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樹
忠貞抄、堅毅。
梅花每節1~2朵,無襲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子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子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1)白梅花樹擴展閱讀
在中國以外,梅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Ume(梅)是梅樹的日本名稱。梅樹種自古代中國傳入日本及韓國,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其中說日本共有近三百不同變種的梅,有野生型,紫花變種,豐後變種等。
其中由梅和杏雜交而成的豐後變種是高級梅子的來源樹種。而紫花變種因花成粉紅色或深紅色而主要做為賞花樹種。野生樹種做為生物資源被保留了下來。
在西方,梅除了紐西蘭略有分布外少有種植。 台灣的梅樹,以台南市楠西區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2. 白梅花,紅梅花有什麼區別嗎
區別就是顏色不同。
梅花,又名梅,別名: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 薔薇科、杏屬小喬木,專稀灌木,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屬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3. 請問白梅花就是綠萼梅嗎
是的。白梅花的別稱就是綠萼梅。
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達10米;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邊緣有細密鋸齒,幼時兩面有短柔毛,逐漸脫落,或僅在下面沿葉脈有短柔毛柄長約1厘米,近頂端有2腺體。花1~2朵,直徑2~2.5厘米;花梗短或幾無梗。
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味香,倒卵形;雄蕊多數,離生,稍短或稍長於花瓣;心皮1,密生短柔毛。核果近球形,兩邊扁,有溝,直徑2~3厘米,黃色或帶綠色,有短柔毛,味酸;核卵圓形,有蜂窠狀孔穴。
(3)白梅花樹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喜光,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過陰時樹勢衰弱,開花稀少甚至不開花。喜溫暖氣候,但耐寒。喜較高的空氣濕度,有一定的抗旱性,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喜濕潤而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土質黏重,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時易爛根死亡。
綠萼具有自己的特點。梅花的常見蟲害及病害在宮粉梅、硃砂梅上較易發生,而在綠萼梅上發生較小。另外,由於綠萼梅生長健壯、新枝粗壯、葉芽飽滿,故芽接的成活率遠高於其他品種,但是,綠萼梅也有其不足之處,就是花蕾抗凍性差,所以在寒潮來臨要注意防寒護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梅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綠萼梅
4. 求一首贊美白梅花開的現代詩
我喜歡梅花,它不畏嚴寒、傲霜鬥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贊美梅花的現代詩,歡專迎大家閱讀。
梅花頌 作者屬:夢露
今年的冬天來的特別的早
雪花兒在空中飄呀飄
梅花兒也不知是
聽了誰的呼喚
趕來奏個熱鬧
梅花你到底是為了誰
如此急於沖出來
你有沒有仔細想想
現在離春天還好早好早
你看你的枝間樹梢
已是非凡的熱鬧
火紅的色彩、四溢的芳香
在梅園里熊熊燃燒
你開懷大笑
你盡情怒放
你奏著歡快的舞曲
你吹著悠揚的笛聲
春天還沒有來到
你就開始落紅、凋謝
你在歡笑與流淚間
隨著雪花兒溶入了大地的懷抱
你瘋狂、你冤枉
春天的腳步聲還好遠好遠
你就在嚴寒里消亡
你為什麼就這么匆忙
就不能停留片刻
親眼看看春天的模樣
是青帝的旨意
你只能享受孤寂
不能與百花齊鳴
你不懼嚴寒
鐵骨錚錚傲立雪中
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5. 鄭州花卉市場有沒有賣白梅花樹苗
陳砦花卉市場大廳賣樹苗類的展區有。不過這是季節花卉,像蔬菜一樣有固定的上市時間,不到季節是不會出現的,一般冬天有一段時間會有各類梅樁大批上市,紅梅、白梅、龍梅都有,你經常轉轉會碰到的。
6. 在國畫中怎樣畫梅花特別是白梅花。
首先要有一個大體的構思:右下方畫一石,梅之主幹由左向右上斜出。
1、以斗筆或較大毛筆先蘸水,再蘸中墨以較快的速度畫石,適當加皴,不宜多。
2、再以大蘭竹蘸水後,筆尖蘸濃墨,先畫主要樹枝的枝頭,適當分叉,逐漸向下畫,注意節奏和速度,越畫水分和墨越少、越干,在這時畫主要枝乾的最粗部分,以較干淡之中墨邊畫邊皴出木本樹干老皮之質感。視情況可加輪廓線,並隨手點出些苔點。
大枝幹旁一般輔以中小樹枝,主幹較淡,那麼,這小枝可適當加重,在靠近石處,右上角處,可令枝斷開留出花的位置。
畫枝幹是極重要的一步。枝條要園勁,要用中鋒。畫到粗干時,墨變淡、變干,邊畫邊皴,這時則多用側鋒。加皴時可在主幹的側下部多用一些,這樣也增加了樹乾的明暗和立體感,這通過後來的渲染表現的更明顯一些。
3、以較小的毛筆鉤花,蘸淡墨。一般每個花瓣兩筆鉤成,骨朵也用兩筆構成,之所以兩筆主要是要放慢速度、筆筆到位、避免草草。鉤花時注意多畫些未開半開者,全開的要少些。並且切時注意花之向背、疏密。枝有疏密,花更要有疏密。在畫的過程中體會「密不通風、疏可走馬。」枝疏處花可疏,枝密處花可密;有時也可處理成枝疏處花密,枝密處花疏。
4、剔蕊點萼。因為開始考慮時要畫的是白梅花,白梅也應令其有色彩感。我便請大家用曙紅加墨,可先剔蕊。畫蕊時要挺住手腕,線要細挺剛勁,不能粗、不能弱、不能洇,每一根線都要氣貫始終,功力到位,因為這是最能體現梅花精神的地方。畫完花蕊以後,點花粉,不要拘泥於每絲一點,蕊絲相對整齊,粉點要園潤靈動。緊接著仍用曙紅加墨點萼,骨朵的方向全靠萼來表現和襯托。點萼更要干凈利落,絕不能拖泥帶水。在點萼的同時,視花密處之情況可適當增加少許小嫩枝,這與先畫好的枝相比有了色彩的差別,也可使密處更密。疏處更顯明朗。
