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柳
❶ 帶梅花的詩句50首
「梅花」開頭的詩句
1、今日回看上林樹,梅花柳絮一時新。——出自唐·趙彥昭《苑中人日遇雪應制》
2、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出自元·王庭筠《絕句》
3、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出自唐·李白《觀胡人吹笛》
「梅花」結尾的詩句
1、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出自元·劉因《觀梅有感》
2、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出自宋·張道洽《嶺梅》
「梅花」在中間的詩句
1、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出自唐·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
2、牧童何處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聲。——出自唐·韋庄《汧陽間》
3、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出自宋·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4、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出自宋·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5、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出自清·鄭燮《山中雪後》
6、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出自唐·高適《塞上聽吹笛》
7、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出自清·釋敬安《題寒江釣雪圖》
8、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自宋·文天祥《南安軍》
9、梅花雪白柳葉黃,雲霧四起月蒼蒼。——出自唐·閻朝隱《明月歌》
10、長天遠樹山山白,不辨梅花與柳花。——出自唐·焦郁《春雪》
11、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12、惆悵梅花落,山川不可尋。——出自唐·楊巨源《長城聞笛》
13、送君游梅湖,應見梅花發。——出自唐·李白《送友人游梅湖》
14、梅花清入羅浮夢,荔子紅分廣海程。——出自唐·殷堯藩《送劉禹錫侍御出刺連州》
15、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驚。——出自唐·宋之問《詠笛》
❷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翻譯及賞析是什麼
【全詩】: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譯文】:
只有遠離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別敏感自然物候轉化更新。
海上雲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日光下浮萍顏色轉深。
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注釋】:
①晉陵:唐時為江南東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蘇省常州市。陸丞:作者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在江陰縣任職時同郡縣的僚友,名不詳。《早春遊望》:本篇所和陸丞原作的詩題。
②宦遊人:離家飄游在外作官或求仕宦的人。偏驚:特別驚心。物候:指自然界由於季節變換而產生的不同景物和氣候。
③曙:曙光。
④淑氣:暖和的氣候。催黃鳥:催促黃鳥早鳴。黃鳥,即黃鶯,又名黃鸝、倉庚兒。晴光:晴暖的陽光。蘋:水生植物綠萍,浮萍。
⑤古調:指陸丞原作詩,其格調高雅接近古人。歸思(si):還鄉的念頭。
【賞析】:
開頭二句寫宦遊人對早春的感受。「物候新」三字,緊扣詩題的「早春」,是全詩詩眼所在。「宦遊人」兼指作者和陸丞,為結尾所述「歸思」作了伏筆。中間四句寫「游望」,具體描繪了新的物候。三四句寫遠望所見春景。先寫春雲。黎明,雲霞似從海上升起,描寫了江南水鄉的曙光與朝霞。繼寫春樹,詩人曾在一首詩中寫道:「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梅花柳葉,在江北還伴著殘雪,在江南卻迎來早春。五六句寫近望所見春景。先寫春鳥,天氣轉暖,黃鶯鳴叫。再寫春草,春光明媚,青萍燦然。這四句既描寫了春天的景物,又描寫了春天的氣候,再加上出、渡、催、轉四個動詞的活用,表現了一幅幅早春物候的圖景。
結尾二句點出「和」意,表現了歸思。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九說:「末二句指陸丞之詩,言陸懷歸,並動己之歸思也。」古調句,是對陸丞詩的贊美;歸思句,表現了作者的共鳴。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近體,梁陳已有,至杜審言而始葉於度。」杜審言對五言律詩的形成是作了貢獻的。這首詩中間二聯對仗工整,全詩平仄韻腳均符合五律規則,可見五律至此已經定型。
【創作背景】:
杜審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進士後,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他到江陰縣任職。此時他宦遊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小官,心情很不高興。在江陰縣任職時,杜審言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應為《早春遊望》,內容已不可知。此詩是杜審言為唱和而作。
【作者簡介】:
杜審言,唐代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杜甫在詩法上頗受其影響,曾自豪的宣稱「吾祖詩冠古」。高宗咸亨進士,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晚期和沈佺期,宋之問相唱和,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遊望》閱讀題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1.分析詩中催、轉二字的妙處。(5分)
2.第二三兩聯詩句對全詩有哪些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5分)
催,催促,溫和美好的春氣催促著黃鳥鳴唱,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氣的美好黃鳥鳴叫的悅耳動聽。轉,轉動,明媚的陽光在綠蘋上歡快地跳轉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陽光寫成動態,體現了水面上綠蘋在陽光下輕微晃動的情景。
構思新穎,避免了平鋪直敘,給讀者新奇的感受。
2.(6分)
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早春萬物新生富有生機的景象。
承接上聯的物候新三字,是對物候新的具體展開;又對下聯中的歸思做鋪墊。
對題目早春遊望做了具體的描述,點了詩題。
❸ 關於寫荷花楓葉梅花柳樹的詩句,有哪些
荷花: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杜公瞻《詠同心芙蓉》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石濤《荷花》
❹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古詩原文及賞析
賞析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古詩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句】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處】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意思】海曙:大海邊上;大海深處。
此聯的意思是:霞光萬道的太陽似乎是從大海深處升起來的,梅花柳樹一到江邊就到處開放,春意盎然。後用來歌頌大自然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鑒賞】天上的白雲和彩霞從海面上出來,這時天色已經破曉了;江邊的梅花和楊柳,帶來了春天的氣象。
【賞析】破曉時分,雲霞烘托著的太陽,從東海中冉冉升起。江南的早春,梅花片片,在晨風中翩翩起舞,柳條也開始吐出淡淡的鵝黃色。詩句寫出江南春天的晨景。紅日與朝霞齊出,春風柔和地撫弄著大地,梅柳呈現出一派新姿。前句用一「出」字,把太陽和朝霞互相映襯出海的壯觀點染得燦爛絢麗之極。後句著一「渡」字,與北方迥然不同的江南早春盎然生氣活現眼前。兩句詩對仗工穩,遣詞精湛,清新典雅。
註:曙,天剛亮。
【全詩】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注釋】①晉陵:唐時為江南東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蘇省常州市。陸丞:作者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在江陰縣任職時同郡縣的僚友,名不詳。《早春遊望》:本篇所和陸丞原作的詩題。②宦遊人:離家飄游在外作官或求仕宦的人。偏驚:特別驚心。物候:指自然界由於季節變換而產生的不同景物和氣候。③曙:曙光。④淑氣:暖和的氣候。催黃鳥:催促黃鳥早鳴。黃鳥,即黃鶯,又名黃鸝、倉庚兒。晴光:晴暖的陽光。蘋:水生植物綠萍,浮萍。⑤古調:指陸丞原作詩,其格調高雅接近古人。歸思(si):還鄉的念頭。
【鑒賞】
《全唐詩》在杜審言和韋應物名下都收錄此詩,只異二字。按今本《韋蘇州集》10卷無此詩,而宋本、明本《杜審言集》均載之。當以杜作為是。
這是一首和詩。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市。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杜審言曾在江陰縣任縣丞、縣尉一類小官。晉陵、江陰,唐時同屬毗陵郡。晉陵縣丞陸某作有《早春遊望》詩,杜審言以同郡僚友,作此詩賡和。
