晉、南北朝基礎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孫過庭的《書譜》、張懷瓘的《書斷》、《書儀》及張彥遠的《法書要錄》都被後人奉為准則,對後世書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五代、宋、遼、金、元的書法是對晉、唐時期書法的追述與繼承,這一時期由於戰亂和政局不穩,呈現出復雜局面。書法家轉向以書法抒發個人的情感意趣的軌道。出現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趙孟頫等名家。書法理論也獲得了發展,出現了如:《墨池篇》、《書史》、《宣和書譜》、《翰墨志》、《廣川書跋》、《法書考》、《翰林要決》等理論著作。給當時及後世書法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參考的文樣和理論的指導。 明代書法藝術基本上是繼宋、元帖學書法而後加以發展。而今人論及清代書法時,每以「帖學」、「碑學」劃分為前後兩期,大致以嘉慶道光之際為分期點。也就是以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前為帖學時期,之後為碑學時期。這種劃分是否合理當另當別論。不過,宋元之後,以二王書學為中心的所謂碑帖學時代,至今已轉入最低潮,而學習漢魏以前的篆隸書法的作者,則逐漸增長,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這時也是名家輩出、各領風騷。而這時的書法理論比前代更有成就,《書筏》、《藝舟雙楫》、《書概》、《廣藝舟雙楫》等理論著作相繼產生。 明清的書法作品如同繪畫一樣傳世、遺留的較多。當前見諸於市面上出現的也較多。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至遲從魏晉以來,一直被歷代宮廷和民間作為藝術品珍藏起來,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但在流傳中竟出現了作品的真贗問題,困惑著收藏家、鑒賞家。而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贗品的官案。明清時,由於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業先後發展起來,書畫的需求便日漸增多,明間製造贗品便應運而聲。什麼「蘇州片」、「河南造」、「湖南造」、「後門造」,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這也是困擾收藏家、鑒賞家難題所在。明清的作品雖然流傳很多,但裡面魚目混珠、濫竽充數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對於當下藝術市場中的收藏家、收藏界來說,購買、收藏這部分作品時應保持謹慎的態度。年代 書法概況 主要書家著名書作及風格特點 書學著述 先 秦 遠古 前 221 文字書體的創始期。仰韶文化期山東大汶口的陶文和西安村的符號為漢字書法最早的遺跡。由此至秦統一文字,漢字經歷了不斷創造的初級階段,成熟的鍾鼎大篆階段,形體異同的春秋戰國階段,最終統一為小篆。 1、甲骨文筆法上細直堅挺,方折兼有圓曲;結體上疏密均勻,對稱平衡,大小自然;章法上參差變化,虛實相生,呼應顧盼。2、金文(又稱鍾鼎文)環轉中有方勢,疏放中見謹嚴,字形參差不一,卻又分布天然,富有寬博氣度。名作有西周康王期《大盂鼎》銘文、昭王期《宗周鍾》銘文、夷王期《虢公子白盤》銘文、厲王期《大克鼎》《小克鼎》《散氏盤》銘文、宣王期《毛公鼎》銘文、春秋戰國時期《秦公簋》《秦公鍾》《楚公鍾》銘文等。3、大篆(稱籀文)雄強深厚,朴茂自然,端莊凝重而又意趣汪洋。名作有《石鼓文》等。4、書家:倉頡(黃帝史官)。史籀(周宣王太史)。 秦 代 前 221 前 206 書史上重要階段。一、統一文字,由大篆改為小篆;二、推行隸書。秦書有八體: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樣式有刻石、刻符、詔權、詔量、詔版、瓦當、竹簡等。 1、李斯(?---前208)精大篆,為小篆之祖,作《倉頡篇》,名作有《嶧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會稽》篆書刻石,總特點是:畫如鐵石,字若飛動,結構嚴謹,秀勁圓健。2、趙高(?--前207)作《爰歷篇》精刻符書。3、胡毋敬作《博學篇》。