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梅花古文
① 自鋤明月種梅花是什麼意思
自鋤明月種梅花的意思是在亘古的明月映照下,一個孤單的身影揮鋤種內梅。
出處:宋容 劉翰《種梅》:「惆悵後庭風味薄,自鋤明月種梅花。」
譯文:傷感於後面的院子沒有風味,在亘古的明月映照下,一個孤單的身影揮鋤種梅。
(1)種梅花古文擴展閱讀
自鋤明月種梅花賞析:
宋人劉翰的《種梅》中的「惆悵後庭風味薄,自鋤明月種梅花」詩句源於陶潛的「帶月荷鋤歸」,是講陶淵明隱逸生涯的。
《種梅》這首詩是作者劉翰於宋亡之後,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時所作。詩人用陳後主的「後庭風味」,揭露宋末統治者的醉生夢死的奢靡之風,表達詩人對此的鄙視之情;詩人用陳後主的奢靡消沉與梅花的高潔不俗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清高嫉俗之情。
② 「自鋤明月種梅花」出自誰的哪首詩
「自鋤明抄月種梅花」出自宋襲朝詩人劉翰的《種梅》。
③ 紅梅古詩八首:一種梅生禪老家,絕勝尋常桃杏花
紅梅八首賞讀:江縣紅梅已放春,卻恨紅梅未有詩
梅花是冬天常見的花木,以其耐寒,芬芳,花期長橫跨冬春,為國人說鍾愛。
說起梅花,當代人印象當中就是以粉紅大紅的復瓣梅花為主,顏色嬌艷,花開喜氣,往往紅梅連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紅梅成為常見的觀賞梅,時間並不長,是在宋朝之後。
這個時間並不長,是針對梅花在中國的種植和培育歷史。因為梅花的培植至少有三千多年。
在梅花的詩詞中,我們常常看到漢唐詩賦中常有梅花如雪的贊譽。漢朝的名曲梅花落,是說北方的大雪,像天上的梅花灑下來,可以知道當時最常見的梅花,是白色的。
的確,野梅和培植的也野生的果梅,花朵的顏色大多數是白色或者粉白的,單瓣,花朵小,細碎但是芬芳,這是自然條件下梅花生成獨特的植物特性。在嚴寒的冬天裡,梅花無法用鮮艷的色彩吸引蜂蝶,就特別強化了芬芳,便於山中的昆蟲前來授粉。而梅花強韌貼服在枝頭的花苞,是為了抵抗寒風,讓花朵能在風中完成授粉,延續果實和後代。
南北朝時期,江南種植大面數碰積的梅花,其中人工培植的梅花中,就開始產生變種。比如會有梅花開花呈現粉紅或者深紅色。而此時梅花的觀賞價值也進一步提升,顏色特別的梅花品種會作為特產,送入宮廷。
而隋朝隋煬帝更是廣泛收集地方奇異珍稀的花木。應該說,最初梅花的 變種,是這樣從地方送入宮廷的。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對花木有進一步需求。梅花作為年節的迎春之花,大量種植在宮廷和貴族園林里,對梅花日後人工的培育,產生了積極作用。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
花餘凝地雪,條含煖吹分。
綬吐芽猶嫩,冰台已鏤津。
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
送迎交兩節,暄寒變一辰。「 初唐 · 李治 《守歲》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在過年迎春的時候,寫下這首迎年守歲詩。
今天晚上冬天就過去了,明天是嶄新的一年,鋒臘萬象更新。
梅花開像地上的雪,楊柳已經顯得很柔軟,開始萌發嫩芽,而御花園的冰封樓台,漸漸開始化凍。
那淡淡紅色的梅花,還帶著寒冷的氣息,柳樹已經淺綠迎春。