5、為了增加畫面的生機,可點綴上幾只麻雀。這幅作品我們在左下粗枝幹上蹲著一隻,石之左面地上站兩只。
麻雀很簡單,也好畫,處理好了整個畫面便顯得生氣勃勃。
畫時先用赭石加墨點出頭頂,三隻的一次都點上。下面的兩只可畫一正面一略側,略側者一邊用較重的赭墨畫出翅,甚至露出微翹的尾羽。接下來用另一支筆蘸濃墨鉤畫出嘴、眼,再用淡赭墨分兩筆畫出鳥之腹部,兩筆一定要相對畫出。這時可以稍等,待半干後可在肩頭加黑點,下巴加黑點,並用墨畫出微側者之翅羽,用濃墨畫出麻雀之腿、爪,其腿爪一定要畫的勁挺尖利。也可光畫腿不畫爪子,像是站在雪地里(這當然還要作一些處理),我們這幅就先不畫爪子。
6、現在枝幹、花朵、萼、蕊等都已經干透了,下面可作一些簡單的渲染。
首先用畫麻雀剩餘的淡赭墨染一下梅花枝幹,不管枝幹是濃墨畫的還是淡墨的,全部用淡赭墨重畫一遍,這樣更顯其質感。
用淡墨加石綠染石,可以基本平塗。上部可略淡,下部可略深。仍用這個色將花朵的周圍作一些點染,不可洇入花內,這樣可使白花更顯潔白。這是畫白梅的方法之一,還可有多種表現白梅的方法,這會在今後逐步學到。
仍用這個顏色在地面上點幾個大小不等的點子,像是開始溶化的春雪、小鳥在結伴覓食。接著在左上部用此色畫出一叢竹葉,作這幅畫中梅花的陪襯
7. 描寫白梅花詩句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2、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3、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皇甫松《夢江南·蘭燼落》
4、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王冕《白梅》
5、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6、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7、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齊己《早梅》
8、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9、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10、幽姿不入少年場。——陸游《朝中措·梅》
11、去時梅萼初凝粉。——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
12、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陸游《梅花絕句》
13、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崔道融《梅花》
14、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馮延巳《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15、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盧梅坡《雪梅·其二》
16、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17、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王冕《墨梅》
18、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19、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20、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
21、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吳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22、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23、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李清照《懈戀花》
24、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
8. 白梅花是酸梅樹上的花嗎
不知道--
網路搜索白梅花應該就知道了。
9. 白梅和綠梅是一個品種嗎
是的,
白梅(白色梅花)即綠萼梅。
綠梅花即,綠萼梅。
別名:梅、春梅、干枝梅、酸梅專、烏梅。拉屬丁文名:Armeniaca mume 薔薇科、杏屬梅花的一種,為喬木植物。原產我國西南及台灣,主產江蘇,浙江。現在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歷來被視為不畏強暴,強於抗爭和堅貞高潔的象徵,古人常把松、梅、竹配成「歲寒三友」,經常出現在一些文人騷客的文章中來喻自身的高潔和不願於他人同流合污的處世態度。
10. 白梅花長什麼樣
白梅花是綠萼梅的一種《綱目拾遺》,也稱作綠梅花《葯材學》。來源內於薔薇科植物容梅的花蕾。
白梅花,薔薇科李屬形態描述: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達10米;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邊緣有細密鋸齒,幼時兩面有短柔毛,逐漸脫落,或僅在下面沿葉脈有短柔毛柄長約1厘米,近頂端有2腺體。花1~2朵,直徑2~2.5厘米;花梗短或幾無梗;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味香,倒卵形;雄蕊多數,離生,稍短或稍長於花瓣;心皮1,密生短柔毛。核果近球形,兩邊扁,有溝,直徑2~3厘米,黃色或帶綠色,有短柔毛,味酸;核卵圓形,有蜂窠狀孔穴。
【產地】:我國南方地區多有生產如江蘇、浙江等省。
【化學成分】:花蕾含揮發油,主要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酸澀,平。
①《綱目》:"微酸,澀,無毒。"
②《百草鏡》:"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澀,性平。"
④《飲片新參》:"苦微甘。"
花冠紅色者,稱為紅梅花,形態與白梅花相似,但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紅色,重瓣,萼紅褐色。主產四川、湖北等地。但葯用以白梅花為主,紅梅花則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