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對梅花
❶ 論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的文化意象
這個梅花寓意很多,一般在古代傢具,裝飾還有傳情刺綉,扇面都有表現。同時梅蘭竹菊四君子,梅居首啊。
❷ 梅花的文學意象有哪些
享有「花之魁」之譽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備,色香俱佳,獨領天下春的風姿;玉骨冰心,聖潔高雅,俏也不爭春的品格;不畏嚴寒,堅韌頑強,爭報人間春的精神。因此,梅花歷來為許多詩人所詠嘆,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同時,梅花的自然習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內涵。
一、梅花的貞士情操
(一) 脫俗高潔的形象
魯迅先生曾精闢地用梅花作比:「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他還請人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發自己的高潔情操。可見,梅花在中國文人眼中是不同於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潔更是與眾不同。
(二) 凌寒不屈的形象
明代李漁曾論賞梅:「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可見,雪與梅常常是不可分開的,盧梅坡的《雪梅》詩更是將兩者的關系寫得形象極至:「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當了春的使者。
二、梅花的隱者風標
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並受道家逍遙哲學的影響,於是寄情於山林風物,渴望清凈無爭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隱者高士的意象。張可久《越調.天凈沙 魯卿庵中》:「青苔古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詩人將我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三、梅花的美人姿態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於寒冬時節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於是,後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四、梅花傳情
花在成為春之使的同時,也成了傳遞友情的工具。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藉以表達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於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贊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書亦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
五、花型寓意
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說:「初生為元,開花為享,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喜鵲在梅花枝頭歡躍鳴叫的圖案,常被冠以「喜報早春」、「喜報春光」、「眉樣添喜」、「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諧音。「竹梅雙喜」 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語。
六、花的地理習性與文化內涵
梅花傳說在江西大庾嶺上甚多,於是稱此嶺為梅嶺。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的分界線,因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楊億《少年游》:「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此處「翠嶺」亦是指位於粵、贛交界處的梅嶺,據傳張九齡為相,令人開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稱。於是,梅嶺人遠在異鄉時若見到梅花便會勾起無限鄉愁、鄉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中便是如此。
由於梅樹原產地廣泛,在西藏自治區、西南及長江中下游直至台灣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徵。在辛亥革命時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徵了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