這是除舊迎新的階段,寒暖變化,冬銀畢滑春交替,就在這半夜裡。
那麼可以看到皇宮此時以如雪的白梅為主,還摻雜著淡淡粉色粉紅的梅花。白梅花像雪,而紅梅花更嬌艷,和柳樹形成了年節對照的顏色美。
這是不多的唐朝宮廷的紅梅。
」隱居欲就廬山遠,麗藻初逢休上人。
數問舟航留製作,長開篋笥擬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
先蹋爐峰置蘭若,徐飛錫杖出風塵。「 唐 · 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帶著家人逃離戰亂,最終落腳在四川。
四川在唐朝是邊境地區,這里獨有特殊的盆地山林氣候,唐朝很多名貴的花木水果,最初就是來自四川,比如四川山地特有的海棠,荔枝,木芙蓉。
四川封閉的山地也給了梅花特殊的生長條件,比如杜甫在這里,就看到了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紅梅。
杜甫是送湖北公安縣的一個和尚去廬山,在送別詩里,就提到了四川此時特殊的冬天的景色,那山野中的紅梅花已經開放迎春。
這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野梅花中難得的紅色品種,一種是長期培育的果梅花,在這里是開紅色的花朵。
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里的紅梅應該都是單瓣,粉紅,還帶著原始天然梅花的清秀美。
」姑射仙人笑臉開,肯將脂粉涴香腮。
只因誤入桃源洞,惹得春風上面來。 「五代末宋初 · 周濆 《紅梅》
人工培育紅梅花應該是晚唐到五代期間。此時人工養殖的梅花和山野紅梅雜交,又或者以梅花在桃杏樹上雜交,獲得了紅梅品種。這種品種往往是扦插或者嫁接成活,以觀賞為主。
比如這首詩里的紅梅,已經有桃花那種深粉的胭脂色。
那冰雪仙女笑臉開,終於肯將脂粉塗上潔白的面龐。
只是因為仙子曾經誤入了桃源仙境,結果桃花的顏色伴隨春風飛到臉上來。
紅梅在當時屬於珍惜品種,在梅花大部分是白色的花朵的環境下,培植出桃花顏色的梅花,自然會驚艷人的眼睛。
」梅好唯傷白,今紅是絕奇。
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
烘笑從人贈,酡顏任笛吹。
未應嬌意急,發赤怒春遲。「 北宋 · 石延年《紅梅 》
宋朝初年,紅梅問世,身價極高。但是基本也是粉紅為主,類似春天粉色的杏花。
饒是如此,紅梅比杏花開得早,更加惹人喜愛。
梅花一直都是白色的,也因為是白色的,感覺太素凈,令人傷感,現在居然有紅梅花,真是一件驚訝驚艷的事。
看起來像桃花,但是桃花是花葉同時的,看起來像杏花,但顯然杏花的枝條沒有梅花這么清新含綠。
這美麗的紅梅,笑著開放,被人互相贈送,那嬌美的容顏喜慶,才不在乎這寒風和寒風里的落梅笛聲。
我想為什麼白梅會變成紅梅呢?一定是她覺得春天拖拖踏踏來得太遲,氣紅了她的臉。
」五月枇杷黃似橘,誰思荔枝同此時。
嘉名已著上林賦,卻恨紅梅未有詩。 「北宋 · 梅堯臣《 依韻和行之枇杷(予送紅梅與之) 》
梅堯臣因為姓梅,最愛梅花,所以收羅培育各種珍貴的品種。
當然紅梅並非他自己培植成功的,所以當他看到世上居然有紅梅時,極度開心。
他不僅自己養紅梅,還將紅梅枝條剪下,作為禮物送給朋友。
這是五月,已經是梅花開謝,而且連枇杷荔枝都上市的季節。
朋友將枇杷和荔枝連果帶花木送給他,他回報給對方的,就是庭院里的紅梅。
他說,枇杷和荔枝在漢朝就有,但是為什麼紅梅這么美,從古到今卻沒有詩賦流傳呢?