4、程邈隸書之祖,傳其在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之筆法,成隸書三千字。5、《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融篆於隸,拙中見巧,古中有新。 1、李斯《論用筆》 漢 代 前 206 220 隸書大盛,小篆仍在應用。行、草書產生,楷書萌芽。碑版、金文、磚文、印文、帛書俱有,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備。竹木簡牘豐富多彩。以書取人為國家制度之一。 1.史游擅章草,《急就章》筋肉調勻,體態安穩。2.曹喜擅篆書,書中有「懸針法」「垂露法」。3.崔瑗(77—142)善章草,史稱「草賢」。有篆書《張平子碑》傳世。4.張芝(?—約192)今草創始人,史稱「草聖」,其書精勁神妙,名作有草書《冠軍貼》章草《消息貼》。5.蔡邕(132—192)擅隸書,《嘉平石經》結體方整,中規入矩。6.師宜官擅隸書,能大能小,名作有《狄球碑》,7.篆書碑有《袁安碑》。《袁敞碑》等,穩重宏偉,為漢篆精英。8.隸書碑①峻潔類:《禮器碑》《楊淑恭殘碑》;②雍容碑:《華山碑》《乙瑛碑》《史晨碑》;③勁直類:《褒斜道刻石》《裴岑紀功碑》;④遒逸類:《石門頌》《楊淮表記》《三老諱字忌日刻石》⑤放縱類:《景君碑》《池陽令張軍碑》;⑥豐媚類;《夏承碑》《校官碑》;⑦韶美類:《曹全碑》《朝侯小子碑》;⑧典重類:《張遷碑》《衡方碑》《張壽碑》《鮮於璜碑》;⑨樸拙類:《萊子侯刻石》《武梁祠堂畫像題字》:⑩茂密類;《封龍山頌》《陠閣頌》。9.漢簡以隸為主,存秦篆章草筆意,亦備楷書雛形。名跡有《流沙墜簡》《銀雀山竹簡》《馬王堆竹簡》《居延竹簡》等。 1.肖何《論書勢》2..崔援《草書勢》《八法陰陽遲速論》3張藝《筆心論》。4趙壹《非草書》。5蔡邕《筆論》《九勢》。6曹喜《筆論》 三國 兩晉 220 420 完成了漢字書體的演變,承上啟下。產生一批重傳統的篆隸佳品。楷、行、草定型完善。造就鍾、王二傑。晉為書法的黃金時代,書風是「韻勝」「度高」。 1.鍾繇(151—230)精研楷書,開創由隸入楷之新貌。其楷體太平扁,筆畫遒媚,結構茂密。名作有《薦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基田丙舍》等帖。2韋誕(179—253)諸書並善,尤精題署,惜無書跡傳世。3皇象章草入神,有《急就章》,意態沉穩;隸書入妙,有《吳大帝碑》,氣質淳樸;篆書入能,有《天發神讖碑》,方嚴勁厲。4陸機(266—303)好用禿筆枯峰,中鋒之下,筆有淡厚,名作《平復帖》在今、章草之間,朴質古雅。5衛瓘(220—291)善草書,飄逸瀟灑,有《頓首飢民貼》等。6衛恆(?—291)擅古文隸書,有《往來貼》等。7索靖(239—303)善章草,骨氣峻邁,筆力遒勁,有《月儀》《七月》《急就章》等帖。相傳章草《出師頌》亦出其手。8王羲之(321—379)史稱「書聖」自成家法,為古今之冠。草書濃纖折衷。楷書勢巧行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傳世名帖為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貼》小楷《樂毅論》。行書《喪亂》《孔侍中》《快雪時晴》《奉桔》,草書《行穰》《遠宦》《寒切》,小楷《黃庭;經》《東方畫贊》亦為名跡。9王獻之(344——386)善楷,行、草,用筆外拓,峻邁而有逸氣,有草書《鴨頭丸》《送梨》行書《中秋》《地黃湯》小楷《洛神賦十三行》等名帖。10王珣(350——401)其書遒勁勁飄逸,筆法古樸,有行書《伯遠行》、草書《三月貼》等名帖。11晉碑樸拙多趣。晉禁立碑,石刻極少,僅存;《南鄉太守郛休碑》《任城太守孫夫人碑》《齊太公望表》《關中侯劉韜墓誌》《保母磚志》《枳陽府君碑》《爨寶子碑》。 1、成公綏《隸書體》。2、衛恆《四體書勢》。3、索靖《草書狀》。4、衛夫人《筆陣圖》。5、王羲之《提衛夫人筆陣圖》《書論》《筆勢論十二章並序》《用筆賦》《記白雲先生書訣》。6、楊泉《草書賦》。7、王珉《行書狀》。8、劉紹《飛白勢銘》 南 北 朝隋代 386 618 南北朝書法形成兩大派。南朝帖多,北朝碑多。帖宜於行草,以流美為能;碑宜於楷隸,以方嚴為尚。大致而言,南朝書法婉麗清媚,富有逸氣;北朝書法雄奇方朴,富有豪氣。書家以無名者為多,書體以魏碑最勝。隋代書法臻於統一,熔南北於一爐,開啟唐風。 1、羊欣(370—440)擅長隸書,有草書《筆精帖》等。2、王僧虔(426—485)善楷書,氣骨風流,有《王琰帖》等。3、肖衍(464—549)書法意象雄強,結體密,有楷書《瘞鶴銘》。