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水墨梅花壁畫

水墨梅花壁畫

發布時間: 2023-11-13 21:01:06

① 描述水墨畫的詩句有哪些

1、飛透紙窗斜取勢,吹回溪面舞因風。身游水墨畫圖中。——宋 李洪《浣溪沙▪梅菁山遇雪》

白話譯文:風通過紙糊的窗戶吹到畫上,畫中的溪水因風的吹動開始舞動,我如同身在水墨畫中一樣。

2、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 王冕《墨梅》

白話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宋 張嵲《墨梅》

白話譯文:在山邊的幽谷里和水邊的村莊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讓過客魂斷不舍。一直遺憾的是東風沒有情趣,越發地吹拂著煙霧似的朦朧細雨使黃昏更加暗淡。

4、天教水墨畫羅漢, 魁岸古容生筆頭。——唐 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

白話譯文:上天教我用水墨畫羅漢圖,魁梧的身體和久遠的容貌出自於筆下。

5、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清 鄭燮《墨竹圖題詩》

白話譯文: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彷彿聽見了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② 國畫按技法的分類,分別的全部作品是什麼

國畫的技法分為:寫實、寫意、工筆。

一、寫實

寫實類的代表作有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是國寶級的作品,畫作內容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無一不有,在畫中有仕、農、商、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牛、駱駝等牲畜。就像一幅寫實的宋朝市井圖。

(2)水墨梅花壁畫擴展閱讀

國畫用墨技法

中國國畫技法在用墨時講求「墨分五色」,雖各方說法不同,但最知名的即「焦、濃、重、淡、清」這五色,具體的意思是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干濕。除了以上五種,還有渴墨和破墨。

焦墨:使用墨汁粘稠,線條干,墨色焦黑枯澀,效果老辣粗獷。

濃墨:水少墨濃黑,有沉渾厚重之感。

重墨:含水比濃墨多,色相稍淺。

淡墨:墨汁中調水很多,滲化力很強,墨色灰而透明,感覺幽遠爽朗。

清墨:以清水調少許墨汁,滲化力很強,墨色清淡而透明,有清潤明凈之感。

渴墨:用墨清淡,筆較干,可畫出淡而毛的墨跡,給人以輕松活潑的感覺。

破墨:在一遍未乾之前,畫另一遍墨色,有相互交融、滲暈之感。

國畫特點

1、主要運用線條、點簇和墨色的變化,來描繪對象,抒寫情懷。每一畫種都有特用的工具,運用某種特製工具所產生的功能,會形成獨特的藝能。中國畫用特製的獸毫筆作畫,具有"尖、齊、圓、健"的特點:尖,筆頭鋒尖;齊,筆毛扁敞後,內外豪平齊排鋪;圓,筆身圓碩飽滿;健,正副毫健挺到尾。藉此進行變化多端的運線、布點、施墨(包括色彩)、鋪水,術語均稱為"筆墨"。就中國畫來說,"筆墨"本身就是藝術,具有一種相對獨立性的美。

2、一個中國畫家的情思、意向、境趣、性格、風貌 、技巧等在創作過程中,無不通過"筆墨"呈現出來。"筆墨"是組成中國畫的根本要素,千百年來"筆墨"一詞已被視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中國畫之美,就美在有"筆墨"。

3、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構圖方法。中國畫主內涵,重意境,尚神韻,求意趣,故在構圖准則上不受視野束縛,擺脫焦點透視的羈絆,採取散點透視和視覺記憶來布陣置勢和構圖,中國畫的章法構圖,廣闊自由,以虛帶實,浮想聯翩,乃為一大特點。

4、高度概括,突出主題的表現手法。要"化景物為情思","覽物得意","寫物創意",只有高度概括,才能在一件作品中突出主題,創鑄意境。中國畫在創作構思中,雖偶爾也有增添的,但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作者的藝術情思,把作品畫得盡善盡美。

5、不斷吸收外來藝術的精華,經過汲取,達到凈化、豐富自己。每種民族繪畫,由於地域和材料不同,有優越性也有局限性。中國畫有什麼特徵?"吸收外來,充實自己",是藝術創作的規律之一。中國藝術從不排外,漢、唐就是個大膽吸收外來藝術的輝煌時期。我們從來沒有反對過"外親",但"性靈"必須"內出",這不僅是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藝術革新的立足點。

③ 水墨畫的特點是

水墨畫來是中國漢族特色較強的一種源繪畫藝術形式,藉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毛筆、宣紙和墨),表現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繪畫。其特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工具材料上來說,水墨畫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具體地說就是將水、墨和宣紙的屬性特徵很好地體現出來,如水墨相調,出現干濕濃淡的層次;再有水墨和宣紙相融,產生溵濕滲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畫表現特徵,由於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善於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徵,即意象。這種意象效果能使人產生豐富的遐想,符合"中國繪畫注重意境"的審美理想。