可以知道梅堯臣看到的不僅僅是作為觀賞的紅梅花,他更看見過作為果梅的粉紅梅花,他認為紅梅的歷史和白梅一樣早,所以奇怪為什麼沒有寫紅梅的詩篇流傳下來。
或者李治和杜甫的詩,他沒有看到,又或者,他認為對於紅梅的吟詠更應該單獨成章。
物以稀為貴,此時他送的紅梅,也算回饋的厚禮,應該時價不低於枇杷和荔枝。
」君家梅溪上,但見梅花白。
我家家樹紅,求枝寄歸客。
剪接如交情,本末不相隔。
明年舉酒時,醉頰生微赤。 「 北宋 · 梅堯臣《吳正仲求紅梅接頭》
梅堯臣的梅花是怎樣得來,已經不清楚,但是這棵紅梅實在可以炫耀。
吳家朋友,你不是住在梅溪上嗎?你那裡梅花如雪,我同意,但是你那裡沒有紅梅花吧。
哈哈,我家就有紅梅樹。你既然來求梅花枝,我就剪下來送給你。
剪下梅花如同我們的交情,是如梅花一樣純粹美麗的。
而且用剪下的梅花,嫁接到你的樹上,保准明年此時,你家的梅花樹開出像醉酒一樣美麗的花朵。
梅堯臣家的梅花到底是什麼顏色呢?可能是粉紅,也可能是深紅。因為他給朋友的不是連根帶樹,是梅花的枝條,需要回去嫁接。
那麼可以知道,在宋朝,觀賞梅花多採取嫁接的方式獲得不同的花色和品種。
沒准這幾枝紅梅在別人那裡,又誕生培育成新的品種了。
」春半花才發,多應不奈寒。
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 北宋 · 王安石 《紅梅 》
因為觀賞的紅梅是嫁接得來的,不像天然的梅花,耐寒性好,所以王安石說,晚開的粉紅色的梅花往往開在春天的二月,怕是經不起寒冷,故而遲開。
北方的人多半不知道這種粉色的花是梅花,往往以為這是三月的杏花。
可以看到紅梅的培育和推廣是從南到北有個人們重新認識的過程。
宋朝歌詠紅梅的詩詞特別多,因為紅色梅花還算是梅花中的異類,花色比白梅嬌艷喜慶,更符合宋朝人那種絢爛繁復的審美。
所以不久之後,各種復瓣粉色的梅花就成為園林種植的主要觀賞樹種。
白雪紅梅的清麗,肯定比白雪白梅有視覺感。
」一種梅生禪老家,屋檐古干恣敧斜。
詩人莫訝深紅色,絕勝尋常桃杏花。 「 北宋 · 賀鑄 和題《毗陵薦福寺紅梅》
正是百年來對梅花的不斷培育嫁接,在北宋中期,已經培育出深紅大紅的梅花。
比如這棵寺廟的老梅花,開的就是深紅色。
明白人肯定知道這不是原始的老梅,梅花樁可能有年頭,但是那梅花枝,肯定是多年嫁接形成的深紅的大紅的梅花開。
因為這棵梅樹雖然老,但是也只是和房檐一樣高,也姿態遒曲。
開花的時候比桃花杏花顏色還要艷麗。
從這里看到這棵梅樹是經過常年修剪培植得來的。
這種修剪培植梅花的風氣固然推動了觀賞梅花的發展,但是在後來,梅花盆景化,刻意追求一種遒勁曲折的審美,也逐漸將梅花審美帶入病態。那人造的疏影橫斜,固然暗香浮動,實則是為了市場,扭曲梅花天然的生機得來。
清朝的龔自珍對這種現象大加鞭笞,寫出了著名的《病梅館記》,他親自買了幾百盆梅花盆景,將它們解放捆綁,安置在天然的園林中,自然生長,回歸梅花本來的天然和生趣。
對於已經培育出的紅梅綠梅品種,我個人也認為切忌盆景化,切忌過度修剪,讓它們回歸更自然的地方,擁有更長久的生命。
紅梅有一種視覺上的美感,白雪紅梅,凌風傲雪,能夠提升人的向上的朝氣。
但是請多愛惜這些觀賞梅花,因為在漫長的人工培植中,它們已經失去了用果實繁殖後代的能力。在扦插成活的過程中,我希望少一些嫁接,少一些刻意求新的製造,多一些對它們生命的祝福。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④ 賞析《補孤山種梅敘》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張岱撰寫《西湖夢尋》時,明亡家破,財富被掠奪,藏書被焚毀,對杜甫詩句感頗深。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終身不仕,未娶妻室,與梅花、仙鶴作伴,稱「梅妻鶴子」。
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南宋滅亡之後,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
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於世途,歸隱林泉,梅妻鶴子終老此生? 這又是何等的忠貞和堅守?