4、鄭道昭(?--515)書法體高氣逸,筆力雄健,以楷書《鄭文公碑》最著名。5、智永有「筆冢」「鐵門限」佳話。其書潤圓勁,體兼眾妙,精能之極,反造疏淡,有墨跡《正草千字文碑》與石刻《正草千字文碑》傳世。6、南北朝碑《爨龍碑》《靈廟碑陰》雄強茂美;《石門銘》《鄭文公》《瘞鶴銘》飛逸渾穆;《吊比干文》《靈塔銘》瘦硬峻拔;《張猛龍》《賈思伯》《楊 》正體雄峻;《始興王》《李仲璇》俊美嚴整;《敬顯俊》《朱君山》靜穆茂密;《暉福寺》《溫泉頌》豐厚茂密;《張玄墓誌銘》《馬鳴寺》質峻偏宕;《高植》《臧質》渾勁質朴;《李超》《皇甫驎》體骨俊美;《楊大眼》《魏靈藏》峻健豐偉;《刁遵墓誌銘》《高湛墓誌銘》虛和圓靜。7、隋碑《龍藏寺》《蘇孝慈》清峻瘦硬;《董美人墓誌》穩秀端麗。 1、王愔《古今文字志目》。2、江式《論書表》。3、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續筆陣圖》。4、虞和《論書》《筆意贊》。5、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論書啟》。6、袁昂《古今書評》。7、肖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8、庾肩吾《書品》、9、釋智果《心成頌》。 唐 代 618 907 書法鼎盛期,尤以楷書為最。書家輩出,初唐四家名顯,魯公巍然卓立,旭素狂草絕倫。書風「尚法」為主。統治者對書法非常重視,仿周以書為教,仿漢以書取士,仿晉置書博士,還設專門培養書法人才的「書學」。書法上一面直接繼承六朝傳統,一面突出、創新、發展,形成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壯觀局面。 1、虞世南(558—638)其書鋒芒不耀,內涵筋骨,色潤意和,名作有楷書《孔子廟堂碑》、行書《汝南公主墓誌銘》。2、歐陽詢(557—641)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法度森嚴,平中見奇,楷書有《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有《張翰》《卜商》《夢奠》等帖。3、褚遂良(596—659)楷則溫雅,疏瘦勁煉。有楷書《伊闕佛龕碑》《雁塔聖教序》《房玄齡碑》《孟法師碑》,傳本墨跡《摹蘭亭序》和楷帖《倪寬贊》。4、薛稷(649—713)用筆纖瘦,結字疏通,有楷書《升仙太子碑》《信行禪師碑》等。5、李世民(590—649)得二王法,善臨古帖,行楷《溫泉銘》《晉祠銘》圓勁流麗,神融筆暢。6、李邕(678—747)其書體勢左低右高,筆力遒勁,險峭爽朗,名作有行楷《葉有道碑》《嶽麓寺碑》《雲麾將軍碑》。7、陸柬之(583—638)楷書《頭陀寺碑》《武丘東山碑》聞於當時,行楷墨跡《文賦》《蘭亭詩》情意悠閑,筆力豐富。8、孫過庭(648—703)擅草書,墨跡《書譜》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字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9.張旭擅草精楷。草書連綿回繞,千變萬化,有《肚痛帖》《古詩四帖》;楷書《郎官石柱記》端正謹嚴,中規入矩。10李陽冰有「筆虎」之譽。精篆書,名作《三墳記》勁厲豪爽,《怡亭銘》亦以瘦勁取勝。11.李白(701--762)書名為詩名所掩,草書《上陽台詩帖》雄偉豪逸,浪漫宏大。12顏真卿(709--786)品高書妙,書法雄強茂密,渾厚古樸,善用外拓筆法造包圍之勢,富有篆籀氣,「折釵股」「屋漏痕」「印記」「畫沙」兼而有之,時代氣息濃厚,個性鮮明。楷書以《李玄靖碑》《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東方畫贊碑》《告身帖》《多寶塔碑》最為著名:行草以《爭座位帖》《祭侄文稿》《裴將軍詩》最具特色。13.鍾紹京小楷《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14懷素(725—785)筆法精熟,超妙自得,狂草筆走龍蛇,游轉飛動,名跡有《自述帖》《苦筍帖》《大草千字文》等;小草平淡肅穆,圓熟豐美,名跡有《論書帖》《東陵聖母帖》《藏真律公帖》《小草千字文》等。15柳公權(778——865)有「筆柬」美談,精楷書,清勁瘦硬,菱角分明,爽利森挺,以骨取勝,名作有《李晟碑》《玄秘塔碑》《符璘碑》《金剛經》《神策軍碑》;亦工行草,有行書《蘭亭詩》、草書《蒙詔帖》。 1、歐陽詢《八訣》《三十六法》《傳授訣》《用筆論》。