④ 舉例說明花鳥畫家及代表作品



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黃筌次子。原在西蜀畫院供職,後隨舊主入宋。黃筌去世後,黃居寀成為領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畫法也成為畫院的標准,在宋代宮廷中佔了90餘年的主導地位。其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以細線勾出輪廓,然後敷重彩,層層暈染,感覺極為細膩,有富貴華麗之趣。
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師事滕昌佑,有「出藍」之譽。喜畫折枝花卉,擅長著色。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專家多以為不真。畫院待詔林椿以花鳥翎毛著稱於時,畫法師趙昌,今有《果熟禽來圖》(故宮博物院藏)傳世,與記載中趙昌畫法相似。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據說曾深入山中居住,觀察獸類活動,所畫動物極其生動傳神。英宗時應召入畫院在西廡殿作《百猿圖》,未竟而卒。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畫於崇山峻嶺間嬉戲的群猿。台北故宮博物院所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人,宋神宗時畫院畫家。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其花鳥畫重寫生,並且不打草稿。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雙喜圖》軸,描繪西風襲過的深秋野外,一對綬帶鳥飛來,對野兔嘰叫。禽兔刻畫細膩,樹石草坡則用筆老健。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畫數只麻雀於枯枝間棲憩的情景。其弟崔愨,字子中,也是畫院畫家,兄弟齊名,且畫風相近,都是改變宋初以來「黃氏體制」的中堅人物。

文人花鳥畫家及其作品

文同(1018-1079),字與可,世稱石室先生,又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歷任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詩文詞翰,亦長飛白書,在繪畫上以墨竹聞名,稱「湖州竹派」,成語「胸有成竹」即出於他的說法。與表弟蘇軾詩詞往來唱和,確立了四君子題材。其畫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傳世作品極少,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竹圖》為其真跡,畫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實,筆法嚴謹。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
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生平事跡不詳,據傳一生不仕,擅詞翰,工書法,尤長畫梅。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四枝梅花分別描繪從未開、欲放、盛開、殘敗等開放全過程。畫法全用水墨,枝幹皴擦用飛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寫。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其傳人有其外甥湯正仲及徐禹功、趙孟堅等。

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南渡後寓居嘉興海鹽。其雖為宗室,但家境清寒,進士及第後任過一些小官,後提拔為提轄左藏庫,出守嚴州。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其中,《水仙圖》卷系白描手法勾畫花葉,微染濃淡墨色,分出陰陽向背,實為獨創之畫法。

牛、馬畫家及其作品

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雖無款,但有其好友黃庭堅的箋題和跋為證。該畫描繪西域進獻給北宋的五匹駿馬,分別有奚官牽引,人馬造型准確生動,線條洗煉概括,神情各異。《臨韋偃牧放圖》是李公麟奉皇命而臨摹的,畫中已摻雜了他自己的畫法。前圖二戰前曾存日本私人處,後稱已毀於戰火。後圖藏於故宮博物院,千馬百人,巍為壯觀。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於故宮博物院。此畫描寫江南水鄉兒童們放牧情形,兒童們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風箏,遠處還有農民荷鋤而行,充滿著田園之樂。

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sdhuaniao.htm

隋唐繪畫

花鳥禽獸畫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為「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干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sthuaniao.htm

元代花鳥畫

◆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進士,工詩、書、畫,以繪畫成就最為突出,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鞍馬等均深有造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畫家,與趙孟頫同里,並稱為「吳興八俊」。入元後隱居不仕,潛心作畫以終其身。他的繪畫繼承前代傳統,山水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千里,廣泛吸收前賢經驗而自出新意。主張作畫要體現文人的氣質,即所謂「士氣」,力圖擺脫對於形似的刻意追求,這種主張在元初畫壇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影響。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八花圖》是錢選早期花卉代表作,此圖繼承了宋代院體畫法,筆法精工細密但富於文人畫的氣質。《白蓮花圖》卷為水墨淡設色,變早期的工麗為放逸。這種畫法對明清水墨花卉畫有較大影響。

◆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生卒不詳,主要活動於元代中後期。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山水師郭熙,花鳥師黃筌,但改黃筌之設色工細之法為水墨暈染,自成一格,在元代及後世都有很大影響。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山桃錦雞圖》畫山桃修竹下的兩只錦雞,背景為坡石溪水,春意盎然。結構嚴謹,筆法沉穩凝練而又清勁秀潤,是王淵水墨花鳥代表作。其弟子臧良也能傳其法,有《草蟲圖》傳世。