行為不需模仿,品格卻值得繼承。張岱《補孤山種梅敘》篇通過贊頌『林和靖先生』,人品山重,姓氏與梅香,高度贊揚了堅守,為自身秉承張目。
蓋聞地有高人,品格與山川並重;亭遺古跡,梅花與姓氏俱香。名流雖以代遷,勝事自須人補。』開頭三句,與劉禹錫《陋室銘》可以想提並論,卻獨創新穎,更上一層。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篇中說: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並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仙與龍是虛幻,乃雙比空辭,屬於言對者,易為。張岱舉人,舉人品,暗合事在人為,乃事對者,比言對者高且難。隨後名流雖以代遷,勝事自須人補。理殊趣合,乃反對者也,更為優。
人品山重,姓與梅香,勝事自須人補。此三句一出,立意高雅,贊頌了「林和靖先生」,第三句回味悠長,繞梁三日,警醒吾輩。
張岱《補孤山種梅敘》中,『民生法律熱線:010-57-181-181』,佳對迭出。
在昔西泠逸老,高潔韻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贊林逋潔操如梅,韻行如水。
疏影橫斜,遠映西湖清淺;暗香浮動,長陪夜月黃昏。 黑體八字乃詠梅千古精華。
瑤葩灑雪,亂飄冢上苔痕;玉樹迷煙,恍墜林間鶴羽。巧穎,雪灑玉煙恍,睹梅思人。
歲寒三友,早連九里松篁;破蠟一隻,遠謝六橋桃李。破勝艷,臧否已在其中。
白石蒼崖,擬築草亭招放鶴; 濃山淡水,閑鋤明月種梅花。補種孤山梅,效仿前人堅貞。
張岱《林和靖墓柱銘》: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張岱一腔憤懣,無處宣洩。明末紈絝廢石,無才補天,但絕不向強盜屈服,與奸佞合作,借山水花草詠真情,不失赤子之心。
(4)種梅花古文擴展閱讀:
張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維城,後字宗子,又字天孫,因著《石匱書》,人稱「石公」,於是又字石公,號陶庵,晚號六休居士、蝶庵、古劍老人(一作古劍陶庵老人)、渴旦廬等,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劍門(故其自稱「蜀人」)。
明清之際史學家、文學家,史學方面與談遷、萬斯同、查繼佐並稱「浙東四大史家」,文學創作方面以小品文見長,以「小品聖手」名世。
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長住外祖父家養病,除了因聰穎善對而被舅父陶虎溪稱為「今之江淹」外,還提出過「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詩意之詩為詩,詩必不妙」等灼見。
在天啟年間和崇禎初年則悠遊自在,留下大量詩文;崇禎八年(1635年)參加鄉試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後先是避兵災於剡中,兵災結束後隱居四明山中,堅守貧困,開始潛心著述。
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寫《自為墓誌銘》,頗有向死而生之意;後約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與世長辭,享年約八十四歲,逝後被安葬於山陰項里。
⑤ 關於一篇寫梅花的古文
李漁《梅》
原文: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櫻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則梅當王於花,櫻桃王於果,猶瓜之最先者曰王瓜,於義理未嘗不合,奈何別置品題,使後來居上!首出者不得為聖人,則辟蘋昧致文明者,誰之力歟?雖然,以梅冠群芳,料輿情必協;但以櫻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為荔枝號屈矣。姑仍舊貫,以免抵牾。
種梅之法,亦備群書,無庸置吻,但言領略之法而已。花時苦寒,既有妻梅之心,當籌寢處之法。否則衾枕不備,露宿為難,乘興而來者,無不盡興而返,即求為驢背浩然,不數得也。
觀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帶帳房,實三面而虛其前,制同湯網,其中多設爐炭,既可致溫,復備暖酒之用。此一法也。園居者設紙屏數扇,覆以平頂,四面設窗,盡可開閉,隨花所在,撐而就之。此屏不止觀梅,是花皆然,可備終歲之用。立一小匾,名曰「就花居」。花間豎一旗幟,不論何花,概以總名曰「縮地花」。此一法也。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遠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無俟人為蜂蝶矣。
然而愛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開之時,人之好惡不齊,天之功過亦不等,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令人開戶不得,閉戶不得,是可愛者風,而可憎者亦風也;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過者亦雪也。其有功無過,可愛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養花,又堪曝背,是誠天之循吏也。使止有日而無風雪,則無時無日不在花間,布帳紙屏皆可不設,豈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極樂也哉!然而為之天者,則甚難矣。
臘梅者,梅之別種,殆亦共姓而通譜者歟?然而有此令德,亦樂與聯宗。吾又謂別有一花,當為臘梅之異姓兄弟,玫瑰是也。氣味相孚,皆造濃艷之極致,殆不留餘地待人者矣。人謂過猶不及,當務適中,然資性所在,一往而深,求為適中,不可得也。
(選自《閑情偶寄》)