2虞世南《筆法論》《書旨述》3李世民《筆法訣》《論書》《指意》《王羲之傳論》。4孫過庭《書譜》。5李嗣真《書後品》。6張懷瓘《書估》《書儀》《書斷》《文字論》《六體書論》《論用筆十法》《玉堂禁經》《用筆法》《書訣》《評書葯石論》。7.竇泉《述書賦》《述書賦語例字格》8.蔡希綜《法書論》。9.徐浩《論書》。10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八法頌》。11.唐玄度《九經字樣》。12李華《二字訣》。13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14韓方明《授筆要說》。15林蘊《撥鐙序》,16韓愈《送高賢上人序》。17盧攜《臨池訣》。18釋亞棲《論書》19.韋續五十六種書並序》。20.張彥遠《法書要錄》。 五代 907 960 書法存唐遺風,繼承唐末余緒。總趨勢是衰落。楊凝式為此期中堅。 1、楊凝式(873—954)用筆奔放奇逸,抒情性強,行書《韭花帖》字勢敧側,章法疏朗;行書《盧鴻草堂書跋》氣勢雄渾,筆法沉厚;草書《神仙起居帖》《夏熱帖》縱肆狂放,滿紙雲煙,奇崛蒼古,意趣深遠。2、徐鉉(?--991)精篆書,於卓約典麗中含健勁之勢,於端莊中見飛動之貌,名作《篆文大觀》極為精湛。 1、李煜《書述》。2、《永字八法》(佚名) 宋 代 960 1279 書法無漢、晉、唐之盛,然帖學大行,產生《淳化閣帖》等匯刻叢帖。書風「尚意」。蘇黃米蔡四大家多才多藝,為人所重。宋有趨向權貴之歪風,故書法難以大進展。 1、李建中(945—1013)精楷行行書,《同年帖》《土母帖》字呈縱勢,神氣清秀。2、蔡襄(1012—1067)楷書莊重雄偉,有石刻大楷《晝錦堂記》《萬安橋記》等;行書淳淡婉美,有《杜長官帖》等。3、蘇軾(1037—1101)其書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字態豐腴,拙中寓巧。行書《天際烏雲帖》《昆陽城賦》《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帖》、楷書《春帖子詞》《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赤壁賦》《祭黃幾道文》《荔子丹碑》《表忠觀碑》最為著名。4、黃庭堅(1045—1105)擅行、草、行楷《松風閣》《蘇軾寒食帖跋》《華嚴疏》《伏經波神詞詩》縱伸橫逸,舒展開張;草書《花氣詩》《諸上座帖》《竹枝詞》《李白憶舊游詩》筆勢跌宕,淋漓痛快。5、米芾(1051—1107)其書沉著痛快,意態偏側,四面出鋒,筆法豐富。名跡有行書《蜀素帖》《苕溪詩》《虹縣詩》《研山銘》與草書《草書帖》《元日帖》等。6、趙佶(1082—1135)創「瘦金體」書法,獨樹一幟,有《正書千字文》《大草千字文》。 1、歐陽修《筆試》《集古錄》。2、蘇軾《論書》。3、朱長文《續書斷》《墨池編》。4、黃伯思《東觀余論》。5、黃庭堅《論書》。6、米芾《海岳名言》《書史》。7、趙構《翰墨志》。8、陳槱《負暄野錄》。9、姜夔《續書譜》。10、洪適《隸釋》。11、劉球《隸韻》。12、陳思《書苑精華》《書小史》。13、婁機《漢隸字源》。14、董更《書錄》15、《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佚名)。16、《宣和書譜》(佚名) 元 代 1271 1368 宋習沿盛行帖學。初宗唐,後則宗晉。總趨勢是沿著繼承的路子慢慢發展。元書「尚氣」。以楷、行、草成就最高。 1、趙孟頫(1254—1322)諸體俱能,尤精楷行。其書豐潤妍麗,遒美俊逸。名作有楷書《仇鍔墓碑銘》《三門記》《膽巴碑》《御服碑》,小楷《汲黯傳》《過秦論》《度人經》《道德經》;行書《二陸文賦跋》《嵇康絕交書》《蘭亭十三跋》《韋蘇州詩》。2、鮮於樞(1256—1301)草書用筆圓美流暢,意態橫發,有《書唐人七律詩》《書唐絕句》《襄陽歌》;楷書妍麗秀潤,有《書老子道德經》;行書筆意圓勁,有《蘇軾海棠詩》等。3、康里巙巙(1295—1345)擅草書,結體放縱,筆畫遒圓,名作有《漁父辭》《顏魯公論書帖》《臨十七帖》。4、楊維楨(1296—1370)草書狂放;行書清勁,名作有《壹月軒記》等。 1、鄭杓作文、劉有定作注《〈衍極〉並注》2、陳繹曾《翰林要訣》《書法三昧》。3、陶宗儀《書史會要》。4、盛熙明《法書考》。 明 代 1368 1644 帖學大盛,法帖傳刻活躍。產生《停雲館法帖》、《真賞齋法帖》、《戲鴻堂法帖》等。眾多書家由元宋上追唐晉。簡牘之美,幾逾唐宋。明書「尚姿」。 1、宋克(1327—1387)楷書《七姬志》筆道剛勁,結構亦生亦熟;草書《杜甫壯游詩》參差跌宕,自然舒展,2、沈度(1357—1434)擅楷、隸。