首聯點題,起勢警拔。「獨有」句應「游望」,交代人物身份;「偏驚」句應「早春」,點出時令節物。「偏驚」由於「宦遊」。只有遊宦在外的人,才會對異鄉節物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宦遊人」是一篇關鍵。中間四句所著力描繪的,全是從宦遊人眼中看到的異鄉早春物候的變化,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也格外使他驚心動魄。作者《經行嵐州》詩雲:「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與此相反,江南卻是春來早。江陰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浩瀚的'長江滾滾東流,噴薄而出的朝日,映紅滿天雲霞,水天交映,絢麗多姿,景象何等壯觀!在和煦陽光的照耀下,「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大酺》),江南已是一派春意盎然了。那溫馨的春的氣息,不僅催春花早開,而且催春鳥先鳴。黃鳥,即黃鶯,又名黃鸝,亦名倉庚。陸機《悲哉行》雲:「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翩翩鳴鳩羽,喈喈倉庚吟。」「淑氣催黃鳥」,正是化用陸機詩意。
而一個「催」字,將江南蓬勃的春意寫得躍然紙上。「晴光轉綠蘋」,則是化用江淹詩句:「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蘋。」(《詠美人春遊》)以「晴光」易「東風」,直接訴諸人的視覺,使你彷彿親眼看到在明媚春光的沐浴下,那水中的蘋草由嫩綠轉為深綠,色彩更加鮮艷了,而春意也更濃了。春江、春花、春鳥、春草,點染成一幅春天的美麗圖畫,合譜成一曲春天的交響樂。這花香鳥語的大好春光,對當地人來說,自然是賞心悅目的了,但對於遊宦他鄉的作者來說,卻是驚心怵目的。那美麗的景色,非但不能使他歡愉,反而勾引起他的思鄉之愁來了。「古調」,即指陸丞之詩,「忽聞」雲雲,反映了詩人剎那間的情緒變化。異鄉物候之「新」,已使作者「驚心」,而「忽聞」陸丞懷歸之詩,不免觸動自己的鄉愁,此時此情此景,詩人禁不住淚灑衣襟了。這就是陸機所說的「傷哉客游士,憂思一何深。目感隨氣草,耳悲詠時禽」(《悲哉行》)。異鄉春景越美,遊子思鄉之情越切,此之謂「愁思看春不當春」(《春日京中有懷》)也。
杜審言為唐代近體詩奠基人之一,尤擅長五律。這首詩就是他五律的代表作。首尾兩聯抒情,中間兩聯寫景,相輔相成,情景交融。雲霞、梅柳、黃鳥、綠蘋,色彩艷麗,有聲有色。這正是「獨」使「宦遊人」「偏驚」的異鄉「物候」之「新」。「獨」字、「偏」字,用得精警。「忽聞」遠承「獨有」,照應題中「和」字,結句點出歸思,又與起句宦遊相應。全詩起結轉承,章法嚴密,對仗工整,句律精嚴。難怪明人胡應麟推此詩為初唐五律第一,盛贊其「氣象冠裳,句格鴻麗。初學必從此入手,庶不落小家窠臼」(《詩藪》內編卷四)。
【鑒賞】
開頭二句寫宦遊人對早春的感受。「物候新」三字,緊扣詩題的「早春」,是全詩詩眼所在。「宦遊人」兼指作者和陸丞,為結尾所述「歸思」作了伏筆。中間四句寫「游望」,具體描繪了新的物候。三四句寫遠望所見春景。先寫春雲。黎明,雲霞似從海上升起,描寫了江南水鄉的曙光與朝霞。繼寫春樹,詩人曾在一首詩中寫道:「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梅花柳葉,在江北還伴著殘雪,在江南卻迎來早春。五六句寫近望所見春景。先寫春鳥,天氣轉暖,黃鶯鳴叫。再寫春草,春光明媚,青萍燦然。這四句既描寫了春天的景物,又描寫了春天的氣候,再加上出、渡、催、轉四個動詞的活用,表現了一幅幅早春物候的圖景。
結尾二句點出「和」意,表現了歸思。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九說:「末二句指陸丞之詩,言陸懷歸,並動己之歸思也。」古調句,是對陸丞詩的贊美;歸思句,表現了作者的共鳴。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近體,梁陳已有,至杜審言而始葉於度。」杜審言對五言律詩的形成是作了貢獻的。這首詩中間二聯對仗工整,全詩平仄韻腳均符合五律規則,可見五律至此已經定型。
創作背景
杜審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進士後,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他到江陰縣任職。此時他宦遊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小官,心情很不高興。在江陰縣任職時,杜審言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應為《早春遊望》,內容已不可知。此詩是杜審言為唱和而作。
作者簡介
杜審言,唐代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杜甫在詩法上頗受其影響,曾自豪的宣稱「吾祖詩冠古」。高宗咸亨進士,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晚期和沈佺期,宋之問相唱和,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作者小傳】
杜審言(645?—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咸亨元年(670)登進士第,任隰城尉,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與同僚不睦,被誣下獄,其子杜並刺殺仇人,冤獲雪,武後召見,甚加嘆異,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因諂附張易之,中宗神龍元年(705)流放峰州,次年召還,為國子監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卒於任。兩《唐書》有傳,今人傅璇琮有《杜審言考》(見《唐代詩人叢考》)。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其詩擅長五律,屬對謹嚴,對近體詩之成熟頗有貢獻。今存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