◆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曾為小吏,後累官至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晚年辭官後居維揚。卒後封薊國公。善畫枯木竹石,墨竹初師金代王庭筠之子王曼卿,後學文同,雙鉤設色竹師唐代李頗,極富盛名。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後半卷藏於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四清圖》是李衎65歲時所畫,用筆沉著穩健,墨色淋漓清潤,將各種竹子的姿態及竹子的新老枯榮都表現得十分真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並著有《息齋竹譜》傳世,是他畫竹經驗的總結。其子李士行繼承家學,傳世作品有《喬松竹石圖》軸等,畫法出於乃父,惟功力稍差。
趙孟頫在古木竹石和花鳥畫方面,也是具有突出成就的高手。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秀石疏林圖》卷和《古木竹石圖》軸。《秀石疏林圖》紙本墨筆,畫巨石周圍分布數株古木叢篁,用飛白法畫巨石,表現了巨石的堅硬質感;用圓勁的筆法畫古木,表現了了樹木挺勁的枝幹;用峭利的筆法畫竹葉,表現了竹的瀟灑。充分施展了書法筆墨在繪畫中的效用。他在此畫後的跋中題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這首詩進一步闡明了唐代張彥遠關於「書畫同法」的理論,極大地影響了明清以來文人畫創作的風氣。此外,上海博物館藏的趙孟頫《出牆圖》以青色寫竹,故宮博物院藏《幽篁戴勝圖》則筆法工細,得院體花鳥畫法遺意。趙室一門中,許多人都是著名的書畫家,其妻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善畫竹,是古代最有名的女畫家之一,書畫均學趙孟頫。故宮博物院藏其《墨竹》卷,筆法尖勁。其子趙雍(1289-?),字仲穆,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得家法,均有較高成就。與其父一樣多才多藝,並精於鑒賞。存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松溪釣艇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竹石圖》等。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官至奎章閣鑒書博士,是元代極有眼力的書畫鑒賞家。博學多能,詩文書畫都有很高的聲譽。善畫墨竹,師法文同、李衎,也善墨花。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此兩幅均仿文同法,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前圖枝幹挺勁,筆墨渾厚沉著,石用董、巨一派披麻皴法,為其後期代表作。

◆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曾人泉州路判官等職。以善畫竹聞名於世,尤其喜畫風竹新篁。畫法綜合文同及趙孟頫、李衎、柯九思諸家所長,自成面貌。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幽篁秀石圖》軸畫秀石一塊,玲瓏剔透,連勾帶染,不見筆墨痕跡,石後叢篁林立,竹葉飄搖,是顧安墨竹代表作。

◆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於農家,屢試不第後,遁跡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後歸隱九里山,朱元璋進軍浙東時出山,任諮議參軍,不久病死。他能詩善畫,尤工於墨梅,繼承了南宋揚無咎之法並推崇華光和尚所畫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沒骨梅花是其首創。他的畫梅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並著有《梅譜》傳世,總結了前人及自己的畫梅經驗。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墨梅圖》是《元五家合繪》卷中的一段,紙本墨筆,畫枝幹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勢,淡墨點花瓣,濃墨勾蕊,顯得極為清潤。並有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得益彰,畫家借畫墨梅標榜自己清高孤潔的思想。

◆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歷任饒州路鄱陽書院山長、處州青田縣臘原巡檢等職。工書畫,書法學趙孟頫,山水有米家風范,尤善竹木窠石。傳世作品有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

元四家中的吳鎮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共22幅,各有姿態,筆法簡潔蒼勁,為其竹石代表作。倪瓚的竹石畫也極負盛名。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竹枝圖》畫修竹一枝,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表現了新竹的秀嫩瀟灑之姿。倪瓚畫竹,往往超乎於形似之外,著重抒發「胸中逸氣」,自題其畫竹雲:「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塗抹久之,它人視為麻為蘆,仆亦不能強辨為竹。」這種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⑤ 古代著名畫家大全

吳道子、顧愷之、張擇端、倪瓚、唐寅。

一、吳道子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

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二、顧愷之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張擇端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四、倪瓚

倪瓚(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別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江蘇無錫人。元末明初畫家、詩人,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

倪瓚家中富有,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年,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擅畫山水和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

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

洪武七年卒,時年七十四歲,存世作品有《漁庄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五、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熱點內容
紙人1丁香 發布:2025-01-24 14:49:57 瀏覽:617
花千語鮮花 發布:2025-01-24 14:49:14 瀏覽:308
盆栽蘋果的技術 發布:2025-01-24 14:43:26 瀏覽:780
反七夕圖 發布:2025-01-24 14:20:52 瀏覽:940
竹林蘭花圖 發布:2025-01-24 14:00:42 瀏覽:752
紫羅蘭短文結尾的特點是什麼 發布:2025-01-24 13:49:48 瀏覽:44
那年你送來一朵玫瑰 發布:2025-01-24 13:38:09 瀏覽:491
一朵小鯨魚 發布:2025-01-24 13:33:24 瀏覽:748
梅花表鏈 發布:2025-01-24 13:20:35 瀏覽:463
花卉葉面寶 發布:2025-01-24 13:19:47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