楷書《四箴帖》嫻熟婉麗;行書《與鏞翁書》飄逸雅緻,盡得風流。3、祝允明(1460—1526)精小楷,《敘字帖》《前出師表》謹嚴渾朴,筆力矯健;又擅草書,《唐寅落花詩》《杜甫秋興八首》神采飛動,情茂並勝。4、張弼工草書,怪偉跌宕,筆致圓轉,有《「去年南郡賞元宵」草書軸》《「鍾送雞黃昏」草書軸》。5、文徵明(1470—1559)小楷謹嚴工穩,有名跡《離騷》;行草蒼勁有力,神氣完足,有名作《赤壁賦》《滕王閣序》等。6、徐渭(1521—1593)其書韻勝於法,刻意求新。楷書《豬齒血化佛贊》古雅秀逸;草書《「幕府秋風入夜清」書軸》豪邁奔放,極盡意態。7、董其昌(1555—1636)習古大家。行書《琵琶行》圓勁蒼秀;草書《琵琶行》情彩飛動;大楷《傳贊》氣度宏偉,筆勢痛快。8、張瑞圖(?--1644)書求新意,富於個性。草書《後赤壁賦》行間寬,字距密,氣骨峻爽。9、倪元璐(1594—1644)書有新意,行書《「已作不棲鴉」書軸》結體緊密,骨硬筋強。 1、解縉《春雨雜述》。2、陳繼儒《妮古錄》。3、豐坊《書訣》。4、項穆《書法雅言》。5、楊慎《墨池瑣錄》。6、董其昌《畫禪室隨筆》。7、朱謀垔《書史會要續篇》。8、屠隆《考盤餘事》。 清 代 1644 1911 書道中興,書家甚多。嘉道以前為帖學期,會刻叢帖有《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嘉道後為碑學期。碑學期又分為二;嘉道之交為唐碑期。咸同至光宣為北碑期,包世臣、康有為著述立說尊碑抑帖。篆刻成就大。清書草體衰,篆隸盛,碑學興。 1、王鐸人稱「伸筆」,有《擬山園帖》石刻。其行草蒼郁雄暢,氣勢壯闊,名作有《石湖詩帖》《五言律詩條幅》《憶過中條語》等。2、傅山(1607—1684)倡「四寧四毋」小楷《逍遙游》得顏書真髓而又變化;行書《丹楓閣記》蒼勁秀逸,筆致細膩;行楷《集古梅花詩》用筆利落,氣清神貫;草書《「乾坤惟此事」詩軸》寓剛於柔,勢若游龍。3、鄭簠(1622—1673)善隸書,以姿取勝,《唐韋庄對酒詩》《鄂君子越人歌》《浣溪沙》,隸中參有草意,醇古飄逸。4、鄭燮(1693—1765)人怪書怪,諳於八法,書如亂石鋪街,錯落有致,大小雜夾,斜趣橫生,自號「六分半書」。名作有《難得糊塗》《書七絕十五首卷》《論書詩軸》《潤格》等。5、金農(1687—1764)其書結體緊,體勢側。隸書《六朝名賢錄》橫長豎短,體勢側。隸書《六朝名賢錄》橫長豎短,體勢略斜;楷書《消寒詩》雅拙樸厚,筆道方粗。6劉墉(1719——1804)其書貌豐態靜,味厚神藏,有《米南宮詩帖》及行草書扇面等,並刻有《清愛堂帖》,為清代帖學之集大成者。7鄧石如(1743——1805)各體俱工,尤擅篆書,與李斯、李陽冰為篆史上三高峰。其篆書樸厚沉雄,縱橫辟闔,有《「龍跳天門 虎卧鳳閣」聯》《四屏贊》《大舜舞干戚贊》;其隸書遒麗淳質、結體嚴整,有《世慮全消屏》《熬陶孫詩屏》《黃鶴樓詩軸》;其行草清瘦開展,筆勢磅礴,有行書《峻爽樓晚眺詩軸》《喜唔黃海詩軸》,草書《「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聯》;其楷書不失古法,金石味濃,有《泰山嵩岳詩軸》等。8.伊秉綬(1754——1815)最善隸書,體方筆圓,氣質豪壯。名作有聯對《翰墨因緣舊 煙雲供養宜》、《文比韓公能識字 詩追杜老轉多師》《變化氣質 陶冶性靈》等。9.何紹基(1799——1871)創「回腕法」,眾體俱工,疏放中見凝煉,遒勁中見飄逸。名作有楷書《西園雅集圖記》《蘇東坡詩》,行書聯《退士一生藜莧食 散人萬里江湖天》《扇寫歸田賦 屏張初雪園》,隸書聯《始至若有得 稍深邃忘疲》,篆書聯《紅樹雁聲當夕陽 黃河詩思共秋高》等。10吳熙載擅篆隸,篆書聯《茗杯瞑起味 書卷靜中緣》、隸書聯《舉孝興廉通才上選 成仁仙義樂志廣居》筆道雄強蒼健,極富金石意味。11楊沂孫擅篆隸。篆書《祭鮪榮堇采藕》結字規矩,並參有金文筆意;隸書聯《因樹為屋 有酒盈尊》遒媚平穩,骨肉勻稱。14.張裕釗擅楷書,體格寬馳,意態清拔,名作有《滕王閣記》等。15趙之謙(1829——1884)筆力很強,隸書聯《掃地焚香得清福 粗茶澹飲足平安》與楷書聯《出宰山水縣 讀書松桂林》結體遒勁,碑味極濃;篆書《今人銘》秀麗活潑。16楊守敬(1839——1915)楷書《錄文心雕龍》中規入矩,結體方正;行書《研朱點周易 飲酒和陶詩》聯樸厚自然。17吳昌碩(1844——1927)金石書畫大家。其篆書古拙雄厚,蒼勁雄渾,名作有《臨石鼓文》《錄小戎詩三章》《張繼楓橋夜泊詩》等。行草剛健挺秀,氣勢奔放,名作有《天池畫覃溪題一亭並題之索題》《和笙伯均詩》等。18康有為(1858——1927)其書隨便寫作,筆畫平長,轉折多圓,氣魄宏大。名作有行書《寫舊作》《「彈琴聞政理 忘岳起仙心」聯》,楷書《石門路》三字等。 寫毛筆字的好處:提煉身心,四心:靜心、耐心、舒心、寬心。 7
③ 誰能夠找到與藝術有關的故事啊
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贊頌,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為一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而長期隱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了他在創作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斗爭,得到勝利",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 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 大革新等等,在這一時期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當時,歐洲陷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籠罩著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復雜,他的自信和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 歌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局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沉默中掙扎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 時期。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義。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 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海頓、莫扎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期。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
④ 「一去二三里」把這首古詩寫在田字格。
這首古詩田字格格式如下:
(4)梅花詩字帖擴展閱讀:
《山村詠懷》的作者邵雍是兩宋理學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學思想受到《列子》、《莊子》的影響,在吸收道家易與漢代《易》學思想成分的基礎上,形成了對《周易》的獨到理解,其所作《皇極經世書》的基本精神是質諸天道而本於人事。
邵雍編制宇宙年譜的目的在於經世,其對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歷代儒家,對於宋代理學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數和圓方之數作為天地源起之象徵,並以此二數分為十六大位,以窮究天地體用之變化。
其次,以陰陽奇偶之數作為天圓地方之數的基礎,並以陰陽剛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數,參以天地變化之數和體四月三之原則,以導出象徵生靈萬有之動植通數。
再次,結合前兩部分所探討之天圓地方變化十六位數和陰陽剛柔奇偶動植通數,以呈現出一體用生物運行具象之數,以此代表天地萬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運行,地主生化》。
再次,將天行剛健之數進一步具體細分為元會運世之數.以成就邵雍獨創之歷法紀年。
同時,將地生柔順之數進一步體現於律呂聲音之多元性和差異性來表現動植生物之不齊與參差。最後,以此五類大數施行、旁通而統貫於自然界與人文界之一切萬有,以作為邵雍易學中窮理之學的終結。
⑤ 介紹中國毛筆書法歷史及寫毛筆書法的好處
因為自己學過書法,所以談一下鄙見。
只說好處吧(歷史前面已有人說了)。
從毛筆書法對自己的好處來看,除了能對硬筆書法有提高作用(能讓你更注重筆尖動作),還可以鍛煉手腕關節的靈活性,可以活血(寫毛筆字的那隻手冬天絕對不會生凍瘡,前提是你認真練了)。書法能養人性情,比如暴躁的人長期練書法,能讓其心境平和,性格內斂,不再那麼鋒芒畢露。再有,書法能鍛煉人的構思能力,一個字在方格中所擺的位置,黑與白的協調,空間的比例等在書法中稱「結字」,有利於提高人的安排協調能力。同時書法還能讓人心細,畢竟書寫中不但要注重氣勢還不能少了細節(對於行、草書),而書法就是培養你抓住細節,模仿甚至創造的能力。
⑥ 關於梅花詩句書法作品
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書法字體字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楷體書法如下:楷書書法字體的特點:楷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6)梅花詩字帖擴展閱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是: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此句不是古語,而是當今俗語時諺,最初出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1983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俗語》權威著錄。同時收錄在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編寫的《警世賢文·勤奮篇》,用以表達一個人如果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准備好面對各種困難的挑戰,不斷在歷練中豐富自己的閱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不經過一次次磨練甚至失敗,一帆風順的只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時運氣好,但也不會堅持長久。
2.明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的書法賞析
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該詩卷為一般行書手稿,寫得清新俊逸。文徵明在書法藝術上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所以這幅《梅花詩》卷仍帶有很濃的小楷筆意。此卷行書熔晉、唐大家於一爐,而又不同於他們那種筆意連綿、體勢險絕、極度誇張之作。在文徵明的筆下,明顯洋溢著他自己那種恬淡平和的風神氣息。此卷運筆悠然老到,意氣平和,牽來曳往,應規入矩,精謹而純熟。全卷雖無縱橫捭闔之勢,但由於書傢具有很強的駕馭中鋒用筆的能力,故而整體筆勢圓融婉轉、飛動輕靈、開合有度、收放適宜。其筆墨流暢而不飄浮,點畫纖細處而不顯弱,骨氣深沉,血肉豐潤。偶作牽連縈帶之筆,亦無拖沓之嫌。
文徵明此詩卷的結字似欹反正,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方圓肥瘦,疏密長短,各具姿態,隨心所欲又不逾規矩。在用筆上,此卷以中鋒為主,筆畫起止有斷有連、有虛有實,清爽利索,雖然變化多端,然而最終能一氣呵成,自然流暢。其章法疏空簡闊,用墨濃淡相間,造成了黑白平衡的視覺效果。總之,此卷書法用筆虛和而骨力內蘊,用墨濃淡不拘而神韻反出,章法疏空而氣勢流宕。這也是文徵明行書的主要特徵,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情致。
3.《梅花》王安石的作品~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4.明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的作品介紹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梅花詩》卷是文徵明遺留下來的較為成熟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此卷為行書,縱47.2厘米,橫470厘米,共13行,每行五字。內容為文徵明自己所創作的《梅花詩》七律三首。作者署「壬子款」,為嘉靖三十一年,此時文徵明83歲。卷後鈐「文徵明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引首印鈐「傍雲」圓朱文。
5.明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的基本信息
行書《梅花詩》卷是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書詠梅花詩三首,時年已八十有三。
此書卷縱四十七點二厘米,橫四百七十厘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文徵明在書法藝術上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所以這幅《梅花詩》卷仍帶有很濃的小楷筆意。
此卷行書熔晉、唐大家於一爐,而又不同於他們那種筆意連綿、體勢險絕、極度誇張之作。在文徵明的筆下,明顯洋溢著他自己那種恬淡平和的風神氣息。
此卷運筆悠然老到,意氣平和,牽來曳往,應規入矩,精謹而純熟。全卷雖無縱橫捭闔之勢,但由於書傢具有很強的駕馭中鋒用筆的能力,故而整體筆勢圓融婉轉、飛動輕靈、開合有度、收放適宜。
其筆墨流暢而不飄浮,點畫纖細處而不顯弱,骨氣深沉,血肉豐潤。偶作牽連縈帶之筆,亦無拖沓之嫌。
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情致。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顏體書法圖片
顏體書法如下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是出自明代佚名《警世賢文·勤奮篇》。
白話文釋義: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6)梅花詩字帖擴展閱讀
顏體的書法特點:
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
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斗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早期作品以《郭虛己碑》、《多寶塔碑》等為其代表作,個人風格尚未形成,結體謹嚴,清麗俊秀,成熟作品首推《顏勤禮碑 》為其代表作,此時外拓開張,剛勁雄強的個人風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則以《麻姑山仙壇記》等為代表,用筆結體多古拙之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顏體
⑦ 名人的書齋及意義
1、陋室
唐代詩人劉禹錫擔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時建造的居室,因劉禹錫所作的《陋室銘》而為人所熟知。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度。
2、聊齋
蒲松齡的書齋名,在書齋中,蒲松齡設一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志」便產生了(記錄),「異」當然就是旨在說明自己所記錄的事情都是奇聞異事。《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3、飲冰室
梁啟超故居書齋,新建樓房有個性,不可雷同;與周圍景觀諧調;兼顧藝術性和實用性。
4、綠天庵
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725~785)出家修行和練字的地方。懷素幼年出家為僧,酷愛書法。因貧無紙,便種植一片芭蕉,以蕉葉代紙,每次揮筆數千張。相傳禿筆成冢,洗墨成池。後人因庵內外芭蕉成林,綠蔭如雲,故將此庵稱為綠天庵。
5、緣緣堂
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音樂教育家豐子愷先生的故居。「緣緣堂」不僅是豐子愷的現實家園,更是他的精神家園。他不僅幾次撰文描述緣緣堂,還將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緣緣堂的名義結集出版,如《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新筆》和《緣緣堂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